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老徐談文化
這樣不寫端正的字當然不好了,而且對社會、對後世的影響都非常的惡略。其實從書法的發展歷史來看,也有過很多不寫端正字的人,也有很多的書法作品不是用端正的字寫的。不過那些不寫端正字的人以及那些書法作品與這些醜書、怪書有著本質的區別,兩者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面,不具有任何的可比性。
首先來說,醜書、怪書的作者並不是為了藝術創新而敢於打破常規、敢為天下先,而是為了吸引眼球、博出名。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不寫端正字的人,不過那些作者都是從書法藝術的創新和發展的目的出發的,創作出的作品也是非常的有價值的。而那些醜書、怪書的作者完全不是在進行藝術創新,最真實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成為所謂的書法「名人」、「先驅」。
其次就是那些醜書、怪書沒有任何的欣賞價值,只能算是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方法來把字「寫」出來。如果說那些醜書、怪書看起來比較賞心悅目,或者有一點點的觀賞性、欣賞價值,那肯定也能被一些人所接受。但實際上那些醜書、怪書不管是從文字的交流角度還是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都完全不具備任何的欣賞價值,所以這種作品並不值得提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對書法進行藝術創作、創新要講究方式、方法,而不是用奇怪的方式來博出位,這樣只能成為書法界的毒瘤。其實歷史上很多藝術創作的先驅創作的作品都不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但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便慢慢的接受了那樣的創新。但是那些用吼叫、注射器、頭髮等物品創作出來的作品則與歷史的發展明顯相悖,註定會被歷史淘汰的。
2樓:在錦
近來書法界出現大量醜書、怪書是中國書壇朽腐脫落的標誌表現。當書法不能進步,書法不再能創新了,就只能以大量醜書怪書來打眼,以大量搞怪的動作、行為來充數。醜書橫行,標誌著書法已快進入死亡階段,中國書法已窮途末路了。
3樓:就是困了吐了
不好。這樣奇特的書寫方式,被很多人稱之為藝術。然而這並不是藝術的本質,書寫也不該是這個樣子。
4樓:烈火玉麒麟
在我們農村人這種字被稱為狗爬的字!農村人簡單,寫的端正,好認,看的讓人舒適的就是好字!這種醜字讓人極度不適!
5樓:娛樂小仙女
那些不寫端正的字並不好,因為那些醜書怪書沒有任何的欣賞價值。只是用一種稀奇古怪的方法把字寫出來而已。
6樓:朝華白煒
不好。因為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書法的發展,帶來不好的社會風氣。
7樓:齋翁
「怪書」登上大雅之堂,是漢字的悲哀。
怎樣理解和看待書法界的醜書現象? 5
8樓:匿名使用者
藝術家都是瘋子。
似乎沒有自己的瘋格就瘋的不到位,
____我以為,藝術應該雅俗共賞,醜書應該有度。只有自己才認識的醜書,還有什麼意?怎能引起欣賞著的共鳴?
9樓:裝八寨山人
不管醜書也好,還是怪書也罷,只要市場認可,就是好東東。
10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現象都是相對的,非絕對的,並且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11樓:八月
我認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我覺得換位思考,你是別人的自由。我覺得不用在乎別人的事情。除非這樣的事情影響到你自己的生活,你可以為了你自己捍衛一下可以。
醜書才是書法,你認同嗎?
12樓:風地觀好在路上
有人說「醜書」是真正的書法藝術,是一種百年以後才會被大家覺得美的真書法,也有人說「醜書」就是江湖書法家的江湖騙術,你們覺得呢?
可是不知道哪一年起,他開始不走尋常路,走上了一條特殊的道路,一改往常的書法風格,走上了「醜書」的道路,也許他這個「醜書」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吧,因為和江湖人士寫的完全不一樣,應該算是另類的「醜書」,充滿了蒼勁的筆感,處處體現了力度,我覺得書壇裡稱之為「醜書」還是不夠準確的,但不管怎麼樣,我就是欣賞不來。
對於近些年書壇興起的「醜書風」,著名書法家張銅彥將之形容為「偏不往美的方向寫,一味追求新奇」。「有的你看著就像小孩子寫的東西。還有些字,讓你覺得寫字的人如同半身不遂,哆裡哆嗦的。
」在他看來,即便草書,也得按照其規範來寫,不能都沒站穩,就撒歡兒跑。據他介紹,一些書法展上的作品,錯字率竟然有六七成,「絕大部分是作者生造出來的『新』字兒。」張銅彥分析說,層出不窮的書法展讓原本屬於個人寄情山水的文字,也去追求視覺衝擊力,「在『藝術化』過程中,一些人連書法最基本的『把字寫對』的律條都棄之腦後了。」
13樓:沒有不開心啦啦啦
不認同,書法是要大家一起欣賞才行,醜書大多數都接受不了,而且也不美觀。
14樓:萬事皆可聊
我不認同。我覺得書法是美的,即使有些美大多數人欣賞不了,但他也應該是美的。王羲之和趙佶的字都很美。
15樓:好齒
不認同。書法包括很多門派,草書,隸書,行書等等都是書法的一種,不只是醜書才是書法。
醜書真的好醜啊,這能算書法麼
16樓:且吃茶去
什麼是書法?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更是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那麼什麼是醜書呢?醜書一詞更多的應該是部分人對超出自己審美習慣以外的書法藝術的一種貶稱!
其實,醜與不醜肯定是相對的。醜與不醜的標準是什麼?誰來制定標準?
