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成因是什麼,太湖是怎麼形成的

2022-08-15 18:56:22 字數 4466 閱讀 7967

1樓:易書科技

太湖的水域形態就像佛手,作為江南的水網中心,太湖蘊藏了豐富的資源並孕育了流域內人們的繁衍生息,自古就被譽為「包孕吳越」;歷代文人墨客更是為之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太湖風光秀麗,物產富饒,附近的長江三角洲河網縱橫,湖蕩星羅棋佈,向來是中國的魚米之鄉。太湖四周群峰羅列,出產的碧螺春名茶與太湖紅橘,在古代就是朝廷的貢品。

太湖裡還富有各種各樣的水產品,其中的太湖銀魚,身體晶瑩剔透,肉質細嫩,是筵席上的美味佳餚。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兼具秀麗風景和浩渺壯闊氣派的飲譽中外的太湖,關於它的成因,直到今天還爭論不休。

早在20世紀初,中國地理學家丁文江與外國學者海登施姆就認為,是大江淤積導致了太湖的形成。他們指出,在五千年前江陰為海岸,江陰以東、如皋以南、海寧以北,包括太湖地區在內都是長江淤積的範圍,這是最初對太湖成因所作的理論上的描述。

到20世紀30年代,由於在湖區地下發現有湖相、海相沉積物等,所以學術界對太湖的形成有了較成熟和系統的看法。著名的地理學家竺可楨與汪湖楨等提出了瀉湖成因論,瀉湖論在以後又不斷被充實進新的內容。德國人費師孟在2023年提出,經太倉、嘉定外岡、上海縣馬橋、金山漕涇,直至杭州灣中的王盤山附近,是公元1~3世紀的海岸線。

後經對位於岡身的馬橋文化遺址下的貝殼碎屑進行碳14測定,研究者基本上公認岡身是2023年前的古海岸線。

華東師範大學海口地理研究所的陳吉餘教授等,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展和完善了瀉湖論。該論點主要依據太湖平原存在著海相沉積來推斷,認為因長江帶來的大量泥沙逐漸在下游堆積,使當時的長江三角洲不斷向大海伸展,從而形成了沙嘴。以後沙嘴又逐漸環繞著古太湖的東北岸延伸並轉向東南,與錢塘江北岸的沙嘴相接,將古太湖圍成一個瀉湖。

後來又因為泥沙的不斷淤積,這個瀉湖逐漸成為與海洋完全隔離的大小湖泊,太湖則是這些分散雜陳的湖群的主體,又經以後的不斷淡化而成為今日的太湖。

近年來,隨著對太湖地區地質、地貌、水文、考古和文獻資料等方面的不斷研究,尤其是幾十處距今5000~2023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以至漢、唐、宋文化遺物的發現,許多研究者對瀉湖論中所存的問題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在海水深入古陸地的過程中,雖然是一邊沖蝕,一邊沉積,但這種情況對於整個古陸地來說是不平衡的,有的地方雖有瀉湖地貌的沉積,但它不具整體意義。因此,瀉湖論雖然可以解釋太湖平原的地形和地質上的海湖沉積,但難以解釋何以在太湖平原腹地泥炭層之下以及今日湖底普遍有新石器遺址與古生物化石的存在,同時這也與全新世陸相層的分佈範圍不符。

許多人因此提出,太湖平原大部原為陸地,所以古代居民能夠在上面聚居生存。

人們推測,大約在6000~1萬年前,太湖地區是一片低平的平原,人們曾經在這裡生活和居住過。由於地勢較低,終於積水成湖,人們還沒有來得及搬走他們的家當,就被洪水淹沒了。

至於太湖這片窪地的形成,人們認為這和地殼運動有關。太湖地區可能一直是一個地殼不斷下沉的地帶,由於地勢低窪,從四面八方匯來的流水不能及時排出去,自然就形成了湖泊。

太湖的「平原淹沒說」還沒有得到更多的傳播和響應,又一種成因說突然出現了。最近,一批年輕的地質工作者用全新的觀點來解釋了太湖的形成。

太湖他們大膽地假設,可能是在遙遠的古代,曾有一顆巨大無比的隕石,從天外飛來,正好落在太湖的位置上。也就是說,偌大的太湖竟然是隕石砸出來的!他們估計,這顆隕石對地殼造成了強大衝擊力,其能量可能達到幾十億噸的黃色炸藥**產生的能量,或者等於1000萬顆在日本廣島上空**的原子彈的能量。

