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書名號水墨畫
「貧僧」是由「貧道」來的。這個貧道的道,不是道教和道士的道。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時,佛教僧人也是自稱貧道。
貧道是謙虛的意思,說自己道德和智慧不足,又一個意思是將生死道漸漸減弱的意思,還有一個意思是警惕自己憂道不憂貧,不要只顧名聞利養,把解脫忘記了。後來,貧道成道士的專利,僧人只自稱貧僧了。
下面是一些資料供參考:
又云乏道。梵語沙門那(略雲沙門)之古譯也。修正道而斷生死貧乏之義也。
涅盤經曰:『沙門名乏,那名道,斷一切乏,斷一切道(邪道),以是義故,名沙門那。』百論疏曰:
『沙門者,雲乏道,亦云息心。乏道者,以道斷貧乏也。』【又】貧道者,乏聖道之義,是沙門自謙之稱。
世說曰:『支道林嘗養數馬曰:貧道愛其神駿。
』石林燕語曰:『晉宋間佛教初行,未有僧稱,通曰道人,自稱則曰貧道。』善見論十五曰:
『若有賣衣缽人,比丘喚來,示金錢語賣衣缽人言:貧道須此衣缽,有此金錢,居士自知。』行事鈔下三曰:
『五分還寺去時。(中略)至請門首告雲:檀越好施如法,貧道何德堪之?
』業疏三下曰:『沙門者,或雲乏道貧道以譯之,皆謙虛自收不伐德也。今譯為息惡者取其意也。
』行事鈔資持記下三之三曰:『貧道亦云乏道,皆謙收之稱。』樑僧傳十三(法獻傳)曰:
『中興僧鍾於乾和殿見帝(齊武帝),帝問鍾所宜。鍾答:貧道比苦氣,帝嫌之。
乃問尚書王儉:先輩沙門與帝王共語何所稱?正殿坐不?
儉答:漢魏佛法未興,不見其記傳。自偽國稍盛,皆稱貧道,亦預坐。
』僧史略下曰:『若此方對王者,漢魏兩晉或稱名,或曰我,或曰貧道。故法曠上書於晉簡文,稱貧道,支遁上書乞歸剡亦稱貧道,道安諫苻堅自稱貧道,呼堅為檀越,於時未為定戒。
』案貧道之稱,今屬之道士矣。
2樓:牟闌池浩然
這是對自己的貶稱,這樣可以抬高別人。以前還有人把自己的兒子稱為
犬子,意思相近。
3樓:
和道士的道。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時,佛教僧人也是自稱貧道。貧道是謙虛的意思,說自己道德和智慧... ...解脫忘記了。後來,貧道成道士的專利,僧人只自稱貧僧了。∮
古代和尚為何自稱「貧僧」或「老衲」?
4樓:匿名使用者
拋卻自家無盡財 卻持缽兒效乞丐 你說他窮不?自稱「貧僧」理所當然! 古代年齡「衲」字在普通話和粵語中都讀為「納」,查查字典,「衲」即補綴之意。
舊時社會上的物質生活並非像今日般豐富,以衣履來說,平常百姓也僅僅是有數件而已。 回過頭談那時的簡樸日月,即使蠢閨女、笨女人也必會縫補衣物,國人自己製衣做鞋曾是家常便飯,婦女們平時同街坊鄰居閒聊時,為丈夫補衣服、為兒孫納鞋底兒也是常事。所謂「納鞋底」,即:
用結實的麻繩縫製多層碎布拼成的耐磨布——鞋底。「納」字即縫綴之意。 僧人是清苦的佛徒,當然自己衲鞋衲衣,他們將化緣得來的布頭布片補綴連合,衲成僧衣稱「百衲衣」,所以,他們常自稱「老衲」或「貧衲」了。
一般稱自己為老衲的都是方丈主持級別的.而稱自己為貧僧的大多是級別低一些的和尚,還有那些小和尚就都叫自己為小僧了!
中國古代的和尚為什麼自稱「貧道」 而不是「貧僧」
5樓:九陽臺上
和尚就稱自己貧僧的啊,貧道是道士說的,你搞混了吧,你可以去相關電視裡看看。
6樓:無上覺的海角
以前是僧人用的詞,天尊以前也是形容佛陀的,後來道教用了,為了區別改叫世尊。
為什麼和尚都不稱貧僧了道士卻喜歡自稱貧道
7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的和尚盛世下山
道士亂世出山救世,
所以說,道士一直都是很謙遜的
為什麼道士和僧人都喜歡自稱「貧道」「貧僧」
8樓:因緣法
這是一種自謙的自稱,如同一般人自稱「不才」。
9樓:有水酵素
可以理解為不貪放下我執,
為什麼和尚要穿袈裟啊,和尚為什麼要穿袈裟?
袈裟一詞是梵文kasdya的譯音,也可寫作 迦裟 意譯即 壞的顏色 這是一種佛教僧尼的法衣,因僧衣避免使用青 黃 赤 白 黑等 正色 而用似黑似青 似蘭等不正之色故此得名,又稱緇衣。據南朝梁慧皎 高僧傳 卷四 竺僧度答楊苔華書 記載 且披袈裟,振錫杖,飲清流,詠波若,雖公王之服,八珍之膳,鏗鏘之聲,...
和尚為什麼都吃素,為什麼和尚要吃素食?
出家人明明都是吃素,為什麼多數和尚體態圓潤?其中僧人說出原因 為什麼和尚要吃素食?1.中國佛教主張吃素目的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慈悲心。目前世界佛教中,只有中國佛教主張吃素,而且是從梁武帝開始的,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日韓等地,都沒有要求一定要吃素,他們主張可以吃三淨肉 眾生分為有情類和無情類,一般我們講植...
和尚為什麼要剃光頭佛教常識和尚為什麼要剃光頭
今落鬚髮,摒除世俗煩惱專心修行 和尚為了表示去除塵世的煩惱,便削髮為僧。是,外國的和尚也是和尚,同樣信仰佛教,所以也要剃光頭.凡是出家當和尚的人都要剃光頭髮,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公元前5世紀,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一個釋迦族部落裡,王子喬達摩 翻達多離家修行,7年後覺悟成佛,開始在恆河流域佈教,廣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