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現陳列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交泰殿中的銅壺滴漏,是2023年製造的,這是我國保版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權漏壺。銅壺滴漏的漏壺全都用精銅製造,每個漏水的小管子都雕刻成龍頭形狀,水從龍口流出,最上層的漏壺置於樓閣形建築的上層,旁邊有樓梯可以上下,樓閣建築與宮殿結構相同。做工雕刻極為精細,平水壺面鐫有乾隆皇帝的御製銘文。
中國儲存最完整的古代縣衙是?
2樓:匿名使用者
內鄉縣衙
是我國儲存最完整的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2023年被闢為國內唯一的縣衙博物館。對外開放以來,縣衙以其特有的歷史價值,自身的魅力和獨特的風格,吸引了大批黨政領導,專家學者和中外遊客,海內外譽其為「絕無僅有的歷史標本」,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縣衙,已成為博物館一朵絢麗的奇葩,在中外博物館中享有很高的聲譽,被稱作「華夏之最」,「中華獨絕」,」天下第一衙「。
公元2023年7月19日(農曆庚辰年六月十八日)上海、昆明、蘭州、烏魯木齊、太原、霍州、內鄉、保定、無為、湛江、遵義、井崗山、靖遠、寧縣、渭南、鄯善、萬源、南充、羅江、平塘、安陽、靈璧、咸寧、華容、平陸、姜堰、天台、寧武等沿海中西部署8個省、市、自治區8個縣市區人民**、縣市區長和部門負責人在上海召開了聯席座談會,聯合倡議共同構築沿海與中西部南北與東西聯絡的大十字**旅遊線。山西霍州、河南內鄉、河北保定三市縣人民**先期結對聯動,對保定直隸總督、山西霍州署、河南內鄉縣衙這三處儲存最完善,代表我國古代省、州、縣**官銜均有***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型古建築群的遊園資源進行科學組合,並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我國古代**官衙北京故宮進行掛鉤對接,形成「中國古代四大古衙」這一特色旅遊品牌。開設「中國古代四大古衙」旅遊專線,作為沿海與中西部大十字**旅遊線的開始之筆。
內鄉縣衙簡介:內鄉縣衙,位於縣城東大街中段北側,座北面南。縣衙始建於2023年,歷經元、明、清、中華**至今前後近七百年。
這裡一直是歷代縣級**的官署衙門。故宮易保,縣衙難存。當年縣衙的部分建築已不復存在,但其主體建築歷經歲月仍然能夠保留下來,已屬罕見。
因此,它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儲存比較完整的古代縣衙,並在2023年被闢為全國唯一一家縣衙博物館,2023年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內鄉縣誌》記載,內鄉縣衙始建於元大德八年(1304)年,明初重建,以後又屢次擴充規模,明末被李自成農民軍燒燬。到清朝康熙年間又重新修建,房舍達300餘間,咸豐七年(2023年)初又被捻軍焚燬。光緒二十年(2023年),正五品知縣章炳燾開始重修縣衙,七年間,建起了房舍280間、佔地27000平方米的龐大的縣衙建築群。
當時,整體佈局分為中軸線(知縣衙0、東側副線(縣丞衙)和西側副線(主簿衙)三大部分。中軸線建築有宣化牌、照壁、大門、儀門、公生明坊、大堂、軍械庫、三班六房、二堂、公署、三堂及其配房,銀局、稅庫、東西帳房、庫房、東西花廳等;東側副線建築有榜房、申明亭、寅賓館、巡捕衙、縣丞衙;西側副線建築有樓房、旌善亭、監獄、譙樓、吏舍、主簿衙等。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縣衙東西兩側的副線建築多數已不復存在。
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大多是間炳燾重修後保留下來的清代縣衙中的中軸線部分,計有房屋117間,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佔地面積6700平方米。
大門面闊三間,中為通道,兩邊建成有衙門常有的"八"字牆,大門兩側有一對威嚴的石獅,大門東側原來放置一面大鼓,是當年告狀人擊鼓鳴冤的地方。現存一幅《三院禁約》碑,是明朝萬曆三十九年(2023年)知縣易三才等立於公署門首左側的一件珍貴的歷史文物。
大門前原有建築宣化牌和照壁。宣化牌原為一木構牌坊。明朝鹹化年間始建,後多次重修。
它面闊10餘米,高約7米,四柱三楹,上為升斗拱昴結構形式,中置一方橫匾,南而書"菊潭古治"四個楷書大字,北面書"宣化"(意為宣化教化)二字。整個牌坊造型優美,雄偉壯觀。此牌坊被燒燬後,清代又建有高大的石構牌坊,兩邊分刻著"官吏是公僕,民眾是主人"的字樣。
現已不存。
與宣化牌隔街相對的是照壁,寬約10多米。照壁北面繪有一幅名叫"犭貪"的想象中的動物,狀如麒麟,據說是神話中的貪婪之獸,能吞下金銀財寶。儘管在它的周圍已經堆滿了各種珍寶,但它仍然貪得無厭,還想吃掉太陽。
舊時官府中均以此畫告示**們不要貪贓賣法。
大堂 前起縣衙大門,經過百米長的青石甬道(甬道中部原有儀門,俗稱二門),拾級而上便上大堂。大堂、二堂、三堂是縣衙中軸線上的三大主體建築,都是臺基託附。尤以大堂最為壯觀。
它面闊五間21.3米,九檁架,高11.2米,進深11.
