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什麼是「唸佛三昧」?謝謝,請問什麼是「唸佛三昧」?謝謝。

2022-03-27 21:13:38 字數 5368 閱讀 6061

1樓:海上風電踐行者

禪觀之一。指以唸佛為觀想內容之一種禪定。亦即觀念佛德或稱念佛名之三昧。分為因行、果成二類

《觀經》曰:「但當憶想,令心眼見,見此事者(指見阿彌陀佛), 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唸佛三昧」。所以,能見十方一切諸佛者,即是妄伏真現,為正受也。

2樓:引導者

唸佛三昧既是禪宗的明心見性。

母音老人: 淨宗大德囑人,不要管他是否一心不亂,也不要問他明心見性與否。只安詳穩步秉直念去,自然水到渠成。

一是怕我們要求一心不亂或明心見性而妄上加妄,反自誤事;二是恐要求過高,膽怯眾生望而生畏,知難而退,不敢進修。並不是說唸佛法門不要一心不亂,或與明心見性無關。淨宗是寓高深之理於平易踐履之中,於真實行處而暗合道妙。

故上、中、下三根人遵其所教,平實唸佛,俱能見性。不似禪宗,只接上根利智,中下根人無從問津,故法門深廣也。

或者有人說,這是禪宗的說法,不合淨宗的軌則。茲為增進讀者信心起見,節錄一段印光大師《唸佛三昧》如下,以證餘言不謬:

「若論證三昧之法,必須當唸佛時,即念返觀,專注一境,毋使外馳。念念照顧心源,心心契合佛體。返念而念,返觀而觀;即念即觀,即觀即念。

務使全念即觀,全觀即念;觀外無念,念外無觀。觀念雖同水乳,尚未鞠到根源!須向著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及至力極功純,豁然和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

所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此之謂也。

功夫至此,唸佛得法,感應道交,正好著力。其相如雲散長空,青天徹露。親見本來,本無所見,無見之見,是名真見。

到此則溪聲山色,鹹是第一義諦;鴉鳴鵲嘈,無非最上真乘。活潑潑應諸法相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了諸境而了無一物。語其用,如旭日東昇,圓明朗徹;語其體,猶皓月西落,清淨寂然。

即照即寂,即寂即照,雙存雙泯,絕待圓融,譬若雪覆千山,海吞永珍,唯是一色,了無異味。論其益,現在未離娑婆,常預海會,臨終則一登上品,頓證佛乘。唯有家裡人,方知家裡事,語於門外漢,遭謗定無疑!

」諸位,請看這一段說話,豈不盡與禪宗同出一轍?唸佛時,非但要觀念一致,還要在阿彌陀佛這一佛念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豈不即是禪宗參話頭的功夫?及至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力極功純,豁然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的境界與下面一大段所描繪的悟後境相,豈不即是禪宗參究豁開本來面目、明心見性的境界?

我們現在對一般人不說參究提撕,只說心念耳聞,觀念一致,極力追究,功夫純熟,自能豁然脫落,證入三昧,與禪宗明心見性,完全無二。但不能像現在一般人,僅以做早晚功課為完事。

說到此,真難立言!連德高望重的印光大師末後還要慨嘆地說一句:「語於門外漢,遭謗定無疑!

」何況他人!法華會上佛說法,尚有五千人退席,遑論末法時代,要人人信入,不生疑謗,又怎麼能做到哩?!

