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耕牛下豬蛋
類比老師:(錄音)
..1+1顯然不等於3,也顯然不等於4,..啊--嚏..,sorry,也顯然不等於5,
所以答案必然是3--sorry,是2.
...回去把這道題做十遍.
閱讀老師:
1+1等於幾?等於幾?...我們不知道. 這道題非常難!---這道題是所有的
題中最難的. 如果把正確答案給你, 讓你想三天三夜你也不會想明白.
怎麼辦怎麼辦? ..其實這道題完全可以猜出來, 信不信信不信?
首先, 1+1是比三大還是比三小? 根據常識1+1顯然不會太大, 所以我們
排除掉比三大的選項,先看前三個選項. 1+1是等於一還是等於二還是等於
三呢? 技巧來了,技巧來了. 根據我的解題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三小條---大家
是不是每次做題前都讀了呢?---"在使用排除法時要除去最極端的選項",
在這道題剩下的三個選項中我們排除那個呢? 排除掉一和三, 剩下的二就是
正確答案...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
.....我自己做題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
如果還沒聽懂的話就把這道題背下來,
這道題就過去.
反義詞老師:
1+1等於幾? 呃,好萊塢50年代有部電影, 名字就叫one plus one,
我是在北大大講堂看的這部片,當時快期末考試了,沒有多少人看,
所以我找了個最好的座位. 做在我前面的是個很漂亮的girl,...
...那部電影講的是一個阿拉伯石油大亨的兒子愛上一個瓜地馬拉
農場主的女兒的故事,故事的發生是這樣的......我們來看這道題,
(深呼吸)one的意思是一three的意思是三four的意思是四five的意
思是五正確答案是two意思是二.....
有的同學說我講的太快了,這是沒辦法的事,請同學們在上課之前
活動一下手腕子跟上我的速度.
邏輯老師:
這道題很無聊, 我就懶得講了..
2樓:匿名使用者
看你從哪方面說了,從數學方面來說那肯定是等於2了,從娛樂的角度來說可以是王,可以是田.還有一點要告訴你,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結論,比如說一個事,你可能認為你做的是正確的,而別人可能認為你是做錯了.就這麼簡單.
3樓:獨孤襄兒
1+1根本就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而真正的答案取決於你對自己的自信程度,1+1=2是世人公認的答案,而等於其他則是在答案中找尋自己的答案,所以不必在意其他的答案,對自己要有信心,自己覺得應該等於什麼,都得看自己了!!
4樓:凌亂蔚藍
1+1=1+1
無論1+1=王也好,田也好,二也好。它總是1+1吧。所以1+1=1+1無論從那裡說都會對的。
5樓:
數學角度:1+1=2
語文的拼湊:1+1= 合起來是田,如果不算「=」號就是王字定答案?1+1是無聊人搞出來的,因為開始大家都覺得有點意思,所以關注了,後來沒人有興趣了,老古董,無聊。!!
1+1=2,不要說什麼七七八八的,就是2!!
6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朋友們都說了那麼多了,都有道理。
其實你這個問題和他們的回答一樣,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
這個小小的命題也許你自己也想不到。
其實這個答案就是【社會】
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你的問題中你該知道人的想法有多奇怪了,社會就是由這些複雜的人組合起來的,每件事都有它自己的道理。
1+1=什麼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以這就看你怎麼理解了。只要說得通,可以等於萬物。
呵呵,希望開導到你了!
7樓:武士
沒有,因為"1+1"可以看作是一種動物的交配,他們也許可以產出一個或兩個,還是無數個都說不定."1+1"在無聊人眼中,可以算是千奇百怪,所以"1+1"沒有正確答案.
8樓:
什麼是"1",什麼是"+",什麼是="?
這些都是以前的人定義的,後來得到人們的廣泛使用,
而定義本身是沒有分對錯的.
就像身高,你把170cm定義為合適高度,那麼173cm就算高,167cm就算矮.
你把180cm定義為合適高度的話,那麼173cm和167cm都算矮.
這兩個說話都沒有錯,因為你對合適高度的定義改變啦,
而這個定義又是不分對錯的.
所以"1+1",你取的定義不同,結果也不同.
呵呵,第一次回答別人的問題.希望能幫到你.
9樓:匿名使用者
看個人看法了 思維不同 答案也不同 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 你認為該是什麼答案 就不要管別人怎麼想的 因為 一個決定的做出 你是向人生邁出了重要一部別人永遠幫不了你
10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的不是我們對答案的選擇,而是他對問題的定義,你問清楚他是:「問那一個方面範圍的?」,再去作答。
諸如此類的很多問題,只要確定了定義範圍,答案就不會那麼廣泛和多重了。
11樓:產業投資小茶館
定下來不一定就好
從人的理解角度看
人都是追求多樣性 多元化的
如果從科學與邏輯方面來說,
唯一解是認識這個世界的可能。
12樓:匿名使用者
數學角度:1+1=2
tq題的角度:田 王
如果有特定的正確答案是不可能的!
