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可愛的zzz聖
對公民科學素養涵義的理解和表述,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不斷變化而更新,而且有著深厚的時代背景。由於如科學素養今對科學素養的研究尚處於研究完善階段,還沒有形成統
一、廣泛認可的表述,以下為幾個代表性的表述:
1、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認為,科學素養是運用科學知識,確定問題和作出具有證據的結論,以便對自然世界和通過人類活動對自然世界的改變進行理解和作出決定的能力;
2、國際學生科學素養測試大綱(pisa)中提出,科學素養的測試應該有三個方面組成:科學基本觀念、學實踐過程、科學場景,在測試範圍上由科學知識、科學研究的過程和科學對社會的作用三個方面組成;
3、美國學者米勒認為,公眾科學素養由相互關聯的三部分組成: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對社會的作用,具體說就是,具有足夠的可以閱讀報刊上各種不同科學觀點的詞彙量和理解科學技術術語的能力,理解科學**過程的能力,關於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和工作所產生的影響的認識能力;
4、歐盟國家科學素質調查的領導人j·杜蘭特認為,科學素養由三部分組成:理解基本科學觀點、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學研究機構的功能。
2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科學素養」呢?根據美國學者克勞普福的解釋,科學素養是指「每個人
所應具備的對科學的基本理解。」它包括五個方面:瞭解重要的科學事實、概念、原
則和理論
;把有關科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能力;具有利用科學**過程的能
力;理解科學性質的一般原理和關於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具有明智的對待
科學的態度以及具有與科學有關的事物的興趣。很顯然,科學素養是科學教育的一個
總目標,它根據學校教育的不同層次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
20 世紀
50 年代是一個謳歌科學技術年代,以科學家為中心的理科教學強調科學
的統一性與自主性,把學生作為脫離日常生活的新一代科學家來培養,理科教學所要
實現的科學素養,注重「概念性的知識」、「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的倫理」,脫離
「科學與人文」、「科學與社會」的關係,把科學素養的內涵理解為著重於科學知識
的掌握。進入
60 年代後,科技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愈來愈大,人們對科學素養內涵的理
解有了變化和發展。比如,
1966
年,美國一批學者根據
1946-1964
年間的文獻調
查,論述了「科學掃盲」的內容,揭示了科學素養的六個範疇。這就是:(
1)概念性
知識—構成科學的主要概念、概念體系或觀念;(
2)科學的理智—科學研究的方法
論;(3
)科學的倫理—科學所具有的價值標準,亦即科學研究中科學家的行為規範,
也稱為科學態度或科學精神;(
4)科學與人文—科學與哲學、文學、藝術、宗教等文
化要素的關係;(
5)科學與社會—科學與政治、經濟、產業等社會諸側面的關係;(6
)科學與技術—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係與差異。由上述資料能清晰地看到,
60 年
代以後,「科學與社會」、「科學與技術」、「科學與人文」已擴充為科學素養的內
涵,與50
年代相比較,有著很明顯的變化,這主要是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愈來愈
大。70
年代裡,科學素養教育目標的範圍和重心均有所變化。其原因之一是隨著科學
技術的急劇發展,環境汙染、人口膨脹、能源危機等社會問題日益嚴峻,解決這些問
題成為當務之急;二是科學技術在向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滲透的同時,也帶來了科技與
社會、文化之間的許多衝突與矛盾,這些涉及到哲學思想、方法及教育理念等多方面
的問題,需要通過互動性的協調和多方面的綜合才能加以解決。這就必然帶來對以
「學問」為中心的科學教育目標的巨大沖擊,勢必要求擴充套件科學教育的目標範圍。
1971
年美國國家科學教師協會(
nsta
)發表關於
7 0年代學校科學教育改革的建
議:「為了促進科學素質的培養,各門科學課程必須考慮包括了合理的思維過程,科
學技術的社會發展,從科學引伸出來的價值標準在內的科學的種種概念和概念體系,
以及科學諸過程之間的平衡。有科學素質的人才能將科技成果運用於人類的福利」。
1975
年美國國家科學**會(
nsf)也宣佈:「為了適應學生的廣泛需要,不管他們
將來是從事科學工作還是技術性工作,都必須學會有效地運用科學過程與成果於工作
或個人生活之中,因而理科教學的改革應以培養更多的
、真正懂得科學、理解科學和
技術是相互聯絡的共同的人為準則。」
1974
年索瓦特(
showalter
)提出了一個頗具
代表性的科學素質教育體系,它認為科學素質應由以下七個要素構成:(
1)科學的本
質;(2
)科學的概念;(
3)科學的過程;(
4)科學的價值觀;(
5)科學與社會;
公民科學素質的提升有什麼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公民科學素養是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基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與推廣應用都取決於掌握和應用科技知識的人,這部分人正是不斷從億萬個掌握一定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公民中產生的。發達國家的經驗無一例外地證明,正是因為他們高度重視公民科學素養的培養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科學沃土和創新氛圍,造就了巨集大的科技人才隊伍,成就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因此才促進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公民科學素養對政治、文化等上層建築影響深切而廣泛。首先,科學素養水平對人們的世界觀影響極大。一個科學素質缺乏的人很難對客觀規律有科學的認識,更不具備掌握科學世界觀即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素養。
其次,科學素養水平對上層建築的政體架構、法律制度、執政水準等影響重大。政體和法律是否與經濟基礎適應並不斷體現其先進一面對社會的促進,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執政黨的科學素養水平。再次,科學素養是文化素養的核心所在。
