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十
外匯佔款是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銀行購買外匯形成本幣投放,所購買的外匯資產構成銀行的外匯儲備。銀行在購買外匯資產的過程中付出外匯佔款,而**的外匯資產則統稱為外匯存底。
外匯佔款主要分為央行及普通銀行體系2種層面。各國央行基於貨幣政策而購買外匯資產和一般商業銀行付出本國貨幣的行為均屬於外匯佔款。
以中國大陸為例,大陸近年來外匯佔款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大陸對外**增加及外來直接投資增加2大原因。由於**增加,流向銀行體系的外匯資產增加,央行只能用人民幣向一般商業銀行購買外匯資產。再加上國際熱錢不斷流入大陸股匯市,大陸央行以人民幣購買多餘外匯資產以調節人民幣匯率,外匯佔款因而增加。
然而,隨著外匯佔款增加,透過貨幣乘數效應,貨幣供給大幅成長,引發通貨膨脹的風險亦逐漸升高。因此,若外匯存底增加,央行通常會同時使用多項金融工具調節貨幣供給,以免引發通膨。
外匯佔款的含義
由於銀行結售匯制由銀行櫃檯結售匯市場和銀行間外匯市場兩層市場體系組成,兩個市場上外匯供求都存在管制剛性。「外匯佔款」也就相應具有兩種含義:
一是**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中收購外匯所形成的人民幣投放。
二是統一考慮銀行櫃檯市場與銀行間外匯市場兩個市場的整個銀行體系(包括央行和商業銀行)收購外匯所形成的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資金投放。其中前一種外匯佔款屬於央行購匯行為,反映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後一種外匯佔款屬於整個銀行體系(包括**銀行與商業銀行)的購匯行為,反映在「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
與兩種含義的「外匯佔款」相對應,在嚴格的銀行結售匯制度下,**銀行收購外匯資產形成**銀行所持有的外匯儲備,而整個銀行體系收購外匯資產形成全社會的外匯儲備。全社會的外匯儲備變化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儲備資產」下的「外匯」一項。我們日常所說的外匯儲備是全社會的外匯儲備。
兩種含義的外匯佔款對國內的人民幣貨幣、資金各有不同的影響。具體表現為:
1、**銀行購匯→形成央行所持有的外匯儲備→投放基礎貨幣。
2、整個銀行體系購匯→形成全社會外匯儲備→形成社會資金投放。
2樓:宇匯國際蔡俊傑
外匯佔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我國**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 外國人要來中國投資,必須把外國貨幣(如美元)換**民幣才行啊,那麼人家拿著美元找到我們,我們總得有人民幣給人家吧,這部分專門用來兌換外幣的人民幣就是我們的外匯佔款了。 接下來,把人民幣給人家了,人家拿著人民幣就在我國市場上(例如房地產市場,**市場)交易買賣了,這不就相當於是一種貨幣供給嘛
3樓:古漢卑尋桃
談外匯佔款
這是一個專業性較強的問題,特別是在對外**在國民經濟中佔很大比重的中國,涉及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近幾年來,外匯佔款一直是很多專家學者鼓吹經濟過熱、倡導貨幣緊縮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錯誤的理論導致了錯誤的貨幣政策,從而造成整個經濟的外在化。
近幾年的經濟發展表明,**在經濟中的支配作用越來越大,而這與中國市場經濟的程序是相背離的。當然,對現實問題的理解每個人都會有所差異,但如此普遍的一邊倒的想當然的不容置疑的所謂的外匯佔款對基礎貨幣投放的誇大,卻是整個經濟學界的恥辱。如果我們不是從現實出發,而是從理論出發、從權力需要出發,對現實的判斷就會根本不同。
為了避免今年再有人出來喊叫經濟過熱,寫這樣的一個短文還是有必要的;舉手之勞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卻可能是至關重要。
為什麼外匯佔款超過了基礎貨幣發行量
一般情況下,只有當 銀行收購外匯形成外匯佔款時,才成為基礎貨幣投放增加的動力。我國境內的基礎貨幣在近年主要由外匯佔款所組成。那麼為什麼有時外匯佔款卻多於我國的基礎貨幣的總和呢?這似乎是十分矛盾的。這是由於基礎貨幣從不同的渠道流出國門所造成。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外匯佔款。而這些外匯佔款形成的基礎貨幣...
什麼是外匯,什麼是外匯
最近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對抄外匯很感興趣,那麼如何抄外匯,才能賺到錢呢?財經小牛一家,為君解惑,普羅大眾 宣企之品,耳熟能詳 留國傳承,造福於人。外匯,就是外國貨幣或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能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 銀行 貨幣管理機構 外匯平準 及財政部 以銀行存款 財政部庫券 長短期 等...
最近炒外匯很火啊,什麼是外匯啊
外匯是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憑證。國際貨幣 組織對外匯的解釋為 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 銀行 貨幣機構 外匯平準 和財政部 以銀行存款 財政部庫券 長短期 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包括 外國貨幣 外幣存款 外幣有價 公債 國庫券 公司債券 等 外幣支付憑證 票據 銀行存款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