13樓:street_阿佈
回答老師就說2
回答相當大人物的人就說 王
回答農民就說 田 嘍
14樓:千萬花叢中
等於幾,都是按照1+1的想法過程,都是合在一起,思路逃脫不了1+1鼻祖就是1+1
15樓:小子
10進位制是2,2進位制是10。
16樓:天蓬大帥
1+1=2.很簡單的問題世人為什麼非要搞的那麼複雜.
1+1=2是對的,但是為什麼有人說一加一大過二呢?
17樓:匿名使用者
團隊的力量有時候勝過一個人,例如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我這樣做錯了嗎? 居士說的到底有沒有道理?
18樓:霖然飄乎
1 居士組織也有印經的,這個沒有妨礙。但是如果能由常住來安排統一印經那就最好。的確,現在外面你自己去印經的話,這個質量參差不齊。
2 能培養這樣的習慣也是很好的。這看起來是兩條路,但目的地,是一樣的。對於您來說,首先就要注意,不要把這樣的行為機械化,制度化,也就是說,生活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
3 他人所說的東西,只要符合佛法就好,不要過度注重過程的東西。
4 網路上的確魚龍混雜很多,這個要看你自己的智慧來抉擇,善知識還是有的,但是惡知識卻是太多了
總體來說,這位居士所說的東西,末學暫時看不出有什麼不如法的東西。當然,路是有很多條,就看你自己選擇就好。也不妨聽取一些適合你的建議,不要總是卡在一個【我】上。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我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
19樓:匿名使用者
1、居士說的有一定道理。
2、對初學佛者,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能隨時提醒自己更正錯誤。我個人就是如此,每日反省,只是沒用筆記。
3、依法不依人。
4、不必刻意去尋找這樣的團體,也不必刻意迴避。
20樓:熊貓油油
1,印經,不論在**印,顯然都是功德而非過失。當然印經確實應該注意校對,杜絕文字錯誤。
2,你的做法很好,他的說法也沒有錯。不過他太在意他的「快樂」以至於修行懈怠,這不是什麼值得學習的。
3,其實所有的問題,歸結起來,根本原因,是你自己沒有很好的知見基礎——也就是理論基礎太薄弱,所以才會導致覺得別人說的都有理,自己無法分辨。應該多學習一些論典。例如《三主要道論》、《入行論》等等。
基本上這兩部論包含了我們修習的過程中所需要的知見。但是漢地的學佛者,往往不重視經、論的學習,以至於理論非常薄弱,往往人云亦云,最後以訛傳訛甚至遠離了佛教的本義。明智的修行人,應該自己親自去學習這些經、論。
4,不要隨便加入個人組織的學佛團體,這是非常非常明智的選擇——這樣非常容易導致邪教的產生。但是在qq群中發表那些大德對經、論的講解,則是非常非常好的問法方式。但這種聞法太鬆散了,最好還是自己去系統的學習這些經、論。
例如三主要道是文殊菩薩總結出來的;入行論是寂天菩薩的著作。這些都是非常保險的,凡夫宣講的東西,則不那麼可靠。
索達吉堪布講解的經、論,都非常的嚴謹、謹慎,很可靠。相比之下,漢地有個別法師名氣相當大,但講一些東西的時候,可能會摻雜很多他自己的見解,而汙染了宣講的法。
21樓:匿名使用者
從你的文字看,你不是一個有上乘根器的人。你想修的不過是來生緣。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你想明瞭是非善惡。
1、沒有關係的。有條件,可以委託寺廟做。因為怕中間有錯誤,從而影響受經者,甚至讓他人謗佛。
但是敬佛,但盡心盡力而已。能夠敬是「質」,能夠做到什麼程度是量。你可以請求寺廟裡面檢查,然後決定發不發放。
2、完全可以。因為你的要求擺在那裡,你的行為符合你的要求。
3、修行人各有各的法緣,不能強求一樣。因為佛門思想比較關心別人。有許多前輩在不知不覺中給別人造成不好的影響而不自覺,所以只要你自己認為行得通,就不必管別人怎麼說,但是也不必惡語相加。
4、道理同上,修行人各有各的法緣,佛說法遍即一切時,一切處。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覺悟,這是別人無法控制的。網際網路也不過是一種使用的工具而已,不存在對與錯。
在寺廟中傳授的佛法,不一定就是正法。
22樓:世界魔神
談談我的看法。首先,佛經是人記錄下來的,不能保證記錄一定正確,在歷史的流傳中可能會有所訛傳,同時,在翻譯的過程中也可能不符合原文的意思,第三,在流傳的過程中,往往也夾雜了流傳者本人的意思。總之,正如其它流傳下來的作品一樣,佛經也深深地被烙上了歷史和階級的印記。
我這麼說,好象是背政治似的,其實不然。舉例來說:阿彌陀佛在成佛前曾經許下了三個願(亦有四十八願一說),其中之一是:
來我極樂世界之人,若女不能變男,則我不成佛。這是不是佛原來的意思呢?亦或就是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在佛經上留下的烙印。
許多人,在研學佛經時往往十分注重佛經中律戒規定的具體條條框框,實際上是沒有必要的,甚至是錯誤的。這些條條框框,很多根本不是佛的原意,而是後人在流傳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理解加進去的,所以不必拘泥。地藏菩薩說: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那種出家人不問世事的做法,就是一種拘泥於條條框框而對佛學的重大誤解。
廣義來講,信佛,最根本的其實只有一條,就是追求真、善、智!
