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劉萬允
能捨者天地不棄,即得者無愧於心。
前面半句教人要學會放下,放得下才能拿得起。順應天命,天地才會庇佑他;後半句指,你的所得要無愧於心,也就是你的所得必須是誠實勞動與合法經營而來的,而不是靠陰謀詭計。如果你的所得是耍心計得來的,即使你擁有了,也會愧疚一輩子,得不償失。
2樓:落落千里
能捨者天地不棄,即得者無愧於心
3樓:匿名使用者
能捨一個沒有牽掛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無私的人。因為他奉獻了,不牽掛自己,不牽掛家庭,不牽掛所有的事業,前途,錢財等,他這是在舍,因為能捨的人,才是無私的人,幫助人家要無私奉獻。如果,你幫助人家是為了利 用人家,為的是將來也能幫助到你或你的家人,你們說這種幫助是不是自私的。
因為你有牽掛,牽掛自己,家人,希望我今天幫助你之後,將來你也能幫助我,這叫有償回報的幫助。現代人雷鋒幫助了那麼多人,他想過自己沒有? 想過回報沒有?
這叫無掛礙的幫助,無緣慈悲,無私的奉獻。
人活在世上都會有感覺和感觀,因人 體的結構是非常奇妙的,它是完全靠精神來控 制,精神控 制人 體所有的機能,精神一集中他的機能全部發揮作用,如果精神鬆散,人 體機能全部失去作用。
你們今天拜觀世音菩薩靠的是什麼力量?靠的是精神的力量,有精神力量才能轉為信心,沒有信心什麼事都做不成功,沒有信心,就永遠看不見光 明,看不見前途。所以一個人的信心對一個人的修心非常重要,因為有了這種信心你才能勇往直前。
當你沒有信心時,你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比如:當一個家庭面 臨崩潰時,如果這對夫 妻不想解 體,就靠信心和精神來寄託支撐,認為婚姻一定會轉好的,婚姻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這種信心能否維持是要靠感觀,感觀就是看他的過去,靠他的將來,最主要的是看他這個人是不是在修心。若這個人今天在修心就一定會有信心和希望,若不修心就沒有希望,感覺和感觀也是虛空無實的。
今天給大家講「寵」與「辱」。寵與辱實際上都是驚恐的現象。比如:
有人整天被寵愛,也會很驚恐,因他不知道哪天會被不寵愛拋棄了。又如:一個普通工 人,老闆忽然過來對他說:
「我明天提升你做經理」。他會一下子吃驚了,會很開心。實際上這是一種驚恐。
受寵與羞辱都是一種驚恐,這種驚恐是給自身最大的憂患。常言道:「忍辱不驚」,「寵辱不驚」。
今天被老闆提升了,我不驚。明天被老闆罵了,降職下 臺,我也不驚。這樣的人心態好,不要今天上臺,開心。
明天下 臺,傷心。所以不要在心中留下憂患。當你受到寵愛和受到羞辱時,通常會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反差。
辱,在這裡作一解釋「辱」並不是指羞辱,而是你想 做一件事,沒有做成,實際上沒做成就是一種羞辱。
受寵一般是指比較低下的人或比較沒有實質性的事情,忽然之間一下子提升,就會誤以為是受寵,就會驚喜,而這種驚喜都是暫時性的。大家看過電影《百 萬英 磅》,一張百萬英磅讓一個窮人拿到,最後這一百萬英磅還是被人家拿回去了。一個人碰到一個好的事情時會吃驚,誤以為世界上的東西是真的給自身帶來了驚喜,驚喜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失去,當你失去之後,又是驚恐萬分。
譬如,皇上說:今天提升你做宰相,因為xx宰相不好,不盡職。當你做了宰相之後, 如果你沒有能力做宰相,接下來你就會天天驚恐,不知道那一天會下 臺?
可能會比下 臺的前宰相還要慘,說不定還會有被殺頭的危 機。不要以為暫時得到的是好事情,這叫愚昧驚恐。
寵來了,就高興。寵走了,就失落。辱來了,就傷心。
辱走了,如釋重負。一顆心在這世上永遠飄來飄去不得安寧。大家都希望有一個寧靜的生活,而這顆心卻每天漂浮不定,如何能寧靜?
