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家裡養只小容景
定義: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經過: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世宗病死,子柴宗訓即位,年方7歲,主少國疑。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撤與石守信、王審價等結義兄弟掌握了軍隊實權。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
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結果: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降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建立了趙宋王朝。
影響:在北宋取代後周的過程中,因趙匡胤注意嚴肅軍紀,一回開封就下令軍隊各歸兵營,開封城中沒有發生以往五代改朝換代時出現的那種燒殺搶掠的混亂局面,因而得到原後周大小官吏的支援。北宋建立伊始,後周一些帶重兵在外執行巡邊使命的將領,如慕容延釗、韓令坤,都表示擁護宋太祖登皇帝位,只有盤踞潞州(今山西上黨)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及在揚州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先後起兵反抗,於是宋太祖親率大軍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先後擊敗李筠和李重進。
他們的失敗,使得一些勢力較小,又對趙匡胤代周不滿的地方藩鎮更感到無力與**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這樣,北宋在原後周統治區已基本上穩定了局勢。
2樓:匿名使用者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政變。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藉口北漢與遼聯合南侵率軍出大梁(今河南開封),至陳橋驛(今開封東北)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擁立他為帝。此次兵變最後導致了後周的滅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故事
3樓: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久無戰事的邊境忽然傳來了遼國大舉進犯的訊息,原來是北漢聯合遼國,趁著世宗柴榮新喪的時候想要滅掉後周。
接替柴榮即位的是年僅七歲的恭帝,垂簾聽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只好問計於宰相範質,範質思來想去只有朝內趙匡胤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不料趙匡胤卻託言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升任殿前都點檢統帥全國兵馬。
初二點兵,初三出發,大軍行進到一個叫陳橋的驛站,安營紮寨,一晚相安無事。第二天一早,大軍譁變,兵將們擁到了帥府的寢帳門口。異口同聲地向裡面高聲大叫:
「諸將無主,願冊太尉為天子!」並衝進屋裡來,把一件黃袍,強行套在了趙匡胤的身上。
然後大軍開拔,遼軍也不打了,就此返回京城。一路暢行無阻,守衛都城的石守信聽聞趙匡胤返京,居然直接開啟城門接應。
4樓:柯玉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經過:
公元960年2月3日(正月初三日),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說,「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 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團。
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瞭如指掌。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
這次故計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並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於他外別無他路。
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劃就開始了。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遂擁立他為皇帝。
趙匡胤卻顯示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 趙匡胤就當眾宣佈,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於是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開啟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
結果: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建立了趙宋王朝。
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歷史影響
5樓:德化巴人
陳橋兵變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之初,陳橋這個小小的驛站裡,發生了一件震動全國、長遠影響後世的大事件,三軍擁戴殿前部點檢趙匡胤為天子。回戈東京,建立北宋,史稱「陳橋兵變」。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唐宋之間有兩個重大的歷史轉捩點,一是公元七五五年發生的安史之亂,一是陳橋兵變。
前者的特點,使社會由治到亂,無論是潘鎮割據、互相攻伐、百姓塗炭,或是五代十國政權更疊,如翻鍋上餅,都是以破壞國家統一為代價,弄得國無寧日,經濟文化凋弊,世人有難以再見太平之嘆。陳橋兵變則是由亂到治的大轉折,趙匡胤、趙普等人,吸收二百餘年間戰亂不息的沉痛教訓,認識到興王易姓的關鍵是人心向背,因此,堅決擯棄了唐末五代以來舊軍閥誘哄士兵以搶掠殺擄為條件的奪權活動,制定了以長治久安為目的的治國方針。回師開封之日,秋毫無犯,市不易肆,對後周皇室官僚以禮相待,從而安定了人心,穩定了局勢。
這一方針政策,不僅使北宋很快完成了統一大業,而且使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陳橋兵變,與唐末五代時期的其他兵變在形式上是相同的,而在兵變中實行的政策則根本不同。因此,正確認識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不能停留在形式上看問題,必須由表及裡,從實際執行的不同政策上加以區別,才能認識這一事件的本質,發現這一事件深刻的歷史蘊底。
故有人稱陳橋兵變為義舉,這是從歷史的治亂安危大局出發看問題,意義重大,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安史之亂之後經過怎樣的過程進入宋朝的?
宋朝的重要歷史事件
6樓:匿名使用者
宋朝開國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在軍 宋朝地圖
事上積弱,2023年徽、欽二帝受金人擄去,迫使宋室南遷;2023年,忽必烈破宋都臨安,宋朝亡國。但宋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興,社會上瀰漫尊師重教之風氣,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一代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也頗有人在。宋朝的經濟文化發展與繁榮是規模空前的,農業,手工業,制瓷業,造船業等都十分繁榮。
國號釋義
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歸德軍駐紮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即位,因其發跡在宋州,故國號曰「宋」,定都汴梁(今開封)。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
徽宗第九子趙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
宋朝國祚
宋朝的國祚對比起中國其他王朝的國祚來說是比較長的,宋朝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而中國其他王朝的國祚一般都比較短。
陳橋兵變是早有預謀嗎?疑點,趙匡胤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
應該是的。1 據說病中的柴榮在翻看檔案時,曾經莫名其妙地得到一個錦囊,裡面裝著塊木條,上面寫著 點檢為天子 幾字。2 即位的後周恭帝年僅七歲,不能當政,只能讓太后輔佐。不久之後,北方傳來訊息,說是北漢與契丹聯手前來進犯,恭帝急忙命令趙匡胤率大軍前去抵禦。其實這只是趙匡胤製造出來的假訊息,他率軍出發的...
求有關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求有關趙匡胤陳橋兵變的資料!
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訊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乃一介女流,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屈尊求救於宰相範質,皇室威嚴蕩然無存。範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
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周世宗柴榮的兒子們下場如何
總體來說,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對周世宗柴榮的子嗣眷屬待遇還是不錯的,並沒有恩斷義絕或趕盡殺絕。歷代趙官家的對柴氏後人也都不薄,柴氏世襲王位也相安一隅,從未謀反。說起趙匡胤篡位,也是趨於當時形勢所逼,如周太祖柴榮不死,趙匡胤打死都不會奪位。因為周太祖柴榮與趙匡胤是結義兄弟,當時柴榮,趙匡胤,鄭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