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糊塗易
在與琴相關的故事中,「高山流水」可說是傳之最久而又最廣的一則佳話。
《列子•湯問》曰:「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一個「善鼓」,一個「善聽」,而且善聽者深得堂奧,能從琴聲中知其表達的志趣與內涵,這就十分難得了。由解琴、解音而推衍為解人、解心,這就是「知音」一詞的雙關含義。朋友之間或男女之間,相得知己,殊為不易,「欲解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嘆良金美玉何人曉,恨高山流水知音少」(元•金仁杰《蕭何月夜追韓信》)。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囿於政治、地域、交通、資訊等條件的侷限,人們要找到真正靈犀相通、意趣相投的「知音」,談何容易!一旦覓得,倍加珍惜便是情理中事了。
然而前面的故事,還只講到「喜劇」式的前半部。它的結局,卻充滿了悲壯的色彩:「……子期死,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
」(《列子•湯問》)而《呂氏春秋》則說:「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二說大體一致,只是後者強調了「終身不復鼓琴」,更為悽絕。
我們聽到那一聲「破琴絕弦」的砰然巨響,美妙的琴聲自此岑寂。主人公很悲觀,理由也很簡單:「世無知音者」,難道還值得「復為鼓琴」乎?
它從反而烘托了摯友、至交之彌足珍貴。「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唐•薛濤),「莫將流水引,空向俗人彈」(唐•駱賓王),合乎人性的某些情感,總是古今一脈、靈犀相通的,所以,事隔兩千多年,伯牙痛失知音的那份悽絕悲傷,那份寂寞惆悵,我們閉上眼睛也還能想象出來。
「高山流水」見於多種典籍,文字大同小異,以致附會於民間,「琴絕」即為「情絕」,「不是知音不與彈」中的「彈」即「談」,「彈琴」甚至與「談情」相諧音,這些無疑都豐富了民俗的語彙。而「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則成為朋友之間或男女之間相得知己、心曲相通的譬喻,在關於友誼與愛情的表述中,獨標一格,為「知音難覓」的茫茫人世,留下了些許美好的嚮往與溫馨的慰藉。
2樓:匿名使用者
山中石多真玉少,世間人稠知音稀.這幾句的意思也是說知音難覓吧!
3樓:快樂天男
「情絕」,「不是知音不與彈」中的「彈」即「談」,「彈琴」甚至與「談情」相諧音,這些無疑都豐富了民俗的語彙。而「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則成為朋友之間或男女之間相得知己、心曲相通的譬喻,在關於友誼與愛情的表述中,獨標一格,為「知音難覓」的茫茫人世,留下了些許美好
4樓:天才牛頓
想問下什麼叫做寂寞憂愁.
伯牙拉斷琴絃以後就沒有再彈奏**了.
就算彈奏高山流水這首曲子,又沒有知音,
端起一杯酒只能請明月和清風來和我做伴.
高山流水,鍾子期,伯牙,絕弦.你就參看上面的.
這個翻譯雖然不是百分,99分也有.
你想給就給,不想給等更好的翻譯出來.
5樓:佛陀資訊
意譯就是感嘆知音難覓 唯有月下獨飲
6樓:前宛筠
當時伯牙是朝廷中人,而鍾子期不過是個樵夫。兩人生活環境迥然。卻僅僅因為一首琴曲而相知相交,
**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
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
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
」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
」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7樓:
就是@#¥%……&*()——+***……¥@……¥@……!@!@!!?《》|}{{ 好了,講好了不知道你看不看得懂。~~~~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
8樓:糖鴨鴨鴨
誒呀媽呀,我也問這個,你現在知道題目了嗎?給我看看行不
9樓:泰孤鬆
當時伯牙是朝廷中人,而鍾子期不過是個樵夫。兩人生活環境迥然。卻僅僅因為一首琴曲而相知相交,
**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
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
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
」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
」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 有一句成語是
10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11樓:陽光和小樹苗
世上無知音的前一句是什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人間愁寂有很多,但伯牙的憂無人瞭解。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 .寫的是誰的古詩,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和「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的出處和作者是什麼?
13樓:雪花精靈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是《寄張元夫》,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是《寫意二首》
1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句是薛濤《寄張元夫》,第兩句是牟融的《寫意二首》
15樓:雪依然獨舞
前兩句是薛濤《寄張元夫》,後兩句是牟融的《寫意二首》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 鍾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出自於**
16樓:其螺承幼菱
明末馮夢龍纂輯《警世通言》裡的第01卷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
幹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懸一片心.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
伯牙不作鍾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
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風明月酒一樽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李白
閒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忽聞悲風調,宛若寒鬆吟.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鍾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出自**
17樓:生活解惑老師小慄
出自:薛濤 [唐代]《寄張元夫》。
意思是:借問人間什麼是憂愁寂寞,好象俞伯牙斷了琴絃,再也沒有琴聲。
原文:前溪獨立後溪行,鷺識朱衣自不驚。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
釋義:屋前屋後的小溪獨立流淌,河邊的白鷺已經熟識了穿紅色衣服的人。借問人間什麼是憂愁寂寞,好象俞伯牙斷了琴絃,再也沒有琴聲。
18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薛濤的《寄張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