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抒發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情,不言感慨,而今古興亡、盛衰無常的感慨自在其中。
2樓:yelianghong葉
答:寫了梁園、飛鴉、人家、庭樹、花五個景物。表達了 對已不在的戀人(或朋友) 的一種思念(懷念),對梁園頹廢的傷悼。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3樓:匿名使用者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參運用反襯手法,以樂景寫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園的景色愈見蕭條,以此抒發弔古之情,表達了作者對今古興亡、物是人非、盛衰無常的感慨。
4樓:匿名使用者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 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 春來還發舊時花。
這是一首弔古之作。梁園又名兔園,俗名竹園,西漢樑孝王劉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周圍三百多裡。園中有百靈山、落猿巖、棲龍岫、雁池、鶴洲、鳧渚,宮觀相連,奇果佳樹,錯雜其間,珍禽異獸,出沒其中。
樑孝王曾在園中設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馬相如等都應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見熱鬧:百鳥鳴囀,繁花滿枝,車馬接軫,士女雲集。
就是這樣一個繁盛所在,如今所見,則是:「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這兩句描畫出兩幅遠景:
仰望空中,晚照中亂鴉聒噪;平視前方,一片蕭條,唯有三兩處人家。當年「聲音相聞」、「往來霞水」(枚乘《樑王兔園賦》)的各色飛禽不見了,宮觀樓臺也已蕩然無存。不言感慨,而今古興亡、盛衰無常的感慨自在其中。
從一句寫到二句,極自然,卻極工巧:人們對事物的注意,常常由聽覺引起。一片聒噪聲,引得詩人抬起頭來,故先寫空中亂鴉。
「日暮」時分,眾鳥投林,從天空多鴉,自可想見地上少人,從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蕭條景象。
詩人在遠望以後,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見庭園中的樹木,繁花滿枝,春色不減當年。就象聽到丁丁的伐木聲,更感到山谷的幽靜一樣,這突然闖入他的視野中的絢麗春光,進一步加深了他對梁園極目蕭條的印象。梁園已改盡昔日容顏,為什麼春花卻依舊盛開呢?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詩人不說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卻偏從對面翻出,說是「庭樹不知」;不說今日梁園頹敗,深可傷悼,自己無心領略春光,卻說無知花樹遵循自然規律,偏在這一片蕭條之中依然開出當年的繁花。感情極沉痛,出語卻極含蓄。
作為一首弔古之作,梁園的蕭條是詩人所要著力描寫的。然而
一、二兩句已經把話說盡,再要順著原有思路寫出,勢必疊床架屋。詩人於緊要處別開生面,在畫面的主題位置上添上幾筆豔麗的春色。以樂景寫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園的景色愈見蕭條,詩人的弔古之情也愈見傷痛了,反襯手法運用得十分巧妙。
全詩分前後兩部分,筆法不同,色調各異,然而又並非另起爐灶,「庭樹」與「飛鴉」暗相關合(天空有鳥,地上有樹)。篇末以「舊時花」遙應篇首「梁園」,使全詩始終往復回還於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情之中。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讚許這首詩說:
「後人襲用者多,然嘉州實為絕調。」歷來運用反襯手法表現弔古主題的作品固然不少,但有如此詩老到圓熟的,卻不多見。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三四兩句用了什麼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5
5樓:金牛咲
手法:反襯手法。
表達效果:以庭園繁花滿枝,進一步加深了他對梁園極目蕭條的印象,襯托得梁園更加蕭條。感情極沉痛,出語卻極含蓄。表達了詩人的傷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唐代岑參《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原文為: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譯文:梁園之中夕陽已西下,只有點點亂飛的烏鴉,放眼望去滿目的蕭條,零零落落三兩戶人家。
園中樹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盡失去了繁華,一年一度春風又吹過,依然開著昔日的鮮花。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雖然都與春事有關,但內容與情調很不一致,可能不是同一時間的作品,不能算作組詩,只是編輯者的湊合。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年)秋,岑參由匡城至大梁。次年春,遊梁園,第二首詩即作於遊梁園後,而第一首可能作於此前。
主旨賞析:
第二首詩是弔古之作。作為一首弔古之作,梁園的蕭條是詩人所要著力描寫的。然而
一、二兩句已經把話說盡,再要順著原有思路寫出,勢必疊床架屋。
詩人於緊要處別開生面,在畫面的主題位置上添上幾筆豔麗的春色。以樂景寫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園的景色愈見蕭條,詩人的弔古之情也愈見傷痛了,反襯手法運用得十分巧妙。
6樓:匿名使用者
