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確定有鱗片、沒有四肢的話不是蛇類就是蛇蜥類。蛇蜥類在浙江有分佈的只有脆蛇蜥:
物種資訊:四肢退化,通身細長如蛇。全長500mm左右,尾長佔全長的3/5以上。
耳孔較鼻孔為小;有活動眼瞼;吻背鼻鱗與單枚前額鱗(額鼻鱗)間有2枚小鱗。體側各有一縱行淺溝,左右縱溝間上方有背鱗16-18縱行,明顯起稜;下方有腹鱗10縱行,平滑。背面棕褐色,雄性背面有閃金屬光澤的翡翠色短橫斑或點斑;腹面黃白色,有的尾下散有棕色點斑。
我國廣泛分佈於長江以南多數省(區)以及臺灣。國外分佈於越南北部。在四川西南部多見於海拔800~1 500mm的山區,常棲於土質疏鬆、溼度不大的農耕地及其附近。
平時潛伏於洞穴內或鬆軟土中,多於晴天外出活動,覓食蚯蚓及昆蟲。人工飼養下,觀察到五齡以上才開始交配產卵,交配時間為5月中旬到6月中旬。7~9月產卵4~14枚於枯葉堆下淺窪中,卵乳白色,彼此粘連或分散,雌蜥有不定期盤卷卵堆上的習性;若將卵移開,雌蜥會以頭將移開的卵用頭頂回"巢"中。
當氣溫在17°~18℃,約30~40天可孵出仔蜥,全長30~40mm。瀕危資訊:⒈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瀕危。蛇類的話符合你所說的體色的有可能是棕脊蛇、黑脊蛇、灰腹綠錦蛇、翠青蛇、竹葉青等。
2樓:胡斯鵝黃
頭處比較粗的只可能是蜥蜴類的動物,蛇類不具有那樣的特徵。譬如某些石龍子和草蜥的腳都相對細小,在野外不仔細觀察,很容易忽視它們的腳,從鱗片反光的情況看,我傾向於判斷是某種石龍子。
至於體色的問題應該說明,很多蜥蜴幼體的顏色都比較鮮豔,而很多資料檢索中列出的都是成體特徵,所以在沒有**的情況下不能亂猜。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就是蝗蟲,俗稱螞蚱。也叫蚱蜢、草蜢。
螞蚱是昆蟲,屬昆蟲綱,直翅目,蚱總科,還有幾個總科,也屬於蝗蟲類。種類很多,超過1萬種。
總的特徵是,一對複眼,咀嚼式口器,有翅可飛行。後肢長且粗壯,善跳躍。危害多種農作物,是非常嚴重的農業害蟲。
4樓:匿名使用者
看得不是太清楚,很像是「廣翅蠟蟬」的幼蟲(也叫若蟲)。
廣翅蠟蟬為同翅目,蛾蠟蟬科的昆蟲。成、若蟲吸食植物枝條和嫩梢汁液,使其生長不良,葉片萎縮而彎曲。是果、木主要害蟲之一。
廣翅蠟蟬的若蟲全體佈滿棉絮狀的蠟質物,腹未有成束放射狀蠟絲。
廣翅蠟蟬的若蟲。
5樓:霜葉後院自留地
鳳仙花天蛾--幼蟲鱗翅目天蛾科斜紋天蛾屬的一種昆蟲。分佈在華南、華中、西南、西北、華北、東北等。寄主於芋、白薯、鳳仙花、葡萄屬、天南星、月季、菊花等。
幼蟲取食葉片,害蟲發生數量多時,可將葉片吃光,僅剩主脈和枝條,甚至可使枝條枯死。
中文學名。鳳仙花天蛾。
拉丁學名。theretra oldenlandiae (fabricius)別 稱。
芋雙線天蛾
6樓:匿名使用者
這應該是一條很短的蛇。
7樓:默然飄搖
這是什麼生物?看**有點像蠶蛹。
8樓:千蘆桖
這是什麼生物?我覺得這應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生物吧,但一下也記不起叫什麼名字的。
9樓:西伯勒
砂獷獸,生活在漸新世到中新世的中國和蒙古,已滅絕。
中文學名:礫爪獸(別稱砂獷獸)
英文名: kal-ik-oh-theer
二名法: chalicotherium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動物綱。
屬:砂獷獸。
分佈: 亞洲。
砂獷獸體型巨大,靠後退和關節行走,利用長臂拉下高處樹枝,而後吃上面的樹葉。它們行動緩慢,大多數時間都在吃樹葉中度過。其唯一的防禦手段就是依靠巨大的體型和前肢的爪子,所有這些**均可用於抵禦現代捕食者的進攻。
爪蹄獸是犀牛、馬與貘的親緣動物,有兩種主要種類,其中之一就是砂獷獸這種居住在林間的奇異蹠行者。這些砂獷獸最有趣的特徵就是它們的前腳,上面長有彎曲的長爪,使得這動物無法用掌底行走。它們改以指關節蹠走,而爪子往手腕方向彎曲。
在亞洲的漸新世後期發現,但化石相當稀少。蹠行動物被認定很早以前就已在亞洲演化。
爪蹄獸有兩種,這一種把它們大部分的重量放在其短而有力的後腿。它們長長的前腳具有非常長而彎曲的爪子,表示這種爪蹄獸無法把前腳平放在地面上,而必須以指關節蹠行。這些爪蹄獸上顎沒有前牙,甚至後齒也沒有多少磨損痕跡,所以它們必定是挑剔的進食者。
就像現代的貓熊一樣,它們只挑選最鮮嫩的枝葉,然後直接放入嘴巴後方。
砂獷獸體型巨大,靠後退和關節行走,利用長臂拉下高處樹枝,而後吃上面的樹葉。它們行動緩慢,多數時間都在吃樹葉中度過。唯一的防禦手段就是依靠巨大的體型和前肢的爪子,所有這些**均可用於抵禦現代捕食者的進攻。
雖然現在看來,這種方式有些不可思議,但當時卻比較普遍。