提出「隕石衝擊」假說的年輕人,列出瞭如下幾個方面的證據:

第一,從太湖外部輪廓看,它的東北部向內凹進,湖岸破碎得非常嚴重;而西南部則向外凸出,湖巖非常整齊,大約像一個平滑的圓弧,與國外一些大陸上遺留下來的隕石坑外形十分相似。

第二,研究者在調查中發現,太湖周圍的岩石岩層斷裂有驚人的規律性。在太湖的東北部,岩層有不少被拉開的斷裂,而西南部岩層的斷裂多為擠壓形成。這種地層斷裂異常情況只有在受到一種來自東北方向的巨大沖擊時才會出現。

第三,研究者還發現,成分十分複雜的角礫存在於太湖四周,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岩石,其中還可以看到被衝擊力作用產生的變質現象。另外,他們還在太湖附近找到了不少宇宙塵和熔融玻璃,這些物質只有在隕石衝擊下才會產生。

由以上的證據,他們推斷,這顆隕石是從東北方向俯衝下來的。由於太湖西南部正好對著隕石前下方,衝擊力最大,所以產生放射性斷裂,而東北部受到拉張力的作用,形成與撞擊方向垂直的張性斷裂。由於隕石巨大的衝擊力,造成岩石破碎,形成成分混雜的角礫岩和岩石的衝擊變質現象。

對太湖的成因,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但所有這些不同的觀點,都有助於推動人們作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隨著**的不斷深入,相信人們最終一定能揭開撲朔迷離的太湖成因之謎。

2樓:匿名使用者

我補充一點,據我實地觀察太湖隕擊的方向是由東偏北砸向西偏南. 太湖成因有多種因素,主要因之一是太湖隕擊低空熱**,所以太湖不深. 太湖地區在泰伯之前的遠古就已經有人居住,發展了著名的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為什麼會中斷消亡?

是否會因為隕擊?關於這一點現在有人大膽假設並加以研究, 我也有觀察, 沒定論不亂說. 我能確定隕擊是成因之一,因為我有大量收集隕擊證據及隕石.

太湖是怎麼形成的

3樓:

太湖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中外學者關注和爭論的焦點。學術界長期存在著瀉湖說、堰塞湖說、構造沉降說和火山說等多種假說。近年來,太湖西南側的圓弧地貌特徵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對「隕石衝擊坑成因說」的關注及爭議。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的學者們就對太湖衝擊坑問題進行過研究和探索。2023年,王爾康教授等在太湖厥山島發現震裂錐,並於2023年報道了太湖諸島砂岩石英中成「人」字形的微裂隙,提出其可能是衝擊壓力解除安裝的產物。此後的10多年間,雖然專家們在太湖及其周邊地區岩石中找到了石英微裂隙及變形紋等重要證據,但因為這些變形特徵存在多解性,太湖衝擊成因的假說仍難得到證實,太湖形成之謎的破解工作處於停滯狀態。

2023年10月,太湖周邊湖泊——石湖開始了排水清淤工程,當地隕石愛好者王金來和王家超在石湖沉積的淤泥中發現了一些含鐵質的石棍,帶孔似鍊鐵的爐渣,還有一些形狀似人或動物的石頭,他們懷疑是「天外來客」隕石,於是不斷請教蘇州、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多位專家學者,探索究竟。由於這些石頭奇特,眾說紛紜,難以定論。

2023年初,王金來和王家超找到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隕石專家王鶴年教授,由王鶴年、謝志東、錢漢東等多名南大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對這些奇石了深入研究,並組織了多次太湖及其周邊地區的實地考察。經過近兩年的不懈努力,終於證明這些「奇石」是太湖衝擊坑的濺射物。

太湖衝擊坑濺射物的發現為太湖系隕石衝擊坑的論斷提供了確實的證據,結合近20年來有關學者對太湖研究已得的證據和資料,可以確證太湖屬隕石衝擊坑成因。據悉,隨著課題組對太湖衝擊坑的構造特徵及衝擊坑形成機制(彗星**或隕石衝擊)研究的深入,太湖衝擊坑的真實面貌將更清晰地展示,也將對揭示太湖美麗景觀的形成和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演化與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為什麼江蘇的太湖要叫太湖呢?又是什麼原因要叫那個名字?

