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對。所謂變位齒輪是指採用變位法切製成的齒輪。
通過改變標準刀具對齒輪毛坯的徑向位置或改變標準刀具的齒槽寬切製出的齒形為非標準漸開線齒形的齒輪。切制輪齒時,改變標準刀具對齒輪毛坯的徑向位置稱為徑向變位。改變標準刀具的齒槽寬稱為切向變位。
最常用的是徑向變位,切向變位一般用於圓錐齒輪的變位。
用展成法加工齒輪時,若齒條形刀具的中線nn與齒輪毛坯的分度圓相切並作純滾動,加工出來的齒輪稱為標準齒輪。若齒條形刀具的中線不與齒輪毛坯的分度圓相切,而是與刀具中線平行的另一條分度線 (機床節線)與齒輪毛坯的分度圓相切並作純滾動,則加工出來的齒輪稱為徑向變位齒輪。加工徑向變位齒輪時,齒條形刀具的中線相對被加工齒輪分度圓移動的距離稱為變位量,用表示,稱為變位係數,為模數。
通常規定,刀具中線相對輪心移遠時,取正值,稱為正變位;刀具中線相對輪心移近時,取負值,稱為負變位
徑向變位齒輪與標準齒輪相比,其模數、齒數、分度圓和基圓均無變化;但是正變位時分度圓齒厚增大,齒根圓和齒頂圓也相應增大;負變位時分度圓齒厚減小,齒根圓和齒頂圓也相應地減小。
2樓:一笑而過
錯。測量公法線長度是漸開線圓柱齒輪控制齒厚的常用方法,對變位齒輪同樣適用。
誰能寫出漸開線齒輪的跨測距、公法線、變位係數等計算方法——注意是用普通計算器的計算方法!
3樓:一笑而過
跨齒數k,k = α×z÷180+0.5 ,計算結果,人為取整數。α,齒輪壓力角,一般都是20。
z,齒輪齒數。在計算公法線w時,需要引數(k-1),可以直接輸入數字k,k=(k-1)。
公法線w,w=(k×π×m + s + m×z×0.014904384)÷ cos20 。其中m是齒輪模數;s是齒輪齒厚。
注意齒厚s,是圖紙表明的最大齒厚,和最小齒厚,要分別代入計算,獲得兩個公法線的數值,構成公法線長度的兩個極限值。
上述計算方法,適用於20度壓力角的漸開線齒輪,不論是否變位,都能使用。
變位係數x,當然會影響齒厚的大小。但是,變位係數x,是齒輪傳動設計時給出的,計算出的齒厚,是無側隙齧合狀態的。在加工、檢驗齒輪齒厚時,必須根據齒輪零件圖給出的,最大、最小齒厚,或w值,或m值,對實際齒厚進行控制。
既然你「不是這專業的,我也不願動手自己算,最主要是怕搞錯了」,可以把相關引數發上來,幫你計算。
4樓:銧丨
模數、齒數。。。。全是未知數嗎?
貌似要達到你的要求做不到哦~
5樓:匿名使用者
~~~還是用計算機先生成 常常用的 和大全一類的 通通打出來~~~查閱好了
齒輪變位係數的求法
6樓:月似當時
齒輪變位係數的求法x≥xmin=(z-zmin)/zmin,對 α=20°時,zmin=17。
有時,為了配湊中心距的需要,採用變位齒輪時,可以按其當量齒數 zv(=z/cos3β),仍用直齒圓圓柱齒輪選擇變位係數的方法確定其變位係數。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斜齒圓柱齒輪傳動可以採用高度變位或角度變位,而實際上多采用標準齒輪傳動。
利用角度變位,可以增加齒面的綜合曲率半徑,有利於提高斜齒輪的接觸強度,但變位係數較大時,又會使齧合輪齒的接觸線過分地縮短,反而降低其承載能力。故採用角度變位,對提高斜齒圓柱齒輪的承載能力的效果並不大。
擴充套件資料
變位係數 x 是徑向變位係數,加工標準齒輪時,齒條形刀具中線與齒輪分度圓相切。
加工變位齒輪時齒條形刀具中線與齒輪分度圓相切位置偏移距離 xm,外移 x 為正,內移 x 為 負。除了圓錐齒輪有時採用切向變位 xt 外,圓柱齒輪一般只採用徑向變位。
變位係數 x 的選擇不僅僅是為了湊中心距,而主要是為了提高強度和改善傳動質量。
提高齒面的抗膠合耐磨損能力 採用齧合角 α』>α 的正傳動, 並適當分配變位係數 xl、x2,使兩齒輪的最大滑動率相等時,既可降低齒面接觸應力,又可降低齒面間的滑動率以提高齒輪的抗膠合和耐磨損能力。
修復被磨損的舊齒輪齒輪傳動中,小齒輪磨損較重,大齒輪磨損較輕,可以利用負 變位把大齒輪齒面磨損部分切去再使用, 重配一個正變位小齒輪, 這就節約了修配時需要的材料與加工費用。
