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暴力書生
第四題選b,第五題選b。
1.第四題思路:
1)根據圖中已標識的等高線資料(450和550),以及這兩條等高線相隔一條的情況,由此可知:圖中每條等高線的差值是50米(即每跳一根線增加或減少50米的高度)。
2)根據河流從高處向低處流的特性及其走向可知,穿過水庫大壩的等高線是從兩邊向中間遞減的,因此,穿過大壩的四根等高線分別為500米(兩條)、550米(兩條)。由此可知:大壩最低海拔略低於500米,最高海拔略高於550米,故大壩高度為略高於50米而不超過100米,
因此第四題應選擇最接近50米的答案,正確答案為b。
2.第五題思路:
a.根據等高線分佈情況,鐵路穿過地區為谷底,左側為懸崖,右側為陡坡,的確有崩塌危險,但滑坡形成條件跟岩土型別、地質構造等條件相關,僅憑圖中情況無法確定是否可能滑坡。
b.根據等高線資料,鐵路位於谷底(450米以下),而a地位於懸崖之上的山坡上(700米左右),從a地自然可以看到鐵路,正確。
c.同樣根據等高線,b地所在大片開闊地帶是海拔最低的盆地區域,四周皆是高山,大壩一堵,河流上游的水位自然**,極有可能淹沒b地村莊。
d.梯田的形成需要較緩的坡度,而c地的等高線太過密集,說明此地坡度過大,不適合開闢梯田。
綜上,只有b選項所述是正確的,故選b。
高中地理。我想問下這道題為什麼要選引導城市空間西進發展
2樓:如月如燕
你好!地理老師為你解答。
濟南市規劃建設的地鐵位於圖中的東部,是因為東部地區已經是大面積的城市區域,這些地方人口密集,對地鐵這種出行方式有比較大的需求。圖中西部地區是即將建設的城市區域,在這裡首先建設地鐵,交通便利,有利於人們出行,一些開發商就會在這裡開發建設住宅區,商業區等,這裡的城市經濟就會發展起來。
因此答案②是正確的。
祝你學習進步!
高中地理:這道題的④為什麼不選,怎麼樣才算是共用基礎設施
3樓:匿名使用者
lz您好
請注意最左,本題的3個生產者分別是做品牌的,做面料的,做機械的。
三者確實體現了服裝生產中的各司其職(①~③均有)共用基礎設施是啥呢……
譬如甲乙丙三種相同服裝不同品牌的生產者,公用一個賣場販售衣服。
或者一個面料廠,可以織出甲乙丙三種面料。
…………
這和本題最左的三個生產者之間關係完全不符。
高中地理題!!急!!關於塑料大棚的
4樓:
第一題選a 沒有異議參考下文
第二題選c是因為加施有機肥,不是化肥。
第三題選a是因為3選項是錯的。具體解釋參看下文。
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後可以改善土壤和近地面的溫度及水分狀況,起到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壤養分**狀況和肥料利用率,改善光照條件,減輕雜草和病蟲危害等作用。
1. 保溫增溫,促進土壤養分的分解和釋放
2.保溼,提高成活率
田的土壤水分,除灌溉外,主要**於降雨。蓋膜後,一方面因地膜的阻隔使土壤水分蒸發減少,散失緩慢;並在膜內形成水珠後再落入土表,減少了土壤水分的損失,起到保蓄土壤水分的作用。 另一方面,地膜還可在雨量過大時,防止雨水大量進入壟體,可起防澇的作用。
3. 促進生長髮育
應用地膜覆蓋,土壤的溫度和溼度增高,有利於早生快發,促進了植株的生長髮育。覆膜比不覆膜的大田生育期縮短到一週左右。
4. 減少雜草和蚜蟲的危害
地膜覆蓋可以抑制雜草生長。一般覆膜的比不覆膜的雜草減少三分之一以上,如結合施用除草劑,防除雜草的效果更明顯。噴施除草劑後,蓋膜的比不蓋膜的雜草能減少89.
