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水滸傳44回:錦豹子小徑逢戴宗,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 裡面沒有銅雀臺賦。三國演義中有銅雀臺賦,那是曹植寫的。
2樓:
《銅雀臺賦》是東漢末年曹植在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鄴城銅雀臺落成時所作,為漢賦中的經典作品,文辭華美。當時銅雀臺建成後曹操召集文武在臺前舉行比武大會,又命自己的幾個兒子登臺作賦。其中曹植下筆成章,做出這部作品。
臨漳古稱鄴,西晉為避愍帝司馬鄴諱,將鄴城易名「臨漳」,因北臨漳河而得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鄴城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使臨漳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
建安十五年,曹操擊敗袁紹及其三子,並北征烏桓,平定北方。於是在鄴(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建都,於漳河畔大興土木修建銅雀臺,高十丈,分三臺,各相距六十步遠,中間各架飛橋相連。然後曹植做出這部作品。
曹操聽後大為讚賞,封其為平原侯,並勉勵說:「吾昔為頓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當時所行,無愧於今。今汝已長成,可不勉哉!」
《三國志》版
引《三國志·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裴松之注收錄的《銅雀臺賦》:
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
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王。[2]
廣為流傳的另一個版本
從明後以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
《銅雀臺賦》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
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蝦蠑。
俯皇都之巨集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
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君壽於東皇。
御龍旗以遨遊兮,回鸞駕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願斯臺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
孔明用計激周瑜時把銅雀臺賦中的「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蝦蠑」改成了「攬二橋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以此激怒周瑜,堅定他作戰的決心。在原詩中,蝃蝀就是虹,二橋指從銅雀臺出發連線金虎臺和玉龍臺的兩座橋。
古代『喬』和『橋』是一回事。剛好周瑜和孫策的妻子姓喬。所以很容易產生錯覺。
另:《銅雀臺賦》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赤壁之戰發生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可見羅貫中引用時忽略了成文時間,也可證明這是演義虛構情節。
《三國演義》版
**《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中的《銅雀臺賦》:
從明後以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銅雀臺賦》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
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俯皇都之巨集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雲天亙其既立兮,家願得乎雙逞。
揚仁化於宇宙兮,盡肅恭於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輝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君壽於東皇。
御龍旗以遨遊兮,回鸞駕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願斯臺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
跟《三國志》中的《銅雀臺賦》相比,《三國演義》中的《銅雀臺賦》有很多內容為後人自行新增,如「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水滸傳117回概括,水滸傳117回概括100字
宋江因要救取解珍 解寶的,到於烏龍嶺下中了石寶計策,大戰數回合,救得宋江。后王矮虎 一丈青都被鄭魔君戳打傷死,烏龍神廟龍君庇佑宋江過鄭魔君妖法,清溪縣裡,削平哨聚賊兵 幫源洞中,活捉頭天子。本回人物 宋江原為山東省鄆城縣押司,眉似臥蠶,眼似龍鳳,脣紅囗方,身材矮小,面目黝黑,為梁山起義軍領袖,在一百...
《水滸傳》21回,內容梗概,水滸傳20,21,22回主要內容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閻婆硬逼宋江與女和好。未成,宋江欲給王公棺材錢,發現招文袋忘在家中,招文袋裡有晃蓋書信和謝金。回到家裡,為婆惜陪話婆惜不給招文袋,以官司相逼,宋江將刀殺之。閻婆騙宋江至衙門告狀,眾公人不捉拿宋江。唐牛兒又來隔開閻婆,宋江逃走。水滸傳 第二十一回故事梗概 水...
1 30回的水滸傳內容概括,水滸傳1 30回分回概括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仁宗嘉右三年,瘟疫盛行,洪太尉奉皇帝命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來朝禳疫。洪太尉上山求見天師不成。回至方丈,不顧眾道士勸阻,開啟 伏魔之殿 放出妖魔,遂致大禍。他吩咐從人,隱瞞走妖魔一節,假報天師除盡瘟疫,得到仁宗賞賜。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