7樓:匿名使用者
齒輪變位
係數的求法:
1、總變位係數:
2、中心距變動係數:
3、齒頂高變動係數:
4、齒數z=8~20圓柱齒輪的變位係數表:
擴充套件資料
主要功用
(1)減小齒輪傳動的結構尺寸,減輕重量 在傳動比一定的條件下,可使小齒輪齒數 zl< zmin,從而使傳動的結構尺寸減小,減輕機構重量。
(2)避免根切, 提高齒根的彎曲強度 當小齒輪齒數 z1(3)提高 齒面的接觸強度 採用齧合角 α』>α 的正傳動時, 由於齒廓曲率半徑增大, 故可以提高齒 面的接觸強度。
(4)提高齒面的抗膠合耐磨損能力 採用齧合角 α』>α 的正傳動, 並適當分配變位係數 xl、x2,使兩齒輪的最大滑動率相等時,既可降低齒面接觸應力,又可降低齒面間的滑動率 以提高齒輪的抗膠合和耐磨損能力。
(5)配湊中心距 當齒數 z1、z2 不變的情況下,齧合角 α』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中心 距,以達到配湊中心距的目的。
(6)修復被磨損的舊齒輪 齒輪傳動中,小齒輪磨損較重,大齒輪磨損較輕,可以利用負 變位把大齒輪齒面磨損部分切去再使用, 重配一個正變位小齒輪, 這就節約了修配時需要的 材料與加工費用。
8樓:艾帥
你好!加工齒輪時加工刀具位置比正常位置前移或後移形成變位,齒高因此也發生變化。變位後齒高與正常齒高的差值比例就是變位係數。
齒輪的變位有二種,高度變位與角度變位,變位目的,湊非標中心距或增加強度,可利用有關軟體計算總變位係數,再進行分配。
但在實際設計中,一般的情況是:根據實際中心距和兩齒輪等強度原則確定變位係數。
變位齒輪引數
9樓:援手
資訊不全啊!不太懂齒輪吧?!
現在假設前提(看和你的是否一致):1.是直齒輪。2.是國產裝置,即國產齒輪(涉及到齒輪是模數制還是徑節制)
測繪齒輪:
1.確定齒輪的模數和壓力角:(最好)用公法線千分尺(如果沒有,用卡尺也行),分別測量出跨2齒;3齒;4齒的公法線長度。
(知道公法線嗎?會測嗎?舉例:
用卡尺,跨過3個齒,卡尺測量面與齒輪兩個齒面相切,垂直於齒輪軸線測量,要準確,精度0.01。跨齒數少,測點靠近齒根,跨齒數多,測點靠近齒頂)。
用跨4齒的公法線長度減跨3齒的公法線長度;再用跨3齒的公法線長度減跨2齒的公法線長度,看兩者差別大嗎?不應超過0.1。
如超過了0.1,要捨棄一個,看看測點是否太靠齒根或齒頂了,就捨棄那個測量數值(必須相切在漸開線齒面上)。用「可靠的」相鄰齒數公法線的差值繼續計算(差值即為基節db,就是基圓齒距)。
利用公式 mzcosα=db(基節) 壓力角取20° ;m分別依次選取2;2.25;2.5;2.
75,代入計算,看看代入哪個標準模數值後,計算結果最為接近(不超過0.15)。即可確定齒輪模數和壓力角。
2.確定變位係數:這個計算公式相當複雜,非專業人士恐怕都看不懂(比如invα,即漸開線函式)。當你確定了模數、壓力角之後,再來計算吧。
3.估計:或者是2.
25模數的正變位;或者是2.5模數的負變位。看看齒頂變尖了嗎(齒頂很窄,薄)?
或者齒頂變厚了?估計是後者,齒頂挺厚的,是2.5模數的負變位(只是「猜的」,以計算為準,切切)
如何計算變位齒輪小齒輪的公法線長度??
10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個很複雜的公式,計算量還是比較大的,公式你可以去找機械設計手冊。現在一般論壇裡面會有一些小程式來計算這些頭痛的東西。
以斜齒輪為例,先按這個第一個公式計演算法向壓力角,然後按
海岸線長度是如何測量的
海岸線悖論給製圖復者和制研究人員帶來了很大的挫敗感,他們不能準確地確定海岸線的大小。正因為如此,建立了對這些海岸線大小的估計的標準。這些標準包括1990年從華盛頓自然資源部 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獲得的海岸線,該部門用低空飛行的飛機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