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張志和是唐代詩人
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
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張志和遂偕婢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
唐大曆九年(774年),張志和應時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邀請,前往湖州拜會顏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顏真卿等東遊平望驛時,不慎在平望鶯脰湖落水身亡。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2樓:
張志和本名龜齡,字子同,金華(今屬浙江)人。生卒年不詳。唐肅宗時待詔翰林。後因事被貶,絕意仕進,隱居江湖間。自號玄真子,又號煙波釣徒。著書亦名《玄真子》。
張志和文學博士,副教授。2023年生於河南鄧州。2023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師從啟功先生攻讀博士學位並在先生的指導下研究書法藝術。
長期致力於古典文學及書法藝術研究,《人民**》 、《光明**》、 《中華兒女》雜誌等數十家報刊曾多次報道並登載其書法作品。發表學術論著50餘篇。所著有博士**《三國演義研究》 、《中國古代的文學》 、《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 《中國文史中的俠客》、 整理校註明代孤本《三國演義》、 主編並撰寫《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史卷,出版書法作品集《楷書毛澤詩詞》、 《楷書學生字帖》 、主編五體《千字文》並書寫《楷書千字文》 、楷書《聲事齋說》等。
3樓:尖牙
張志和 唐詩人。字子同,初名龜齡,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
4樓:寒冬雪暖
唐朝的呀 寫《漁歌子》的那個是嗎?就是唐朝的
張志和是哪個朝代的?
5樓:超級江湖小生
張志和生活在唐帝國從鼎盛跌落中衰的轉變期(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他是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十六歲參加科舉,以明經擢第,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唐肅宗賜名為「志和」,因事獲罪貶南浦尉,不久赦還。
「安史之亂」對他的思想和處世立身產生消極影響,自此看破紅塵,浪跡江湖,隱居祁門赤山鎮。
希望能夠幫到您!
6樓:龍騰虎躍之老虎
張志和是唐朝的,名篇有《漁歌子》
漁歌子(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7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公元 730年(庚午年)~810年?
張志和是什麼朝代的人啊?
8樓:匿名使用者
張志和(約730~約810)
唐代詩人。字子同,初名龜齡,浙江省金華市蘭溪人。
十六歲遊大學,以明經耀第,獻策肅宗,深蒙賞重,任翰林待詔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並賜名「志和」。後因事貶為南浦尉,未到任,還本籍,親喪不復仕。扁舟垂綸,祭三江,泛五湖,自稱「煙波鈞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萬言,因以為號。
兄鶴齡,恐志和遁世不歸,為之在越州(今紹興)城東築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嘗有吏人派志和為淘河夫,即親自執蕾勞作,毫無怨色。觀察使陳少遊聞而謁之,坐必終日,題其所居為館真坊。。
又因草堂椽拄,皮節猶存。全無斧斤之痕,門巷更為漱隘,門隔流水,十年無橋,乃出資稍擴其居,「並造橋,時稱回軒巷、大夫橋。肅宗賞賜奴婢各一,志和使結為夫婦,取名「漁童」、「樵青」。
人間其故,答道:漁童使捧鈞收綸,蘆中鼓洩,樵青使蘇蘭薪桂,竹裡煎茶。」陸羽、裴休問有何人往來?
答稱:「太虛作室而共居,夜月為燈以同照。與四海諸公未嘗離別,何有往來?!
」顏真卿為淤州刺史,張志和乘敝舟往訪,顏欲為他造新船,張道:「攪惠漁舟,願以為浮家泛宅,訴訟江湖之上,往來茗冒之間,即野夫之幸矣!」 其詼諧辯捷,類皆如此。
張志和博學多才,歌、詞、詩、畫俱佳。酒酣耳熱,或擊鼓吹笛,或吟詩作畫頃刻即成。嘗於顏真卿席間與眾客唱和漁夫詞,張志和首唱:
「西塞山前白鴦飛,桃花流水闕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顏真卿、陸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
志和復剪素寫景,須臾五本。隨句賦象、人物、舟船、鳥獸,煙波鳳月,皆依文章,曲盡其妙。真卿與諸客傳玩,歎服不已。
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畫錄》,定逸品三人,張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畫旨》雲:「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歷代唯張志和可無愧色。
」張志和既為山川隱逸,著作玄妙,故後世傳為神仙中人。如《續仙傳》雲,玄真子「守真養氣,臥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評張志和:
「隱而有名,顯而無事,不窮不達,嚴光之比。」可謂恰到其分。
9樓:藍色妖姬之噬血
唐朝浙江蘭溪人,初名張龜齡,志和是肅宗賜的!
