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新科普生活
屬於唯物主義世界觀。
人病則憂懼,憂俱則鬼出意思是人生病了就有危機感和恐懼感,恐懼的時候就容易看到有「鬼」出沒,其實鬼並不存在,只存在於某些人的內心,是因為害怕才會恐懼於鬼的存在,而不是說真的有鬼,憂懼和鬼的意識的產生是由疾病的客觀存在決定的,所以是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是以物質為第一性,認為精神是物質的衍生物,也是現在的主流思想,很多科學上的方法也是從這個角度散發出去的,因為唯物主義可以得到證實,唯心主義大多數的理論都是形而上學,無法得到證實。
擴充套件資料
唯物主義分為兩種,一元論和二元論。一元論的唯物主義只承認物質一個本原,也稱之為機械的唯物主義。
二元論的唯物主義承認物質和運動兩個本原,也稱之為辯證的唯物主義。辯證的唯物主義沒有區分自然的運動和人的運動,對人的運動也不作生產、實踐和思辨的區分,認為它們在本質上一樣的,可以用時間作為尺度統一衡量 。
唯心主義分為兩種,二元論和三元論。三元的唯心主義除了承認物質本原外,還把運動區分為了高階運動(思辨)和低階運動(其它運動)兩個本原,認為高階運動可以衡量低階運動,而低階運動不可以衡量高階運動 。二元論的唯心主義不承認物質本原,其它方面與三元的唯心主義相同。
2樓:昭明沁雪
應該屬於唯物主義,因為唯物的人有「人病則憂俱」的實證,而永遠不會有「憂俱則鬼出」的實證。(如果唯物的人沒有看到「人病則憂俱」的事實,則也是不會承認這是唯物的,所以實證主義是唯物主義的具體表現之一)。
人病是鬼出的前提,病就是客觀存在,鬼是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3樓:開心就1314好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但他們對物質的認識比較簡單,把一種或幾種物質的具體形態作為世界的本原。人病則憂懼 憂懼則見鬼認為鬼不不存在的,是人們在生病害怕時對客觀存在的一種虛幻的反映。
這一觀點承認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否認了鬼神的存在。歸根到底是堅持了唯物主義的觀點。
哲學通論中有哪八種八種哲學觀
4樓:回憶也需勇氣
一、普遍規律說
1、「普通規律說」認為:各門科學只是研究世界的各種「特殊領域」,並提供關於這些領域的「特殊規律」;而哲學則以「整個世界」為物件,並提供關於整個世界的運動與發展的「普遍規律」。
2 、歷史基礎:具有深遠的哲學史背景。例如,古希臘哲學「尋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德國古典哲學「尋求全部知識的基礎和提供一切科學的邏輯」等都是把哲學定位為「對普遍規律的尋求」。
3 、心理基礎:人類的思維在面對千姿百態的世界時,總是力圖在最深刻的層次上把握其內在的統一性,並期望採用這種「統一性」去解釋世界上的一切現象,以及關於這些現象的全部知識。這就是人類思維所追求的:
把握和解釋世界的「全體的自由性」。
4 、辯證看待:該學說在尋求「普遍規律」時忽略/脫離了「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把哲學理論混同為一般的實證知識。因此,我們需要從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出發,重新理解「普遍規律說」。
二、認識論說
1 、哲學的研究物件不是「整個世界」,而是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哲學關於「普遍規律」的認識,不是通過研究「整個世界」而獲得的,而是以辯證法、認識論和邏輯學三者統一的方式來實現的。
簡言之,「沒有認識論的本體論為無效」,也就是,哲學關於「普遍規律」的認識,必須以對人類認識的反省為前提。
2 、歷史基礎:①是在反思「普遍規律說」的過程中形成的。②當時正處於「認識論轉向」時期。
人們通常把西方哲學的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古代的本體論哲學,近代的認識論哲學,現代的語言哲學,並把近代哲學的變革稱為「認識論轉向」,把現代哲學的變革稱為「語言轉向」。
三、語言分析說
1 、人類必須用語言去理解和表達自己的「認識」及其所表達的「世界」,並用語言去表達自己對「世界」和自己的「認識」的理解。「語言」是思維和存在之間的中介/媒介。
2 、歷史基礎:哲學從「反思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轉向「注意表達這種認識的媒介」,即「語言轉向」。這種哲學觀,既是「拒斥形而上學」的產物,又是反思「普遍規律說」的結果。
3、辯證看待:過分地注重於「技巧」,而低估了「理論」的重要性,尤其低估了哲學理論自身和哲學反思方式的重要性。實質上是把語言當作進行邏輯分析的工具,但過分地強調了語言的邏輯性。
導致:並非把語言昇華到哲學的高度,反而是把哲學降低到邏輯性語言的層面。
5樓:可愛的zzz聖
20世紀50年代以來,以當代世界哲學為背景,大致可以概括出流行的8種主要哲學觀:
(1)哲學則研究整個世界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
(2)哲學關於普遍規律的認識必須以對人類認識的反省為前提,「沒有認識論的本體論無效」.
