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川端康成作品與日本傳統文學之間的繼承關係

2021-03-05 21:44:23 字數 4795 閱讀 4961

1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是東方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作家。2023年 「由於他的高超的敘事文學以非凡的銳敏表現了日本人的精神實質」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是繼印度作家泰戈爾之後第二個獲此殊榮的東方作家。他獲得諾貝爾獎的三部作品《雪國》(1935—1947)、《古都》(1962)和《千隻鶴》(1951)從而成為東方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

下面就這三部作品對川端康成的藝術風格進行**。

1.《雪國》 :虛無的哀歌

**以平靜和緩的語調記敘了主人公島村——一個已有妻室的紈絝子弟與一個山村藝妓駒子複雜微妙的情感故事。島村第一次來到山村「雪國」,與尚未成為藝妓的駒子——一個「潔淨的出奇的山村姑娘」——相愛;第二次來到雪國,在火車上島村認識了年輕美麗的葉子,她正護送生命垂危的情人行男迴雪國,島村被她悲慼的美所吸引,而此時駒子為了救治未婚夫行男已淪為藝妓;翌年秋天,島村三到雪國,行男已病故,島村更加戀慕陷入無限悲哀的葉子,同時和駒子都看到了兩人關係的搖搖欲墜。然而此時葉子突然在一場大火中墜樓身亡,島村陷入無限的空虛中。

《雪國》的藝術世界,是通過虛實交織的手法加以展現的。在此過程中,川端康成在技巧上成功的吸收了「西方現代文學的主要特點,運用意識流、象徵和暗示、自由聯想等手法」 剖析人物深層次的心理活動,同時又與日本傳統文學的嚴謹格調相結合,增加了人物情緒的感覺色彩和抒情特點。在**開頭對島村在火車上所見所感的描述,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窗玻璃的襯底,是流動著的暮色。就是說,鏡面的映像和境底的背景,恰似電影中的迭影,不斷變換。出場人物與背景之間毫無關聯。

人物是透明的陰影,背景則是飛馳而過的日幕野景,兩者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幅不似人間的象徵世界。尤其是姑娘的臉上,疊現出寒山燈火的那一瞬間,真是美的無法形容,島村的心都為之震顫。

然而貫穿《雪國》全文的仍然是川端康成對於日本傳統的「悲哀與冷豔結合的餘情美」 的闡釋。女主人公駒子的情緒、精神和心靈世界始終貫穿著哀與豔,駒子的愛情沒有**化,而是精神化和人情化的。表面上看,作者將駒子裝飾的十分妖豔放蕩,但是沒有過多的展現她的肉感世界,而是反映了她內在的悲傷,帶有深沉的哀嘆。

而全文所表達的那種深沉憂鬱的情感基調,更是日本文學的傳統特點的體現。

這種對傳統文化依戀和追求,在《古都》中得到了更加徹底的詮釋。

2.《古都》:文化意識的展現

**描寫了一對孿生姐妹悲歡離合的際遇。姐姐千重子出生後,由於家境貧寒,無力撫養,即遭遺棄,幸而為一家綢緞批發商所收養,成了一個養尊處優的小姐。而妹妹苗子,雖未見棄於父母,卻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兒,孑立伶仃,長大後自食其力,到山裡種植北山杉。

千重子優美文雅,善於感受,在京都優美的風光和古蹟中品味到自然和人生的真諦。而苗子,在山村的清貧生活中養成了樸素善良的性格。孿生姐妹的命運彷彿是大楓樹上的兩株紫花地丁:

咫尺天涯,雖相見有期,卻終難聚合。姐妹二人幾度相逢,卻因境遇不同,最終難以相聚。千重子因為自己的身世而感傷不已,在得知兩人的姐妹關係後,為了不影響姐姐的幸福,苗子毅然遠遁深山僻壤,濃濃的姐妹之情在此昇華。

作者以大楓樹上的兩株紫花地丁,來比喻孿生姐妹的命運:

上邊和下邊的紫花地丁彼此會不會相見,會不會相識呢?

咫尺天涯,雖相見有期,卻終難聚合。姐妹二人幾度相逢,卻因境遇不同,無緣相聚廝守。苗子自感身世淒涼,千重子也有人生孤寂之感。

由於姐妹倆無力抗拒的命運,加之少女們多愁善感的情懷,是**不僅具有濃厚的抒情氣息,還蒙有一層詩意的感傷。

**的主題,雖說是寫兩姐妹的命運,但從全書的結構和作者的旨趣來看,作品刻意表現的,顯然是京都的風物人情。京都歷史悠久,千餘年來,常為建都之地。優美的自然景色和四時風物,足可代表日本山河的嫵媚秀麗。

各種節令和風俗,體現日本人民自古以來與大自然搏鬥的魄力與傳統。一處處的名勝古蹟與佛舍浮屠,更反映了民族的智慧與情趣。所以,京都堪稱是日本傳統文化的薈萃之地,是日本人民「精神上的故鄉」。

