1樓:愛演戲的男孩
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
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或聖嬰現象,是祕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這現象往往持續好幾個月甚至1年以上,影響範圍極廣。
厄爾尼諾現象屬於一種準週期氣候變化,影響範圍橫跨赤道附近太平洋。
早期學者以為厄爾尼諾現象與南方振盪這兩種現象各自獨立,但之後的研究漸漸闡明其關係、是一體的兩面,故以厄爾尼諾-南方振盪現象稱呼,學界一般通用縮寫enso。
2樓:笨才
厄爾尼諾是一種發生在海洋中的現象,其顯著特徵是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現異常增溫現象。 熱帶海洋地區接受太陽輻射多,因此,海水溫度相應較高。在熱帶太平洋海域,由於受赤道偏東信風牽引,赤道洋流從東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溫暖水不斷在西太平洋堆積,成為全球海水溫度最高的海域,海水錶面溫度高達29℃以上,相反,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卻較低,一般為23~24℃,海溫場這種西高東低的分佈特徵,使熱帶西太平洋氣流上升,氣壓偏低,熱帶東太平洋氣流下沉,氣壓較高。
正常情況下,西太平洋大氣上升運動強,降水豐沛,赤道中、東太平洋,大氣下沉運動強,降水量少。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東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溫度下降,大氣上升運動減弱,降水隨之減少,造成乾旱。而在赤道中、東太平洋則海溫升高,上升運動加強,降水明顯增多。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3樓:靠名真tm難起
厄爾尼諾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
為更加充分地反映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整體狀況,目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在業務上主要以nino綜合區(nino 1 + 2 + 3 + 4區)的海溫距平指數作為判定厄爾尼諾事件的依據,指標如下:
nino綜合區海溫距平指數持續6個月以上≥0.5°c(過程中間可有單個月份未達指標)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若該區指數持續5個月≥0.5°c,且5個月的指數之和≥4.
0°c,也定義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4樓:愛演戲的男孩
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
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或聖嬰現象,是祕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這現象往往持續好幾個月甚至1年以上,影響範圍極廣。
厄爾尼諾現象屬於一種準週期氣候變化,影響範圍橫跨赤道附近太平洋。
早期學者以為厄爾尼諾現象與南方振盪這兩種現象各自獨立,但之後的研究漸漸闡明其關係、是一體的兩面,故以厄爾尼諾-南方振盪現象稱呼,學界一般通用縮寫enso。
5樓:山塘人
厄爾尼諾(西班牙語:elniño),又稱聖嬰現象,與另一現象南方濤動合稱為enso。
是祕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
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
6樓:匡起雲潘丙
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正常情況下,...厄爾尼諾現象是週期性出現的,大約每隔2-7年出現一次。
至2023年的20年來厄爾尼諾現象分別在76-77年、
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什麼是拉尼娜現象?
7樓:匿名使用者
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就是沃克環流圈東移造成的。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出現所謂的「厄爾尼諾現象」。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是氣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個新名詞。意為「小女孩」,正好與意為「聖嬰」的厄爾尼諾相反,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東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晒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釐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溼空氣積累形成颱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8樓:free我是你浩哥
厄爾尼諾現象與拉尼娜現象的區別
什麼叫厄爾尼諾現象 起因是什麼?
9樓: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大範圍、長時間、不同斷的異常增溫現象。但是,厄爾尼諾現象成因世界上至今尚無定論。目前大致有三種觀點:
其一認為厄爾尼諾現象是由大氣層或是海洋運動週期性變化而成;其二認為厄爾尼諾現象與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有某種對應關係;其三認為厄爾尼諾現象與太平洋海底地殼的活動如火山和**等有關。另外,也有人指出,厄爾尼諾現象的產生於溫室效應有一定的關係。
對厄爾尼諾現象成因最普遍的看法:
在正常情況下,北半球的赤道附近區域是東北信風,而南半球的赤道附近區域是東南信風。信風帶動海水流動,使得赤道地區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能夠靠下層的低溫海水上升來補充,因此會使這一地區上層海水的溫度低於四周,形成東西部海溫差。
但是,如果東南信風減弱,就會造成海水流動暫緩甚至是暫停,造成深層低溫海水不能上湧,因此這片區域的表面海水溫度就會上升,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增暖。然後,這股溫度更高的洋流會沿著厄瓜多海岸南侵,此時冷水魚群會因為溫度過高的海水大量死亡。因此漁場的魚會大量死去,同時使沿岸國家的經濟遭到巨大的損失。
10樓:匿名使用者
厄爾尼諾,又稱聖嬰現象,是祕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 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其出現頻率並不規則,但平均約每4年發生一次。
基本上,如果現象持續期少於五個月,會稱為厄爾尼諾情況;如果持續期是五個月或以上,便會稱為厄爾尼諾事件。
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使地球出現大面積乾旱,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起因:當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東南信風減弱後,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泛會減少或停止,從而形成大範圍海水溫度異常增暖,傳統赤道洋流和大氣環流發生異常,導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區迎來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則乾旱嚴重。
