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從軍徵「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主人公的淚包含了哪些方面的不幸內容?急急急急急急

2023-01-05 12:00:46 字數 4827 閱讀 6060

1樓:鄙視你

少年參軍服役了一輩子,老來回到家鄉卻已是家破人亡庭院敗落,與所有的親情陰陽想隔。只能悽慘地獨自做些野菜充飢苟活。反映出一個為國家耗盡一生的垂暮之人孤獨、悲涼、茫然的心境。

十五從軍徵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主人公的淚包含了哪些方面的不幸內容?

2樓:佳人醉月

【十五從軍,八十始歸 盼望與親人團聚,豈料以陰陽相隔 】少年參軍,老來回到家鄉卻已是家破人亡庭院敗落,與親人陰陽相隔。只能悽慘地獨自做些野菜充飢苟活。反映出一個為國家耗盡一生的垂暮之人孤獨、悲涼、茫然的心境。

【供參考】

3樓:雪花的幽谷

主人公在15歲就去當兵了,回到家中,親人們都離去了,表現了他內心的孤獨和悲痛,同時反映了古代的兵役制度的殘酷(我只能答這麼多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簡析一下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4樓:嶠熠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出自《十五從軍徵》,該詩出自《樂府詩集·橫吹曲辭·樑鼓角橫吹曲》意思是: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就灑落在征衣上。

描繪了一個在外征戰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種種場景。這首樂府詩不僅抒發了這一老兵「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史詩意義。

該詩通過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表達了詩人對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的怨恨與同情的思想感情。

作品原文

十五從軍徵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ē)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bǎi)冢(zhǒng)累累。」

兔從狗竇(dòu)入,雉(zhì)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kuí)。

舂(chōng)谷持作飯,採葵(kuí)持作羹(gēng)。

羹(gēng)飯一時熟,不知貽(yí)阿(ē)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譯文:

剛滿十五歲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歲才回來。

路遇一個鄉下的鄰居,問:「我家裡還有什麼人?」

「你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

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裡進出,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

院子里長著野生的穀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

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

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送給誰吃。

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就灑落在征衣上。

《十五從軍徵》是一首敘事詩,描繪了一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情景。

揭露了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實、深刻、令人百感交集,催人泣下。

作品開篇不同凡響:「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這兩句,直言老兵「十五」歲從軍,「八十」歲方回,看似平淡無奇,像不經意間道來,實卻耐人尋味,頗見功力。

他「十五從軍徵」,奔赴何處,詩中未作說明;其軍旅生活如何,戰況怎樣,詩中也均未交代。這就給讀者留下眾多想象的空間。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他「從軍徵」,系出於戰事,一去就是數十年。「八十」與「十五」相對照,突出其「從軍徵」時間之久。

「始得歸」與「從軍徵」相呼應,則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來。八十歲是虛寫,寫出從軍時間之長,兵役的繁重。

正因為「十五」從軍,「八十」方回,其間數十年與家人失去聯絡,對家中情況一無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況。

於是,這也就極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歸鄉途中與鄉里人的對話。唐代詩人宋之問的詩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反映其在久別家鄉之後、返鄉途中的矛盾心理。

此詩中「鄉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沒有明言直說老兵家中還有誰,而只是用手指著遠處長滿松柏的眾多的高墳說:「那兒就是您的家。」

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無他人了。」其實,「鄉里人」這樣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敗人亡的痛楚。如此著墨,顯然是以哀景寫哀情,也與下文相呼應。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主人公的思想脈絡由六十五年的征戰生活進入邈邈曠野、漫漫古道,對親人家園的現狀由茫然無際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詢問。

同沒有詳述主人公六十五年的征戰生活一樣,作品也省去了對他餐風宿露、匆匆趕路、與鄉親邂逅相遇的驚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誰」的追問,推出了作品的聚光點——家。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六十五年了,豈敢奢望闔家無恙、親人健在。能有一二倖存者已是不幸中之萬幸了。所以他只問,家中還有誰僥倖苟活人世。

可是,「鄉里人」的回答卻如站在冰天雪地裡當頭澆下的一盆冰凌未澌的水:「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在這動亂的年月,我可親可愛的親人們啊,竟無一倖存者。滿懷希望,滿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風霜雨雪,六十五年積壓心底的感情,不能向別人傾訴、表達。

擺在他面前的現實是:「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遙看到近見,滿眼更加荒涼悽楚的景象。

作者沒說室空無人,而是抓住野兔見人鑽進家畜窩中自以為得所,野雞驚飛落到屋內樑上自以為安的情景。

老兵沒有直書庭園荒蕪雜亂,只攝取了井邊、中庭隨意生長的葵菜和穀物兩個「鏡頭」,人去屋空,人亡園荒,更其形象,倍傷人心神。

一個風塵僕僕的老人,站在曾經炊火融融、庭園整潔的「家」的面前,孑然一身,形影煢煢,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無一親人相迎的家,竟然比想象的還不堪十倍、百倍……

作者沒有直接抒寫渲染感情,作品卻收到比直接抒情更強烈的抒情效果。

有些迷濛、有些渾噩、有些悽愴的老人,像對「松柏冢累累」不聞不見一樣,對荒涼的家園的感觸也變得麻木了。

於是,他默默無言地舂去成熟的穀子的皮殼,採下冬葵嫩嫩的葉子。而當飯熟羹沸時,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該給誰吃。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門,向東方看去,他也許還抱著希望,他看到了誰,看到了什麼,也許看到了久別的親人,也許什麼也沒有看。

