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反映了什麼民族的文化特點,上述材料主要體現傳統文化的什麼特點

2022-03-04 16:40:05 字數 4835 閱讀 9419

1樓:我最愛鐵觀音

追溯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從「清明」兩字說起,據宋代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所說:「清明者,謂物生清淨明潔」。

據《歲時百問》一書也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可見,清明節是由它所處的時令,在氣溫、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清明時節,風和日麗,鶯飛草長,柳綠桃紅,改變冬季寒冷枯黃景象,大地一片清淨明潔。唐代詩人杜牧有詩《清明》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又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有著獨特的紀念方式。這是一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掃墓、祭奠昭示著血脈的繼承,使祖先與後代之間有了聯絡,讓年輕一代知道敬老尊賢、慎終追遠。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正是這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

其實民間長期有著清明踏青的習俗,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極其生動地描繪了宋代清明時節,京都人民踏青郊遊,市集買賣的熱鬧情景。

如今的清明節,其功能也不外乎這些:首先,掃墓踏青令人精神得到慰藉,身體得到鍛鍊,自身清爽了許多,而且也聯絡了同行者的感情。其次,有利於人文精神的弘揚,節俗的興盛,宣揚了中國傳統中的孝道倫理,強調了親人間的感情聯絡,促進了人文精神的弘揚。

三是有利於加強民族凝聚力,有利於國家統一大業,團結海外僑胞。不管是臺灣同胞,還是海外僑胞,他們清明祭祀祖先的習俗由來已久,讓華夏炎黃子孫早日歸於一統。

當2023年清明節來臨的時候,清明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豐富的節日習俗,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要讓它的內涵和慶祝形式重新豐富起來。擯棄陋習,文明祭祖的呼聲成了國人共同的心願,讓這個法定的清明假期真的「清明」起來。文明祭掃、祭祀正逐漸成為清明節活動的大趨勢,時代在變,掃墓的方式應當更文明、更健康、符合時代要求。

文明祭掃千姿百態,鮮花祭奠、植樹祭掃等文明祭奠新風正悄然興起,遼寧某地的公墓推出了「燒紙換鮮花」文明祭掃活動,天津的「無煙祭掃」新理念得到市民的認同,網上祭祀也在逐漸興起,設立專門的祭祀**,親朋好友在網頁中為死者獻上一束鮮花、留一支歌曲、點一根蠟燭、種一棵松柏或留下祭文。重孝道,講求慎終追遠,中國人給了清明節豐富的文化內涵。從「掃墓祭祀」,「郊遊踏青」到「鹹與眾樂」再到「網上祭祀」,我們可以看到,節日還是那個節日,意義卻代有不同。

清明休假制度,為人們祭祖掃墓、親近自然帶來了便利,而從更深遠的意義看,將是對這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保護,對恢復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建立民族認同感、文化認同感、促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無疑都有直接的益處。

2樓: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500多年曆史。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響相對更大更廣。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公曆4月5日前後為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23年被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沒過清明」的農諺。

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即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3樓:狼被羊愛了

那麼多才給5分,夠吝嗇的!網上搜尋就ok了!

4樓:藍色銀球

[我來完善]相關詞條:

更多 重陽節除夕元宵節七夕節二月二臘八節火把節朝山節葫蘆節嘗新節哈芝節擴塔節

小年新米節祭祖節祭土地節祭牧神節中秋節春節端午節古風土記復活節愚人節元旦白節寒食節冬至聖誕節 開放分類:

民俗,節日,節氣,非物質文化遺產,寒食

更多 合作編輯者:

千尋·櫻、諸葛煢龍、8979166、大致的紛紛、糖ゎ糖、123聖騎士123、cynivan、 金鑽世家、景觀美、hq147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需進一步完善,百科歡迎您也來參與 在開始編輯前,您還可以先學習如何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約 141567 次

編輯次數:160 次 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今天

建立者:lirongxu128

什麼是突出貢獻者突出貢獻者

鐵甲列車 十級 版本

5樓:紫雪飛飄

清明節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

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都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從此,清明節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曆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經到了轉暖的時候,萬物開始復甦,可以春耕播種了。

中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中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上述材料主要體現傳統文化的什麼特點

6樓:歲月不寒

標準答案:

①傳統文化的首要特點就是繼承性。清明節始於周代,流傳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傳統習俗繼承的具體體現。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清明節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在我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目前仍在25民族間盛行,具有相對穩定性。③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目前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每個民族又各具特色,都起到了聯絡血脈情感的作用,這是鮮明民族性的體現。

兩題答案:

(1)①傳統文化的首要特點就

是繼承性。清明節始於周代,流傳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傳統習俗繼承的具體體現。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清明節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在我國已

有2500多年的歷史,目前仍在25民族間盛行,具有相對穩定性。③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目前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每個民族又各具特色,都起到了

聯絡血脈情感的作用,這是鮮明民族性的體現。

(2)①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節祭拜活動集中展示了

人們對民族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懷念情感。②對待傳統民族節日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不斷地興旺發達,

我們個人才會全面發展,不斷創造新的生活。③對待清明節及其祭拜形式的演變,我們還要做到在繼承中發展,不斷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我們對傳統節日的

繼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變化,更要注重其蘊含的文化精華的內容,不斷為傳統的民族節日豐富新形式,增添新內容,做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創造者。④科技進步是

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網路方式對先烈、先人進行文明科學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

清明節的文化和知識有哪些,關於清明節的所有知識

清明節叫踏青節 申博創贏會食品殺菌裝置 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古代介子推 申博創贏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是杜牧寫的關於清明節的詩 清明節是四大鬼節之一 另外三個分別是三月初三 七月十 五 十月初一 創贏會 鬥雞是清明節的習俗之一 公曆4月5日前後是清明節 創贏會娛樂 ...

清明節的故事,清明節有什麼故事?

清明節又叫寒食節,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 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

清明節的意義是什麼,關於清明節的意義

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幾千年來,人們在這個 氣清景明 的節氣中,進行 祭之以禮 的追遠活動,為已逝的親人 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這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一年年輪迴 一代代傳承,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 續新的有機構成。因此有專家 人大代表呼籲將清明節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