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苗族銀飾有著怎樣的傳統文化,苗族銀飾有怎樣的特色?

2023-01-13 08:35:35 字數 5216 閱讀 5702

1樓:九怪啊

我國少數民族居多,而且不同民族都有他們各自的文化習俗,而且在這背後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展示民族文化,而是經過了數千年甚至更久的年頭淬鍊而成的,而貴州的苗族就是其中一個,苗族女性經常佩戴著一些銀飾品,非常美觀,只不過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是由於「人走則財隨」的這一說法。

首先就是和他們自古以來的遷徙歷程離不開關係。這個過程對他們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及生活習俗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身上佩戴的銀飾品的圖案、形狀等也都不斷髮生著變化,那麼苗族人最一開始對於銀飾可能還是沒那麼在意的,但是在遷移過程中,他們把銀飾品當成了自己的文化信仰,甚至一種財富來看待,畢竟在行走過程中,總要有一些資產,否則自己怎麼管理自己的衣食住行呢?由此苗族人開始了他們佩戴銀飾的旅程,雖現實但也是真實的寫照,到了今天,這種思想對他們來說也是根深蒂固了。

另外,他們身上佩戴的銀飾品形狀各有千秋,而且符號也有所不同,去市面上或者是網上查詢的話,能看到眾多款式,讓自己挑花了眼。其實這也和他們的文化有關,苗族人自行走世間各個角落,導致族人非常崇拜自然,而且相信世間萬物皆有靈,由此設計出了許多蝴蝶、楓樹等形象,並且還有其他動物的圖案,比如說龍,在他們心裡也是神聖的存在。

女性通常佩戴的銀飾都是髮簪、項鍊、耳環和銀衣片等,走動的時候身上也會作響,異常好聽,只不過這門手藝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少有年輕人還願意去學習了,不過也有一小部分人願意在這門手藝裡融入創新思想,渴望能讓苗族銀飾再次得到傳承。

2樓:魔傑愛剪輯

在我國少數民族苗族傳統文化中,銀飾具有很深的意義,佩戴銀飾有辟邪驅邪的作用,當一家女兒出嫁,銀飾品可以傳承給女兒,表示對女兒的祝福。

3樓:小

一般用於衣服裝飾,流傳已經很久了。也有作為頭飾的,顯得更加高貴。還有用來做建築裝飾的,讓裝飾變得更好。

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巫文化主宰著苗族銀飾的精神內涵,各種銀飾圖案中,寓含著巫術、信仰的影象佔據裝飾物的主要位置。第二,苗族銀飾中對苗族長期征戰、遷徙歷程多有反映。第三,苗族銀飾反映出封建社會中缺乏的平等觀念,只要在一個社群生活,人人都可以穿著佩戴一樣的銀飾。

苗族銀飾有怎樣的特色?

5樓:北京創典文化

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

在這一載體中,融合有來自南方少數民族的「耳鐺」,起源於北方少數民族的「跳脫」,以及從古代飾物中沿襲而來的「步搖」、「五兵佩」和我國傳統的龍、鳳、鱗紋樣等。

而在眾多的銀飾中,以苗族的最有特色。苗族銀飾可分頭飾、頸飾、胸飾、首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都是由苗族銀匠精心做成,已有千年歷史。

在苗族的各種銀飾圖案中,寓含著巫術、信仰的影象佔據裝飾物的主要位置。比如苗族背部銀衣有一個「宗廟」的影象造型,這是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核心圖樣,其巫術的意義厚重,它具有統管全身銀衣片的地位。

所以,每一件銀衣都少不了這個「宗廟」圖樣,而且大體穩定,不能隨意創造、變形。還有銀花頭圍上的騎馬武士和小孩銀帽上的神像,也都如此。

苗族銀飾的銀飾文化

苗族銀飾有著怎樣的藝術特徵?

6樓:北京創典文化

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銀角幾乎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證。堆大為山,呈現出巍峨之美;水大為海,呈現出浩渺之美。

苗族婦女自幼穿耳後,即用漸次加粗的圓棍擴大穿孔,以確保能戴上當地流行的圓輪形耳環,利用耳環的重量拉長耳垂。耳環單隻最重達200克,而簍花銀排圈也講究越重越好,重者逾4000克。

苗族銀飾上呈現出的「多」的藝術特徵,也是十分驚人的。很多苗族地區佩戴銀飾講究以多為美。

耳環掛三四隻,疊至垂肩;項圈戴三四件,沒頸掩額;腑飾、腰飾傾其所有,悉數佩戴,呈現出一種重疊繁複之美。

苗族銀頭飾上的響鈴

苗寨的民俗民風(關於苗家姑娘的銀飾)