作者讓讀者跟著千重子去尋訪京都的名勝古蹟,欣賞平安神宮的櫻花,嵯峨的竹林,北山的園杉,青蓮院的楠木,領略一年一度盛大的只園會,時代祭,伐竹祭,鞍馬山的大字篝火……**好似京都的風俗畫卷,使人能體味到日本民族的情趣,日本民族的美。所以,從這部作品,很能看出川端康成的創作特色,即:以現代人的感受,用嘆惋的筆調,描寫日本民族的傳統美。

川端康成曾以繼承日本的美學傳統自詡。正像我國在藝術上歷來講究意境一樣,日本自古以來便注重「幽玄」之美,含蓄之趣,讀完覺得餘情綿綿,韻味深長。川端康成作品裡,簡約含蓄的語言,意在言外的象徵,自由飛動的聯想,的確繼承了日本古典文學中這一美學傳統。

川端康成寫《古都》抒發的情懷,實際上是感時傷世,嗟嘆日本傳統面臨的厄運,以喚起國人發揚民族文化精神的熱忱。但是這一目的不留痕跡的編織在了古都的自然美與人情美中,用川端自己的話說,就是「追求殘照在戰敗而荒蕪了的故國山河的日本美」。

3.《千隻鶴》:超常之愛

慄本夫人和孀居的太田夫人過去都是菊治的父親的情人。慄本想讓菊治娶稻村家的小姐為妻,可菊治卻對太田夫人母女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後來,太田夫人在菊治身上發現了他父親的影子,加上受情慾所驅,糊里糊塗地和菊治發生了肉體關係。

事後,太田夫人深感內疚,自認為罪孽深重而自殺。菊治對太田夫人沒有愛情,當太田夫人自殺後才發現她的美和魅力。於是,他不知不覺他對太田夫人的思戀之情轉移到她女兒文子身上。

而文子卻認為母親是不可饒恕的罪人,悄悄地離開了菊治。最後,菊治甩開慄本夫人的糾纏,為尋找文子而出門遠走了。

**中主人公菊治與幾位女子近乎**的關係,使《千隻鶴》成為倍受爭議的一部**。菊治與太田夫人及其女兒文子的關係,在道德與非道德的衝突中,企圖超越世俗道德的規範,於是又融入了日本式的「悲哀」。作者成功地創造出一種幻想中的美,以傳統的「千隻鶴」包袱和茶道作為情節、聯結人物的媒介。

這些傳統器物的美與**主人公之間畸形的愛戀是不相符的,關於**的動機,作者自己說:「我的**《千隻鶴》,如果人們以為是描寫日本茶道『心靈』與『形式』的美,那就錯了,毋寧說這部作品是對當今社會低階趣味的茶道發出的懷疑和警惕,並予以否定。」 這一思想,與川端在戰後對日本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的喟嘆,以及對日本傳統的執著追求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實際上,這一思想在他較晚的作品《古都》中體現的更加深邃清晰。

對於川端康成文學特點及其成就的總結,在這裡先引一段三島由紀夫的話:

生於日本的藝術家,被迫對日本文化不斷地進行批判,從東西方文化的混淆中清理出真正屬於自己風土和本能的東西,只有在這方面取得切實成果的人是成功的。當然,由於我們是日本人,我們所創造的藝術形象,越是貼近日本,成功的可能性越大。這不能單純地用迴歸日本、迴歸東洋來說明,因為這與每個作家的本能和稟賦有關。

凡是想貼近西洋的,大多不能取得成功。

川端康成早年崇尚西洋文學的手法和技巧,成為新感覺派的代表人物,後來又回到了弘揚傳統文學精神的陣營中。他的文學技巧特點,可以歸納為三點:

一. 傳統的風景和器物的纖細的美

這一特點在《古都》和《千隻鶴》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古都》對京都風物的描繪,《千隻鶴》對傳統茶道的摹寫,都體現了極富淵源的文學傳統。從更深的層次說,川端筆下的自然是與人物的心理變化、感情波瀾相呼應的。

以「雪、月、花」來表現四季時令變化的美和人的感情的美,這是日本的傳統風格,不難看出,川端已把自然的美與人的感情上升到一個清幽淡雅的美學範疇。這一點顯然受日本古典文學著作《源氏物語》及《枕草子》的薰陶和影響。川端發揚了日本傳統的美學,以典雅、幽情的低徊情趣,大自然的美和哀婉來喻人,使作品的審美趣味餘情嫋嫋。

