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魚身上起白東西好像白毛又像寄生蟲

2022-03-08 13:16:49 字數 4164 閱讀 7934

1樓:匿名使用者

最近有許多人養魚都得了白點病,在此就個人所知,做個拋磚引玉,希望個人有錯誤或疏漏之處,請各位前輩多多指教與幫忙補充,謝謝!一、先說白點病形成的主因,其實白點病是一種白點原蟲,一直都存在於我們的魚缸中,一般健康的魚是有足夠的抵抗力,而不會發病,但若有以下幾種情形就易發病:1.

水溫忽冷忽熱時,因魚不是變溫動物,無法調節其體溫,所以在此情況下,魚必須去適應其水溫,但也因此抵抗力減弱,故而極易發病,可以簡單的說是魚感冒了,所以在季節交替或新魚入缸時很容易得病(此為最大主因)。2.新魚帶入,因原本的魚缸的白點蟲(卵)是一種平衡狀態,若新魚帶有具繁殖力的成蟲入內,就易造成全缸的發病。

3.水質管理不良,之前有說過水質管理不當魚是百病生,因為不好的水,魚自然抵抗力不佳,就什麼病都有可能發生,包括了白點病。4.

魚有傷口,在此時魚的抵抗力也會較差。總之,白點病是發生在魚的抵抗力減弱之時,在發病之前,是有些徵兆的,一般會精神較差、有時會夾尾,或是一直在缸壁、造景等地方磨擦(因會癢或不舒服)發病了不要緊張,因為白點病算是魚病中最好治的,通常發現發病的前兆時,就可在水中加少許鹽與甲基藍,與提高溫度,愈早發現與**,成果愈好,莫等魚身上長了一堆白點了,才求救,魚的體力已弱,**的成效就差了。**時可將病魚隔缸藥浴是最好,若無多的缸全缸藥浴,也無妨,但藥浴之後要重新再建立硝化系統。

**白點病,加溫是很重要的動作,因為我們下的藥是無法殺死蟲卵,加溫是要讓蟲卵提早孵化,個人習慣將水溫拉高至30℃,且下藥當天最好不要餵食,畢竟藥還是具有毒性的,之後就算要餵食,也要比平常的量少,因此時的硝化系統已被破壞,餵太多,反而因水質不佳而死,其實,魚是很耐餓的,一週不餵,都還不會有事。下藥後約一週就要換水,之後再下藥,量可依魚恢復的狀況而增減,通常如此的步驟約要三~四次,才會完全除去白點病。當藥浴完後,最後一次換水(每次換水最好不要超過1/3),就以活性碳來吸附殘餘的藥,約須3~7天,待水清後將之取出,改用生化棉來重新建立硝化系統,在硝化系統未建立完全之前,最好2~3天才餵一次,以免水質惡化。

大約就是這樣啦!未詳盡之處請各位見就羅!

可能同時得了 白點 和 凸眼症以上是病狀和**方式白點病 成因/病症:病魚身上出現密密麻麻白色小斑點, 是因為白點蟲寄生所致。白點蟲容易發生在季節變換,尤其是秋冬之際水溫大幅變化時,如果不及時**, 剛開始稀疏的白點會愈來愈密集進而遍佈全身, 嚴重時可能有呼吸困難.

縮鰭等症狀出現, 且易形成傷口而感染細菌, 造成爛尾鰭等複合感染症狀,導致魚只死亡。 **:目前**的方法及**劑非常多,最常使用者為提高水溫(30-32度左右),以及新增鹽巴,改變滲透壓讓白點蟲死亡脫落, 當然這還得看魚只的忍受程度如何。

另外使用甲基藍. 孔雀綠等也是很普遍的**劑;若是和水草混養的水族箱中, 還得注意避免藥物對水草的傷害, 儘量選用不傷水草的藥物。 食鹽:

1.5%-2% (1l 水加 1.5g 食鹽) 甲基藍:

2-5 ppm 計算方式:1 ppm 的藥劑就是 1000l 的水中有 1 c.c.

的藥劑。 凸眼症 成因/病症:突眼只是一種外觀上的病徵,除了眼睛突出,還會有白濛現象產生,嚴重時眼睛還會脫落。

但突眼的病魚不會馬上死亡, 甚至在眼睛掉出之後,還可繼續存活。 一般而言,突眼症常與腹水病等合併發生,如何讓突眼現象痊癒,目前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常使用的藥劑是抗生素,口服藥浴皆可,其**方法與腹水症療程相同。腹水症和突眼症大多與水質變差和水中有機物過多有關,既然在藥物的投用**有所困難,還是將水生環境管理良好來得重要。

尤其是種了水草的水族箱, 更應加強過濾器的效率,減少水中的死角為要。 **:換二分之一的水並將濾材換新;在20公升的水中加入250毫克的氯黴素,直到症狀消失為止。

或以市售品牌sera治細菌治生蟲藥、美利堅滅菌靈或福魚素抗菌靈

2樓:香雪兒

是寄生蟲。可以用百必除+菌必治**(按說明)

3樓:樂悠悠小生活

白點~最簡單安全可靠的就是升溫到32 加3%-5%海鹽。

鸚鵡魚身體上長白毛毛是怎麼回事?

鸚鵡魚身上一層白霜似的東西

4樓:哪的流浪者

鸚鵡魚身上一層白霜似的東西是水黴病的外在表現,說明鸚鵡魚得了水黴病,需要及時**。

水黴病的發生主要因為緊迫造成的二次**染,魚只因擁擠、移動或其他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造成體表組織受傷,水中的水黴病遊孢子即伺機附著,於壞死組織上開始發芽形成菌絲

菌絲除寄生於壞死組織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組織,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圍組織,進而貫穿真皮深入肌肉,使**與肌肉壞死崩解。

表層的菌絲則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狀的覆蓋物,並於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遊孢子到水中,經由水而傳播各處

5樓:汗安安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你的鸚鵡得了水黴病,需要及時**,切勿亂加藥物!