其中,真與善是目標,智是正確方式。
希望你能明白我沒有逐條回答你問題的道理!
23樓:匿名使用者
1.只要君能真心去做,全意去行,就可以了。如其所說:
經印好後送寺院流通會有點校對上的麻煩。但如君能解決校對方面的問題,不就可以了嗎?當然,直接捐資由寺院印是最好的。
——如居士所說——君省了這許多麻煩,又何樂而不為呢? ————如居士所說:學佛是快樂的事嘛,何必自尋煩惱呢?
2.居士顯然沒能做到「相機說法」呀,而是亂指點一通(雖然他說的也不錯)。還是這樣說吧:
這件事君做得對,君做得很好,如果功過薄上記的過越來越少,就證明君是不斷進步著的。不過這只是成佛的基礎,好比蓋一座房子,基礎固然要打牢,但切莫忘記這只是地基,還不是整座房子。至於怎樣蓋成這座地基堅固的房子,那就要於佛法中精進再精進了。
3.佛有言:依法不依人。
尤其是對於有某些資歷的人。尋「明師」,莫尋「名師」。某人依法,我依此人;某人不依法,我不依此人。
——所以不必煩惱,也不必沒有主見。只要記住「一切以佛經為準繩」就絕對錯不了。
尋明師、訪道友,要有一雙對機的慧眼。不過,這也確實需要緣分。
4.勵志類的**不是不可以去。這主要看君的融會貫通能力如何。
君若知識貫通,自然曉得所謂勵志不就是佛所說的信願行嗎?——這就是「佛法即是生活但高於生活(因為明白什麼是生活而懂得怎樣更好地生活)」。不過勵志格言裡面也有不少說法是不太正確的,所以還要有一顆能辨別的心最好。
如果做不到,那最好就先少去這些**。所謂「一通百通」,能專心地把一門學問做圓熟了,都明瞭了,那麼其他學問只是手到擒來的事。正如淨空法師所說的:
初讀經,就只讀一部。一部經讀通了,那麼所有的經也就都能通了。「一經通,經經通」也。
到底有沒有天使,到底有沒有天使?
天使不會直接站在你面前來幫你,他會通過你身邊的人來幫助你。如果,他們自己出現了,會嚇到科學家的。所以,他們只能是間接的幫助人們。你的願望,也許他們已經把未來的路鋪好了,只要你走出去。她有在忙 只不過你的願望被排在1000000000.之後 呼呼 許願人太多,你的沒排到 天使是存在的,上帝的每個孩子都...
到底有沒有上帝呢,到底有沒有上帝
當然,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事實的真相不會因為任何人的信或不信而改變,認真的看下這裡吧 看你問的有沒有上帝而不是問有沒有佛就明白。你還是信的。其實我相信有那種存在。至於是不是上帝。那就要看那種存在有沒有將世界變得更好的想法了。人類可以操控三維尺度。但不能操控時間。這世界也不一定只有長寬高和時間。說...
愛情到底有沒有終點,愛情到底有沒有終點呢?
愛情 似乎沒一個標準 愛情 不能衡量的重量 愛情 不是一個回憶 一個過程 一個結果 愛情 需要雙方投入 互相包容 互相關心 愛情 說不出口 但卻可以用言語形容 愛情 開不了口 但卻能讓你後悔一生 愛情 有笑有淚 有苦有甜 愛情 酸甜苦辣 百般滋味 愛情 開始容易 分手痛苦 愛情 過程美麗 結局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