4~94.8%。地膜具有反光作用,還可以部分地驅避蚜蟲、抑制蚜蟲的滋生繁殖,減輕危害及病害傳播。
5.地膜覆蓋的負效應
地膜覆蓋既有正效應又有負效應,例如:地膜覆蓋雖具有保水的作用,但是卻阻礙了外界降水進入壟體,部分地區若不採取相應的壟型或其它措施可能會導致煙株在旺長期發生水分虧缺,影響正常生長;若遇到連續降雨時則易造成嚴重的水漬,使土壤通透性變壞,水分蒸發受阻,同樣影響煙株的生長。因此,結合當地的生產實際趨利避害,制定切實可行的地膜覆蓋生產技術,充分利用好地膜的作用,採取相應地配套技術措施是地膜覆蓋種植成功的基礎。
5樓:糖糖
第3題塑料薄膜相當於大氣的保溫作用,肯定改善熱量啊
第4題選c有機肥沒有汙染啊又可以增加營養肯定提高品質了啊
第5題③肯定錯了啊選a哇
高中地理:這道題目為什麼不考慮生產技術的落後所帶來的生產方式的落沒??
6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題目中那個行業是海底潛水捕撈某樣資源(很可能是貝類)應該明白噢。
然後請注意題幹「迅速」二字
迅速二字出來d就不能選了。新技術取代舊技術現今是相當漫長的事情。
西歐工業革命,取代傳統手工,也要經過高耗能,汙染等關來比較。而且最初工業革命那種科技進步,是建立在對環保不重視的前提之下的。考慮到先汙染後治理的成本,每次科技進步帶來行業進步都是量變,需要多次換代才會迎來一個質變。
所以問題要麼是銷售環節出了問題(a選項),要麼就是直接政策打壓成夕陽產業。
這道高中地理題怎麼做,求詳細過程
7樓:維也納的金秋
本組題涉及影象如上圖所示。
第5題:由甲、乙兩地經度可知,甲地150°e,乙地90°e,甲地應位於乙地的東側,由於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根據這一原理反推可知,地球自轉方向箭頭應為由乙至甲(圖1所示),即順時針自轉,由此可知該圖中極點為南極點,甲乙所在的緯度為60°s,同為南半球。而東半球的範圍為20°w向東至160°e,因此二者又同位於東半球。
因此該題選擇【b】。
第6題:結合上一題可知,題中影象屬於南半球,但並非南半球全部,因此依照「圖2」方式將全部南半球還原。甲乙位置如「圖2」所示。
球面兩地間最短距離應遵循「大圓航線」的原則,所謂大圓則為經過球心的球表面圓(圖3所示)(注:它是非歐幾何中球表面的測地線,類比於平面上兩點的最短距離:線段)。
那麼甲乙間最短球面距離即為「經過甲乙的球大圓的劣弧(如圖3紅色粗線所示)」。將「圖3」轉繪成放大狀態的「圖4」便於解題,那麼由甲至乙就並非沿60°s緯線(因為60°緯線並非球的大圓),根據南極點方位及經緯線走向可繪製出圖4中的方位座標,即可得出由甲到乙,沿最短航線為:先西南,後西北。
因此該題選擇【d】。
注:d選項的距離應更改為小於6660km。
8樓:如月如燕
5.b甲乙兩地均屬於東經度,並且度數小於160度,說明兩地都在東半球。圖中順時針方向東經度數增大,說明地球順時針方向自傳,可以判斷為南半球。
6.d甲乙兩地位於南緯60度,經度形成60度,緯線長度約為3330千米,但是飛機飛行是先向高緯度(西南方向),再向低緯度(西北方向)飛行,飛行距離比沿緯線飛行段短。
一道高中地理題,只要第一題為啥選d.
9樓:匿名使用者
lz您好
第一題絕無可能選d
70n恰好極晝,直射點只可能是20n,不可能是其他地方(恰好極晝的緯線與直射點緯線相加一定是90)
高一地理疑問這道題為什麼選D,高中地理選擇題
這一題可以用排除法,首先1就不對可持續發展就是指經濟 社會 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既有聯絡,又不等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 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 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那目前...
這道題為什麼選A,這道題為什麼選A
將來的過去完成時吧,所以要選a 不想選a那就選b或者c都是可以的 可能是答案錯了?這也不是諺語俚語,按句意應該是選spread啊 這道英語題考慮時態問題和語法,就會選a。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 lily告訴我說結婚的時候 會打 告訴我 要先去萬州就知道在 學嘍。第幾題啊?我這裡載入的不是很清楚。...
這道題為什麼選A?
呵呵 這道題在高二的第二教材裡有的 你把圖象給畫出來先,在這上面我還不知道該怎麼畫 我這樣說,你按著畫也可以的。設 pf1f2的內切圓的圓心為o,內切圓切pf1於a點,pf2於b點,f1f2於c點,因為是內切圓,所以有oa pf1,ob pf2,oc f1f2,且pa pb,af1 f1c,bf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