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瑋愛郝偉妮
總是被古人惜字如金的文言文所難為,因為用字少,古體字生僻字又多,便顯得晦澀難懂;但是,又總是被古人短小精悍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文章所折服,因此經常與朋友慨嘆:古人譴詞造句之精妙,長短皆可而的妙論辨證,包含天象地理數理政治軍事等永珍的研究之廣泛和深刻,真是讓人感覺已經窮乎世界萬物之廣博,今天的我們似乎只有讚歎學習和解釋的份了.
尤其是文言文,洋洋灑灑的古體詩文,如大家都知道的那句順口溜:"唐詩宋詞漢文章",這是初中階段的文學常識了,就說的是這三個時期的文學成就在中國歷史上達到了迄今為止的最高蜂.再向前就是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的思想成果,通過通俗易懂的古散文表現的淋漓盡致.
向後看就是元劇及明清**了.
它們無一例外都屬於文言文的序列.
那麼文言文的顯著特點有哪一些呢?一是用詞簡;二是善用典;三是虛詞多.
為什麼會形成這些特點呢?作為門外漢,我以為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古人在甲骨竹簡等堅硬的物體上刻字而不是寫字,費時費事費勁費材,所以力求簡潔,用一個字就可以代表兩個字甚至一句話.後來帛書以及紙張都很貴重,所以這種用詞法就一直保留了下來.
第二,由於這種儉省的手法,在敘事抒情時有音節句子不完整的時候較多,所以就用無實際意義的虛詞,予以補充以形成完整的句子.再加上當時有文化的人數較少,在文人相見時,又以文章體裁的語言交流切磋, 也助長和發展了虛詞的使用.
第三,古人善於歌唱.這就象今天少數民族仍然有這個特長一樣,這是文化傳承的需要,也是文化貧乏的表現之一.但是就是這個歌唱的特長,使宋詞得以大發展.
宋詞的節律極富**化,以至使傳唱詞令在當時就象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樣,滿大街都能聽得到.實際上被稱為漢文章的賦,用詞華麗,節律性也特強.這些文章詞令的**化,也是虛詞得以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元劇也是這樣,並且它的虛詞帶上了戲劇的特殊記號.但到了明清**時,這種"之乎者也矣言哉"的虛詞相對的就少了.
第四,至於用典,這是古人博覽群書知識面寬的表現,也是論證說理增強感染力的例證手法.當然也不乏賣弄的需要.
事實上,今人的文章,特別是官樣文章,應該學學古人,除了虛詞之外,簡練用詞和適當用典,應該大力提倡.不妨來個"復古文言文"的運動,在高中某一學年(高二比較適合),就定位復古文言文年,讓後來人好好學學中國古人的豐富的文化思想.
文章引用自:
提起文言文,大家都會想起「之乎者也」的文言特點。如今我們早已擯棄了文言文而使用白話文。文言文的歷史有幾千年的歷史,白話文的歷史才一百年的歷史,文言文為什麼會有如此長的歷史呢,主要源於他的優點。
一、特點:
1. 文言文的最大優點是「簡潔」。一的故事幾句話就可以說完,要用白話文就不一樣了,要寫很多。
2. 文與言分開。語言是會隨著時代變遷的,所以語言跟文字如果一致,經過幾百年語言變了,從前人寫的東西,你一定看不懂。
西方人就沒有文言文這樣的工具。像歐洲,拉丁文是他們古老的文字,還有印度的梵文,現代人幾乎無人能看懂,只有一些極少數的考古學家、專家,才能理解一部份,而且並不能完全理解。經過時代的變遷,語、文同步所產生的弊端已顯露無遺。
3.文言文沒有標點符號,只好用「之乎者也」代替。有點像日語裡面過多的助詞。
二 、簡潔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寫字很慢,慢的原因:
1.當時是繁體字,寫字很慢。單字寫得慢只有使句子簡短一點。
2.當時用毛筆寫字甚至用刀刻,遠不如現在用鋼筆和圓珠筆熟練。
3.最初文字主要寫在龜甲、貝殼、金屬、石頭、布帛、竹簡等笨重或貴重的東西。不能太多,否則搬不動。
2樓:廈門侯
第一個「文」,是書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
最後一個「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
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而語言進行表述,就是「飯否?」.