二. 細膩的手法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川端在作品中常把「美」與「悲」用纖細、感傷的感情描寫得淋漓盡致,而這些又大多由悲歡離合的男女內心世界來體現的。對人物外表、語言和心理的描述著墨不多,但是在寥寥數語之間能把感情深處的波瀾刻畫得惟妙惟肖。這種美的意境,誠摯的深沉的愛的傾訴,震撼著讀者的心肺。

三. 虛無、悲觀、孤獨、哀愁的情感基調

川端的作品中貫穿著虛無主義與頹廢主義。這是由於他受到佛教虛無思想的影響所致,作品常常流露出悲哀、人生幻化、世事無常的感嘆。川端認為這是一種美學思想,是「日本的悲哀」,「傳統的美」。

他說:「世界上再沒有比輪迴轉生的教義更富於幻想的故事,這是人類創造的最美麗的愛的抒情歌。」 他認為愛是無常的,死也是無常的,愛與死都是一種美。

**《千隻鶴》中的菊治與亡父的**太田夫人及其女兒有著肉體關係,同時他又對稻村小姐抱有戀情,這種父子同享一女,母女共事一男的**逸事以及太田夫人迫於愛情報怨自殺之死,都變成川端筆下的「美」。《雪國》中的主人公島村,扔下嬌妻弱子,三去千里之外的雪國與傾慕於他的藝妓駒子幽會,但他把駒子的真摯的愛看做是一種徒勞。島村遊戲人生,玩世不恭的虛無態度及駒子的那種「徒勞」的愛也成了川端的美學趣味。

島村傾心的葉子被一場大火奪去了生命,這也被川端視為一種美加以描寫,並用銀河的美景加以襯托。川端曾經說過:「佛典是最大的文學,我不把經典當作宗教教義,而把它當作文學的幻想來敬重。

」這種無常觀就導致了川端讚美生與死。島村形象是代表了三十年代日本知識分子形象的典型代表。《雪國》是川端的瑰麗之作,集其創作思想、手法、風格之大成,但卻蒙上了一層虛無的色彩。

川端作品中的這些特徵,與日本文化的傳統是吻合的。日本傳統的美學理想是溫婉纖細、具體真實、雅淡清麗、含蓄有致。傳統文學中更多的是人物對大自然的細膩感受,濃郁的抒**彩和悲哀的情調。

日本古典文論中的「物哀精神」和「幽玄風格」主導著日本古典文學作品中,平淡無奇的表層後面,滲透的一種柔情餘韻和內心深處的貪婉哀傷。日本文學從最早的著作《古事記》起,從《萬葉集》到《源氏物語》,沿襲了一種悲哀的情調,儘管優美的風光和器物是這些作品中讚歎的物件。這就形成了日本文學的基本美學特徵。

川端康成對日本古典文學的追求,首先表現在他注重日本古典文學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朦朧的意識的格調,將人物統一在悲與美中加以塑造。其次是他重視運用傳統藝術表現手法,抒發人物心靈深處的感情,表現人物感情的纖細和柔美。另外,傳統文學的結構特徵,例如物語文學的平面並列結構等等,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傳承和體現。

川端康成積極學習西方文學的創作方法,又有意識地把它融合到日本古典文學的傳統之中,保持和諧統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學風格,他說:「我們的文學雖然是隨西方文**流而動,但日本文學傳統確實潛藏的看不見的河床。」

川端康成最著名的作品是什麼,川端康成的成名作是什麼,主要代表作是什麼

伊豆的舞女,雪國,千隻鶴 川端康成主要作品 椿 十六歲日記 名人 高原 伊豆之旅 伊豆的舞女 1926年,描寫一個高中生 我 和流浪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淺草紅團 1929年 1930年 水晶幻想 1931年 舞姫 雪國 1935年 1937年 描寫了雪國底層女性形體和精神上的純潔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

中國動漫與日本動漫的差異,中國動漫與日本動漫的區別及各自的魅力所在

國產動漫人才,繪畫水平 肯定不比日本差 但是,國家體制不一樣。中國不扶植大齡動漫,只扶植低齡動漫。這樣優秀的繪畫高手,靠漫畫 動畫吃不飽飯,都去做遊戲,接外包,和出國去了。只有灰太狼喜羊羊這種低齡動畫,能在電視臺播出,得到知名度後在出電影賣光碟。雖然一線,有高手在,混的很好。但是二線 三線 四線的高...

中國漫畫與日本漫畫的區別,中國動漫與日本動漫的區別及各自的魅力所在

中國的動漫與日本的動漫相比,我認為有4點不同。首先,中國的動漫更適合低齡兒童看,因為中國動漫內涵淺,而日本動漫是全年齡的。其次,中國動漫的宗旨主要是娛樂 我認為 日本動漫更人性化一些,例如一部動漫你可以體會到很多真實生活中有的東西。再次,中國動漫裡好人就是好人壞蛋就是壞蛋,結局必是壞蛋倒黴好人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