如何精確界定?就書法來說,不管是草、隸楷、行還是甲骨文、大篆、小篆,不管是鍾張還是羲獻,不管是唐宋還是明清,書法藝術的風格發展都是非常豐富和變化之大的,每一次書法變革肯定都是褒貶不一的。如果每個人都固守傳統,那麼今天還會異彩紛呈麼?
如果我們動不動就把不符合自己審美觀點(習慣或者偏好)的東西簡單粗暴地當作醜,那麼對於被貶為「醜」的一方來說,另一方又何嘗不是「醜」的了呢?
就拿繪畫來說,我們的中國畫有工筆和寫意之分。眾所周知,工筆比較工整、細膩、相對寫實,而寫意比較粗獷、概括甚至抽象。那麼能簡單粗暴地就把工筆定義為美把寫意定義為醜嗎?
如果是那些水平很差的初學者畫的工筆就都是美的?……
如是,書法本身就也不是純粹具象的載體,而當你非要用具象的標準去限定的時候,那就只能是以似誰誰誰(似王羲之蘭亭序?似孫過庭書譜?似米芾……)去衡量了!但是,請別忘了「似我者死」!
17樓:趙煥亮書法
從哲學角度講,一個事物發展到頂點了,就會走向反面。審美疲勞了,就開始審醜。從具體講,首先你所謂的醜書,怪書,是不是真的醜呢、怪呢,也可能是一般人看著醜,實際上並不醜,只是審美不到那個層次。
比如懷素的草書剛出來的時候,也可能被認為醜書呢,因為字都很難認清啊,現在還不是經典。還有一種可能是沽名釣譽,想通過搞個大新聞來博眼球,這種熱的也快消失也快。
「醜書文化」日益氾濫,醜書到底指的是什麼?
18樓:妮可
藝術的審美,常常令大眾迷惑不解,因為藝術家的創作形式,並非一定符合大眾的欣賞口味與習慣,有時甚至離大眾的要求距離甚遠。看過19世紀西方藝術家羅丹的雕塑作品《思》,那種細膩、素淨的創作手法,讓人感覺美不勝收。但有誰會想到, 能創作如此美的雕塑的羅丹,在後來卻創作了極「醜」的《巴爾扎克》!
如果有人想說這是西方藝術家走極端,那麼中國的藝術家又如何呢?我們看看齊白石,這位20世紀美譽度最高的中國畫家,畫風樸實清新。他能畫十分工細的蟲鳥,但代表他的畫風的是老筆紛披及結構的拙,這從他的人物畫中尤其可以明顯感覺到;
黃賓虹,20世紀最難被人理解的中國畫大師,其早中期畫風縝密雅靜,晚年則「亂頭粗服」中寫出渾厚華滋,如果讓看慣「四王」一路的人們看黃賓虹,他們肯定會說;「怎一個醜字了得」;李可染,經歷過中國最革命時期的山水畫家,將自己對線條與筆墨的深刻理解融入寫生畫中,賦予中國畫一個全新的境界,其風格沉澀鬱勃,也有一副「醜」態……
中國書法,在歷史上也並非都是漂亮一族。三代金文,古樸自然;兩漢隸書,茂密沉厚;南北朝碑版,峻拔奇偉;大唐書風,雄傑鬱勃……即使被後人尊崇為書聖的王羲之書風,也沉著痛快,風規高遠。然而,由於歷史上對二王書風的誤讀和訛傳,人們往往把漂亮、甜美視作王書的代名詞了。
時至當今,一些對傳統認識不深而位高名顯的書家,則借二王傳統的名份,把有些並非高雅的通俗書風粉飾成新時代的代表書風,讓人哭笑不得。更有甚者,以漂亮、甜美反對樸實、厚重、肅穆、沉鬱、雄肆、古拙等等,將之一律視作「醜」,頗有些書法「革命」的味道。鑑此,我們有必要對藝術審美中「美」與「醜」的概念及內涵有所辨析。
19樓:入鄉隨俗
醜書氾濫,書法家以寫醜書為榮,己經成為中國書法文化之怪胎,它在背離大眾書法審美意境的同時,也在踐踏書法審美的公正性,
20樓:清風拂面向陽
我認為醜書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沒有法度,空談技巧、空談所謂的虛理念,什麼文化內涵,什麼藝術高度、個性和創新。
21樓:在領袖峰丟手絹的木棉花
進入現代,書法已非同傳統意義層面的實用書法,已經成為一種藝術形式,是藝術,就是要求變求新,無可厚非,至於傳統的、「美」的等等,只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實用形式。支援真正有研究理論的藝術作品,鄙視假借此意亂搞者。
22樓:楣蘭澤
垃圾分類?醜書書法家必須教育改正錯誤!引導正能量。
特別是有些垃圾書法家?必要時可以根據法律法規?開除會員資格?
清理乾淨書法隊伍中的一些垃圾人物!希望孫主席腰桿挺起來!大膽舉起中國
中國書法界有沒有牛東剛這個人,什麼是書法
牛東剛生於1952年大學學歷,原籍河南洛陽,現住北京。中國書法研究會會員,書畫家協會會員。現任 中原傳統書畫研究院副院長,自幼酷愛書法曾臨摹 二王 魏碑唐楷等古今書法名家的多種書體,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行書最優。國藝書畫緣 全國書畫交流中,榮獲金獎。曾先後參加國內外書畫展並在全國第五屆山東臨沂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