7米,建築面積248平方米。大堂上方懸掛"內鄉縣正堂"行楷金字匾額,堂前粗大的黑漆廊柱上有抱柱金聯"內鄉縣正堂"行楷金字匾額,堂前粗大的黑漆廊柱上有抱柱金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堂**有一暖閣,為知縣公堂,正面屏風上有彩檜"海水朝日圖",黑漆公案上放有文房四寶、印盒、驚堂木及發令籤等審案用物。
閣外西側擺放著堂鼓、儀仗及刑具等,閣前地坪上保留有兩塊青石板,東為原告石,西為被告石,石上現在留有四個明顯的跪坑。這巍峨森嚴的大堂,就是昔日知縣舉行重大典禮、審理重大案件,迎接上級**的地方。
大堂月臺下不遠處,原來建有公生明牌坊和分列兩側的三班六房,現僅存四間兵、刑、工承發房。公閣下明牌坊是一石構建築,由"戒碑"、"戒石銘"演變而來。古代州縣衙門大堂前均有這一設施。
向南刻"公生明"三個大字,作為官場箴規,意思是公正方能明察事之本來(即"公生明,偏生暗");向北刻縣令戒約:"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樣,縣令坐堂理事即可見此,以警戒其秉公辦事。
若徇私枉法,天理難容。
三班六房是明清時代州縣吏役的總稱。三班指皁、壯、快三班。皁班主管內勤,壯班和快班共同負責緝捕和警衛。
六房指吏、戶、禮、兵、刑、工書吏房。吏房掌官吏的任免、考績、升降等;戶房掌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房掌典禮、科舉、學校等;兵房掌軍政;刑房掌刑法、獄訟等;工房掌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縣衙六房與**六部相對應,其首領由縣令指派小官吏擔任,稱書吏或承發吏,直接對縣令負責。
六房又依縱橫分為左右列和前後行。縱排是左列吏、戶、禮三房,右列兵、刑、工三房;橫排是吏、兵二房為前行,戶、刑二房為中行,禮、工二房為後行。這裡也昭示了封建社會無處不在的森嚴等級。
它即是政治的體現,也是思想文化的潮流。
屏門 這是大堂通向二堂的一座屏障。門前有一小院子,甬道兩邊有四間小屋,這是衙役聽差的地方。屏門前置黑漆板門,後置格扇門。
格扇門上方面北懸一匾額,上書"天理、國法、人情"六個金字。這是告誡知縣,施政辦案必須遵循的基本綱領。即:
順應天理,執行國法,合乎人情。但格扇門只供縣令和上級**出入,吏役人等經過該門時,只能從兩側的走廊通過。
二堂 又名琴治堂。取《呂氏春秋》中宓子賤彈琴理案的典故,後用以稱頌縣令。二堂是知縣處理一般民事案件的地方。
它面闊五間,七檁架,高10.2米,進深10.7米。
堂前的楹聯為"法行無親令行無故,賞疑唯重罰疑唯輕"。堂上設公案,兩側有刑具。二堂兩側各有廂房五間,中間為過廳,由此可達東西花廳院。
公署 穿過二堂進入天井院,院內東西兩連各有配房三間,這是縣衙有關**在此處理公務的地方,故稱"公署"。公署後面,是與三堂相通的穿廊,這裡有一叢茂密的南天竺和一棵合抱的元代丹桂樹,遮天蔽日,幽深靜謐。
三堂 從公署院向後,走過穿廊和一道格扇門屏障,正面北屋就是三堂。三堂面闊五間,七檁架,高10.7米,進深10.
