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穴戰球關注
或許是筆者孤陋寡聞,近日第一次出差去香港,本以為香港一定和上海、北京等地一樣堵車,但到達香港後意外地發現,這個人口700萬的「東方之珠」,雖然許多街道路面狹小,**熙熙攘攘,但道路交通卻順暢有序。
筆者瞭解到,香港是採取了以下措施保障道路暢通的:一是大部分道路都實行了單行線。單行線既節約了土地,又避免了像內地雙行道中的車輛為爭先而出現的交通阻塞現象。
二是便捷發達的公共交通服務。香港有四通八達的地鐵、有軌電車、公交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市民和遊客可以方便地選擇。為了鼓勵市民選擇公交出行,在海底隧道收費上,小汽車比大巴車還高。
三是沒有非機動車道。香港道路上沒有自行車、電動車,也極少見摩托車。四是科學合理的市政設施。
在香港旺仔和銅鑼灣之間,有數里長的架空長廊把香港國際會展中心、萬麗海景等高樓大廈連線在一起。
城市擁擠是內地城市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除了取消自行車的非機動車道外,香港的許多做法都值得各地借鑑。
2樓:
財經郎眼:為什麼香港那麼小卻不堵車?如今真相大白!
香港那麼擠,為何不堵車
3樓:劉鵬
今後,北京有可能在一些重要地段,實行單雙號限行;繁華地帶的停車費將大大提升;對於居民購車,也進行相應的限制。這些行政性措施在短期內可以起作用,然而欠缺系統性調整的短期方案起不到治本的作用。
不妨以香港經驗視之,香港的交通密度屬於全世界最高的區域之一,不過長時間堵車對香港人來說還是相當陌生的。香港現在總人口約700萬,登記車輛是50多萬輛,相關統計資料表明,在正常時段內每公里道路約有270輛汽車。即使在港島最繁忙的路段,汽車行駛的速度不快,大多數情況下卻能通行順暢。
香港交通狀況能夠保持良性運轉,其中的經驗,最重要的有兩點,都與**的角色有關。一是**充分利用各種資訊手段,讓管理者和駕車者都在第一時間獲得交通資訊,這樣交通大堵塞的概率就比較低。二是香港交通執法極其嚴格,路面不正常使用的概率降至最低,這樣保證了道路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香港的經驗表明,資訊系統的使用,最關鍵在於**有決心去推行,而不是金錢投入。早在上世紀的80年代,香港為了應對社會上日益增多的私人運輸,就開始使用交通模擬軟體,作為交通管理的輔助決策系統。此後,這套系統不斷得以完善。
比如全港現在共有217部交通攝影機安裝在交通最繁忙的地點。另外有185 部攝影機放在主要公路上。此外,香港還在一些重要的路面安裝了120個閉路電視。
這些資訊通過網際網路,一方面傳達到交通管理者,他們可以因應形勢的需要,做一些疏導動作。另一方面,駕車市民也可以及時收到各種交通狀況資訊,司機獲取的資訊是非常全面的,甚至家裡的電視也是可以看到很詳細的路況。儘管許多內地城市也使用了廣播系統進行路況播報,但其提供資訊的途徑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即使道路資訊充分披露,司機們如果不遵守道路規矩,那麼道路擁堵的問題就難以解決。關於汽車闖紅燈,這在香港極其少見。而行人闖紅燈倒是不少,不過如果被查,一次可能要交罰款5000港元。
在香港,司機無故變道是相當嚴重的違規行為。此外,香港對汽車使用者還有一些重要規定,比如汽車不允許使用妨礙通光的有色玻璃,如果一旦被查,車主有可能要罰款1萬港元,同時還要坐牢6個月;這些規定看似侵犯個人隱私,但也降低了車主因為視野不佳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可能。
從硬體角度來看,香港的市區有大量的天橋,有效降低了行人對路面的交通壓力。另外,香港公共交通的管理和銜接,值得北京等大城市學習。
此外,香港公共交通費用便宜,同時還相當便利,因此,大多數居民並不願意購買私家車。理論上,汽車擁有量是與經濟發展水平直接掛鉤,但這裡出現了耐人尋味的悖反。
北京應該多提高**公共交通管理和服務的水平。行政性控制措施和提高汽車使用費固然有效,不過,在公共交通沒有得到改善的時候,事實上是變相要求民眾為公共交通管理不善買單。根本對策,還是**需要下決心做些長遠的交通管理規劃以及在日常的交通疏導方面有所作為。
(吳木鑾/文)
4樓:
財經郎眼:為什麼香港那麼小卻不堵車?如今真相大白!
香港的交通為什麼不堵車,很發達嗎?
5樓:
1全部香港交通堵車啊,只是不是很堵啊,要看跟哪些地方比。
大多數人上班都坐地鐵~
6樓:匿名使用者
香港也會堵車的,交通比較暢順估計是因為公共交通裝置比較完善,特別是地鐵
香港為什麼會不堵車?
7樓:淘米彬彬
香港有時繁忙是會堵車的啊,市民不是全都不會違反交通法規,而是那邊立法較嚴,查處也較嚴厲。
8樓:後曉夏侯
和城市規劃 道交法 有關係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你聽誰說的不堵車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和香港交通規則有關係!!!!