4樓:假面

商代末期(約公元前11世紀),西岐的周族首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生有三子:泰伯(亦作「太伯」)、仲雍、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即周文王)很有才幹,古公擬傳位於季歷,以便能使姬昌成為繼承人。

泰伯、仲雍為避讓季歷,「奔荊蠻」、「紋身斷髮,示不可用」,從中原出逃至江南,和這裡落後的土著「荊蠻」相結合,帶來了較先進的中原文化,泰伯、仲雍被擁為首領,建立了「勾吳」小國,並在今無錫梅里一帶建造小城,名「太伯邑」,泰伯稱「吳太伯」,因「太伯邑」臨湖而築,太湖即因此而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太湖之名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於今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蘇省境內,湖水南部與浙江省相連。湖面形態如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為典型的圓弧形岸線,東北岸曲折多灣,湖岬、湖蕩相間分佈,湖泊面積2427.

8平方公里,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5樓:匿名使用者

太湖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尚書·禹貢》中有禹治水「三江既入,震澤底定」的記載,因其水氾濫**難定,故稱「震澤」。明代朱右《震澤賦》雲:

「夏名震澤,周曰具區,下屬三江,實為五湖。」《山海經》上有「浮玉之山,北望具區」的記載,《爾雅》上也有「吳越之間具區」的記載。五湖之稱,其**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張勃《吳錄》載:「五湖者,太湖之別名。以其周行五百餘里,故以五湖為名。

」《川志》雲;「太湖有五道口,則謂之五湖。」《史記正義》、《吳地記》的解釋為「五湖者,菱湖、遊湖、莫湖、貢湖、胥湖,皆太湖東岸五灣,為五湖」,這種說法較為可靠。商代末期(約公元前11世紀),西岐的周族首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生有三子:

泰伯(亦作「太伯」)、仲雍、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即周文王)很有才幹,古公擬傳位於季歷,以便能使姬昌成為繼承人。泰伯、仲雍為避讓季歷,「奔荊蠻」、「紋身斷髮,示不可用」,從中原出逃至江南,和這裡落後的土著「荊蠻」相結合,帶來了較先進的中原文化,泰伯、仲雍被擁為首領,建立了「勾吳」小國,並在今無錫梅里一帶建造小城,名「太伯邑」,泰伯稱「吳太伯」,因「太伯邑」臨湖而築,太湖即因此而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太湖之名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6樓:匿名使用者

太湖因為想太陽一樣圓太叫太湖

太湖的形成演變

太湖三白的價值是什麼,「太湖三寶」和「太湖三白」分別是什麼?

大湖銀魚,大湖白魚,大湖白蝦。十分好吃有營養,出名 太湖三寶 和 太湖三白 分別是什麼?先說 三寶 太湖水產資源 豐富,這為地處太湖之濱的蘇州提供了豐厚的美食資源,盛產的銀魚 梅鱭和白蝦並稱為 太湖三寶 馳譽中外。再說 三白 大多數時候 三白 即 三寶 但是還有的說法是,三白 指的是白蝦 銀魚 白魚...

這條是什麼魚,太湖裡的,這是什麼魚,在太湖裡的,第一次見

鮊魚是個總稱,它包括似鱭 紅鰭鮊 翹嘴紅鮊 蒙古紅鮊 尖頭紅鮊 達氏紅鮊等。這是什麼魚,在太湖裡的,第一次見 如圖 舌鰨 海生魚類 不該在太湖出現 各地名稱不一樣,我這裡稱 草鞋底 一般江 湖裡有,並非稀有或外來魚種,吃起來味道挺好的,只是現在魚資源少看到的也就不多了。這是什麼魚,太湖裡抓的,第一次...

太湖中有多少個島,太湖裡最大的島是什麼

太湖中現有51個島嶼,總面積89 7平方公里。因此太湖實際水面面積為2338 1平方公里,湖岸線匯流排405公里。平均水深1 89米,從湖底地形可見湖盆的地勢是由東向西傾斜,湖盆形態呈淺碟形。太湖是平原水網區的大型淺水湖泊,湖區號稱有48島 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其有不帶雕琢的自然美,有 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