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你愛我媽呀
留侯世家的翻譯:
留侯張良,他的先人是韓國人。祖父開地,做過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親平,做過釐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親平去世。
張良的父親死後二十年,秦國滅亡了韓國。張良當時年紀輕,沒有在韓國做官。韓國滅亡後,張良家有奴僕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財產尋求勇士謀刺秦王,為韓國報仇,這是因為他的祖父、父親任過五代韓王之相的緣故。
張良曾經在淮陽學習禮法,到東方見到了倉海君。他找得一個大力士,造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秦始皇到東方巡遊,張良與大力士在博浪沙這個地方襲擊秦始皇,誤中了副車。
秦始皇大怒,在全國大肆搜捕,尋拿刺客非常急迫,這是為了張良的緣故。張良於是改名換姓,逃到下邳躲藏起來。
張良閒暇時徜徉於下邳橋上,有一個老人,穿著粗布衣裳,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橋下,看著張良對他說:「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想打他,因為見他年老,勉強地忍了下來,下去撿來了鞋。
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跪著替他穿上。
老人把腳伸出來穿上鞋,笑著離去了。張良十分驚訝,隨著老人的身影注視著他。老人離開了約有一里路,又返回來,說:
「你這個孩子可以教導教導。
五天以後天剛亮時,跟我在這裡相會。」張良覺得這件事很奇怪,跪下來說:「嗯。
」五天後的拂曉,張良去到那裡。老人已先在那裡,生氣地說:「跟老年人約會,反而後到,為什麼呢?
」老人離去,並說:「五天以後早早來會面。」五天後雞一叫,張良就去了。
老人又先在那裡,又生氣地說:「又來晚了,這是為什麼?」
老人離開說:「五天後再早點兒來。」五天後,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
過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當像這樣才好。」老人拿出一部書,說:
「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後就會發跡。
十三年後小夥子你到濟北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便走了,沒有別的話留下,從此也沒有見到這位老人。天明時一看老人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
張良因而覺得這部書非同尋常,經常學習、誦讀它。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
原文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
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
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
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始皇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
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
」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
父去裡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
」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
「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
」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
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 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2樓:小樣兒1號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良嘗從容步遊於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
」良愕然,欲歐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
」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
父去裡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
」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
「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
「後,何也?」 去,曰:「後五日復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
」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
」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節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註釋】
(1)圯:yi,橋。 (2)歐:通「毆」
文言文翻譯訓練(一)參考譯文
留侯張良的祖先是韓國人。張良曾經有一次在下邳的橋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著粗布衣裳的老人,來到張良所在的地方,徑直把他所穿的鞋丟到橋下,回過頭對張良說:「年輕人,下去(給我)把鞋取上來!
」張良非常吃驚,想要打他,因為看他年紀老,竭力忍住氣,走下橋去把鞋取上來。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
」張良既然已經替他把鞋取上來,於是就恭恭敬敬地給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腳穿上鞋,大笑而去。張良非常吃驚,目送著他離去。
老人走了將近一里路,又轉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年輕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傳給你。五天之後天亮時,在這裡跟我相會。
」張良於是感到很奇怪,下跪說:「好。」 五天之後天亮時,張良到那裡去。
老人已經先在那裡了,(他)非常生氣地說:「(你)跟老年人約會,(比老人還)慢來,為什麼(這樣)呢?」(說完就)走了,說:
「五天之後早點來相會。」 五天之後雞叫的時候,張良就到那裡去。老人又已經先在那裡了,(他)又非常生氣地說:
「(你又比老人還)慢來,為什麼(這樣)呢?」 (說完就)走了,說:「五天之後再早點來相會。
」五天之後,張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裡。過了一會,老人也到了,(他)很高興地說:「應該像這樣(才對)。
」(老人)拿出一卷書,說:「(你)讀了這個就可以成為帝王的老師了。今後十年(你)將建立(一番事業),十三年後你將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了。
」(說完)就走了,再沒有說別的話,也不再出現。第二天(張良)看那捲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就感到很驚奇,常常反覆地誦讀它。
史記留候世家與史記淮陰候列傳對比閱讀
留侯世家全文翻譯
3樓:長纓在手
留侯張良,祖先是韓國人,祖父名叫開地,在韓昭候、宣惠王、襄哀王時任韓國之相。父親名平,在韓樸王、悼惠王時任國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張平死去。
死後20年,秦滅韓國,當時張良年輕,沒有在韓國當官任職。韓國滅亡後,張良尚疣300奴僕,弟弟死了也不安葬,而將家資全部用來訪求刺客以刺殺秦王,為韓國報仇,這都是因為他的祖父,父親歷任五位韓國國君的相位。
張良曾在淮陽學禮儀,遊歷到東夷,見到了當時有名的隱士滄海君,招募到一個大力士,鑄造了重達120斤的大鐵椎。秦始皇東巡,張良和刺客在博浪沙伏擊他,誤中隨從的車輛。秦始皇大怒,在全國大肆搜捕,急於抓到刺客,就是因為張良的緣故,張良於是改名換姓,逃到下邳隱藏起來。
張良曾經悠閒從容地在下邳一座橋上散步,有一位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身邊,故意將腳上的鞋子丟到橋下,看著張良說;「小子,下去撿鞋!」張良很吃驚,想毆打他。見他年老,才強忍住怒氣,下去撿上鞋子。
老人說;「給我穿上鞋!」張良即以為他撿了鞋子,便恭敬地挺身上前跪著,為他穿鞋。老人伸出腳讓張良替自己穿好鞋子,笑著走了。
張良非常驚異,目送他離去。老人走了一里來路,又回來了,說;「小子值得教導啊。5天后天剛亮,和我在此處相會。
」張良因此覺得奇怪,跪下回答說;「是。」5天后天剛亮時,張良前往橋上。老人已經先到了,生氣的說;「和老人相約,卻後到,為什麼?
