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古詩詞《一剪梅》原文是什麼

2021-03-05 21:09:41 字數 3565 閱讀 4923

1樓:滿意請採納喲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

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賞析:詞的上片主要描述詞人的獨居生活。

「紅藕香殘玉簟秋」是以點帶面的寫法,給讀者描繪了一幅詞人眼中的餘香嫋嫋的秋景圖。荷花已謝,雖仍留有殘香,卻不免透出秋的冷落與蕭條。玉席也已涼了,秋意漸來,秋涼漸濃。

中國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況是獨守空閨的女詞人呢?怎能不讓她倍感孤獨寂寥、怎能不思念遠行的丈夫呢?

為排遣心中的愁緒而「輕解羅賞,獨上蘭舟」。一個「獨」字而意境全出:曾經是夫唱婦隨,曾經是攜手並肩,曾經是舉案齊眉,而現在卻是煢煢孑立,形單影隻;舉目四望,相伴的只一「蘭舟」而已!

本是為「消愁」而來,怎奈卻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濃。

看到鴻雁,詞人想象著也許是丈夫託鴻雁捎來家信,她把蘇武雁足傳書的典故巧妙地融於眼前的情景之中,自然妥帖,餘味無窮。我們可以設想:詞人甚至會猜想丈夫在信中告訴自己歸期、行程,那種企盼之情溢於字裡行間。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看到雁群飛回故里,自然會強化企盼丈夫回來的心緒。我們似乎看到詞人獨自憑欄遠眺,柔柔的月光灑滿西樓,雁字回時,那種清冷,那種孤獨,那種寂寥,怎可言傳?

2樓:溜溜小燈泡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雪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

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鑑賞:這首詞作於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後,寄寓著清照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意境清涼幽然,頗有仙風靈氣。

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徵;枕蓆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淒涼獨處的內心感受。起句為全詞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調。

李清照一剪梅詩詞

3樓:一箭雙鵰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白話譯文:

已是秋天了,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仍散發著殘留的幽香,睡在竹蓆上,已有了一些涼意。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那精緻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長空,白雲悠悠,誰會將書信寄來?

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飛回來時,清亮的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我們兩個人呀,患著一樣的相思,卻兩地分離,牽動著各自的憂愁。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剛離開了微蹙的眉梢,卻又隱隱地湧上了心頭。

創作背景:

此詞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當作於婚後不久。題名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記》引《外傳》雲:「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

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而現代詞學家王仲聞編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見:「清照適趙明誠時,兩傢俱在東京,明誠正為太學生,無負笈遠遊事。

此則所云,顯非事實。而李清照之父稱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見蕪陋。《琅嬛記》乃偽書,不足據。

」根據李清照帶有自傳性的《金石錄後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2023年)李清照嫁與趙明誠,婚後伉儷之情甚篤,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後其父李格非在黨爭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連,被迫還鄉,與丈夫時有別離。這不免勾起她的許多思念之情,寫下了多首詞篇,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詞人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全詞以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展示出一種婉約之美,格調清新,意境幽美,稱得上是一首工緻精巧的別情佳作。

李清照(2023年3月13日—約2023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4樓:文曲塘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5樓:關冬靈環厚

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6樓:蕢絹信蕩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

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李清照的《一剪梅》解析,《一剪梅》李清照 賞析

就是說,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縐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一句話就是時刻在相思著。這裡,作者對 愁 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時總是縐著眉頭,愁眉苦臉的。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領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的。才下 卻上 兩個...

李清照的一剪梅這首詩的背景,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寫作背景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元代伊世珍的 琅嬛記 卷中對這首詞的創作背景有過一段記載 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 一剪梅 詞以送之。今人王仲聞在 李...

一剪梅究竟指的是什麼樣的梅花,電視劇一剪梅中的梅到底是什麼梅?

梅花枝條柔軟,不易折斷。所以古人用剪刀剪取枝條,養在花瓶中觀賞。一剪梅 一剪梅,詞牌名。亦稱 臘梅香 得名於周邦彥詞中的 一剪梅花萬樣嬌 詞牌格式 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有一體只須前後闋的 一 三 六句用韻。一剪梅 仄平平 仄平 韻 仄平平 句 仄平平 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