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詩句及後兩句詩意,登鸛雀樓古詩及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

2021-03-03 23:01:02 字數 5987 閱讀 8812

1樓:匿名使用者

登鸛雀樓

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登鸛雀樓古詩及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

2樓:珂珂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後兩句,表面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表達了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遠矚的胸襟

3樓:w伊伊奶奶

後兩句指的人生道理是站得高,看的才是全面

4樓:匿名使用者

我沒有那雙眼睛也不願意上樓

5樓:夢想一定成真

好好的瞭解一下班了沒呀呀呀呀呀不會的不會的吧唧一口舌之快點睡覺得好

6樓:二三天智

,?,?。!。!!,?,?,?。?,?,豐太522117576138168

7樓:匿名使用者

句v給花花下班vb不vb不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的詩意

8樓:深海是深藍深藍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譯文:夕陽西沉,漸漸沒入連綿的群山,黃河奔騰,匯入浩瀚的大海。雖然眼前一片壯闊,但要開啟千里視野,看得更清更遠,那還須再登上一層層高樓。

此詩不僅刻畫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而且寫出了登高遠望的襟懷。向西遠看,夕陽貼著高山落下,黃河滾滾流向大海。要想看到千里之遠,就得再登上一層高樓。

後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一生活哲理,成為不朽的名句。

王之渙 (698-742),字季凌,唐代詩人。盛唐時期有一批詩人,善於描寫塞外風光和征戰生活,稱為「邊塞詩派」,王之渙是其中的一位。

鸛雀樓:舊址原山西省永濟縣西黃河中一座土山上,樓有三層,唐代為遊覽勝地,宋朝以後隨土山被河水衝沒。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特別是後二句,常常被引用,藉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時至今日,此詩還幾次出現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參考資料

9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不斷闊進取的精神。作者不斷地去看更大的世界,不斷地去欣賞更美好的景緻。用自己積極進取的精神去對抗時間的流逝,去面對世界的浩大。

登鸛雀樓

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詩文解釋

夕陽西沉,漸漸沒入連綿的群山,黃河奔騰,匯入浩瀚的大海。雖然眼前一片壯闊,但要開啟千里視野,看得更清更遠,那還須再登上一層層高樓。

詞語解釋

盡:沉沒,消失。

窮:盡,達到極點。

更:再。

10樓:半闕相思

1、詩詞大意:

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

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2、詩文如下: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

11樓:u愛浪的浪子

〖詩意〗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12樓:阿沾

詩意: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原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薊門人,一說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山,「黃河入海流」寫水。詩人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

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畫面寬廣遼遠。

杜甫在《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有「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兩句,雖是論畫,也可以用來論詩。王之渙的這兩句寫景詩就做到了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從這後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非最高層)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

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

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但其含意深遠,耐人探索。「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

「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發表議論,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寫景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從而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也正因為如此,這兩句包含樸素哲理的議論,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也使得這首詩成為一首千古絕唱。

13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靠著遠山漸漸西沉,黃河向大海流去,要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個夠,那就要登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14樓:托馬斯林利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註釋〗

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陽。

3. 盡:消失。

4.依:依傍。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5.窮:盡,使達到極點。

6.千里目:眼界寬闊。

7.更:再。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編輯本段]【王之渙《登鸛雀樓》的鑑賞】

〖詩意〗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呵呵。。。

15樓:詩詞影音

《登鸛雀樓》:感受王之渙的抱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境

16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依著聯名起伏的群山漸漸落下去。黃河的水正滾滾的流向大海。想要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層樓。這是全解上的答案。

17樓:愛上你我的房

我社會撫養費v華股財經看v建行卡車庫v有儲

18樓:匿名使用者

老師說近期已助力過了嗎?

19樓:無聊人也

詩意: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

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山,「黃河入海流」寫水。

詩人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畫面寬廣遼遠。

杜甫在《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有「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兩句,雖是論畫,也可以用來論詩。王之渙的這兩句寫景詩就做到了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從這後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非最高層)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

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

擴充套件資料: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就全詩的寫作特點而言,這首詩是日僧空海在《文鏡祕府論》中所說的「景入理勢」。有人說,詩忌說理。這應當只是說,詩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說理,而不是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

象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並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這是根據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範。

這首詩在寫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它是一首全篇用對仗的絕句。前兩句「白日」和「黃河」兩個名詞相對,「白」與「黃」兩個色彩相對,「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

後兩句也如此,構成了形式上的完美。沈德在《唐詩別》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絕句總共只有兩聯,而兩聯都用對仗,如果不是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離破碎。這首詩,前一聯用的是正名對,所謂「正正相對」,語句極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顯示出所寫景象的雄大;後一聯用的是,雖然兩句相對,但是沒有對仗的痕跡。所以說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20樓:泉立方我在用很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譯文:夕陽西沉,漸漸沒入連綿的群山,黃河奔騰,匯入浩瀚的大海。雖然眼前一片壯闊,但要開啟千里視野,看得更清更遠,那還須再登上一層層高樓。

此詩不僅刻畫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而且寫出了登高遠望的襟懷。向西遠看,夕陽貼著高山落下,黃河滾滾流向大海。要想看到千里之遠,就得再登上一層高樓。

後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一生活哲理,成為不朽的名句

登鸛雀樓後兩句在什麼時候能引用這句詩

21樓:匿名使用者

在猶豫不決,搖擺不定,遭遇瓶頸正準備放棄的時候.

登鸛雀樓的詩意是什麼?

22樓:匿名使用者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23樓:匿名使用者

告訴人們需要登高望遠 要有人生的高的志向

24樓:匿名使用者

最後一句的意思是再上一層樓

25樓:餘溫

價值投資方向鍵位子都有、!、

《登鸛雀樓》全詩是什麼意思?

26樓:aha77小綿羊

《登鸛雀樓》全詩意來思是:

夕陽依傍著源西山慢慢地

bai沉沒, 滔滔黃河

du朝著東海洶湧zhi奔流。 若想把千dao裡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登鸛雀樓》全詩:

【作者】王之渙 【朝代】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據《清一統志》記載,樓的舊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濟縣,唐時為河中府)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

登鸛雀樓的詩意是什麼,《登鸛雀樓》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登鶴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作者簡介 王之渙 688 742 唐代詩人。字季陵。太原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謗毀,去官歸鄉里。家居15年,又為文安郡文安縣尉,在任所去世。王之渙 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 所作從軍 出塞等歌詩 傳乎樂章,布在人口 靳能 王之...

《登鸛雀樓》詩的前兩句寫詩人登樓看到的後兩句抒發詩人登樓時的

登鸛雀樓 這首詩的作者是 唐 朝著名詩人 王之渙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登樓看到的 景象 後兩句抒發詩人登樓時的 感悟 登鸛雀樓 是盛唐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詩。原文如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白話譯文 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

《登飛來峰》和《登鸛雀樓》在詩意及所蘊含的哲理上有什麼相同之處

登鸛雀樓 的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一句與 登飛來峰 的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所蘊含的道理有異曲同工之效,都表現了詩人的人生境界,後者更體現了王安石大無畏的精神!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意思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登鸛雀樓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