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你
昭君出塞的歷史作用 漢匈兩族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之取得及其後之所以能夠在一定期間維持和鞏固,是基於漢匈兩族長期歷史的必然趨勢。這其中一方面是漢朝自武帝以來,經過幾十年的對匈戰爭,雖然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也付出了不少的代價,以致「傾國殫貨」,「百姓流離」,「化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在人力、物力、財力和國力上都損失很大;另一方面,匈奴經受了漢朝多次的沉重打擊以後)人口和性畜大量死亡,遊牧地區大大縮小,生產日趨萎縮,統治集團內部**,部族生存受到威脅,因而雙方都不願也不能繼續戰爭。就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通過呼韓邪的附漢,北邊六十年和平局面的基礎便奠定了。
在這些歷史條件沒有發生變化以前,漢匈的友好關係不會發生變化。因此昭君之出塞,雖然對這種和平友好局面的鞏固和加強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比起呼韓邪單于及其後繼者的作用來,卻不能同日而語,更不用說昭君一人能造成六十年的和平局面了。有人說:
「由於她去匈奴,漢匈團結得到鞏固,出現了'黎庶亡干戈之役 (人民毋須從軍),數世不見『煙火之警'(沒有戰爭的警報),『牛馬布野』,『人民熾盛',以及『開關合市'的繁榮局面。」這種說法,便是把漢匈友好的全部功績歸立於昭君一人,顯然是不妥當的。 說昭君出塞不能造成漢匈兩族北邊六十年的和平局面,並不等於抹殺或貶低昭君出塞在歷史上的應有作用。
根據史實,她的作用可以從下列三方面反映出來: 第一,昭君出塞,在漢匈雙方都認為是一件政治上的大事,並很重視這件事。呼韓邪單于號昭君為「寧胡閼氏」(顏師古曰:
「言胡得之,國以安寧也。」)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一九五四年在內蒙古包頭市召灣的漢墓裡,曾出土屬於西漢後期的「單于和親」、「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等陶片瓦當殘片,也說明漢朝對於昭君出塞這件事也是十分重視的。
第二,昭君的出塞,播下了漢匈兩族的和平友好的種子,因而在她死後,她的女兒須卜居次雲,女婿須卜當,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繼續為漢匈兩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王莽執政以後,由於採取對匈奴的錯誤政策,如貶改「匈奴單于印」為「匈奴單于章」,擬大分匈奴為十五單于及妄斬匈奴侍子登等等,造成漢匈關係的緊張。發展到公元11年 (始建國三年)以後,匈奴單于便發左右部兵馬進擾北方地區,王莽也動員三十萬眾準備反擊,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
這時雲、當二人便挺身而出,設法彌合。史載公元13年 (始建國五年),烏珠留單于死,雲、當欲與漢和親,又素與鹹友好,故越輿而立鹹 (輿與鹹俱為烏珠留之弟)為烏累若鞮單于。烏累既立,雲、當遂勸他與漢和親。
公元14年 (天鳳元年),雲、當派人到西河塞 (在今內蒙古準格爾旗)下求見和親侯王歇 (音吸)。王莽因命歇及歇弟諷(音薩)使匈奴,賀單于初立,並賜**、衣被、繒帛。在雲、當的居中斡旋及單于的努力下,漢匈關係復呈現出一線光明。
但因「其後莽復欺詐單于,和親遂絕」。雲、當對漢匈關係的彌合雖然沒有成功,但也盡了最大的努力。 第三,王莽時,漢匈雙方交涉大多是通過昭君的家族關係來進行的。
而王歙之所以被任用為和親侯和王颯之所以被派遣為出使匈奴的使節,很明顯是因為他們與昭君有親 (歇、颯俱為昭君之兄子)。公元15年 (天鳳二年),莽復遣王歙與五威將王鹹等送還前所斬匈奴侍子登,單于遣雲、當子男大且渠奢 (大且渠是官號,奢是名;且音沮)至塞迎。公元18年 (天鳳五年),烏累單于死,呼都而屍若鞮單于立,為了再一次爭取漢匈關係的和好,復遣大且渠奢與雲女弟當於居次子醯櫝王(醯音兮,櫝音獨)奉獻至長安。
莽以其庶女妻大且渠奢,又欲出兵輔立奢為單于,會莽被誅,雲、當亦死。從這裡可以看到,當時代表漢匈雙方出面居中折衝的人物;如須卜居次雲、須卜當、大且渠奢、當於居次之子醯櫝王等,或是昭君的女、婿,或是昭君的外孫,總之都是昭君的親屬。因而可以看出昭君在漢匈關係中原來地位的重要及其所遺留下來的深遠的影響。
2樓:焠鱟