」轉身就走,說;「5天后早點來。」5天后雞剛叫時,張良便前往橋上。老人又先到了。
又生氣的說;「遲來了,為什麼?」離去時說;「5天后再早來一點。」5天后,還不到半夜張良就前往橋上。
過了一會,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該是這樣。」取出一卷書,說:「熟讀此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
10年以後發跡,13年後小子到濟北來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於是離去,沒有其他話,不再出現。天亮時看這本書,竟是《太公兵法》。
張良因此而詫異,常誦讀它。
……13年後張良跟隨漢高祖經過濟北,果然見到谷城山下那塊黃石,便取回來,珍重地供奉祭祀。張良死後,黃石與他同葬,每逢 掃墓和冬夏祭日,也祭祀那塊黃石。
4樓:幻美蝴蝶
張良閒暇時徜徉於下邳橋上,有一個老人,穿著粗布衣裳,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橋下,看著張良對他說:「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想打他,因為見他年老,勉強地忍了下來,下去撿來了鞋。
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跪著替他穿上。
老人把腳伸出來穿上鞋,笑著離去了。張良十分驚訝,隨著老人的身影注視著他。老人離開了約有一里路,又返回來,說:
「你這個孩子可以教導教導。五天以後天剛亮時,跟我在這裡相會。」張良覺得這件事很奇怪,跪下來說:
「嗯。」五天後的拂曉,張良去到那裡。老人已先在那裡,生氣地說:
「跟老年人約會,反而後到,為什麼呢?」老人離去,並說:「五天以後早早來會面。
」五天後雞一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裡,又生氣地說:「又來晚了,這是為什麼?
」老人離開說:「五天後再早點兒來。」五天後,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
過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當像這樣才好。」老人拿出一部書,說:
「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後就會發跡。十三年後小夥子你到濟北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
」說完便走了,沒有別的話留下,從此也沒有見到這位老人。天明時一看老人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因而覺得這部書非同尋常,經常學習、誦讀它。
5樓:匿名使用者
五天之後天亮時,張良到那裡去。老人已經先在那裡了,(他)非常生氣地說:「(你)跟老年人約會,(比老人還)慢來,為什麼(這樣)呢?
」(說完就)走了,說:「五天之後早點來相會。」 五天之後雞叫的時候,張良就到那裡去。
老人又已經先在那裡了,(他)又非常生氣地說:「(你又比老人還)慢來,為什麼(這樣)呢?」 (說完就)走了,說:
「五天之後再早點來相會。」五天之後,張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裡。過了一會,老人也到了,(他)很高興地說:
「應該像這樣(才對)。」(老人)拿出一卷書,說:「(你)讀了這個就可以成為帝王的老師了。
今後十年(你)將建立(一番事業),十三年後你將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了。」(說完)就走了,再沒有說別的話,也不再出現。第二天(張良)看那捲書,原來是《太公兵法》。
張良就感到很驚奇,常常反覆地誦讀它。
《史記 周公世家》魯國君主年數有錯的,但是《六國年表》魯國君主年數沒有錯
史記也不是絕對的權威,只不過司馬遷所處的年代太偉大了,後世的人原本可以正確的認識到裡面的內容,再到有些過於將其奉為經典,再到後來但凡是歷史文獻只要是查詢真偽都會從史記裡面尋根覓源,所以就容易給人一個印象那就是史記好像說什麼都是對的感覺。就是 司馬遷 有錯,也不打緊 畢竟是他爺幾個人 後代歷史研究者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