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人物故事忽必烈有哪些生平事蹟?

2021-03-05 09:22:16 字數 5664 閱讀 5394

1樓:風流禹二

2023年 拔都(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長子)出面擁立蒙哥(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長子)為大汗,從那以後汗位就永遠迴歸拖雷家族了! 蒙哥汗 在位僅十年,2023年病死;事實上,新的汗位之爭開始轉入拖雷家族內部,即蒙哥汗的兩個弟弟之間;老二忽必烈和老四阿里不哥都想繼承汗位,而老三旭烈兀已經在西亞的波斯國建立了自己的蒙古汗帝國之分支,故而沒有餘力參與**汗位爭奪。雖然旭烈兀並沒有對競爭結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但是他傾向於支援老二忽必烈 問鼎大汗寶座;旭烈兀對忽必烈的支援,主要是由於他們倆都認同外面的農耕定居新世界。

忽必烈、旭烈兀分別在東亞和西亞各自摧毀了長達數千年穩定存在且已經形成很高權威的舊秩序,然而落後的侵略者反被先進的主流文明所融合;當老二忽必烈南征、老三旭烈兀西征之際,老四阿里不哥卻留在了蒙古家鄉,他的生活視野受到了限制,眼光比較狹隘。他更喜歡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放牧牛羊馬駝,而不太喜歡依賴耕作維生的農業世界;他成了一位蒙古傳統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捍衛者,蒙古保守派的一位領袖人物。面對越來越多的蒙古人轉向喜歡農耕定居生活方式,保守派覺得無依無靠,被孤立了,並覺得受到了威脅;這些人認為,忽必烈和旭烈兀屬於蒙古傳統的叛逆分子,已經被征服地的農耕文明所吸引,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漠南中原或西亞波斯,而不是蒙古本土;忽必烈和旭烈兀以及其他部分蒙古領袖所發生的變化,令保守派感到心驚膽顫 …… 於是這批憤憤不平的保守派紛紛投向拖雷家族的老四 阿里不哥,希望阿里不哥成為保守派的代言人!

忽必烈知道南宋中原人口稠密,短時難克,於是先下雲南,後收吐蕃;先完成大包圍圈,最後直攻臨安府杭州 !

忽必烈 命 大將 兀良合臺統轄諸軍,分三路先攻雲南大理;大理即唐時的南詔國,國王段智興偏據一方,與中原不通聞問。一旦遇蒙古兵三路夾攻,嚇得腳忙手亂,不知所為,勉強召集數千兵民,出城抵敵,被蒙古兵一掃而空。段智興愈加惶急,再四躊躇,毫無良策,只落得肉袒牽羊,出城乞降。

然後蒙古兵借道鄯善、烏爨等部,進入吐蕃。吐蕃即今**地,唐時曾與中國和親,宋以後亦間或入貢,惟俗尚佛法,尊信喇嘛教。喇嘛二字,指高僧言,乃無上的意義。

其祖師名巴特瑪撤巴巴,當唐玄宗時,自北印度入吐蕃,倡行喇嘛教,風靡全吐蕃,政教合一,喇嘛勢力凌駕吐蕃王。蒙古兵入吐蕃,所向無敵,且隨地頒諭,降者免死,所有舊教,概行仍舊。叛徒喇嘛 「扮底達」,迎謁蒙古軍,兀良合臺 均以禮相待,叛徒 扮底達 遂引導蒙古軍潛入拉薩都城,招降了吐蕃王 唆火脫 (唆火脫 - 蘇固圖)。

2023年,蒙哥汗率大軍在四川合州(今重慶合川)軍前戰死;當時忽必烈遠征南宋已經到達湖北長江邊;忽必烈打算渡江佔領江對岸的領土;他命令他的軍隊開始向對岸發起攻擊。他的將領們被當天橫掃江面的狂風暴雨嚇壞了,於是建議忽必烈等天氣狀況好轉時再發起對宋軍的攻擊。但是忽必烈執意要求立即渡江。

旌旗高舉,鼓號齊鳴,蒙古軍隊強渡長江。他們一登岸,馬上雲開雨霽,一場戰鬥緊接著開始了,雙方死傷慘重,但蒙古人畢竟在長江以南建立了一塊立足之地。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鄂州府(今武昌)。