同時,社會主義的道德觀、榮辱觀等,也無不受一定時期人們世界觀和科學素養水平的影響。
公民科學素養水平決定著創新型國家建設大業的成敗。**提出2023年要把我國建成創新型國家,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而自主創新能力除了硬體條件外,創新人才的培養及其創造活力的發揮是關鍵所在。要造就一支巨集大的科技創新隊伍,離不開全民科學素養的提高,這是水與舟的關係,水漲則船高。
創新型國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還需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建立良好的環境氛圍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取決於領導幹部和當事人的科學素養水平,科學素養程度往往決定著對此認識的高度和措施的力度。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外科學技術發展史表明,公民的科學意識直接影響著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只有尊重科學,重視科學,才能充分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使國力強盛。科學實踐又充分證明,科學意識與科學素養緊密相關,很難想象一個缺乏科學素養的民族會是具有較強科學意識的民族。
那麼什麼是科學素養呢?科學素養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即對於科學知識達到基本的瞭解程度;對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達到基本的瞭解程度;對於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達到基本的瞭解程度。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於2023年11月25日對外發布的第8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稱,「十一五」期間中國公民的科學素養水平明顯提升,2023年中國大陸(不含港、澳、臺地區)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達到了3.27%,其中瞭解必要科學知識的公民比例為14.67%,掌握基本科學方法的公民比例為9.
75%,崇尚科學精神的公民比例為64.94%。這一結果表明,我國公民科學素養水平相當於日本、加拿大、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我國公民科學素養不高的癥結究竟在**?一些專家研究認為,主要在於科學知識的弱化。只有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才能固本強身,在全球性的激烈競爭中爭得主動地位,立於不敗之地。
公民的科學素養水平,反映了社會意識對社會進步的能動水平。
公民科學素養是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基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與推廣應用都取決於掌握和應用科技知識的人,這部分人正是不斷從億萬個掌握一定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公民中產生的。發達國家的經驗無一例外地證明,正是因為他們高度重視公民科學素養的培養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科學沃土和創新氛圍,造就
了巨集大的科技人才隊伍,成就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因此才促進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公民科學素養對政治、文化等上層建築影響深切而廣泛。首先,科學素養水平對人們的世界觀影響極大。一個科學素質缺乏的人很難對客觀規律有科學的認識,更不具備掌握科學世界觀即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素養。
其次,科學素養水平對上層建築的政體架構、法律制度、執政水準等影響重大。政體和法律是否與經濟基礎適應並不斷體現其先進一面對社會的促進,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執政黨的科學素養水平。再次,科學素養是文化素養的核心所在。
同時,社會主義的道德觀、榮辱觀等,也無不受一定時期人們世界觀和科學素養水平的影響。
公民科學素養水平決定著創新型國家建設大業的成敗。**提出2023年要把我國建成創新型國家,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而自主創新能力除了硬體條件外,創新人才的培養及其創造活力的發揮是關鍵所在。要造就一支巨集大的科技創新隊伍,離不開全民科學素養的提高,這是水與舟的關係,水漲則船高。
創新型國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還需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建立良好的環境氛圍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取決於領導幹部和當事人的科學素養水平,科學素養程度往往決定著對此認識的高度和措施的力度。
論新時期公民科學素養的意義800字
5樓:瘋狂的王老闆
中外科學技術發展史表明,公民的科學意識直接影響著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只有尊重科學,重視科學,才能充分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使國力強盛。科學實踐又充分證明,科學意識與科學素養緊密相關,很難想象一個缺乏科學素養的民族會是具有較強科學意識的民族。
那麼什麼是科學素養呢?國際上普遍將科學素養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即對於科學知識達到基本的瞭解程度;對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達到基本的瞭解程度;對於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達到基本的瞭解程度。目前各國在測度本國公民科學素養時普遍採用這個標準,只有在上述三個方面都達到要求者才算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於2023年11月25日對外發布的第8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稱,「十一五」期間中國公民的科學素養水平明顯提升,2023年中國大陸(不含港、澳、臺地區)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達到了3.27%,其中瞭解必要科學知識的公民比例為14.67%,掌握基本科學方法的公民比例為9.