為什麼香港那麼小一個地方都不堵車,國內不去效仿呢? 70
11樓:嵐男
阿西吧,這個問題……。人有國內多嗎?車有國內多嗎???
12樓:匿名使用者
堵不堵車和法律有個毛線關係,說得英國就不堵車似的……是否堵車關係到城市規劃、經濟人文人口等等。
1.香港停車位貴,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車位;2.香港人口密度大,土地面積小,經濟集中決定了人群必然從住宅區前往個別商業區,所以發展公交線路什麼的會來得容易;3.
也是因為地方小,路窄,所以也沒什麼開車的慾望,走路就能到也不需要開車了。
不要老想著國內怎麼不效仿,然後從**身上找毛病。以北京為例,2環內為了保護景觀要進行建築限高,2環外為了保證入戶光照住宅間距離又大,人民群眾又想住大房子,這導致北京平均住一個人的地方香港都能住四五個人了。人口密度小了,通勤距離又長了,那所有人都坐地鐵公交嗎?
住的遠的人怎麼辦?
當然這些都是很片面的說法,當然北京也可以借鑑倫敦的方法收取擁堵費,譬如說進入2環的車交多少錢,進入5環的車要交多少錢等等,但你們又不高興了。那就只能從納稅人身上刨錢出來修地鐵了。北京是個古城,地鐵運載的效率不見得能和香港持平,頂多減輕一點交通擁堵。
解決擁堵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全北京的人都塞進五環內,每個人都住鴿子籠,五環外不準住人,全都坐地鐵上班。這樣通勤距離當然減少了,房價漲得也更快了,那人民又不高興了,怎麼辦呢?
還有一個bug:香港也堵車,在高峰期
一、二號隧道、香港仔等地方也會堵車,雖然沒內地那麼嚴重就是了。
香港地方小沒有高架人均持車率也很高,但是為什麼不太堵車呢?
1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要弄清楚, 雖然香港持車率算是較高, 但很多是擁有車輛, 但早上也不想開車上班, 一來公共交通工具很便宜, 二來在工作地點附近再找一個泊車位是很貴的事情。就以我舅舅為例, 他最初在工作地點附近找了一個車位, 每月的租金是4500港元, 還沒有包括燃油錢等。後來他計算一下, 其實每天打的回去上班還要更便宜, 於是便打的一段時間; 後來他又發覺, 其實坐巴士跟打的一樣快, 而且更便宜。
經濟的因素, 可以大大控制香港車輛的實際流通數字, 所以實際情況沒有你所推測的嚴重。而且我個人認為, 最容易引起堵車的並不是私人車, 而是xx車. 但以香港的政策, 就算是特首出巡, 也不敢堵路, 否則被香港人罵死。
1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是交通意識強。
再者,同樓上說的,有車者並不一定開車上下班,很多時候車子只是停在家,週末出行才使用。因為香港停車費用實在太高了。
15樓:
1、香港的交通管理制度和交通設施的設計規劃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先進的。北京上海的交通治理程度至少落後20年。
2、香港到處都是高架橋,只是設計更合理,規則跟完善,駕駛者更遵守交通規則,不敢隨便違規,否則有相當重的處罰。所以交通狀況比北京上海更好。
16樓:匿名使用者
最主要是香港開車的人很守法禮讓, 比較文明
17樓:
我雖然沒到過北京,但我曾到過上海工作,那裡雖然比深圳/廣州好,但的確比香港差很遠!
我相信和香港的路政署及運輸署有多年的道路規畫有關,因為多年來,香港的道路設計也是模仿英國的(就連路牌的標誌也是差不多的)
二是因為大多數駕駛者也比較自律,不會隨便違法(因為處罰相當歷害),所以亦令到香港的交通沒內地般混亂!
香港城市道路這麼狹窄都不會堵車,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為什麼香港堵車沒有國內嚴重
18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主要是因為路短!你想想啊,堵了五十米就是另一個路口的,一繞就過了,自然就沒有那麼堵
為什麼叫「香港」,為什麼香港要叫香港?
關於 香港 一名的由來,有三種傳說 一說來自 香江 據說早年島上有一溪水自山間流出入海,水質甘香清甜,為附近居民與過往船隻 淡水,稱為 香江 由香江出海的港口也就稱為 香港 香江故址在今薄扶林附近,早已不存,但 香江 卻成了香港的別名。另一說香港名稱來自 香姑 香姑是傳說中的女海盜,盤踞香港島,後該...
香港為什麼 香 ,為什麼叫「香港」
說法一 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 香港 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 海南珍奇 香港當地許多人 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 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不久...
香港為什麼叫做香港,香港腳又是怎麼回事
香港腳是一種腳氣病,醫學上稱 足癬 是淺部真菌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種,是由淺部致病真菌感染足部 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 病。因在香港地區發病率高而得名 為什麼叫香港腳?這就得推回鴉片戰爭時,英軍接受香港 這些大兵們住慣了乾燥的英國,來到了溼熱的香港,每個人的腳都走了樣 不明就以的大兵們就誤稱它為香港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