水黴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體表受傷組織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覆蓋物,又稱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稱膚黴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魚類的真菌病之一,引起這種病的病原體在到目前已經發現有十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水黴和綿黴。該病是由真菌寄生魚體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門鞭毛菌亞門藻狀菌綱水黴目水黴科的水黴屬和綿黴屬。

**方法比較簡單,但是如果病重基本可以考慮放棄了!

1、病症輕微,老三樣,升溫至32℃,加大鹽,注意不是食用鹽,如果實在買不到大鹽,可以將食用鹽在鍋中炒5分鐘後加入缸內,千分之八的量,逐漸新增,停止餵食,開氧氣泵!每日換水1/5後新增適當大鹽!

2、病症稍重,使用亞甲基藍2ppm次日再一次能取到很好的效果。無需及時換水等藥效分解水色自會變淡。3天后可以考慮適當換水。

祝你的魚兒早日**!

6樓:

鸚鵡魚變白怎麼辦,教您飼養小技巧

7樓:君哥爰生活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你說鸚鵡魚身上一層白露似的,你爸爸用點藥結果他都翻白了,哎呀,真白瞎了。但願明天這些魚都好起來。

8樓:

防水層,避免下雨時影響飛行

急!!!紅鸚鵡魚身上長白毛怎麼辦!!~

9樓:匿名使用者

水黴病 又叫白毛病,病原體主要是水黴菌和黴菌,寄生在魚體的傷口和魚卵上,是較常見的魚病。**主要是魚體受傷,鱗片脫落等,導致病菌侵入傷口,**:在捕撈、運輸時魚體受到外傷或寄生蟲使魚的**受傷後被黴菌孢子侵入從而感染。

病原體:水黴屬、綿黴屬等水生黴菌。 症狀和病變 魚剛染上病時看不出什麼症狀。

一旦發現魚體長「白毛」時,菌絲已侵入魚體傷口,蔓延到肌肉組織間隙之中。隨著病情發展,患處肌肉腐爛,食慾減退,最終死亡。這種疾病在一年四季內都可發生。

為了防止水黴病的發生,除應注意*作時儘量防止損傷魚體和被寄生蟲咬傷之外,還可以在水中放入少量食鹽,以抑制水黴病的發生。魚體長出「白毛」,呈灰白色,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同時病魚食慾減退,最後死亡。

**方法 a、用食鹽250克加小蘇打250克混合液潑灑於100釐米x55釐米x45釐米的魚缸,堅持數次,效果顯著。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綠0.3克或次甲基藍,浸洗魚體10~20分鐘,數日後可見菌絲脫落。

1、2%-3%的鹽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鐘。 c、特效藥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鐘。 d、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加上1%的鹽水混合後將病魚浸泡20-30分鐘。

e、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黴的生長。並且可用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小時可有效的抑制和消滅水黴菌。

10樓:桃花島黃楊

先把他隔離出來以免傳染,緊跟著換水,並清洗乾淨魚缸。

長白毛的小魚要用百分之十濃度的鹽水泡十分鐘,一天泡三到五次。濃度和次數都視小魚病情嚴重程度定,嚴重可多泡一會,多幾次。但不可過多以免傷到生病的小魚。

其他沒長得魚建議也用鹽水泡一下。

最好使用魚市上的專用鹽。

11樓:手機使用者

朋友,你的魚的水黴病了。如一樓所說,最簡單的方法是裡裡外外得把魚缸消毒,再在水中加入食鹽,輕者慢慢便會好了,在這期間你最好停食。

12樓:朋元正

水黴和白點水溫28度甲基藍溶液安說明**~~~或者用高錳酸鉀...

鸚鵡魚身上長白斑像潰爛似的怎麼拯救

13樓:無名的魔魚

有的白點屬花紋,如破皮,疑是水黴,下黃粉藥浴,按說明下藥

清道夫魚身上起白點怎麼辦,清道夫魚身上有白點怎麼辦,什麼病?

如果不是原本的斑紋,那應該是得白點病了,我的羅漢魚最近也有相似症狀,表現為呆滯不進食。不過不用太擔心,把水溫提高到三十攝氏度那種病菌小瓜蟲會自然死亡,就會好的 因為水裡有細菌啊,魚被感染了。你馬上把那條魚拿出來隔離和消毒,對魚缸也要消毒,這很重要啊 清道夫魚身上有白點怎麼辦,什麼病?方法 bai首先...

我的魚身上有白霜,鸚鵡魚身上有白霜

炎症,水質有問題了吧!注意參氧,少施氮料。鸚鵡魚身上有白霜 兩種可能,一種是真菌一種是細菌,原則上用點抗生素就行,如果有額外的缸可以隔離出來下點藥,或者土辦法用粗鹽和土黴素。鸚鵡魚是在熱帶海洋的珊瑚礁中生活的一種色彩鮮豔的熱帶魚,它們身上有美麗的斑讕色彩,就像鸚鵡五彩的外衣,是觀賞價值很高的一種魚類...

鸚鵡魚掉鱗,鸚鵡魚身上掉鱗怎麼辦?

其實導致鸚鵡魚掉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是同缸裡的其他魚打架了,如果是出現這種情況,只要注意水質就好,如果擔心情況會顯得嚴重,那麼可以用老三樣來調整一下。還有並沒有和同缸的魚打架,但是卻出現掉鱗的情況,那麼朋友們,你要看看你的魚缸是不是有其他造景物,魚兒在遊動的時候蹭到其他東西上,也會導致掉鱗的。如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