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再談日辰的地支。每個節氣上中上三元一天的地支也是有規律的。在敘述這種規律之前,我們先得說說十二地支的孟、仲、季問題。
我們知道地支是十二個,而一年的月份也正好是十二個,所以一個地支配一個月份,稱為月建。正月建寅,二到十二月分別建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子、醜。如果我們把這十二個安春夏秋冬來分,三個月為一季。
這就是寅、卯、辰為春季,其餘以此類推。每季的這三個月,頭一個稱「孟」,第二個月稱「仲」,每三個月稱「季」。所以寅、申、巳、亥為四孟,子、午、卯,酉為四仲,辰、戌、醜、未為四季。
現在就來談奇門排局時每個節氣上中下三元每元頭一天地支的規律。不管是哪一個節氣,上元頭一天的地支為四仲之一,出不了子、午、卯,酉;中元頭一天的地支為四孟之一的,出不了寅、申、巳、亥;下元頭一在的地支為四季之一,出不了辰、戌、醜、未。把上面所談的兩點綜合到一起來看,每個節氣上中下三元每元頭一天天干地支的規律是:
每個節氣上元頭一天的干支不是甲子或甲午,就是己卯或己酉;中元頭一天的干支不是甲申或甲寅,就是己巳乙亥;下元頭一天的干支不是甲戌或甲辰,就是己丑或己未。所以要判斷當日屬於哪一局,就要看這一日屬於哪個節氣。從大的範圍來說,從冬至到芒種這十二個節氣裡為陽遁,從夏至到大概的這十二個節氣裡為陰遁。
從小範圍來說,在確定了這一三為陰遁還是陽遁之後,就要看這一天屬於哪一個節氣的哪一元,就知道這一天屬於哪一局。
? ??? 一個節氣的上元,並不是從交這個節氣的那一天開始的。
一個節氣上元的頭一天,有時在這個節氣的前頭,有時則落在後頭,只在個別情況下和節氣是同一天。節氣上元頭一天稱作「符頭」。節氣上元的頭一天跑到節氣的前邊,即符頭先至而節氣未到,這叫「超神」。
節氣上元的頭一天落到節氣的後邊,即符頭未到而節氣先至,這叫「接氣」。如果這個節氣上元頭和節氣正好碰到一天,即符頭與節氣同至,這叫「正授」。「超神」在開始時,符頭只超過節氣一兩天,以後逐漸超得越來越多,至超過九天時就要置閏,就是重複一個節氣,即把某個節氣的上中下三元再重複一次。
如在芒種節置閏,芒種上中下三元為陽遁
六、三、九局,就是在芒種下元陽遁九局之後,接著最後一天(芒種下元的第五天),按照日辰次序向下排,再安排陽遁
六、三、九局,然後才開始夏至上元陰遁九局。置閏的三元稱作「閏奇」。
? ??? 須要注意的是,並非在哪一個節氣中進行。
這兩個節所就是芒種和大雪,如果不是在這兩個節氣時,即使超過十天也不能置閏。為什麼要放在這兩個節氣呢?這是因為這兩個節氣恰在二至之前。
陽遁從冬至開始,陰遁從夏至開始,在二至之前的節氣置閏,就是在陽遁陰遁開始之前把符頭調好,使符頭和節氣盡量接近,而不致超過過多。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按照科學的分類的話,就是時間來區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
3樓:匿名使用者
熱:夏;冷:冬;暖:春秋。
4樓:委林匡晗昱
通常以陽曆的3月到5月為春季,6月到8月為夏季,9月到11月為秋季,12月到第二年的2月為冬季
中國的春夏秋冬怎麼分
5樓:胡說大本營
一般是:3、4、5月,是春季;6、7、8月是夏季;9、10、11月是秋季;12、1、2月是冬季。
氣象學上,把五天的平均氣溫,作為季節的標誌:低於5°c是冬季;高於20°c是夏季;5---20°c是春季或秋季。
天文學上講,東西方都用 「二分、二至」 這四個點 。
春分點與秋分點,是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兩天,全球各地都是晝夜等分。
夏至,不是 「夏天到了」 。「至」 是到頭兒的意思,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到頭兒了,該南移了。
冬至,也不是冬天到了,和夏至相反,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到頭兒了,該北移了。
那麼 「四立」 是什麼意思呢 ?立,是 「將要」 的意思 。雖然還沒到,但是快了,馬上就是了。
6樓:書山有頂勤為徑
農曆有二十四節氣。簡單地說,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立夏就是夏季的開始,立秋就是秋季的開始,立冬則是冬季的開始。
7樓:龍騰vs龍翔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這是一種傳統的,常見的方法。
8樓:匿名使用者
春天的開始是春分,夏天的開始是夏至,秋天的開始是秋分,冬天的開始是冬至
春夏秋冬怎麼分
9樓:匿名使用者
春夏秋冬的劃分,是按24節氣來分的。