比如:一個人沒有病時,工作上整天煩來煩去,一會兒老闆或同事對我不好了,一會兒工作上不順利出問題了。如果生了重病工作沒了,工作上不煩了,而身 體上又開始煩來煩去,說說看,這個心那一天才能安寧。
沒有寧靜,喜怒無常,悲歡不定,人 活在世上永遠就象生病一樣,看看你的肉 身,雖然現在沒有病,而你的靈魂已經生病了。為什麼?因為天天怕呀,被人說好話怕,被人說壞話也怕,現在的人很敏 感,聽一句好話,第一個想到,會不會是在諷刺我?
這不是心理有病嗎? 所以現今世界提倡人要身心健康,身 體健康不夠還要心靈健康。受寵和受 辱都要平平淡淡的看待,今天工作沒了沒關係,總能找到,今天忽然查出身 體有病了也沒關係,總會治好的。
一個沒有牽掛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無私的人。聽起來不能理解,會感覺不對,沒有牽掛的人怎麼會是無私的人呢?換個概念來想,不牽掛就是沒有私心,沒有我自己。
如果整天為自己牽掛,工作了,前途了,家人啦,等等,這是不是存有私心?要學會反過來理解,一個人牽掛這個,牽掛那個,就是私心很重。觀世音菩薩到人間來救 度眾生,如果整天牽掛天上的菩薩或想我到人間吃這麼多苦該回去了,這樣怎麼能救 度眾生呢?
多少和尚法 師發願,要救 度眾生,願出家修行,以後再來救 度更多的眾生—乘願再來。這也是無私奉獻。
一個沒有牽掛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無私的人。因為他奉獻了,不牽掛自己,不牽掛家庭,不牽掛所有的事業,前途,錢財等,他這是在舍,因為能捨的人,才是無私的人,幫助人家要無私奉獻。如果,你幫助人家是為了利 用人家,為的是將來也能幫助到你或你的家人,你們說這種幫助是不是自私的。
因為你有牽掛,牽掛自己,家人,希望我今天幫助你之後,將來你也能幫助我,這叫有償回報的幫助。現代人雷鋒幫助了那麼多人,他想過自己沒有? 想過回報沒有?
這叫無掛礙的幫助,無緣慈悲,無私的奉獻。
一個真正沒有牽掛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無畏的人。首先,無私之後才能無畏,因為什麼都舍的人,才會什麼都不怕。多少電影裡可以看到,那些壞人綁 架孩子,是因為他們知道你牽掛孩子,用這種方法來讓你怕,來達到他們的目地。
從人間的角度上來講,自己的孩子或家人被綁 架,你會沒有牽掛?還變成了大無畏?實際上你錯了,當你有無私大無畏精神之後,當你修的好的時候菩薩保佑你,你的孩子或家人就不會被綁 架,你的家人才會很安定。
家人不安定,實際上就是你修的不好,沒有福 報,才會造成家人的不安和痛苦。一個無畏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大有作為的人。一個大有作為的人,才能真正接受上天託付治理天下的重任。
中華聖賢經:「能捨者天地不,,」後面還有一個什麼字?忘記了,求解答。謝謝!
