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到漏壺精度的時間要求,制漏者需要事先做什麼工作

2021-03-03 21:19:55 字數 1241 閱讀 5681

1樓:漫閱科技

利用加水和退抄水的時間調節漏襲刻,對於一天校準四bai

次、二次du

或一次的漏刻,要設法zhi保證它連續工作25刻、dao50刻或100刻。為了達到這些要求,制漏者必須事先在壺的大小和水流速率方面進行選擇和設計,製成後不斷進行調正。

古代漏壺的計時精度是怎樣的?

2樓:漫閱科技

由於歷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漏壺技術得到了很大發展,這給我們研究中國漏刻提出了專一個重要問屬題:古代漏壺的計時精度如何?這是一個看來容易實際難的問題,雖有不少人做了很多工作,但迄今為止並沒有一致的看法。

這固然有許多客觀的困難,如古代漏壺實物完整保留至今的很少。(傳世的漏壺,僅西漢單壺三件,元代延漏壺一套,元明時代漏壺組中的二個單壺,以及清代漏壺一套)刻箭多用竹木製造,存留傳世的幾乎不見,要模仿古人的用水,操作等程式也不易做到,等等。因此,用模擬實驗的方法估計漏壺精度遇到不少困難,只在50年代對故宮交泰殿漏壺做了實驗,結果是每小時漏水3.5公斤,每天要漏84公斤水,24小時誤差為10分鐘左右。

這是我們對清代漏壺精度的大體認識。

在中國古代漏壺的計時精度如何?

3樓:漫閱科技

這是一個看來容易實際難的問題,雖有不少人做了很多工作,但迄今為止並沒有一致的看法。這固然有許多客觀的困難,如古代漏壺實物完整保留至今的很少。在20世紀50年代有人對故宮交泰殿漏壺做了實驗,結果是每小時漏水3.

5公斤,每天要漏84公斤水,24小時誤差為10分鐘左右。對於前代的漏壺精度,只能從文字材料中去推求。有人認為,將一天分為100刻的計時制度在商代出現時必須有能讀到「刻」的計時工具,而直到西漢時漏刻的精度不會高於1刻。

又有人認為東漢時漏壺測量精度可達0.5刻左右(《自然科學史研究》第二卷4期,2023年,第306頁),而隋唐以後漏刻精度可達1-2分鐘之內,宋代燕肅蓮花漏的誤差(指一晝夜的誤差)最多約為1分鐘。

對於前代的漏壺精度人們是怎麼認為的?

4樓:漫閱科技

對於前代的漏壺精度,只能從文字材料中去推求。有人認

為,將一天分為100刻的計時制度在商代出現時必須有能讀到「刻」的計時工具,而直到西漢時漏刻的精度不會高於1刻。又有人認為東漢時漏壺測量精度可達0.5刻左右(《自然科學史研究》第二卷4期,2023年,第306頁),而隋唐以後漏刻精度可達1~2分鐘之內,宋代燕肅蓮花漏的誤差(指一晝夜的誤差)最多約為1分鐘。

我覺得我功利心太重往往為了我想達到目的,做很多事情鋪墊,制

呵呵,其實你在把別人往你的目的上引得時候,別人大概已經知道你的目的,只是你自己不覺得他們已經知道,因為每個人都會思考,或快或慢,最後都會明白,別人也會明白你的風格,相處久了都會知道的,他們背後討論你嗎,怎麼討論,你也不會知道。其實只要懷一個單純的心,想要幫助直接請求,沒有人會不答應的,別人還會覺得你...

成語指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不顧一切物質和經歷

不擇手段 詞典解釋 解釋 擇 選擇。指為了達到目的,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出自 魯迅 三閒集 通訊 要謀生,謀生之道,則不擇手段。近義詞 弄虛作假 巧立名目 反義詞 無所用心 語法 動賓式 作謂語 定語 狀語 含貶義,為達到目的什麼手段都行 破釜沉舟 不擇手段 背水一戰 案劍瞋目 本來面目 比目連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