(3)哲學就是那種確定或發現命題意義的活動,「沒有語言學的認識論和本體論為無效」.
(4)哲學就是尋求人類存在的意義.存在主義者雅斯貝爾斯說,「現代人好似那一群群迷途的羔羊,徘徊於十字路口,左顧右盼,猶豫不決,企圖尋覓那已經失去的精神家園,哲學就是現代人試圖尋覓自己已經失去了的精神家園的內在衝動」.
(5)中國現代新儒家則致力於弘揚哲學對人生境界的意義.賀麟先生說,「真正偉大的哲學並不是智巧的賣弄,而乃是精神上的清茶淡飯,真正偉大的哲學家,其偉大之處即在於能道出人心之所同然,能啟發人的靈性,提醒人的潛伏意識,所以哲學若果要有生命的化,是應該與大眾見面的,大眾若果要過有意義的生活的話,也應該設法與哲學親近的」.
(6)美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羅蒂認為,哲學不是思想王國的王后,而是思想共和國的公民,即哲學只是一種具體的文化樣式.
(7)美國加州大學新教研究中心主任雅各·尼德曼教授認為,哲學就是人們尋覓對上帝的愛的真諦,他在《哲學的精髓》前言中說:「現代精神病學已經成功地了反對各種形式的心理和性的壓抑的鬥爭,一旦與那『令人窒息的愛的意義』相比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令人窒息的愛的意義』這一短語實際上就是哲學的定義,愛的意義,尋覓那愛的真諦,是有益於現代人類生活的唯一現實的客觀力量」.
(8)馬克思「實踐論」的哲學觀強調,以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認為,在解釋世界方面,人類把握世界有幾種基本方式:神話、常識、宗教、藝術、倫理、科學、哲學等,哲學則從總體上研究人與世界關係,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一種以最一般的概念、範疇等邏輯形式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的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
什麼叫哲學
6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哲學(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
其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哲學就是元知識、元理學,即所謂大道至簡。哲學任務就是對現實世界進行元理層面的把握,把多綜合為一或把一區分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達、系統構造,這樣的元理系統才適用於闡釋世界或指導實踐。
哲學是元理,科學是原理、方法、事實,元理與原理劃分並非絕對,實用依據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時刻記著即時可用的元初理論,原理是可以查工具書利用的基礎理論。
第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本源的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歷來有兩種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學上形成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兩個基本派別、兩條對立的路線。
凡是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即意識先於物質哲學派別屬於唯心主義;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即物質先於意識哲學派別屬於唯物主義。
除了這兩種根本對立的回答外,還有一種回答,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兩個獨立的、互不依賴的本原,持這種觀點的哲學流派屬於二元論。
哲學基本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家和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原則上是不同的。
唯物主義是在承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存在,承認思維是存在於反映的基礎上,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唯心主義則把客觀世界看作思維、精神的產物,認為認識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認識。
7樓:末你要
1、哲學就是元知識、元理學,即所謂大道至簡。哲學任務就是對現實世界進行元理層面的把握,把多綜合為一或把一區分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
2、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3、詞「哲」在華的起源很早,其歷史久遠。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學家」,「思想家」之謂。 一般認為中國哲學起源東周時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為代表。
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
4、西學東漸哲學進入中國後,學界發生了中國本土文化中有無哲學的論爭。其認為中國有哲學的人把哲學定義為關於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想。胡適在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指出: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
5、哲學產生於社會生產力長足進步的古代奴隸制時期,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人們認識能力的較大提高,人們開始思索世界的本質等理論問題,人類早期的哲學思想出現了。在古代,哲學研究的物件是龐雜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是能給人以智慧、使人聰明的各種問題,都是哲學的研究物件。
這時期的哲學研究物件,包含了具體科學的物件,哲學和科學渾然一體。
6、哲學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類研究世界的基本學科和手段。從歷史的角度看,哲學的產生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哲學根本問題又稱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最高問題,它是指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
7、哲學基本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家和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原則上是不同的。唯物主義是在承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存在,承認思維是存在於反映的基礎上,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唯心主義則把客觀世界看作思維、精神的產物,認為認識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認識。
8、中國哲學分為古代哲學和現代哲學。古代哲學主要指「春秋百家爭鳴」「漢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學的發展」「近代中西融合」四個階段。現代哲學主要指「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和「對西方哲學的研究」可以說:
「道家的審美理論代表了中國藝術的真精神。
9、中國哲學分為古代哲學和現代哲學。古代哲學主要指「春秋百家爭鳴」「漢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學的發展」「近代中西融合」四個階段。現代哲學主要指「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和「對西方哲學的研究」。
10、西方哲學是擁有相同歷史傳統和統一概念體系的統一的哲學體系,西方哲學的定義是模糊的。在美國哲學家梯利的《西方哲學史》中雖然提到了馬克思以前的社會主義哲學家像歐文,對馬克思卻隻字未提(梯利的《西方哲學史》寫的是從古希臘哲學到美國實證主義哲學其時間跨度包括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