3樓:匿名使用者

禪法觀佛三昧法

佛為法.王。能令人得種種善法。是故習禪之人先當唸佛。唸佛者。令無量劫重罪

微薄得至禪定。至心念佛佛亦念之。如人為王所念怨家債主不敢侵近。唸佛之人諸餘

惡法不來擾亂。若唸佛者佛常在也。云何憶念。人之自信無過於眼。當觀好像便如真

佛。先從肉髻眉間白毫下至於足。從足復至肉髻。如是相相諦取還於靜處。閉目思惟

繫心在像不令他念。若念餘緣攝之令還。心目觀察如意得見。是為得觀像定。當作是

念。我亦不往像亦不來。而得見者由心定想住也。然後進觀生身便得見之。如對面無

異也。人心馳散多緣惡法。當如乳.母伺視其子莫令墜於坑井險道。念則如子行者如母

。若心不住當自責心。念老病死甚為切近。若生天者著於妙欲無有治心善法。若墮三

惡道苦惱怖懅善心不生。今受妙法雲何可不至心專念耶。又作念言。生在末法。末法

垂已欲滅。猶如赦鼓開門放囚。鼓音漸已欲止。門扉已閉一扇。豈可自寬不求出獄。

過去無始世界已來。所更生死苦惱萬端。今所受法未得成就。無常死賊須臾叵保。當

復更受無央數劫生死之苦。如是種種鞭心令心得住。心住相者。坐臥行步常得見佛。

然後更進生身法.身。得初觀已展轉則易。

生身觀法

生身觀者。既已觀像。心想成就撿意入定。即便得見。當因於像以念生身。觀佛

坐於菩提樹下。光.明顯照相好奇特。或如鹿野苑中坐為五比丘說四諦法時。或如耆闍

崛山放大光.明為諸大眾說波若時。如是隨用一處繫念在緣不令外散。心想得住即便見

佛。舉身快樂樂徹骨髓。譬如熱得涼池寒得溫室。世間之樂無以為喻也。

法.身觀法

法.身觀者。已於空中見佛生身。當因生身觀內法.身。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無量

善業。如人先念金瓶後觀瓶內摩尼寶珠。所以尊妙神.智無比。無遠無近無難無易。無

限世界悉如目前。無有一人在於外者。一切諸法無所不了。常當專念不令心散。心念

餘緣攝之令還。複次一切愚智當其死時。外失諸根如投黑坑。若能發聲聲至梵天。大

力大苦大怖大畏無過死賊。唯佛一人力能救拔。能與種種人天涅槃之樂。複次一切諸

佛世世常為一切眾生故不惜身命。如釋迦牟尼佛昔為太子時。出遊道見癩人勅醫令治

。醫言。當須不瞋人血飲之以髓塗之。乃可得差。太子念言。是人難得。設使有者復

不可爾。即便以身與之令治。若為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佛恩深重過於父母。若使一切

眾生悉為父母。佛為一分。二分之中常當唸佛。不應餘念。如是種種功德隨念何事。

若此定成除斷結縛。乃至可得無生法忍。若於中間諸病。起者隨病習藥。若不得定。

六慾天中豪尊第一。飛行所至宮殿自隨。或生諸佛前終不空也。若人藥和赤銅。若不

成金不失銀也。

4樓:匿名使用者

此境界法喜充滿啊!無論是念佛聲音,本身也沒有唸佛,此刻只有佛號,自己也分不清楚從內或從外,就是佛號從內外都是,不干擾你的意識行動。我認為是!你怎樣認為是你的事。呵呵

請問什麼是念佛三昧?

5樓:捷千秋

-這位回答者: 海印放光說的很對。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到底這個唸佛三昧是個什麼滋味兒呢?

實話講,當事人自己,在三昧狀態時,是「不知道」滋味的。出定後才曉得自己之前原來在禪定中。之所以用了個冒號,是因為,並不是真正的不知道。

周圍的事物仍然明瞭,只是「沒上心」了。這時候思維也好,心也好,跑**去了呢?**也沒去,就在那兒呆著,關注與一點上。

也許是佛號,也許是一念其他的念頭,總之,別的事情就沒注意。當開始回過神兒來的時候,就出定了。

僅供參考。

6樓:海印放光

三昧:梵語samādhi 又譯「三摩地」,是正定的意思。

「唸佛三昧」,就是通過念「阿彌陀佛」而得的禪定狀態。

7樓:匿名使用者

唸佛指的一定是『南無阿彌陀佛』?不能是』南無釋迦牟尼佛『?

8樓:路旁有樹

我學習的時候一心不亂

這難道是念佛三昧???

什麼是念佛三昧

9樓:8萬4千法門

【若持至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則生方便有餘淨土。】

這是說明「方便有餘土」,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都有的,它的條件是要斷見思煩惱。簡單講,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個是看錯,一個是想錯了。「見」就是見解,就是你看錯了,「思」就是思想,你想錯了,合起來叫「見思煩惱」,就是錯誤的想法跟錯誤的看法。

西方世界跟我們這個地方「方便土」又不一樣,因為十方諸佛世界的方便土有九種人住在這個地方。這九種,天台家的說法,是藏教裡面的聲聞、緣覺兩種;通教裡面有聲聞、緣覺、菩薩有三種,合起來就五種;別教裡面是三賢菩薩,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再加上圓教十信菩薩。這些都是斷見思煩惱的,你斷了見思煩惱,你一定生在「方便有餘土」,不會在「凡聖同居土」,這是超越六道輪迴了。

但是極樂世界不一樣,極樂世界純是大乘菩薩,不像娑婆世界有九種這麼複雜。

『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這句話很重要,這是功夫。我們唸佛人不要去想到經教裡面這麼多的名相、這麼多的說法,我們只要一句佛號老老實實的念下去,它的過程必然是先伏斷見思,功夫深了就是任運,「任運」就是自自然然斷掉了。自然斷掉,可能斷掉的時候你自己還沒有發現,還沒有發覺,它確實斷了,確實沒有了。

如果我們天天想:我念佛念得這麼久,還沒有得一心。很多人問我:

「法師,我念了好多年,都沒有得一心。」我就告訴他:「你這一輩子不會得一心,我老實告訴你,絕不騙你。

」為什麼?因為你天天有個「得一心」這個念頭在打閒岔,在障礙著你。所以真唸佛,管他一心不一心,不要去理會這個事情,自自然然就念到一心。

心裡頭常常念著一心不亂,這是個障礙,你應當念阿彌陀佛,不要去想一心不亂,這就對了。也不必去想四土三輩九品,統統都不要想,一句彌陀唸到底就好。這是這個法門的殊勝奇妙!