9米。三堂前簷矗立著四根黑漆大柱,前牆用透花格扇鑲嵌,使迴廊顯得特別寬廣。堂內有縣令的更衣室。
這裡是知縣接待上級**、商議政事、處理政務的地方。三堂前面是一處寬敞的庭院,院內東西兩廂各有配房四間,院內有一株古老的丹桂說,據說是元代留下來的,至今仍然生機勃勃,枝繁葉茂,巨大的樹冠遮住了半個庭院。每逢仲秋季節,前後院的兩析雙季丹桂繁花競放,香飄全城。
花廳 三堂東西兩側各有一進房舍,為東西花廳院,是知縣及其眷屬們居住的地方。三堂及東西花廳後邊,原有一個縣衙花園,園內建有兼隱亭。當年這裡花木爭榮,翠竹扶疏。
現在,內鄉縣衙的大部分建築已經修葺竣工,並正式對遊人開放。從建築角度看,內鄉縣衙廳堂軒敞,院落數進,各組建築錯落有致,主次分明,廊道相接,渾然一體,體現了古代衙署的建築特色和藝術風貌;從歷史角度看,內鄉縣衙的衙署配置,室內外陳設和行政程式等,都是研究中國古代縣級政權的政治、官制、審判及思想文化的最珍貴的標本。隨著《人民**》、《解放軍報》、《人民畫報》、**電視臺和新華社等幾十種語言、文字及**的宣傳報道,內鄉縣衙日益為國內外遊客、專家、學者和電影廠家所注目,其影響、意義和作用已經遠遠超過它自身的存在。
3樓:中國人壽老
「一座內鄉衙,半部官文化」。中國儲存最完好的古代縣衙——河南內鄉縣衙。
內鄉縣衙,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城東大街。據《內鄉縣誌》記載,縣衙始建於元朝大德八年(公元2023年),距今已經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內鄉縣衙是我國目前惟一儲存最完整的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為國內第一座衙門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享有「北有故宮,南有縣衙」的美譽。
內鄉縣衙以其特有的歷史、人文、藝術和科學價值,被譽為「中華大地絕無僅有的歷史標本」。
4樓:匿名使用者
2007-07-31 14:47 被海內外譽為「神州大地絕無僅有的歷史標本」的內鄉縣衙是中國目前唯一儲存最完整的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國內第一座衙門博物館。它於2023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龍頭在北京(故宮),龍尾在內鄉(縣衙)」之美稱,已於2023年10月開通了國際旅遊專線。
內鄉縣衙始建於元朝大德八年(2023年),現存建築群為清代所建,佔地27000平方米,有廳堂房舍260餘間。座落在中軸線上的大堂、二堂、三堂、後花園以及東西兩側副線上的縣丞衙、主簿衙、監獄、三班六房等都與史書所載衙門建築規制完全相符,基本上是座北朝南,左文右武,前衙後邸。 同時利用縣衙珍存的實物還建成了32個展室,展出面積3600平方米,展示了豐富的衙門文化。
內鄉縣衙為我們留下了封建社會縣級衙門的實物標本和歷史見證,同時又是一座珍貴的文史資料庫,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旅遊價值,被譽為「一座清縣衙,半部官文化」。縣衙內的匾額、楹聯內涵豐富,其中三堂的抱柱楹聯為:「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大漢民族為什麼能儲存至今
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有了文字取得成就,說明我們祖先是聰明的,有了文字就能記錄社會裡面的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東西流傳至今,為子孫萬代享受過去的文化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教訓,這就是今天說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如今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文字比我們國家發明的早,有了文字,才形成的文化,有了文化,這個民族才能強盛強大,...
中國最大的林園是我國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皇家林園是?
府志 裡有當時的太原城平面圖,南面有個城門叫迎澤門,大約就是現在的迎澤公園一帶 迎澤 這兩個字,雖然和任何漢字一樣,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但是,在太原的大地上,在太原人的心目中,卻有著一種特殊的地位。說它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絕非溢美過譽之詞,因為,它與太原的許多之最聯絡在一起,似乎和這些之最,結下了...
什麼是我國古代最早教育理論專著,什麼是我國古代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學記 學記 是古代漢民族典章制度專著 禮記 小戴禮記 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學記 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瞭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 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比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