10樓:傑哥
史前生物恐獸,是恐龍時代過後的。
11樓:亓彌烙
蛞蝓是蝸牛的「親戚」。
蛞蝓 學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腹足綱,柄眼目,蛞蝓科。又稱水蜒蚰。俗稱 鼻涕蟲或黏黏蟲。
寄主 草莓、甘藍、花椰菜、白菜、瓢兒白、菠菜、萵苣、牛皮菜、茄子、番茄、豆瓣菜、青花菜、紫甘藍、百合、豆類等農作物及雜草。
為害特點 取食草萄葉片成孔洞,或副食草萄果實,影響商品價值。是一種食性複雜和食量較大的有害動物。
形態特徵 成蟲體伸直時體長30—60mm,體寬4—6mm;內殼長4mm,寬2.3mm。長梭型,柔軟、光滑而無外殼,體表暗黑色、暗灰色、黃白色或灰紅色。觸角2對,暗黑色,下邊一對短,約1mm,稱前觸角,有感覺作用;上邊一對長約4mm,稱後觸角,端部具眼。
口腔內有角質齒舌。體背前端具外套膜,為體長的1/3,邊緣捲起,其內有退化的貝殼(即盾板),上有明顯的同心圓線,即生長線。同心圓線中心在外套膜後端偏右。
呼吸孔在體右側前方,其上有細小的色線環繞。崎鈍。粘液無色。
在右觸角後方約2mm處為生殖孔。卵橢圓形,韌而富有彈性,直徑2—2.5mm。白色透明可見卵核,近孵化時色變深。
幼蟲初孵幼蟲體長2—2.5mm,淡褐色;體形同成體。
12樓:網友
鼻涕蟲,是蝸牛的變異體(這種說法在遺傳學上有爭議),不過樓主的這個挺大的,我只見過釐米的。
13樓:風燭殘年之際
火體蟲(學名:pyrosoma sp.):
這個詞**於希臘語pyro,意為火。是磷海鞘屬動物的通稱。並不是單一生活的生物,而是由上千個單獨個體組成群體。
這些無性繁殖的火體蟲,會以數以萬計的小火體蟲聚集在一起,形成小至橡皮擦大小,大至18米長的巨大管狀物。
火體蟲是濾食動物,也是浮游動物,是生活于海洋中而缺乏有效移動能力的一種漂流生物。具遊動能力,但其遊動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來得緩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靈活遊動。
火體蟲更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們會「生物體發光」。火體蟲會對其它光源做出回應,並釋放出明亮藍綠色的光芒。
14樓:匿名使用者
星鼻鼴鼠 ur[/u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地區,它們生活在潮溼的低地地區,以土壤中的小蟲子為食。星鼻[ur/u泳和挖 掘,最神奇的還是它們星形的鼻子,它通過鼻子觀察世界,在它的鼻子上分佈著22個觸手,每個觸手上有覆蓋著幾千個細小顆粒,一次可以探查600塊針尖大小區域。中間的觸手尤其靈敏,能發現身長小於半釐米的生物。
星鼻並不是負責嗅聞的嗅覺系統的一部分,也不是用來捕捉食物的第三隻手,而是一個無比敏感的觸覺器官,其成年體長達到15到20釐米 。 星鼻鼴鼠用其鼻子上的觸鬚來識別食物,食用小型的無脊椎動物、水生昆蟲、蠕蟲和軟體動物。《自然》雜誌刊登的一篇報告稱這是世界上吃飯最快的哺乳動物。
它還是一個游泳高手,可以潛伏在河流和池塘底部。和其他鼴鼠一樣,星鼻鼴挖淺淺的隧道用來搜尋食物,這些隧道的出口通常在水底。它不論白天還是晚上都很活躍,甚至在冬天也充滿活力,它被發現可以通過隧道穿越雪地,以及在冰面的水下游泳。
15樓:匿名使用者
**發現的,我沒見過,不好意思哦!
這是什麼生物請問這是什麼生物?
這是 三葉蟲 三葉蟲 學名 trilobite 是節肢動物門中已經滅絕的三葉蟲綱中的動物。它們最早出現於寒武紀,在古生代早期達到頂峰,此後逐漸減少至滅絕。最晚的三葉蟲於二億五千萬年前二疊紀結束時的生物叢集滅絕中消失。三葉蟲是非常知名的化石動物,其知名度可能僅次於恐龍。在所有的化石動物中三葉蟲是種類最...
誰知道這是什麼生物,這是什麼生物?
看起來有點像蒲公英的種子。這不是什麼生物,是某種開花後飄落的種子。這不是蒲公英 這個是一種蟲子 具體什麼名字我給忘記了 但是這真的是一種蟲子.這是蒲公英的種子呀。看起來就是蒲公英上面的毛毛吧 好像是種水裡的生物,又好像是蒲公英 我知道,這是蒲公英。這個是蒲公英的種子 蒲公英可以傳播種子 這是蒲公英的...
請問這是什麼生物,請問這是什麼生物?
我覺得比較接近德國小蠊。德國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 是分佈最廣泛,也是最難治理的一類世界性家居衛生害蟲。它除了盜食 汙染食物,損害衣物 書籍,破壞電腦等精密儀器,造成經濟損失外,更主要的危害是傳播大量疾病。由於德國小蠊適應性強 繁殖快,易產生對化學殺蟲劑的抗藥性,因而對其防治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