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斛琴軒
眾所周知,一年四季天氣冷暖變化的原因是每天太陽直射時間的長短變化,夏天時太陽直射時間長所以天氣熱,冬天時太陽直射時間短所以天氣冷.夏至是一年中太陽直射時間最長的,白天最長,夏至過後太陽直射時間逐日縮短;冬至是一年中太陽直射時間最短的,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直射時間逐日增長.
2樓:就此ぃ別過
氣溫升高還是降低和大氣熱量的收入和支出的差值有關,如果收入大於支出,則溫度上升,反之,如果收入小於支出,溫度就要繼續下降。過了冬至後,雖然太陽開始北移,白晝增長,但是增加的量不是很大----此時太陽高度仍然很小,仍然是大氣的熱量支出大於熱量收入,因此溫度還在下降。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地球圍繞太陽作橢圓形的圓周運動,冬至時節地球往離太陽比較遠的軌道運動,由於地球距離太陽越來越遠,太陽發射到地球的熱力逐漸減弱,所以地球上的天氣越來越冷,和地球上的人往南往北的方向感沒有關係
4樓:農文惠
作為地理專業的,我可以說這個所謂最佳答案完全錯誤。冬至時地球反而是位於近地點附近。其實日地距離的遠近對地球溫度的影響相比太陽直射對地球溫度的影響要小得多,所以地球離太陽的遠近不是地球升降溫的決定因素。
這個問題樓下「就此ぃ別過」的回答才是正解。
冬至已過去很長時間了。白天漸漸長了,天黑的晚了,為什麼天亮的時間卻還是很晚?
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5樓:願你的生活豐富多彩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執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定氣法」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現在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23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3年7月,由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與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正式成立。
6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二十四節氣人們都很熟悉,尤其是廣大農民許多人不僅能背誦,而且能靈活運用,有力地指導農業生產活動。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和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發明、創造的,反過來它又服務於農民的耕耘、播種和收穫,因而推算並預報二十四節氣一直是我國農曆的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據古書記載,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很有把握地利用土圭(就是直立於地面上的一根杆子)測量日影長短,確定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四個節氣了。確定的根據是:一年中,中午土圭影子最短的一天為夏至;中午影子最長的一天為冬至;由夏至到冬至和由冬至到夏至的過渡中,土圭影子適中、晝夜平分的兩天為秋分和春分。
到了距現在2023年左右的秦、漢之際,已經有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並且一直沿用到現在沒有什麼變化。二十四節氣的順序名稱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漫長歲月的使用過程中,人們逐漸編排了便於記憶二十四節氣的歌謠: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節氣依賴太陽
大地啊,生靈的母,
那廣袤闊寬的身軀,
乃是萬物生息之所。
然而,可不要忘記;
火紅熾烈的太陽,
給予了永恆不竭的溫暖;
連同沉靜的大地,
也沐浴於太陽的恩波。
是的,太陽對於地球,乃至地球上的一切,都是頭等重要的。二十四節氣所反映的是地上春夏秋冬四季變化,人們只要檢視一下目前處於什麼節氣,便可大概瞭解今後一段時期的氣候情況,這其中的原委也離不開太陽的主宰。
為什麼知道了所在的節氣,就能知道氣候的變化情況呢?原來某一個地區氣候寒暖的程度首先決定於太陽的照射方式。當太陽垂直或接近垂直照射時,地面接受的光和熱就多,氣候就會熱;當太陽傾斜照射時,所受的光和熱就少,氣候就會冷。
當夏天漸漸來到時,太陽的位置越來越高,地面接受的熱量漸漸增多,放出的熱量也漸漸增多,到達夏至時接受的熱最多,但放出的熱還要再過1個月左右才到達最多,所以最熱的天氣不是出現在夏至,而是在夏至後1個月左右。怪不得二十四節氣的夏至後為小暑和大暑。暑者,熱也。
類似的道理,最寒的時候不是冬至,而是冬至以後1個月左右,故為大寒。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就知道了氣候變化與太陽位置有關,利用這個依賴關係,古人發明了圭表以觀察日影的變化來決定季節。《後漢書·律曆志》裡記載了二十四節氣中每一節氣時八尺之表的影長,這是古人以日影長短定季節的記錄。