「昭君出塞」是發生在公元前33年的歷史事件。雖然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但仍廣為流傳,名垂千古。 昭君出塞不僅對鞏固和加強漢匈兩族團結友好關係起過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還給後來的漢匈關係與和睦相處局面的發展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1,昭君出塞是漢甸雙方共同重視的結果 據史書載,昭君出塞前漢匈之間關係已由戰爭轉為和平,與漢持對立態度的那支也被消滅,在她出塞前的18年間漢匈關係已趨於和平。如:「呼韓邪與漢使韓昌、張猛在匈奴地區的諾水東山盟誓立約『自今以後,漢與匈為一家』世世毋得相詐相攻……漢與匈敢向背約者,受天不詳,令其世世子女盡如盟。
」固然,漢元帝的和親良策,呼韓邪單于的幾次附漢,並表示要作漢朝的女婿,這些都為昭君出塞和親打下了政治基礎。然而出塞本身對於雙方必竟是一件政治大事,他(她)們的婚姻關係實質上是一種政治關係,這是無可非議的。呼韓邪單于號昭君為「寧胡 闊氏」(「言胡得之,國以安寧也」)就是一例。
從2023年在內蒙古包頭市召灣漢墓裡出土的屬西漢後期的「單于和親」、「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等陶片瓦當,也可見漢匈雙方對昭君出塞這一歷史事件都十分重視,都把它作為國家大事來對待。 2、日召君出塞為漢匈關係播下和平友好的種子 昭君死後她的女兒、女婿,按照其生平之志,繼續為漢匈友好往來而努力奔走。儘管後來王莽時的漢匈關係政策有變,雙方曾調兵遣將,大有劍拔弩張之勢,但是最後還是由昭君的後人又一次促成了和平友好關係的繼續發展。
如:公元前13年烏珠留單于死,昭君之子及婿雲,當 欲與漢和親,而此二人素與鹹友好,故越輿而立鹹(輿與鹹均為烏珠留之弟)為烏累若鞋單于。而烏累既立後,便按照雲、當二人之意派人求見漢和親侯王吸,而王莽也派就赴匈奴,賀烏累單于立,在雲、當的斡旋及單于的努力下,使緊張的漢匈關係復現光明,雖未完全成功,但盡了最大努力。
3,昭君出塞的歷史影響是深遠的 後來的漢匈關係交涉大多都是通過昭君的家庭親屬關係完成的。上述的王款和王颯於公元15年之所以又被王莽委派為和親侯皆因他們都是昭君的侄子,而匈奴方面的使者也是上述雲、當之子男大且渠奢(大且渠為官銜,奢是名,且音:沮)。
在此之後仍有昭君的親屬,呼韓邪單于的子祠活躍在漢匈關係發展的舞臺上,可見昭君在漢匈關係中歷史地位的重要及其身後影響之深。 昭君出塞之舉是我國歷史上民族團結的典範,深受擁戴,千古流傳。她的歷史功績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團結的史冊。
昭君出塞的主要作用是昭君出塞的歷史作用是什麼?簡要一點
任何一個歷史現象的發生都有其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前所述,由於漢匈之間經過長期大規模的戰爭,雙方在人力 物力 財力上都遭到巨大的損失,以致使生產凋弊,人口銳減,階級鬥爭日趨尖銳,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也激化起來。這時,匈漢雙方都不願 也無力再繼續戰爭。呼韓邪附漢,請婿漢氏,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所...
王昭君出塞時被封公主了嗎,昭君出塞是在漢朝的什麼時候,當時在位皇帝是誰?
王昭君出塞與單于。是被封公主,才和親的。王昭君 約前52年 約15年 名嬙,字昭君,漢族,南郡秭歸 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 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與貂蟬 西施 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漢元帝建昭元年 前38年 王昭君被選入宮,成為宮女。竟寧元年 前33年 正月,時為匈奴單于的呼韓邪第三次朝漢自請...
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麼,王昭君出塞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你這明顯是史盲吧。元帝正苦於無法抵禦匈奴的侵犯 這是哪個次元的元帝?呼韓邪在漢宣帝時期就已經歸降了漢朝成了漢朝的藩屬,神特麼抵禦。呼韓邪是來朝見漢皇帝,自請為婿。是呼韓邪來求和親,不是漢朝懂麼。漢宣帝之後的和親和初期被迫和親是一回事?漢元帝時期的和親是作為漢朝藩屬國的單于呼韓邪親自來朝見漢元帝求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