三四句用了反襯手法,以樂景寫哀情,襯托得梁園更加蕭條。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樣寫運用了反襯的手法,用樹的無知反襯有感覺之人觀園後的沉痛,用樹木繁花滿枝、春色依舊的樂景反襯了梁園頹敗、人事已非的悲情。
8樓:無語的洛薩
借景抒情,表現詩人沉吟痛楚,悲傷蕭條的思想感情
9樓:匿名使用者
(1)不一會兒,雪下大了,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
(2)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濟南的冬天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0樓:夢色十年
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
作者多用溫情的意象來描繪濟南冬天溫晴之景,營造出一種溫婉的整體性語感。語言層面寫的是濟南的「溫晴」,所要表達的是濟南冬天的溫情 :「溫晴」是所見的外象 ,是藉以表現心象的客體和媒介 ;「溫情」是心象 (心靈感受),它蘊涵的是作家的主觀情感、生命和人生感悟及審美感受。
文章不惜筆墨寫景,實際是抒發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
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濟南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無一不小巧秀麗,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
擬人的句子更多,個性化更明顯,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說成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秀美動人。
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說「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這些都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裡孕育著的朦朧春意。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文章緊緊圍繞溫情這一特點,描繪濟南的山、水、天,呈現給讀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暖的動人東景圖,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的無限熱愛之情.
景物是山上的矮鬆和趵突泉
12樓:噯莪莂赱
山、水,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13樓:壞痞子
我知道好像有個趵突泉,上個月我才去的,沒啥好玩
山房春事二首 其二 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14樓:匿名使用者
以樂景寫哀景,相反而相成,梁園的景色愈見蕭條,詩人的弔古之情也愈見傷痛了,反襯手法運用得十分巧妙
15樓:汐d偲惗伱
物是人非,盛衰無常,無限的惋惜與惆悵
16樓:續洮仰依萱
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第一,二句描寫了一幅怎樣的圖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7樓:郭猛
一二句先從聽覺寫梁園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亂鴉翻飛,平視前方一片蕭條,寫盡了梁園的衰敗。
三、四句作者別開生面,從「庭樹不知」的角度以樂景寫哀情,其弔古之情便愈見傷痛了。
這首詩抒發了物是人非,盛衰無常的感慨。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參三、四句運用了什麼寫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18樓:匿名使用者
用了擬人和誇張。表達了作者對山色的喜愛之情
我的答案
19樓:辛老會計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用了擬人和誇張。表達了作者對山色的喜愛之情
20樓:sunny喵喵喵
用了擬人和誇張。表達了作者對山色的喜愛之情。
古詩山房春事岑參,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唐岑參
1.答 規律是永來存的,源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不管自然的變遷,人世的更替,都照樣地執行著,我行我素 地支配著人生社會的榮枯代謝。2.沉痛,悲傷。3.答 對比 解說 春來還發舊時花 與前一句 庭樹不知人去盡 形成強烈對比,襯托出詩人沉痛的感覺。山房春事二首 其二 唐 岑參 1描寫了蕭條冷落的景象...
山房春事二首鑑賞1三四句運用了什麼寫法?有何表達作
山房春事二首 其二 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1 三四句運用了什麼寫法?有何表達作用?庭樹不知 是擬人 庭樹春來發花 反襯 人去盡 屬以樂景襯哀情。表達作用 用擬人手法加以樂景寫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園的景色愈見蕭條,詩人的弔古之情也愈見傷痛了,反襯手法運用...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三四兩句用了什麼手法?有怎
手法 反襯手法。表達效果 以庭園繁花滿枝,進一步加深了他對梁園極目蕭條的印象,襯托得梁園更加蕭條。感情極沉痛,出語卻極含蓄。表達了詩人的傷感 物是人非和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唐代岑參 山房春事二首 其二 原文為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譯文 梁園之中夕陽已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