這座沿江城鎮並不容易攻取。其城防異常堅固,只能靠長期的圍攻才能取勝。南宋理宗的丞相賈似道也派軍隊增援這座被包圍的城市。

宋將呂文德率軍從重慶趕來,在10月5日夜晚不可思議地避過蒙古軍隊,進入鄂州城。圍城戰爭出現的這一裂口表明蒙古人並沒有完全控制這一地區。然而,忽必烈急於佔領鄂州,希望用一場勝利提高他在蒙古帝國中的聲望,因此不願意接受任何妥協。

另一方面,賈似道則願意不惜任何代價議和投降,於是派他的將領宋京和蒙古人談判。賈似道提出了2023年被契丹接受的條件。契丹就是存在於東北地區的大遼國,他們曾嚴重威脅到北宋的生存。

按照澶淵之盟,契丹同意不再入侵中原領土,條件是北宋每年向契丹提供絹絲和**。這次,賈似道試圖和蒙古人達成同樣的條件,授權宋京向忽必烈提出條件,即每年南宋向蒙古提供**和紡織品,作為交換條件,雙方以長江為邊界。但是忽必烈拒絕了這樣的協議。

儒士趙璧作為忽必烈的談判代表,對南宋的提議表示不屑一顧,指出「 在大軍已經渡江之後,再說這些話還有什麼用 ?」 蒙古人已經用武力強行佔領了南宋特使打算讓與的土地。忽必烈一定考慮過,當他們距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憑什麼放棄戰爭行動呢?

沒有必要妥協,他有足夠的時間談判,而且他的軍事努力正在取得成功。

蒙古人的內部繼位危機在這個節骨眼上暫時救了南宋。拖累家的老大蒙哥汗(1209-1259)(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九年)死後幾個月內,汗位爭奪已經變得非常激烈,而且老四阿里不哥已經贏得了大批支持者;老二忽必烈別無選擇,只能暫時放棄對鄂州的圍攻,動身返回北方去制止阿里不哥。為防不測,他從鄂州撤回了大部分軍隊準備北歸去爭奪汗位,只留下霸突魯率領的一支軍隊作為象徵,保衛他們已經取得的地盤。

2023年春,忽必烈抵上都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上都鎮東20公里),召開部分宗王和將領參加的單方面派系的忽裡勒臺,匆忙宣佈自立汗位。其實此前,阿里不哥在哈林早已經召集了西北諸王的忽裡勒臺,早宣佈自立為大汗,控制了蒙古本部和察哈臺、窩闊臺等在大西北的封地;是年冬,忽必烈發兵徵哈拉和林,阿里不哥逃至謙州(今葉尼塞河上游南),以此為根據地反抗忽必烈。謙州之地雖有少量農業,但土地高寒,所獲有限,並不足以維持大量軍隊的消耗。

蒙古建國後,和林以及漠北各地所需糧食均需取自漢地以車載轉運**已數十年。阿里不哥退居謙州後,軍隊給養髮生困難。忽必烈下令禁絕糧道,阿里不哥之軍陷於饑饉;命察哈臺後裔阿魯忽前往察哈臺兀魯思,籌措軍需。

不料 阿魯忽 到阿里麻力後,按阿里不哥的旨令從兀魯忽乃哈敦(察哈臺長孫哈剌旭烈兀之妻)手裡奪取權力,並從河中地區驅除朮赤系勢力,霸佔有整個察哈臺兀魯思,阿魯忽擁兵十五萬騎,後來反水背叛了阿里不哥,歸順了忽必烈。阿里不哥發兵攻擊阿魯忽,佔據阿力麻裡和伊犁河地區;2023年,忽必烈佔領舊都 哈拉和林;迎戰阿里不哥軍於昔木土腦兒(約在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西南);十一月,忽必烈率軍親討阿里不哥,大敗阿里不哥軍,斬殺 3000人,阿里不哥北遁;忽必烈令軍勿追,待其自悔。2023年,四弟阿里不哥 眾叛親離,不得不向二哥忽必烈投降,不久後囚死。