「飯否」就是文言文.我國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所以,現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國內,中學語文課程中,文言文的學習更是佔了很大的分量。
1. 文言文很精彩.這當然是無疑的.
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文言文.由此可見中國的現代文明歷史還是很短的,解構或者解讀傳統文化還是現代化的必要,因為傳統智慧的繼承建立於對文言的正確解讀。
2.文言文是知識.這是對的,因為文言文已經不再是語言,它純粹是文字.
但文言文是知識,甲骨文也是知識,那為什麼就不學甲骨文呢?對了,正是因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進一步學習甲骨文等等傳統高階文字(學)的基礎。
3.文言文也是技巧.漢語的表述、描繪、組合、轉變、喻式、鋪比、推演……在思想的表達上充分承載了漢文明的風格.
掌握文言文物理結構,對現代漢語的理解比較精深,對新漢語的構造將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話文」的相對.這個詞的結構是這樣的:
文言-文.第一個「文」是「文字」,「言」是語言.「文言」則指「文字化了的語言」.
它說明兩層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字是一種語言;其二,這個語言後來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語言也有兩重含義:
其一,可以有語言但沒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數少數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其二,語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為歷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應該是:被文字化了的語言的一種文體.後面那個「文」指文體。
那麼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還有什麼「前途」嗎?或者說,還會有什麼生活的應用價值?我想是有的.
在傳統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現代社會時,只不過人們忽略了一些邊緣地區的社會生活,才造成現代應用對文言文的懷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設中,某些碑刻仍然會用文言文撰寫,仍然採用書法書寫,使用工具鐫刻.篆書的應用也大多如此。
「文言文」這個名詞也可以涵載語言與文字之間在文化歷史上的相互關係.某種形式上,一旦某種語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書面化,其語言魅力頓減,而文字功能倍增.因為語言通常是口頭相傳,與生活密切相關,語言尚未進入文化狀態,它是對生活經驗的一種保留,沒有文字的擴充套件效能。
我們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不免會產生一種錯覺:古時人說話也是這麼說的麼?我想這可以用現在時態下書面語與口頭語在表述上的不同來「感受」,它們之間在結構上規則上並無大的區別.
也可以推測,古人說話只不過比文言文更隨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兩拍」也可以做參考了.至於現在我們閱讀文言文,當然不代表在重複古人的說話,而是在朗誦或者默讀一種文體。
閱讀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種極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爾閱讀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種應有的肅穆。
3樓:匿名使用者
一、中國古代文言文起源是先秦口語。
二、簡介: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
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在中華數千年曆史中,語言的口語變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卻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
古文字的來歷
4樓:沉落梧桐幾時別
古文:①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稱(一般不包括『駢文』)。 ②漢代通行隸書,因此把秦以前的字型叫做古文,特指許慎《說文解字》裡的古文。
字: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漢字。字元。字母。字典。字句。字裡行(hang)間。字斟句酌。
5樓:一雙笑靨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
一、結繩說:結繩是原始氏族普遍採用的一種記事方法。下面摘錄各種文獻對結繩說的記錄。