7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廿四節氣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廿四節氣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執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廿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迴圈旋轉,斗柄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二十四節氣原是依據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著密切的關係。北斗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等七顆星星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的重要星象,北斗七星迴圈旋轉,斗轉星移時北半球相應地域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人們判斷時節變化的依據。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十二月建」是依據「二十四節氣」而來的節氣月。干支歷將一歲(攝提)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十二月令),以北斗星的運轉計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謂之「鬥建」(又稱月建)。在傳統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絡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即,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為起點,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為一歲)。
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北斗星斗柄指向確立的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迴圈往復。
春季立春:斗柄指向法:鬥指寅;太陽黃經度數法:太陽黃經度數為315度。公曆2月3-5日交節。立春是干支歷寅月的起始。
雨水:鬥指壬;太陽黃經度數為330°。公曆2月18-20日交節。
驚蟄:鬥指丁;太陽黃經為345°。公曆3月05-07日交節。驚蟄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
春分:鬥指壬;太陽黃經為0°。公曆3月20-22日交節。
清明:斗柄指向法:鬥指乙;圭表測影法:冬至後105天;黃經度數法:太陽黃經為15°。公曆4月04-06日交節。清明是干支歷辰月的起始。
穀雨:鬥指辰;太陽黃經為30°。公曆4月19-21日交節。
夏季立夏:鬥指東南;太陽黃經度數為45°。公曆5月05-07日交節。立夏是干支歷巳月的起始。
小滿:鬥指甲;太陽黃經為60°。公曆5月20-22日交節。
芒種:鬥指己;太陽黃經為75°。公曆6月05-07日交節。芒種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
夏至:鬥指午;太陽黃經為90°。公曆6月21-22日交節。
小暑:鬥指辛;太陽黃經為105°。公曆7月06-08日交節。小暑是干支歷未月的起始。
大暑: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公曆7月22-24日交節。
秋季立秋:鬥指西南;太陽黃經為135°。公曆8月07-09日交節。立秋是干支歷申月的起始。
處暑:鬥指戊;太陽黃經為150°。公曆8月22-24日交節。
白露:鬥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公曆9月07-09日交節。白露是干支歷酉月的起始。
秋分:鬥指已;太陽黃經為180°。公曆9月22-24日交節。
寒露:鬥指甲;太陽黃經為195°。公曆10月08-09日交節。寒露是干支歷戌月的起始。
霜降: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公曆10月23-24日交節。
冬季立冬:鬥指西北;太陽黃經為225°。公曆11月7-8日交節。立冬是干支歷亥月的起始。
小雪:鬥指已;太陽黃經為240°。公曆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鬥指癸;太陽黃經為255°。公曆12月6-8日交節。大雪是干支歷子月的起始。
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70°。公曆12月21-23日交節。
小寒: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公曆1月5-7日交節。小寒是干支歷丑月的起始。
大寒:鬥指醜;太陽黃經為300°。公曆1月20-21日交節。
數九從哪一天開始
8樓:生活全知了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所謂「數九」,是指從「冬至」當天算起,九天為一個單位,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從「一九」數到「九九」,冬寒就變成春暖了。
冬天空調為什麼吹出暖氣不暖為什麼空調開暖氣吹出來的風是涼的不是熱的風?
濾網灰塵太厚 一般來說,空調製熱效果不好,部分原因是因為空氣過濾器積塵太多 內外機通風口被異物堵塞。過濾網的作用是吸附空氣中的灰塵,如果積的灰塵太多而不及時清洗會堵住空氣流通,從而造成出風口的出風量減少,致使機內製熱量無法被流動空氣及時帶出來,造成制熱量不足,這不是故障,屬於空調的保養問題,只需定期...
為什麼夏天天氣熱的時候用暖或熱水洗澡依舊感覺特別舒服
因為涼水洗澡,雖然 涼了,但由於 受刺 激後,毛孔就會緊閉,毛細血管也處於收縮狀態,體內的熱量散不出去。相反,用熱水洗澡,表面雖然熱了一些,但毛孔卻 迅速張開,毛細血管擴張,體內的熱量散發出去,所以熱水洗澡 比涼水洗澡要涼快。另外,熱水能溶解 上的油脂,所以洗熱水澡後,身上感到十分清爽舒服。夏天在運...
空調暖氣為什麼暖不起來,為什麼掛式空調暖氣不暖
結論 正常情況!原因 第一,冬夏兩季使用室內外溫差不一樣,要求的製冷制熱功率也就不一樣 第二,冬夏兩季空調的工作效率不一樣,空調能輸出的功率也不一樣。分析 第一,你家裡的外牆和門窗的保溫效能全年都是一樣的,夏季製冷,室內溫度26度就可以接受,加上溼度的降低,舒適性就很好了,以室外平均溫度36度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