考慮到阿里不哥 在舊都 和林的殘餘影響勢力,忽必烈果斷決定遷都燕京,改稱大都。雖然二哥 忽必烈打敗了四弟阿里不哥,但雄踞中亞和西亞的蒙古四大汗分支國則因他違背大汗選舉傳統- 忽裡勒臺推選大會,以及他的「 行漢法」 主張而紛紛與他斷絕了來往,脫離了他的統治範圍。至此,忽必烈的政權只包括中原地區、雲南、**和蒙古本土。

至元八年(1271),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次年,確定以大都北京為首都。雖然**集權政治的重新確立,恢復了正常的統治秩序;但是,忽必烈政權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後舊制,這些制度在元代始終保留下來,嚴重地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使元代的社會矛盾愈益激化;同時,忽必烈積極著手準備併吞南宋的戰爭;至元十一年,忽必烈命宰相伯顏 大舉伐南宋。

至元十三年,下臨安,至元十六年2023年,最後消滅了流亡在廣東崖山的南宋昺帝;最終完成了全中國的大統一。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全中國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中國疆域的現代規模。征服南宋後,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黷武等消極因素都有了新發展。

他開始重用回回人阿合馬。阿合馬從中統初年便主管**財政,多方搜刮,權勢日重。後阿合馬獨擅朝政。

至元十九年,大都發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殺阿合馬事件;此後,忽必烈又先後任用盧世榮、桑哥專理財政,都以失敗而告終。同期,忽必烈接連派遣軍隊遠征日本、安南、占城、緬甸與爪哇,都遭到失敗。至元三十一年[2023年2月18日],忽必烈病逝,在位36年,享80歲。

有子11人。諡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

歐洲最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marco polo)[2023年~2023年],正是在忽必烈時代來到中國,在中國整整生活了17年,並曾出任揚州的地方長官,任職3年。他所寫的《馬可波羅遊記》被稱為當時 「世界一大奇書」,他第一次把中國的東方文明介紹給歐洲人,從而開啟了中世紀歐洲人的眼界,引起了歐洲人向遠東尋找中國的強烈興趣。***委託**寫書介紹陝北-延安,據說就是學習忽必烈,當年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委託馬可波羅寫書介紹元帝國的舊都-和林 及 大都-北京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繼承汗位,他南征北戰統一了中國,建立第一個統一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元朝。在他統治時元朝疆土遼闊,西至地中海,北至北冰洋。

忽必烈有哪些生平事蹟?

3樓:漫閱科技

忽必烈(1215~1294),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的正妻唆魯禾帖尼的第二子,生於金宣宗貞三年(1215),其兄為蒙哥,其弟有旭烈兀、阿里不哥。他是在成吉思汗、窩闊臺汗、貴由汗、蒙哥汗之後,第五個登上大蒙古國大汗寶座的人物。同時,他又是元王朝的建立者,蒙古語尊為薛禪(意為賢者)皇帝,卒於至元三十一年(1294),廟號世祖。

忽必烈的生平事蹟有哪些?

4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元朝的建立,自成吉思汗(太祖)開其基業,中經窩闊臺(太宗)、貴由(定宗)、蒙哥(憲宗),至忽必烈(世祖)統一中國,定國號為元,歷經70餘年的征戰。在這場封建統一戰爭中,忽必烈實行「祖述變通」、「附會漢法」的治國方針,終於取得巨大成功,他自己則成為元朝開國的一代英主。

忽必烈生於公元2023年,卒於公元2023年,他是蒙古國成吉思汗之孫,監國拖雷次子。忽必烈的母親唆魯忽帖尼受漢族文化影響頗深,曾多次從她的「湯沐邑」真定(今河北正定)徵召儒士至漠北教授其子女,因此忽必烈從小就受到漢文化的薰陶。青年時代的忽必烈,「思大有為於天下,延藩府舊臣及四方文學之士,問以治道。

」(《元史?世祖本紀》)公元2023年,燕京大慶壽寺高僧海雲禪師被召至藩府,忽必烈問佛法中有無安天下之法,海雲禪師回答,若問天下興亡之道,應尋求天下大賢碩儒,並把儒士出身的徒弟劉秉忠(僧名子聰)留了下來。劉秉忠博覽群書,對天下興亡事瞭如指掌,對答如流,入情入理,從而得到忽必烈的青睞。