75%,崇尚科學精神的公民比例為64.94%。這一結果表明,我國公民科學素養水平相當於日本、加拿大、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我國公民科學素養不高的癥結究竟在**?一些專家研究認為,主要在於科學知識的弱化。只有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才能固本強身,在全球性的激烈競爭中爭得主動地位,立於不敗之地。
英國科學家詹姆斯·馬丁認為,人類科學知識在19世紀每50年增長一倍,20世紀中葉每10年增長一倍,目前發展到了每3年翻一番。「知識**」時代的來臨,對於公民科學素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客觀上需要人們必須注重知識普及、知識更新和知識儲備。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的,但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
公民的科學素養水平,反映了社會意識對社會進步的能動水平。
公民科學素養是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基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與推廣應用都取決於掌握和應用科技知識的人,這部分人正是不斷從億萬個掌握一定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公民中產生的。發達國家的經驗無一例外地證明,正是因為他們高度重視公民科學素養的培養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科學沃土和創新氛圍,造就了巨集大的科技人才隊伍,成就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因此才促進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公民科學素養對政治、文化等上層建築影響深切而廣泛。首先,科學素養水平對人們的世界觀影響極大。一個科學素質缺乏的人很難對客觀規律有科學的認識,更不具備掌握科學世界觀即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素養。
其次,科學素養水平對上層建築的政體架構、法律制度、執政水準等影響重大。政體和法律是否與經濟基礎適應並不斷體現其先進一面對社會的促進,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執政黨的科學素養水平。再次,科學素養是文化素養的核心所在。
先進文化所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指導,而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正是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的集中體現,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是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的集中體現。同時,社會主義的道德觀、榮辱觀等,也無不受一定時期人們世界觀和科學素養水平的影響。
公民科學素養水平決定著創新型國家建設大業的成敗。**提出2023年要把我國建成創新型國家,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而自主創新能力除了硬體條件外,創新人才的培養及其創造活力的發揮是關鍵所在。要造就一支巨集大的科技創新隊伍,離不開全民科學素養的提高,這是水與舟的關係,水漲則船高。
創新型國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還需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建立良好的環境氛圍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取決於領導幹部和當事人的科學素養水平,科學素養程度往往決定著對此認識的高度和措施的力度。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哪兩個藝術的過渡期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被認為是兩個藝術高峰的過渡時期,即以巡迴畫派為標誌的批判現實主義到十月革命後的現實主義繪畫的過渡時期。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哪兩個藝術的過渡時期?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被認為是兩個藝 術高峰的過渡時期,即以巡迴畫派為 專標誌的批判現實主義到十屬月革命後的現實主義繪畫的過渡時期...
20世紀的科學技術還創造了哪些神話
從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課文中讀懂了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沒有科學技術,人類只能順從自然。人們生活在一個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 農耕社會 只能在神話中 寄託自己的美好願望 但是擁有了科學技術,人類就能改造自然,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地 發現 和 發明 才使神話中的 呼風喚雨...
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分別是哪100人
muhammad ali 拳王阿里 floating,stinging,punching,prophesying,he transformed his sport and became the world s most adored athlete by george plimpton the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