他茫然地從幻想中走出來,潸然淚下。

他已不能象年輕人那樣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著六十五年的艱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盼待、六十五年的沙場風塵、六十五年人世滄桑的老淚,撲簌簌落到滿布征塵的衣襟上。

「淚落沾我衣」五個字,飽和了豐富、深厚、沉痛的感情內涵。詩至結尾,作者、讀者的感情濃度都達到了頂點。

全詩突出寫了「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的老士兵的形象,也著力刻劃了「家」的形象,同時只寫了一筆的「鄉里人」的形象也很鮮明。

飽經風霜、蒼老惶切的老人,無須顧忌、直言不諱的鄉親,衰草古柏荒墳的家園,共同構成了一幅真實動人的具有社會意義的主題的畫面,典型地反映了漢代社會現實的一個側面。

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襯的敘寫,把作品的主題和藝術水平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還是全家唯一的倖存者。

那些沒有服兵役的親人們,墳上松柏都已蔥蔥郁郁,可以想見他們生前貧寒悽苦的生活還不如每時每刻都可能犧牲的士卒。

作品具體寫的是主人公為國征戰六十五載卻有家歸不得,等到歸時卻又無家可歸的不幸遭遇和慘痛心情。

而他的不幸與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進靜默、暗溼、冰冷的墳墓的親人們相比,他又是「幸運者」了。這樣,作品就不僅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惡。

不僅僅表現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當時整個社會現實的黑暗,表現了比個人不幸更深廣的全體人民的不幸和社會的凋敝、時代的動亂,使作品的主題得到了昇華。

全詩寫得既含蘊簡潔,又深湛凝重,內容的取捨剪裁,結構的佈置安排,都恰到好處,獨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主旨盡在言與不言中、意境深遠、韻味綿長的藝術效果。

兔從」四句承接上文加以描繪。老兵到家後所目睹的景象是:兔子從狗洞進進出出,野雞在樑上飛來飛去;庭院中長出了「旅谷」,井臺上也長出了「旅葵」。

「兔」與「雉」(野雞),均系動物,一在「狗竇」(下方),一在「樑上」(上方);「旅谷」、「旅葵」,均系未經種植而自生自長的植物。

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臺上)。這些處於不同方位的動、植物在這裡構成的是一幅悲涼的景象。

造成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無人。而其家中無人,又是誰造成的。對此,詩未明言,這又給了讀者想象的空間。這幾句詩仍然是以哀景寫哀情,以悲涼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

而更令老兵悲哀的還在於:他以「旅谷」煮飯,以「旅葵」做羹,未用多少時間就做好了,卻不知道將飯與羹送給誰,也即無親人與之共享了。

這正是「舂穀」四句所表現的。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無親人了,到頭來還是他孤身一人。這不僅照應了上文——鄉里人的答話與老兵返家後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繼續以哀景寫哀情。

詩的最後兩句於對老兵的動作描繪中進一步抒發老兵心中的悲哀。這裡,突出老兵出門張望(「出門東向看」)與老淚縱橫(「淚落沾我衣」)這一細節。

將舉目無親、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其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悲慘的遭遇是誰造成的,儘管詩中未明言直說。

但讀者只要聯絡到此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則不難看出這一點。此詩晉時已譜入樂府,當可視之為漢魏戰亂之際的作品。正是當時窮兵黷武的統治者與無休無止的戰爭,造成了該老兵的悲慘遭遇。

反映該老兵的悲慘遭遇,也就反映了當時在沉重的徭役壓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慘遭遇,深刻地揭露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

5樓:芽芽呀度度

這一句描繪了一個在外征戰的老兵回到家後的場景,表現出老兵的悲傷,抒發出老兵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表達出作者對封建兵役制度對老兵造成的苦難表示同情與悲哀。

6樓:st怡逸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譯:走出大門向著東方遠望,老淚縱橫灑落在我的征衣上。

這兩句詩出自兩漢的《十五從軍徵》,描繪了一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情景,抒發了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詩的最後兩句於對老兵的動作描繪中進一步抒發老兵心中的悲哀。這裡,突出老兵出門張望(「出門東向看」)與老淚縱橫(「淚落沾我衣」)這一細節,將舉目無親、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其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十五從軍徵是描寫哪個朝代的生活,十五從軍徵和出塞都是描寫什麼題材

十五從軍徵 是漢代樂府詩,描寫的是漢代返鄉老兵的生活。出自 樂府詩集 橫吹曲辭 樑鼓角橫吹曲 描繪了一個在外征戰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種種場景。這首樂府詩不僅抒發了這一老兵 少小離家老大回 的情感,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史詩意義。十五從軍徵和出塞都是描寫什麼題材 十五從軍徵和出...

十五之內出門那天好,正月十五出門打工好不好

正月十五 元需節 出門那天好。各地區習俗不同,說法也就不同。我所在的地區就是天天均為黃道吉日。那天出門都好。有的地區講究三六九日出門好。還有的說雙日出門好。總之五花八門,說什麼的都有。圖個吉利就入鄉隨俗。眾所周知,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 小正月 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由於正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