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穆子澈想我
一、勸學詩
【作者】顏真卿 【朝代】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代要知道發憤苦讀,勤奮學習。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二、觀書有感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三、偶成
【作者】朱熹 【朝代】宋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譯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裡沙沙作響了。
四、白鹿洞二首·其一
【作者】王貞白 【朝代】唐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譯文 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珍貴。並不是道人過來嘲笑,周公的精義孔子的思想教導投入鑽研中。
五、勸學
【作者】孟郊 【朝代】唐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譯文 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2樓:李明雲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活到老學到老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3樓:匿名使用者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行萬里路,讀書萬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活到老學到老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4樓: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詩句1、教育我們只要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才會永不枯竭,永不陳舊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
5樓:歲月不寒
1、教育我們只要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才會永不枯竭,永不陳舊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教育我們面對嚴峻的考驗要從容不迫、無所畏懼。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
6樓:尋秦曉生
1)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樓:匿名使用者
1、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8樓:伈庝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9樓:匿名使用者
自個兒自個兒想俺布拉布拉布拉布拉布拉布拉布拉布拉布拉布拉布拉布拉布拉布拉阿爸阿爸阿爸,阿爸阿爸餓咋辦辦吧。
老師經常用生麼詩句來教育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吸取新鮮知識,這樣,思想、才智會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
10樓:匿名使用者
紙上得來終覺淺,問渠那得清如許。算麼?
11樓:乖巧夢幻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恭行
朱熹的詩句那句告訴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才會永不枯竭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
12樓:皓凌
朱熹的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一句告訴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才會永不枯竭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
該詩句出自宋代朱熹的《觀書有感二首·其一》,全詩為: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可以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就如同一個人在讀書中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
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
13樓: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朱熹的《觀書有感》中的詩句,說的就是「要不斷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智慧才會永不枯竭,永遠充滿活力與生機」。
14樓:heart靈
朱熹的詩句那句告訴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才會永不枯竭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努力學習吧
15樓:暖暖炊煙裊裊
朱熹的詩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智慧才會永不枯竭,永遠充滿活力與生機。
1、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譯文
要問為什麼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2、原文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
要問為什麼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4、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於尤溪,長於建州,從師五夫,講學武夷,結廬雲谷,授徒孝亭,葬於唐石。
他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給後人留下浩如煙海的著述。他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融匯儒、釋、道諸家而建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對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學術成果,「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深得歷代文人推崇和歷朝皇帝褒獎封號。
後人尊他為「朱文公」,評價他為「理學正宗」,是繼孔孟之後的第三聖人。他一生致力倡興教育,先後創辦了考亭、嶽麓、武夷、紫陽等多所著名書院,培養了數以千計的門生,對建立中國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有《朱文公文集》。
16樓:成小文
是出自朱熹《觀書有感》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7樓:獄警 監獄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8樓:張曉玲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9樓:花開不敗夏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賞析: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
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雲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
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
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讚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讀者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瞭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20樓:川川丶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後面兩句就是。
老師經常用生麼詩句來教育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吸取新鮮知識,這樣
朱熹的 觀書有感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恭行。那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上課苦,上課累,上課就想打瞌睡,上課煩 上課難 上課就想出去玩。說得好 說得對!越說心裡越流淚。老師是人渣 工資沒得加,課是天天 加 伙食真是差 日日青菜炒黃瓜,無肉無魚蝦 無油鹽多又亂沙,上課 頭暈又眼花 可憐就...
朱熹的哪一句詩句各是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學習,知識,急需新鮮的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朱熹的詩句那句告訴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才會永不枯竭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 朱熹的詩句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一句告訴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
讚美教育的詩句和名言,有關教育的名言詩句
1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愛因斯坦。2 教師與畫家不同的是他要創造真善美的活人。3 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4 有人把教師比喻成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我認為只有此時,我們才真正擁有了一切。5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6 片言之賜,皆我師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