在正常狀況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北信風,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南信風。信風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分別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層上升湧流補充,從而使這一地區下層冷水上泛,水溫低於四周,形成東西部海溫差。
但是,一旦東南信風減弱,就會造成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泛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增暖。而突然增強的這股暖流沿著厄瓜多海岸南侵,使海水溫度劇升,冷水魚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鳥因找不到食物而紛紛離去,漁場頓時失去生機,使沿岸國家遭到巨大損失。
研究發現,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與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有關,自50年代以來,地球自轉速度破壞了過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佈,一反常態呈4~5年的波動變化,一些較強的厄爾尼諾年平均發生在地球自轉速度發生重大轉折年裡,特別是自轉變慢的年份。地轉速率短期變化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變化呈反相關,即地轉速率短期加速時,赤道東太平洋海溫降低;反之,地轉速率短期減慢時,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升高。這表明,地球自轉減慢可能是形成厄爾尼諾現象的主要原因。
當地球自轉減速時,「剎車效應」使赤道帶大氣和海水獲得一個向東慣性力,赤道洋流和信風減弱,西太平洋暖水向東流動,東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積而發生海水增溫、海面抬高的厄爾尼諾現象。
11樓:匿名使用者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是一種發生在海洋中的現象,其顯著特徵是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現異常的增溫現象。
由於熱帶海洋地區接收太陽輻射多,因此,海水溫度相應較高。在熱帶太平洋海域,由於受赤道偏東信風牽引,赤道洋流從東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溫暖水不斷在西太平洋堆積,成為全球海水溫度最高的海域,其海水錶面溫度達29℃以上,相反,在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卻較低,一般為23~24℃,由於海溫場這種西高東低的分佈特徵,使熱帶西太平洋呈現氣流上升,氣壓偏低,熱帶東太平洋呈現氣流下沉,氣壓較高。
正常情況下,西太平洋上升運動強,降水豐沛,在赤道中、東太平洋,大氣為下沉運動,降水量極少。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由於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東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溫度下降,大氣上升運動減弱,降水也隨之減少,造成那裡嚴重乾旱。而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由於海溫升高,上升運動加強,造成降水明顯增多,暴雨成災。
厄爾尼諾現象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不穩定狀態下的結果。據統計,每次較強的厄爾尼諾現象都會導致全球性的氣候異常,由此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2023年是強厄爾尼諾年,其強大的影響力一直續待至2023年上半年,我國在98年遭遇的歷史旱見的特大洪水,厄爾尼諾便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之一。
由於厄爾尼諾現象給全球帶來巨大的災難,因此,這種現象已成為當今氣象和海洋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什麼叫厄爾尼諾現象
近些年報刊上在談到氣象、海洋災害時往往提到厄爾尼諾這個名詞。厄爾尼諾在西班牙語中是「上帝的兒子」的意 思。它指的是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溫出現異常增暖現象,造成生態平衡的破壞,導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和全球性的氣候反常。
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時期,稱之為厄爾尼諾年。厄爾尼諾年裡,南美的祕魯、厄瓜多等乾旱地區會驟降暴雨,而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多雨地區卻發生乾旱。我國的 長江中下游地區會出現低溫連陰雨.
而東北地區夏季溫度往往偏低,造成糧食歉收。自60年代以來,世界已發生7次厄爾尼諾事件。它們是1963--2023年、 1966--2023年、 2023年、 1972--2023年、 1976--2023年、 1982--2023年、 1986--2023年。
其中僅1982--2023年,就有1000多人喪生,造成幾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由於每兩次厄爾尼諾年的時間間隔不同,大約3--4年發生一次,而它與地球物理現象還難以找到直接的聯絡,因此準確**下一次厄爾尼諾年成為當前地球科學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我國天文科學家近年發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生消與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有很好的相關性。
什麼是厄爾尼諾?這種現象好不好,厄爾尼諾現象是怎麼樣的?它的定義是什麼?
厄爾尼諾暖流,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美洲西海岸 南太平洋東部,自南向北流動著一股著名的祕魯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東流動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強。恰逢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 也稱自轉偏向力 的作用,向左...
厄爾尼諾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厄爾尼諾現象是怎樣產生的?
科學家對此一直眾說紛紜,一般認為,厄爾尼諾現象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與大氣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在東南信風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大範圍內海水被風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動,致使澳大利亞附近洋麵比南美洲西部洋麵水位高出大約0.5米。當這種作用達到一定程度後,海水就會向相反方向流動。反方向...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成因,厄爾尼諾現象與拉尼娜現象的成因和影響
厄爾尼諾 現象是指南美赤道附近 約北緯4度至南緯4度,西經150度至90度之間 幅度數千公里的海水帶的異常增溫現象。原來,太平洋洋麵並不是完全水平的。在南半球的太平洋上,由於強勁的東南信風向西北橫掃,將海水也由東南向西推動,結果是位於澳大利亞附近的洋麵要比南美地區的洋麵高出約50釐米。與此同時,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