10樓:
張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龜齡,漢族,婺州(今浙江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
十六歲參加科舉,以明經擢第,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唐肅宗賜名為「志和」。因事獲罪貶南浦尉,不久赦還。自此看破紅塵,浪跡江湖,隱居祁門赤山鎮。
其兄張鶴齡擔心他遁世不歸,在越州(今紹興市)城東築茅屋讓他居住。史載唐肅宗曾賜他奴婢各一人,張志和讓他們結婚,取名漁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張志和是哪個朝代的人 唐代詩人張志和簡介
11樓:蘇冰堰
你好!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
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
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張志和遂偕婢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
唐大曆九年(774年),張志和應時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邀請,前往湖州拜會顏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顏真卿等東遊平望驛時,不慎在平望鶯脰湖落水身亡。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張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詞並有較大影響的詞人之一,他的《漁父詞》源於吳地吳歌中的漁歌,他的五首《漁父》詞,特別是第一首,詞調與意境完全相符,再襯之以美好的自然山水,境高韻遠,很有藝術魅力,因此廣為傳誦。
晚唐釋德成39首《漁父撥棹子》中,有36首的句式格律全依張志和《漁父》。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亦有《漁父》詞十八首,不僅其句式格律全依張志和《漁父》,並直接運用到道教的術語中。此後的和凝、歐陽炯、李珣、李煜所作《漁父》,其內容大同小異。
均受張志和《漁父》詞的影響。可見對後世的詞人影響之大。
張志和的《漁父詞》問世僅七年時間就傳到了日本,嵯峨天皇讀後備加讚賞,親自在賀茂神社開宴賦詩,並與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書。
張志和的《漁父詞》不僅影響到中國的填詞歷史和以後詞人的風格曲調,吳越一帶的地方戲曲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響,同時對海外漢詩人的影響更大,直接開啟了日本填詞歷史的先河。
張志和詩作
《漁父·釣臺漁父褐為裘》、《上巳日憶江南禊事》
《自歌》、《平原留題》、《濫仙》
《漁父·八月九月蘆花飛》 《空洞歌》
《太寥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漁父·霅溪灣裡釣魚翁》、《漁父·松江蟹舍主人歡》
《漁父·青草湖中月正圓》 、《自敘·世事艱難如意少》
希望對你有幫助
張志和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12樓:
張志和是唐代詩人。
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
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張志和遂偕婢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
唐大曆九年(774年),張志和應時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邀請,前往湖州拜會顏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顏真卿等東遊平望驛時,不慎在平望鶯脰湖落水身亡。
《漁歌子》的作者張志和是哪個朝代的
13樓:_清見
張志和(唐) 張志和(730年?~810年?),初名龜齡,字子同,號煙波釣徒、玄真子,浪跡先生。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兄鶴齡,能詩。
14樓:mc頂貼專業戶
唐代的 求採納
張岱是什麼朝代的張岱是哪個朝代的?
張岱 1597年 1679年 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 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 今浙江紹興 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張岱為明末清初文學家 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 琅嬛文集 陶庵夢憶 西湖夢尋 三不朽圖贊 夜...
張志俊的個人簡介,為什麼張志俊 馬虹 陳正雷練的太極拳不一樣
老話說,一個師傅教出10個徒弟,能打出11種不同的樣子。太極拳架子不一樣沒事,只要你會打,就可以稍微改變下架子。但是總要領是不變的。比如楊氏,李正和李德印的架子是有很大不同的。你要是學還是看陳小旺或陳正雷的。太極拳無所謂老架新架 也無所渭張氏李氏,關鍵是打法,叫張志俊去打揚氏,孫式武氏.他一樣有很高...
張志和的《漁歌子》成作文怎麼寫
這是一個春雨濛濛的日子。一位漁翁身披蓑衣,頭戴斗笠,划著小船在江面上緩緩前行。只見周圍的山連綿起伏,西塞山又高又美,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四周霧氣繚繞,不時有幾隻體態輕盈的白鷺從山中一邊唱著委婉動聽的歌兒,一邊在空中盤旋飛翔,簡直樂不思蜀了!江邊的桃樹沐浴著春雨正在綻開美麗的笑顏。瞧那些桃花,紅得似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