《周易·繫辭下》: 「上古結繩而治, 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鄭玄《周易注》:
「古者無文字, 結繩為約。事大, 大結其繩; 事小, 小結其繩。」許慎《說文解字·序》說:
「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這些解說都甚為簡略, 對於結繩法之詳我們還是不得而知, 只知其最初是用來記物件的數量。
二、刻契說:這是古人在結繩記事後又一種幫助記憶的實物記事法, 常用來作契約用, 性質與結繩相近。它用竹片或木版製成, 同時在上面刻一些缺口或其他記號, 主要用來記錄財務的數量, 或向別人傳達資訊以作為記憶憑證, 或作為向有關人員作解釋的依據。
劉熙《釋名·釋書契》:「契, 刻也, 刻識其數也。」鄭玄註解《周易·繫辭》:
「書之於木, 刻其側為契, 各執其一, 後以相符合。」同時他又對《周禮·質人》作注: 「書契取於市物之券也。
」刻契有一方獨存的, 也有雙方共有的。雙方共有的是把竹木劈成兩半, 各拿一半, 並以齒的互相吻合為依據。
三、八卦說:八卦相傳由伏羲所作。《周易·繫辭》: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於天, 俯則觀法於地, 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 於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之情。」而關於八卦起源的說法也有很多, 有摹象說、星象說、數說、楊雄的「亥」為物之源說等等。無論哪種說法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八卦**於客觀的物質世界。
(四)圖畫說:圖畫是人們用來記事的手段,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來交流。雖然我國考古資料中沒有史前的圖畫記事或交際的發現,但參證其他民族的資料我們可以瞭解到大概情況。
唐蘭先生在《中國文字學》一書中也說到: 「文字的產生, 本是很自然的, 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人類, 已經有很好的繪畫, 這些畫大抵是動物和人像, 這是文字的前驅。」從這個意義上來看, 圖畫對文字的起源作用最大。
(五)倉頡造字說。最後一種也是最具說服力的一種說法,原始人類使用了結繩、刻契、圖畫的方法輔助記事,後來用特徵圖形來簡化、取代圖畫。當圖形符號簡化到一定程度,並形成與語言的特定對應時,原始文字就形成了。
即《繫辭》所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那麼後世是什麼時候呢?古書上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相傳黃帝的史官倉頡看見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長得好像是一幅繪有文字的畫,倉頡便描摹他的形象,創造了文字。
有的古書說,倉頡創造出文字後,由於洩漏了天機,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還有一種傳說,說倉頡觀察了鳥獸印在泥土上的腳跡,啟發了他發明文字的靈感。《世本·作篇》:
「史皇作圖, 倉頡作書。」, 《淮南子·本經訓》: 「昔者倉頡作書, 而天雨粟, 鬼夜哭。
」許慎《說文解字·序》: 「倉頡之初作書, 蓋依類象形。」從歷史的角度看,複雜的漢字系統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發明創造出來。
倉頡如果確其人,應該是在漢字的蒐集、整理、統一上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荀子-解蔽》中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
關於古代神話故事的文言文有哪些,中國古代神話文言文
1 盤古開天闢地 出自 三五曆紀 2 女媧補天 出自 淮南子 3,刑天 出自 山海經 4,夸父逐日 出自 山海經 5,共工怒觸不周山 出自 淮南子 6,后羿射日 出自 淮南子 7,精衛填海 出自 山海經 盤古開天闢地 原文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
原來的中國人為什麼說文言文呀,中國古代為什麼會有文言文啊,古代的人說
理解bai文章意思,文言文的字du詞用發有一定的內在聯絡zhi,與現代文裡面 了 的dao 背不清楚相比版之下,文言文通常的感覺是某權 個地方該有哪個字就一定會有.學會斷句很重要.總之,文言文有很強的邏輯性,理解作者思路是重點 首先要重視教師的範讀。範讀 就是 示範之讀 教師範讀的效果佳,必然能激發...
東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和揚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哪個好考
1 在中國高校700強中,揚州大學排名第97名,相對於2017年排名下降了9名。2 在江蘇所有高校中,揚州大學排名第10名,相對於2017年排名下降了 1名。3 在所有綜合類大學中,揚州大學排名第35名,相對於2017年排名下降了5名。1揚州大學歷年排名統計 揚州大學歷年排名表 揚州大學歷年排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