春天,從立春到立夏,也叫夏季,一年中的第一個季節。其間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等六個節氣。
夏天,從立夏到立秋,也叫夏季,一年中的第二個季節。其間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等六個節氣。
秋天,從立秋到立冬,也叫秋季,一年中的第三個季節。其間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個節氣。
冬天,從立冬到立春,也叫冬季,一年中的第四個季節。其間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個節氣。
在我國的不同地區,因為緯度和地形的差異,春夏秋冬的長度,並不一致。進入某一季節的時間,也並不一致。
24節氣。
24節節氣包括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10樓:匿名使用者
春夏秋冬分段如下:
1、春季,是指我國農曆從立春到立夏這一段時間,包括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6個節氣,即農曆的1、2、3月。
2、夏季,是指從立夏至立秋的這一段時間,包括了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6個節氣.即農曆的4、5、6月。
3、秋季,是指從立秋到立冬這一段時間,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即農曆的7、8、9月。
4、冬季,始於農曆的立冬,止於次年的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個節氣,即農曆的10、11、12月。
你是出生2023年11月1日,陽曆,對照上述分段,屬於冬季範圍,對應的季節是冬季。
11樓:匿名使用者
把1年平均分為四等分來劃分四個季節,雖然簡單好記,但是地球上各地農作物的生長與季節的來臨早晚,顯然是不可能那樣的整齊與同時期出現的。而且地球的表面還不均勻地分佈著海洋、陸地、山脈、沙漠,所以用上面所述的各類說法來劃分各地季節的來臨,一定是不確切的。為了彌補以上的缺點並符合實際的情況,在近代,我國的氣候學家提出按候溫(5天的平均溫度)為標準,並且兼顧了各地某些可以反映季節來臨的植物或者動物的生長與活動規律來劃分四季。
我國目前就是根據此方法區分各地候溫來作為分季的標準。這也就是:當上半年的候溫達到了10℃以上時,作為春季的開始;當候溫達到了22 ℃以上時,也就是夏季的開始了;當夏季的候溫下降到22℃的時候,就算秋季開始了;當候溫下降到10℃以下時,也就是冬季開始了。
近幾年來氣象學家又按大範圍天氣形勢的調整並且結合了當地的具體天氣、溫度的突然變化來劃分四季,這叫做「自然天氣季節」。這一種劃分四季的方法要比單純用候溫為標準來劃分四季前進了一步,也比較符合實際情況。所以,也就更加科學、更為合理了一些。
四季的劃分,我國與西方有所不同。我國的四季劃分方法,強調季節的天文特徵:夏季是一年中白晝最長,正午太陽最高的季節;冬季是一年中白晝最短,正午太陽最低的季節;春秋兩季,晝夜均勻,正午太陽高度適中,是冬夏之間的過渡季節。
具體地說,它以二十四氣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為四季的起止,而以二分二至為四仲(見四季的劃分)。
春季:立春為起點,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
夏季:立夏為起點,夏至為中點,立秋為終點;
秋季:立秋為起點,秋分為中點,立冬為終點;
冬季:立冬為起點,冬至為中點,立春為終點。
12樓:匿名使用者
民間習慣上按照農曆劃分四季 ,農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算做冬季。而氣象學上以公曆3月--5月為春,6--8月為夏,9--11月為秋,12月~第二年2月為冬。
再是按照節氣來分:春分,即進入春季。 夏至,即進入夏季。 秋分,即進入秋季。 冬至,既進入冬季。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向跨度大,氣溫也相差很大。如果按上述方法劃分四季,各地的氣溫和自然景象在同一季節大不相同。所以,為了反映各地氣候的真實情況,通常以日平均氣溫高低作為劃分四季的標準;平均氣溫穩定在10攝氏度以下為冬,22攝氏度以上為夏,10~22攝氏度為春天或秋天。
氣象學上,把五天的平均氣溫,作為季節的標誌:低於5°c是冬季;高於20°c是夏季;5---20°c是春季或秋季。
按照陽曆,一般是:3、4、5月,是春季;6、7、8月是夏季;9、10、11月是秋季;12月、第二年1、2月是冬季。
春夏秋冬四季如何劃分?
