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既往不咎的後一句是什麼,諺語既往不咎,的下一句是什麼

2021-03-03 22:19:31 字數 3250 閱讀 7374

1樓:憐花飛雪

沒有下一句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樓:夏霞霞

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意思是事情已經成功,就不要再去解釋了;事情已經做到,就不要再去勸止了;事情已經過去,就不要再追究了

3樓:脫穎而出的女孩

是「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諺語:既往不咎,的下一句是什麼?

4樓:樓主還你戶口本

好像沒這個諺語吧。。。

既往不咎的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意思是事情已經成功,就不要再去解釋了;事情已經做到,就不要再去勸止了;事情已經過去,就不要再追究了

5樓:清了個秋

既往不咎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解釋】:咎:責怪。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出自】:《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示例】:~,以後再辦起事來,審慎點就是了。 ◎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三回

【近義詞】:既往不究

【反義詞】:賞罰分明、信賞必罰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對以往的錯不再責備 米有下一句

6樓:匿名使用者

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意思是「已經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說了;正在順勢辦的事,就不要再勸阻;而對已經過去的事,應既往不咎,不必再予追究了」

你找的是這個嗎?

諺語「拳不離手」的下一句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解釋:練武的人應該經常練,唱歌的人應該經常唱。比喻只有勤學苦練,才能使功夫純熟。

出處:林雨《刀尖》:「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當戰士的離不開刺刀手榴彈。」

示例:我們學習上要做到~。

8樓:薄綺晴弭畫

1.拳不離手

的下一句就是曲不離口,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2.釋義為習武的人應該經常練習,唱歌的人應該經常唱。比喻只有勤學苦練,才能使功夫純熟。

3.成語出處:

林雨《刀尖》:「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4.成語示例:

示例一:

我們只有「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才能使功夫純熟。

示例二:

只有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在學習過程中學到的能力才能夠化為自己的內力。

5.此俗語後被編入古今賢文(勸學篇):

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不患老而無成,只怕幼兒不學。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

若使年華虛度過,到老空留後悔心。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堅持不懈,久煉成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冰生於水而寒於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身怕不動,腦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三心二意,一事無成。

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業精於勤。

9樓:翼飛

拳不離手 曲不離口解釋為 習武的人應該經常練習,唱歌的人應該經常唱。比喻只有勤學苦練,才能使功夫純熟。

10樓:匿名使用者

拳不離手的下一句是「曲不離口」

11樓:大波兒小妹妹

拳不離手。手不離口。反過來的意思。

12樓:莫一哉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13樓:墩的火炬

拳不離手 (quán bù lí shǒu)

解釋:拳:拳術。練武的人應該經常練。比喻勤學苦練,長期堅持。

出處: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七回:「果真拳不離手,待我歇息片時再舞。」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quán bù lí shǒu,qǔ bù lí kǒu)

解釋:練武的人應該經常練,唱歌的人應該經常唱。比喻只有勤學苦練,才能使功夫純熟。

出處:林雨《刀尖》:「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當戰士的離不開刺刀手榴彈。」

示例:我們學習上要做到~。

14樓:雙頭犬

:不含糊回家結婚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急急急哭哈哈哈哈你姑姑很成功呼呼呼剛剛幾i

諺語「既往不咎」的下一句是什麼?

15樓:張曉琪的霸霸

這個沒有下一句bai,du只有上一句。原句是:成事不說zhi,遂事不諫dao,既往不咎專。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屬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釋義:

意思是事情已經成功,就不要再去解釋了;事情已經做到,就不要再去勸止了;事情已經過去,就不要再追究了。

示例:~,以後再辦起事來,審慎點就是了。

近義詞:既往不究

反義詞:賞罰分明、信賞必罰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對以往的錯不再責備。

百聞不如一見 後一句諺語是啥

16樓:匿名使用者

1、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2、出處

百聞不如一見出自《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充國曰:「百聞不如一見。兵難渝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3、釋義

「百聞不如一見」就是指聽別人說多少遍,也不如自己親自看一下,表示聽得再多也不如親見可靠。

17樓:匿名使用者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百聞不如一見: 出自東漢. 班固《漢書•趙充國傳》: 「百聞不如一見。兵難渝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18樓:曉晨露

《荀子·儒效》:「聞之不若見之。」《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諺語不能則學前一句是什麼

不知bai則問,不能則學 意思是有不du知道的就要zhi虛dao心向他人請教,有不明白版的地方就要深入學習。教育學生權 不懂就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之困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後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 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 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荀況,戰國思想家 ...

中國有句諺語怎麼說來著?有一句諺語叫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出自 孟子 離婁上 原文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 中在 無後為大 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 一味順...

一句波蘭諺語是什麼,小來小去下一句是什麼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兩個以上的觀點存在。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很難完全看清這件事情的全貌,只能從某個角度看到部分真相。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觀點,也會存在觀點衝突。為了獲得真知,為了做對事情,有必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這樣就可以對事情真相瞭解得更多。但是,完全聽從別人的觀點,沒有自己的主見,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