4樓:匿名使用者
愛是宇宙至高無上的原則。愛就是上帝的心,愛就是天帝良心。有愛萬物是一家,無愛則家也不是家。
愛可以感化一切,有愛在心則生死淡定、榮辱從容不迫。愛就是宇宙本真的、唯一的能量,就是上帝的精神,就是宇宙至高無上的終極智慧
5樓:街角的錯誤
「舍天地則無以為道,天地常運而人道不息」
6樓:匿名使用者
能捨者天地不棄,即得者無愧於心。
能捨者天地不棄既得者無愧於心繁體字
7樓:
另外手機上在設定裡面,你也可以設定成繁體,就可以輸入繁體字了。
能捨者天地不棄下一句是什麼
8樓:七裡田間小菜花
能捨者天地不棄,即得者無愧於心。
前面半句教人要學會放下,放得下才能拿得起。順應天命,天地才會庇佑他;後半句指,你的所得要無愧於心,也就是你的所得必須是誠實勞動與合法經營而來的,而不是靠陰謀詭計。如果你的所得是耍心計得來的,即使你擁有了,也會愧疚一輩子,得不償失。
9樓:匿名使用者
能捨者天地不棄,即得者無愧於心。
「你若不離我定不棄」的下一句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下一句是:我必生死相依。
這句話的完整句子是: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通常在言情**中較為常見,意思是說:如果你對我不會離棄,那麼我定會對你生生死死都在一起。
這兩個相互呼應的短句,表達了愛人之間那種至死不渝的愛,一般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時候,就會說道這兩句,好似一句誓言一樣,表示一種彼此對愛情忠貞不移的意義。
「不離不棄」和「生死相依」形成對仗,把對彼此的愛意昇華為一種堅定的態度,好多人喜歡把這句話寫在信紙上,當作一種表白給喜歡的人。
擴充套件資料
相關詞語: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詞語】: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拼音】:zhí zǐ zhī shǒu,yǔ zǐ xié lǎo
【釋義】:這句話原本是戰士之間的約定,現代成語多運用執手偕老,形容愛情的永恆。
【出處】:源於《詩經》「邶風」裡的《擊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句話最開始在《詩經》裡是形容戰友之間的約定,現在我們通常是形容愛情的美好永恆。相信很多人結婚的時候, 就會用到這句祝福,意思就是:從此以後,我們相互扶持,和你白頭到老。
參考資料
11樓:a啦多夢麼麼
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
主要指男女雙方愛情的誓言:如果你不離開我不拋棄我,那麼無論你是生是死我都一定會追隨你。直白的講就是隻要你還要我不離開我,我就能做到你活著我陪在你身邊,你死了我也不活了。
可以說是男女對對方一種以生命為賭注的承諾。
「風雨同舟,不離不棄」的下一句是什麼?
「既得者無愧於心」前一句是什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能捨者天地不棄,即得者無愧於心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下一句是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江淮風紀,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下一句,有以下兩種:
1、《論語》的《義禮篇》中曾有所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小人亦有所為,亦有所不為。然君子之所為者,乃天降之大任也,小人之所為者,唯己利是圖耳。
釋義:君子有要做的事,也有原則上不做的事,小人也一樣,我們要更超乎功利一點,用所學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著實用,而要想著修養。
2、《孟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是謂君子之為與不為之道也!
釋義:人要審時度勢,決定取捨,選擇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暫時不做某些事情。
14樓:差差異異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是謂君子之為與不為之道也!
出自孔子《半部論語學做人》
意思是:君子做人做事知道那些事可以做那些事不可以做,當知道了解某件事可以做才去做,當知道某件事不能做就不去做,這就是君子做與不做某件事的標準和準則。
體現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做事不強求不勉強,有它積極的意義,但同時也有其消極影響。
簡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人走茶涼下一句,人走茶涼下一句是什麼
答案 人走茶涼的下一句是世態炎涼。拓展資料 這句話的意思是 事過境遷,現在圍繞在你身邊的種種,也許也只是各種利益的交織 當你不在其位,說不定許多人也就如過往雲煙了。人在一世總要經歷離別,最後還會是自己一個人,因此人走茶涼沒什麼可惜的。3.推薦一首同名的的歌 mc魏小然 人走這花凋謝 茶涼這孤獨夜 曾...
近水知魚性,下一句是什麼,「近水知魚性」的下一句是什麼?
靠近山林,時間長了,那麼就能聽懂鳥的叫聲。比喻經常接近什麼就會對它瞭解 熟悉。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近水識魚性,近山識鳥音 說明要了解一個人或一種東西,一定要接近這個人或這種東西近距離觀察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臨近水邊,時間長了,就會懂得水中魚的習性 靠近山林,時間長了,那麼就能聽懂鳥的叫聲。...
各自安好下一句,各自安好下一句是什麼?
彼此不擾。有時候面對自己愛的人離去,卻沒有辦法挽回 那種痛是撕心裂肺的,內是無法言喻的。各容種各樣的問題你們一起面對,但凡有一個人退縮,那麼對不起,你們的旅程可能就要走到了盡頭,即使再相愛,累了的人也會放棄,她想去尋找一個可以讓她依靠的港灣了此餘生。愛情總是這麼折磨人,不是相愛就可以在一起,有多少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