也就在這一年,忽必烈又從懷仁(今山西懷仁)召儒士趙璧到藩府,委以羅致人才、訪求治國之道的重任。幾年間,忽必烈周圍就聚集了劉秉忠、趙璧、姚樞、許衡、張文謙等一批漢族知識分子,後來他們在忽必烈手下為治理國家發揮過重大作用。

忽必烈的哥哥蒙哥於公元2023年繼承汗位。忽必烈被指派主管漠南漢地軍國庶政。他「附會漢法」,治理漢地,於公元2023年在邢州(今河北邢臺)設安撫使,公元2023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設經略使,公元2023年在京兆(今陝西西安)設宣撫使,繼承蒙古汗庭自耶律楚材以來的一些好的傳統,吸收歷代漢族統治者的經驗,選賢任能,廉政清汙,取得了良好效果。

特別是姚樞擔任京兆宣撫使後,積極整頓吏治,實行屯田,恢復農業生產,印發鈔票,興建學校,社會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從而使關隴地區成為忽必烈的重要基地。公元2023年冬,他受命進軍滇、黔,攻打雲南大理城。城破之日,忽必烈又接受劉秉忠、姚樞等人的建議,裂帛為旗,書「止殺令」張之於街衢,禁止軍士擄掠,使居民生命財產得以保全。

公元2023年,他命劉秉忠營建開平府,並奏準在中原地區簽發漢軍,擴充兵力。這時的忽必烈由於「收召才傑,悉從人望,子惠黎庶,率土歸心」(《元史?世祖本紀》),贏得了中原漢族地主階級廣泛的支援和擁護。

忽必烈「附會漢法」的舉措,損害了部分蒙古貴族和西域商人的利益。他們便在蒙哥面前進行挑撥,公元2023年忽必烈被解除兵權,其下屬也因羅織的罪名遭受**。這時他又聽從姚樞等人的勸告,將自己的妻子、兒女送到汗廷作為人質,表明自己並無異志。

年底,他又親往謁見蒙哥。兄弟相見,忽必烈以謙恭忍讓重新獲得了蒙哥的信任,並重掌了軍權。公元2023年,蒙哥在對宋軍的戰鬥中受傷病逝,忽必烈即從鄂州率師北上。

為了爭奪汗位,從公元2023年開始,忽必烈與其弟阿里不哥進行了長達5年之久的戰爭。忽必烈在這場戰爭中依靠中原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援,最後取得勝利,阿里不哥表示歸降。這次勝利,是蒙古貴族中「附會漢法」派對守舊派的勝利,其結果是漠北與中原聯為一體,忽必烈的汗位得到鞏固和加強。

忽必烈即汗位詔告天下時承認,「祖宗肇造區宇,奄有四方,武功迭興,文治多缺,五十餘年於此矣。」為了加強文治,他表示「爰當臨御之始,宜新弘遠之規。祖述變通,正在今日。

」(《元史?世祖本紀》)換言之,他決心在繼承祖宗之法的基礎上,「附會漢法」,進行一系列改革,建立與中原經濟基礎大體相適應的國家制度,使大蒙古最後完成向統一的封建制國家的轉變。

歷史名人故事有哪些,歷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數不勝數,司馬光砸缸,草船借箭,歷史名人故事太多了,從最原始的堯舜禹,還有比較有名的各個皇帝,包括武則天,還有慈禧,還有各類文學家,軍事家等等等等 歷史人物故事有哪些?一 第一個皇后不是秦始皇的老婆!說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后,肯定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秦始皇的皇后,但其實不然,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

水滸傳中有許多生動的人物故事

1.姓名 豹子頭林沖 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 主要事件 風雪山神廟 火併王倫 正面評價 忠厚老實 武藝高強 善良 反面評價 懦弱隱忍 2 姓名 黑旋風李逵 主要事蹟 坐堂壽張縣 為母殺四虎 正面評價 直爽 忠誠 反面評價 殘暴 大老粗 3 姓名 活閻王阮小七 主要事蹟 智劫生辰綱 正面評價 直爽 義氣 ...

水滸傳人物故事不少於,。有好必追

本人性格開朗 穩重 有活力,待人熱情 真誠 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能吃苦耐勞,用於承受壓力,勇於創新 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紀律性強,工作積極配合 意志堅強,具有較強的無私奉獻精神。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善於溝通 協調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與團隊精神 活潑開朗 樂觀上進 有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