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主要是佛教寺廟依然晨鐘暮鼓,但最早是我國古代報時的方式。
古人劃一晝夜為十二時辰,分別以地支(子醜寅卯)序之,每個時辰相當於今日的兩個小時。以圭表或銅壺測得時辰,便擊鼓報時,以便讓民眾知曉。但鼓聲傳的範圍有限,齊武帝( 483 年- 493 年)時,為使宮中都能聽見報時聲,便在景陽樓內懸一口大銅鐘,改為只在晚上擊鼓報時,首開先河。
為了使鐘聲傳播更遠,除了銅鐘越鑄越大之外,還建較高的鐘樓,與鼓樓相對,朝來撞鐘,夜來擊鼓。
因為「晨鐘暮鼓」這個詞條,很多人以為寺廟是早上敲鐘晚上敲鼓。其實不然,不論早晚,寺廟都既要敲鐘又要擊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鐘後擊鼓,晚上是先擊鼓後敲鐘。
這是詢問了寺廟的高僧後得知的。
敲鐘擊鼓,確是古代的一種報時方式,但是並不在除夕之夜作為除舊迎新之舉,而是每天早晚撞擊。在城樓響起鐘聲鼓聲,既可用來報時,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種方式。佛教傳人,寺內也敲鐘擊鼓,則是集眾(僧徒)參禪的寺規。
兩者性質是不同的。
城樓報時,敲鐘擊鼓,歷朝歷代每有規定。如唐代實施晨鐘暮鼓,鼓響,城門關閉,實行宵禁;鐘鳴,城門開啟,萬戶活動。老百姓都習以為常。
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所寫《李娃傳》提到:「久之日暮,鼓聲四起。姆曰:
『鼓已發矣,當速歸,勿犯禁!一禁,即夜禁。鼓聲一響,街上就禁止行人,違者稱為「犯夜」,要受拘禁。
不過,在漢魏時期,報時方式卻是晨鼓暮鍾,恰恰與唐代相反。漢蔡邕撰《獨斷》記:鼓以動眾,鍾以止眾。夜漏盡,鼓鳴即起;晝漏盡,鐘鳴則息也。
滴漏是古代計時器具,根據刻度分夜漏和晝漏。夜漏盡,乃夜時將盡,天將明;晝漏盡,則日時將盡,夜已臨。漢代擊鼓迎晨,是因為鼓聲振奮,催人勞作。
早在先秦時期,鼓已作為壯音,出征先要擊鼓,如《詩經·邶風·擊鼓》所記的「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我記得是從百丈禪師開始的,後半句沒有去對照資料,僅供參考
晨鐘暮鼓源於我國的哪個宗教?它有什麼含義?下面還有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晨鐘暮鼓並非**於宗教。它是**於古代的禮制,一個國都皇城會有其定製。例如北京城有自己的鐘鼓樓。早晨打鐘傍晚打鼓,是方便居民的生活。
後來佛教受皇家特許,寺院仿皇宮樣式,為了方便修道者也有了晨鐘暮鼓的採用。後來道教也同樣受到允許。也就成了中國傳統宗教寺院裡面的特色,早晨先打鐘以喚醒沉睡的人,後打鼓以激勵人開始一天的修行。
傍晚先打鼓以告誡人今日雖已過去,但是還要努力,再打鐘,警示道人應該注意休息了。
所以至今還想看看我國古代的禮儀定製,還就只能在寺院的殘存中看到些許了。
另外,之所以打鼓和敲鐘,還與我國文化有密切關係。鼓在五行上屬木,木主生髮,所以打鼓有助於昂揚鬥志。鍾五行屬金,金主收斂,所以敲鐘有助於涵養精氣。
再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古代打仗,開始是擂鼓助威,結束是鳴金收兵。
4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 晨鐘暮鼓 (拼音:chén zhōng mù gǔ)出處: 唐·李成用《山中》詩:「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
意思: 暮:傍晚。佛教規矩,寺裡晚上打鼓,晚上敲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例子: 但見丹霞翠壁遠近映樓閣,~杳靄羅幡幢。
5樓:匿名使用者
晨鐘暮鼓當然的佛教啊
鐘鼓,是沒天早晚都要打的
鍾:祈求國泰民安,照亮地獄,使罪苦眾生能早日解脫鼓:祈求風調雨順
烽火狼煙 晨鐘暮鼓 驛寄梅花 鴻雁傳書分別描述了我國古代哪些傳媒(要具體)
6樓:白圭箏嚀
第一個是傳送戰爭資訊 第二個是寺院的標誌資訊 後兩個都是書信的代稱
7樓:憶思檀曦夢
烽火,鐘鼓,馬,梅花,雁,書信
起源於我國的農作物,起源於我國的農作物
中國為世界栽培植物重要起源地之一。起源於中國的農作物有粟 稷 黍子 水稻 蕎麥 豆類有大豆 毛黃豆 蔬菜有白菜 蘿蔔 果樹有桃 杏 李 梨 柑桔 荔枝等。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農作物的起源中心之一,現今許多的農作物都是我國勞動人民最早從野生植物中經過不斷的栽培而成的。根據...
豫劇是起源於我國的哪些地區,豫劇是中國哪個地區的傳統戲劇
豫劇 英文 yu opera 起源於中原 河南 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近幾年,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臺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 義大利 法國 加拿大 委內瑞拉 紐西蘭 德國 英國 美國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讚是 東方詠歎調 中國歌劇 等。豫...
我國陰曆起源於哪個時期,我們今天的農曆據說來源於什麼時期?
農曆作為中國傳統曆法,最早源自何時無從考究,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國典籍多有記載,現時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中國太歷害了,中國的陰曆年月日和月亮同步,太歷害了!陰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被稱為 殷歷 古歷 漢歷 黃曆 夏曆 和 舊曆 最基本的就是二十四節氣 作用在於判斷農時 最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