7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銀飾

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

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在這一載體中,融合有來自南方少數民族的"耳檔",起源於北方少數民族的「跳脫」,以及從古代飾物中沿襲而來的 「步搖」、「五兵佩」和中國傳統的龍、鳳、鱗紋樣等等。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銀角幾乎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證。

苗族的圖騰崇拜,是銀飾的重要造型。苗族圖騰即與苗族有血緣關係的幾種影象。在苗族古歌中,傳唱是楓木生出了蝴蝶媽媽(即妹榜妹略),蝴蝶媽媽生下了十二個蛋,由鵲宇鳥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十二兄弟。

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

苗族銀飾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據需要,銀匠先把熔鍊過的**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寥、刻、摟等工藝,製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

銀飾特徵

以大為美

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銀角幾乎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證。堆大為山,呈現出巍峨之美;水大為海,呈現出浩渺之美。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獨特見識,用美學的觀點來看是很有道理的。

同時也體現了你的家庭富裕程度是不錯的,並顯示著苗家姑娘的大氣。

以重為美

再看以重為美,貴州施洞苗族婦女自幼穿耳後,即用漸次加粗的圓棍擴大穿孔,以確保能戴上當地流行的圓輪形耳環,利用耳環的重量拉長耳垂。有些婦女因耳環過重,耳垂被拉豁。當地耳環單隻最重達200克。

黎平苗族婦女的簍花銀排圈講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以多為美

苗族銀飾上呈現出的"多"的藝術特徵,也是十分驚人的。很多苗族地區佩戴銀飾講究以多為美。耳環掛三四隻,疊至垂肩;項圈戴三四件,沒頸掩額;腑飾、腰飾傾其所有,悉數佩戴。

特別是清水江流域的銀衣,組合部件即有數百之多,重疊繁複,呈現出一種繁縛之美。這種炫耀意識的物化在其他民族也不難見到。傣族男子的紋身習俗講究紋身部位愈寬、圖案愈複雜愈美;求偶期的哈尼族少女渾身上下戴著密密的珠飾、貝飾;青海牧區藏族婦女的「加龍」背飾充分體現了追求大和多的審美原則;德昂族的腰箍多達三四十圈,可謂追求飾品數量的典型。

足見追求繁複的以多為美,不止苗族一家。多表示著一種獨特感。

變與不變

值得一提的是,從貴州省博物館所藏不同時期的銀飾比較情況看,苗族銀飾追求大、重、多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止。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苗族銀飾的發展速度更為空前。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苗族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夯吾苗寨苗族銀飾和銀器有著什麼樣的歷史?

8樓:笑說話

苗族人是最先發明對銀子的提煉和製作工藝,現代科學技術無法趕超,更絕的是苗族人把銀子通過古法提純達到食用和醫用的標準。。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問題,祝您工作順利

苗族銀飾有什麼特徵特點?

9樓:匿名使用者

銀髮簪  苗族銀髮簪式樣極多,題材以花、鳥、蝶為主。雖然同樣是花,但單瓣、復瓣,或束或簇,繁簡密疏,造型大不相同。就風格而言,有的發譬纖巧細膩,靈秀生動,有的古拙樸實,渾厚凝重,各具特色。

雷山西江苗族銀髮暫數十朵連枝銀花呈扇形,綠、黃、紅、白四色料珠裝飾花蕊。扇心有五隻銀風昂首欲鳴。其排列疏密有致。

發暫平伸譬後,如雀尾般散開,很是美麗。凱里苗族的銀蝶發替三支為一套,五花銀暫插在譬頂,雙花銀暫分插左有。施洞苗族銀風發替造型生動,風頭冠雄嗓秀,風頸用銀絲編織,質感極強。

王司苗族銀風替的造型則手法誇張。銀風背上滿布銀花,翅腹密垂燈籠穗、葉片穗。整暫以鳥身為中心,輔飾的銀片、垂穗呈輻射狀向四周伸展,恰似一團錦繡花簇。

苗族銀飾所顯示出的不同風格及特徵,極大程度上同當地服裝繡染紋飾緊密相關。如與壬司苗族屬同一文化地域的丹寨苗族,其蠟染紋飾中也常見鳥背生蔓、蔓頭長魚、魚口吐枝、枝頭綻花的形象,表達了當地苗族罵信生命不滅、迴圈無窮的觀念。銀耳環  銀耳環是苗族銀飾家族中款式最多的一支,僅貴州省博物館不完全的收藏,已近百種。

耳環分懸吊型、環狀型、鉤狀型、圓輪型四種,以懸吊型、環狀型較多。其多樣的款式,一是得益於仿生設計的大量運用。苗族耳環造型除了常見的花、鳥、蝶、龍等題材外,其他形象亦多有出現。