所以,一切要讓它自然。

什麼叫「事一心」?「事」是完全從事相上說,「一」是純一,「亂」是雜亂,是亂想。我們專心念這句阿彌陀佛,決定不懷疑,要相信佛在經上講的句句都是真實語。

前面蕅益大師教給我們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我們從這裡建立真正的信心,隨順諸佛真實的教誨,決定不懷疑。其次很重要的,就是決定要做到不夾雜,我們唸佛裡頭不能有雜念。開頭唸佛,夾雜是決定不能免的。

夾雜有「有意」跟「無意」,「無意的」我們自己不能控制,無關緊要,怕的是「有意」的。譬如我念佛,又想參禪,又想念咒,這就壞了。這是你有意在夾雜,那就很難成就。

抉擇法門之後,其它所有一切法門我統統放下,決定不沾染。遇到了,我對它恭敬,我決定不受它的干擾,這個才行。《觀經.上品上生章》裡面所說的,善導大師講得太好了,最怕的是夾雜。

就是菩薩、佛來勸我們,說還有一個法門比這個還穩當、還快速、還要好,我們都要謝謝那個佛,我已經選擇阿彌陀佛法門,其它法門我也不要學了,這種心才行。死心塌地這一句佛號唸到底,決定不受外境動搖,真正做到不夾雜,功夫不間斷,無論定課、散課都不間斷。

這樣念,唸的佛號是字字分明、句句清楚,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念這句佛號心裡頭真的有佛,我們的心就變成佛,這心是佛心。這句名號喚起自己的心佛,這叫「相應」,我們常看到祖師註疏裡面說,「一念相應一念佛」。

什麼叫「相應」?相應就是名號跟心相應,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名號是心之名號,佛之名號,所謂「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句句佛號都把自性彌陀念出來了,這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這個念法不但能斷見思,連塵沙、無明也統統破掉,法子真的巧妙!真正是圓頓!

所以功夫用的得力的人,有兩種人:一種是利根的,他對這整個道理完全明瞭,理論、方法、境界都清楚,當然沒有問題,他當然會做到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所以他念得相應,念念相應。第二種人是不認識字的老太婆們。

她老實,她理論、境界都不懂。教她念一句阿彌陀佛,她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她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也不想,她也能達到最高的境界,這個能成功。最麻煩的是半吊子,當中這一部分,很不好教。

古人常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不移就是他不改變,不改變的人就是老實人。這兩種人才是真正的老實人,是我們要向他學習的。這個念法容易成片,功夫成片也就叫做「唸佛三昧」。

「唸佛三昧」是總名稱,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唸佛三昧功夫深的是理一心不亂,淺的是功夫成片,這是決定能往生。

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三昧耶戒是指那些戒,什麼是三昧耶戒

三昧耶戒,密宗的戒法之一。又稱三摩耶戒 祕密三昧耶戒 佛性智三昧耶戒。以眾生原本有智慧德相為戒法。為真言修行者為止惡修善所持戒法,戒法通顯密諸大戒,即含攝五戒 八戒 具足戒等,而歸於 眾生諸佛智慧之戒法。含平等 本誓 除障 驚覺四義 三昧耶戒有平等 本誓 除障 驚覺四義,故此三昧耶戒亦具此等諸義。即...

請問什麼是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不論什麼原因唸佛都是真唸佛。只是通常佛法講的唸佛是指依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信願專修唸佛。信願專修唸佛可以此生乘佛願力移民極樂世界,脫離六道輪迴,超凡入聖。而非信願專修唸佛很難當生成就。想見佛 願意去阿彌陀佛的世界 心裡想阿彌陀佛 有這三條件心裡自然生起願意唸佛的心 沒有一天不盼佛來接 這...

請問什麼是嘉年華,請問什麼是嘉年華??謝謝

嘉年華指的是一種大型的文化藝術活動。在這種娛樂盛會中,會有很多的大型遊樂設施 精彩的節目表演等,十分熱鬧!這個詞也指導演文晏在2017年拍攝的一部電影,名字也叫做 嘉年華 請問什麼是嘉年華?謝謝 嘉年華指的是一種大型的文化藝術活動。在這種娛樂盛會中,會有很多的大型遊樂設施 精彩的節目表演等,十分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