13樓:易書科技
四季是根據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劃分的。在四季的劃分中,以太陽在黃道上的視位置為依據,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為界限。但是,東西方各國在劃分四季時所採用的界限點是不完全相同的。
春夏秋冬概述第一種分類法: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度,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度,太陽在黃道上執行了90度。
這是一種傳統的,常見的方法。
第二種分類法:天文學分類法(即西方分類法)四季劃分更強調四季的氣候意義,是以二分二至日作為四季的起始點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這種四季比我國傳統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都等於全年的平均值,具有從極大值(或極小值)向極小值(或極大值)過渡的典型特徵。因此,把春分作為春季的中點,和把秋分作為秋季的中點是非常合理的;夏季裡,晝最長,夜最短,太陽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該日地表獲得太陽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為夏季的中點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為冬季的中點也是很科學的。
但是,從實際氣候上講,夏至並不是最熱的時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時候,氣溫高低的極值都要分別推遲1~2個月。我國有「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說法。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別安排為夏季和冬季的開始日期,與實際氣候能更好地對應。
所以,西方四季劃分更能體現實際的氣候意義。
無論是我國的具有天文意義的四季劃分,還是西方具有氣候意義的四季劃分,都是天文上的劃分方法。這是因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確切的含義,都是把全年分成大體相等的4個季節,每個季節3個月,太陽在黃道上執行90度。它們都不能反映各地氣候的實際情況。
通過這種方法劃分的季節,就是天文四季。
天文四季是半球統一的。在半球的範圍內,每個季節有統一的開始和結束的時刻,並且在半球範圍內,每一個地點均存在著這4個季節,每個季節都是等長的。
第三種分類法:為了準確地反映各地的實際氣候情況,劃分四季常採用氣候上的方法即近代學者張寶坤分類法,採用氣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並且規定:
氣候平均氣溫≥22℃的時期為夏季,平均氣溫≤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的為春季或秋季。按此標準劃分四季,中緯地區季節與氣候相一致,低緯地區和極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溫度變化很不明顯。同時,在中緯地區,各季的長度也不一樣。
這就是氣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這種方法,可以結合各地的具體氣候、農業,故運用較多。
第四種分類法:氣候統計法,因為一般以1月份為最冷月,因此,春季為3、4、5月;夏季為6、7、8月;秋季為9、10、11月;冬季為12、1、2月。這種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
天文四季具有理論意義,氣候四季具有實用價值。天文四季是氣候四季劃分的基礎。天文四季是半球統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氣候四季則是區域性區域(中緯地區)統一的,天文四季的劃分取決於天文現象的變化,氣候四季的劃分取決於氣溫的變化。
無論哪個半球的哪個地點,都有等長的天文四季;而氣候四季則在同一地點也不一定等長。這是天文四季和氣候四季的主要不同之處。
春夏秋冬的詩,春 夏 秋 冬的詩
最佳答案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 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 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 遊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 夏夜嘆 5 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 大熱 6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 夏日聯句 7 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成語大全春夏秋冬,春夏秋冬的成語大全
春暖花開,春花秋月,春光無限,春風得意,春光明媚,陽春白雪,春日野穹,春夢無痕,夏日炎炎,夏有喬木,夏日香氣,夏至未至,汗流浹背,枝葉茂盛,夏目漱石,五顏六色,秋風落葉,秋月無邊,秋殤別戀,秋水無痕,秋風瑟瑟,秋之白華,秋風秋雨,秋色宜人,冬季戀歌,冬病夏治,寒風刺骨,冰天雪地,雪中送炭,鵝毛大雪,...
春夏秋冬的雨成語,春夏秋冬的成語
關於春夏秋冬雨的詞語有 大地回春,赤日炎炎,秋高氣爽 秋風蕭瑟,白雪皚皚 春暖花香 ch n nu n hu xi ng,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花香襲人。作賓語 定語 形容春天美麗的景色。春暖花開 ch n nu n hu k i,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美。比喻遊覽 觀賞的大好時機。作主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