湘西苗族的茄子形耳環,從對整體造型的把握,到茄柄、茄蒂等細節的處理,都忠於原型,力求逼真。流行於貴州都勻基場的蒜蔓耳環,將蒜蔓杆設計為環,一筆略過,著力喧染作為墜飾的蔓尖部分。整個耳環造型簡約,風格獨特。

鬆塔形耳環以剝離後的松球為原型,自下而上,層層收斂,韻律感極強。塔尖處理成銅鼓紋圓頂,虛實結合,相得益彰。類似的設計還有牛角形耳環、釘螺墜耳環、催米蟲耳環、隋蜒耳環等等,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苗族銀匠師承自然、積極進取的創作精神。

二是得益於相同題材不同的處理手法。如造型並不複雜的牛角形耳環,即有四稜柱、刻花挖槽四稜柱、刻花扁平形、絲編圓柱形之分。題材相同的墜朵花耳環,不同造型的更是不下數十種。

另外,苗族銀匠還善於從生產、生活中捕捉靈感。都柳江流域水源充足,池塘、稻田養魚十分普及,流行黎平迫東一帶的墜魚罩籮耳環便是當地捕撈方式在銀飾上的反映。罩籮當地叫圓籮,無底,捕魚時先將魚罩在籮內,然後抓獲。

墜魚罩籮耳環上段為籮,以銀絲編就,沿籮口為魚墜,魚頭朝籮,彷彿成群結隊的魚兒遊迸罩籮,寓意芋收。按照文化生態學的觀點,文化形態首先是人類適應生態環境的結果,作為銀飾,也離不開其獨特的地域,性,並直接受到它的影響。苗族耳環的款式如此豐富多樣,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苗族分支眾多。

同一分支內,往往男女耳環不同,婚前婚後有異,而且與其他大件銀飾相比,耳環較少受到經濟因素的限制,因此,在所有苗族銀飾中以耳環分佈最廣,款式最多。手飾  手飾包括銀手錨、銀戒指銀手鐲  手鐲亦稱手圈,是苗族銀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造型不一,形式多樣。

多數苗族分支的手鐲款式統一,婦孺老少皆然。苗族手鍍有空心筒狀型、絞絲型、編絲型、浮雕型、摟空型、簍花型、焊花型等等。不同型別及風格的手饋反映出苗族不同分支的審美差異。

風格粗擴的手鑷光面無紋,碩太沉重;風格細膩的手饋用極細的銀絲編織或焊成空花,工藝精緻。浮雕型手饋以連續花枝紋或龍紋居多。龍紋手鐲雙龍盤旋,龍眼凸出,生動誇張。

焊花型手鐲以網狀銀絲為面,以悔花或乳釘為紋,極富民族色彩。雷山獨南苗族的乳釘紋筒狀手饋造型最為特殊。其饋面頗寬,類似同古代盔甲配套的護腕。

  苗族手鐲的佩戴方式也極具特色。貴州施洞苗族飾鑷不以一對為限,實際佩戴多達四五對。從江苗族則以五對為套鐲,排列於腕肘之間。

唐代盛行用金銀條盤制的狀如彈簧的"臂圳",又叫"跳脫",系從北方傳來的少數民族婦女飾物。銀戒指  苗族戒指的戒面較寬,幾乎遮住整個指根表面。戒面為浮雕花鳥或摟空花朵及絞藤等。

對於佩戴位置沒有明確規定。貴陽附近的苗族戴戒指,須戴八枚,拇指之外,每指一枚。同其他銀飾相比,傳統的銀戒指樣式最少,流行面最窄。

教育與傳統文化,有著怎樣的關係,論述文化傳統與教育的關係

不僅如此,包括儒學當中某些典籍裡,大肆宣揚的那種愚忠愚孝,實際上也不應該被繼承,是要被摒棄的糟粕。除開那些糟粕不說,其他的具有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價值的東西,應當被保留被繼承,更應該被加入到學前 學齡教育當中,讓中國年輕一代去了解這些東西。不至於說,我們老祖宗發明的東西,最後我們只能在外國人那裡看到被發...

怎樣更好的瞭解和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體系。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和界定傳統文化。第一,如我們可以從實物的層面 譬如故宮 長城以及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等 制度的層面 如各種官僚機構和制度等 以及思想文化的層面來理解和界定傳統文化。第二,我們還可以從傳統文化的內在構成上來理解和界定傳統文化 1 從時間維度上看...

怎樣反駁現代化社會不會影響傳統文化的

現代化對傳統文化的生存影響有利也有弊 1.現代化對傳統文化的生存影響的弊 對於傳統文化的式微,現代化的衝擊是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的。在全球化程序的背景下,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非常緊密,不僅僅是在經貿層面上,在文化層面上的交流也是非常緊密.有人認為現代化會威脅傳統文化,怎樣反駁啊?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會不會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