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入若耶溪》①:
艅艎何泛泛②,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迴流。③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作者】
王籍,字文海,琅邪沂(今山東省臨沂縣北)人。好學,有才氣。南朝梁天監中除湘東王諮議參軍,轉中散大夫。作詩慕謝靈運。
【註釋】
①本篇寫泛溪而傷久客。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紹興縣南若耶山下。②艅艎:舟名。泛泛:船行無阻之貌。③陽景:日影。
【品評】
若耶溪在會稽若耶山下,景色佳麗。本篇是王籍遊若耶溪時創作的。開頭兩句寫詩人乘小船入溪遊玩,用一「何」字寫出滿懷的喜悅之情,用「悠悠」一詞寫出「空水」寥遠之態,極有情致。
三四句寫眺望遠山時所見到的景色,詩人用一「生」字寫雲霞,賦予其動態,用一「逐」字寫陽光,彷彿陽光有意地追逐著清澈曲折的溪流。把無生命的雲霞陽光寫得有知有情,詩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動顯靜的手法來渲染山林的幽靜。
「蟬噪」、「鳥鳴」使籠罩著若耶山林的寂靜顯得更為深沉。「蟬噪」二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被譽為「文外獨絕」。象唐代王維的「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杜甫的「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聲響來襯托一種靜的境界,而這種表現手法正是王籍的創新。
最後兩句寫詩人面對林泉美景,不禁厭倦宦遊,產生歸隱之意。全詩因景啟情而抒懷,十分自然和諧。此詩文辭清婉,音律諧美,創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藝術境界。
2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
〔今譯〕蟬噪陣陣,林間愈見寂靜;鳥鳴聲聲,山中更覺幽深。
〔賞析〕動與靜在生活中是相對立的,但在藝術作品中有時卻相輔相成。這裡是遠離塵世、人跡罕至之地,對厭煩了塵世紛擾的人來說,顯然有著無比的幽靜。但是,山林如果真的沉寂無聲,那隻會使人覺得死氣沉沉。
而這兩句寫山林之幽靜,卻不失大自然生動活潑的情趣。因而,當時成為傳誦一時的名句。據載,梁簡文帝、梁元帝曾反覆諷詠此聯,認為不可復得。
宋人王安石也愛此詩,但卻有意做了反而文章,說是「一鳥不鳴山更幽」,真是見仁見智。
〔原作〕艙舶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軸,陽景逐迴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遠遊。
3樓:匿名使用者
南朝五籍,王籍 《入若耶溪》中的名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蟬噪和鳥鳴的動更襯得山林的...
王籍原聯是「蟬噪林王籍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愈靜,鳥鳴山更幽」, 王籍 王籍(480-550),字文海,琅邪臨 沂(今屬山東)人。
有文才,不得志。齊末為冠軍行參軍,累遷外兵記室。樑天監 末任湘東王蕭繹...
樓上的\"宋\"是南北朝的\"劉宋\"
餘皇何泛泛, (餘皇-加舟旁)
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
陽景逐迴流。
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
長年悲倦遊。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句詩的出處?
4樓:馮振梅初癸
《入若耶溪》
餘皇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
陽景逐迴流。
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
長年悲倦遊。
賞析】:本詩因泛舟若耶溪而觸動歸思之情。「蟬噪」兩句,千年以下傳為絕唱。
眾蟬噪林,應是喧囂;鳥聲在耳,清晰可聞。詩句似覺荒唐。但仔細回味,靜而無聲,反不覺其靜,眾蟬的單一噪聲,反映襯出環境之靜。
下句給人的感覺與上句同。這正是詩的獨到之處,所謂可意會不可言傳,正是這個意思。
王安石集句,以「風定花猶落」來對「鳥鳴山更幽」。上句靜中有動,下句動中有靜,似覺更好。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什麼意思?
5樓:通古紀聞
1、意思是,蟬聲高唱,樹林卻顯得格外寧靜;鳥鳴聲聲,深山裡倒比往常更清幽。
2、「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詩,是典型的以動顯靜的手法,用「蟬噪」和「鳥鳴」來襯托山林的幽靜,也就使得山林更為深沉。
3、詩句出自於南朝梁詩人王籍的《入若耶溪》。
4、全詩如下: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迴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拓展內容:王籍(生卒年不詳),字文海,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市北)人。南朝梁詩人。
因其《入若耶溪》一詩,而享譽王籍詩史。有文才,不得志。齊末為冠軍行參軍,累遷外兵記室。
樑天監末任湘東王蕭繹諮議參軍,遷中散大夫等。王籍詩歌學謝靈運,《南史·王籍傳》稱「時人鹹謂康樂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莊周」。
6樓:依珈藍賜
蟲鳴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