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寫《所見》這首詩筆下的牧童所見這首詩中刻畫出了一個什麼樣的牧童形象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2021-03-06 01:04:43 字數 4907 閱讀 8393

1樓:

寫出了牧童的天真爛漫,悠然自得;寫靜寫出了牧童的好玩心理,把忽然閉口立的專注寫得活靈活現。

《所見》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讚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

「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這首詩正是在這種起伏變化中獲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

詩的語言,明白如話,質樸無華,十分本色。至於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閒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託了出來。

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於遏行雲,「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繼續描寫神態。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

急轉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詞,把這個牧童發現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忽然」發生了變化:

由響而靜、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間神態寫得韻味十足。

而「閉」和「立」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間的表現,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

擴充套件資料

《所見》是清代文學家袁枚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寫了作者偶然所見牧童騎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過對牧童的動作神態變化的描寫,表現了牧童天真活潑機智靈活的性格和熱愛大自然情趣的特點。

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閒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用語活潑自由、淺顯明瞭。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寧,「小住倉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閒情逸致,空靈流利,新奇眩目。此詩也即是詩人在生活中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後停住歌聲準備捕捉蟬的這一幕場景後,詩興大發而創作。

2樓:匿名使用者

《所見》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讚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此時無聲勝有聲」。

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這首詩正是在這種起伏變化中獲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詩的語言,明白如話,質樸無華,十分本色。

至於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閒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託了出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

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於遏行雲,「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繼續描寫神態。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

第四句,急轉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詞,把這個牧童發現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忽然」發生了變化:

由響而靜、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間神態寫得韻味十足。而「閉」和「立」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間的表現,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

所見這首詩中刻畫出了一個什麼樣的牧童形象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3樓:越女紅裙詩

所見_袁枚 (清代)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

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所見》這首詩寫的是一個放牛的小孩騎著牛,大聲地唱著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隻鳴叫的蟬吧,忽然停止了歌聲,站立在柳樹旁。這一切叫袁枚看見了,袁枚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袁枚親眼看到的。

【刻畫了一個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牧童形象。】前兩句,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閒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託了出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 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

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於遏行雲,"振林榔"。第 三句,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第四句"忽然"一詞,把這個牧童發現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

而"閉"和"立 " 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你看他正在悄悄地站在樹下,歪著頭眼睛望著鳴蟬,心裡想著怎樣去捕捉才不會讓它逃掉哩!

詩作多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詩看似閒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袁枚的作品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瞭,形象自然生動。《所見》一詩描寫了作者偶然所見的一件小事。

全詩用敘述的方式,通過敘述牧童的動作,形象的刻畫出了放牛娃天真活潑和率真的神態,充滿生活情趣。讀詩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所見這首詩,寫出了牧童什麼的情景? 5

4樓:亦夢之城

1、牧童復騎牛唱歌是制動,為了捕蟬而閉口是靜。寫動寫出了牧童的天真爛漫,悠然自得;寫靜寫出了牧童的好玩心理,把忽然閉口立的專注寫得活靈活現。

2、全詩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3、註釋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

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4、創作背景

《所見》寫的是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於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叫袁枚看見了,袁枚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袁枚親眼看到的。

5、作者簡介

袁枚(1716-2023年),清代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

5樓:媛曉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根據清代詩人袁枚的《所見》這首詩寫作文

6樓:津寶閨房

《所見》

一個夏日,火辣辣的太陽烘烤著山腳下的林間小道。這時從遠處晃晃悠悠地走來了一頭肥壯的大黃牛,背上馱著一個大約9歲的牧童。只見他濃眉大眼,頭上戴著一個用柳枝編織成的小草帽,光著一雙小腳丫。

牧童橫坐在牛背上,一邊揮舞著手裡的柳條,驅趕著牛身上的蒼蠅和蚊子,一邊高聲唱著那動聽的歌聲。嘹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裡迴盪。樹林中的蟬也一起使勁地鳴叫著,好像在和牧童進行總決賽。

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用手輕輕拍了拍牛的頭,牛便停下了腳步,轉回頭看著背上的牧童,好像在問:「小主人,怎麼不走了?有事嗎?

」牧童迅速滑下牛背,一溜煙地朝路邊的一棵樹跑去。哦,原來這棵樹的枝頭趴著一隻烏黑光亮的蟬。牧童輕手輕腳的往樹上爬去。

這時蟬兒似乎察覺到了什麼,也不再高聲唱歌了,並迅速收起羽翼,往高處的枝頭上爬去。牧童知道蟬的警惕性很高,於是就躲在一堆樹葉後面,一動不動,連大氣也不敢喘。過了好久,蟬才感覺沒有危險,終於放鬆了警惕,在枝頭上張開燥熱的翅膀,繼續唱起了歌:

「知——了!知——了!」牧童看到蟬不再注意四周的動靜了,就小心翼翼地靠近,以訊雷不及掩耳之勢朝知了抓去。

可惜,蟬逃走了。過了一會兒,蟬又唱起了歌。牧童快速爬上了樹,這次可是非常有信心的。

他趁知了沒有防備,輕輕一抓,哈!終於抓到了!牧童把蟬放在身邊的小簍裡,騎著牛回家了。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的作品,他為我們刻畫了一個什麼樣的牧童形象

7樓:金果

刻畫了一個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牧童形象。

出自:《所見》是清代文學家袁枚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原文:

所見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8樓:紫夢縈之淚

這首詩刻畫了一個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牧童形象

9樓:喬木查

詩人先寫小牧童

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廳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至於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刻畫了一個可愛的牧童形象

11樓:匿名使用者

到底是啥呀?是活潑浪漫,活潑爛漫,天真可愛的牧童,還是可愛的牧童

所見這首詩抒發了作者什麼,《所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的情感

作者借這首詩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和自己寂寞的心情,也表達了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喜愛和嚮往。作者在詩中抒發了多種感情 作者抒發了一種思鄉念親 懷想故園的感情。詩歌抒發了作者客居他鄉 歸無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詩歌抒發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留戀的思想感情。在秋天的夜晚,周圍的景色觸動了詩人跡涪管皇攮郝歸酮害...

牧童的作者是誰什麼朝代的《所見》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是出自什麼朝代?

呂岩 唐代 原文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 不脫蓑衣臥月明。譯文 遼闊的草原像鋪在地上的綠毯一樣,一望無垠。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的笛聲,是那樣悠揚悅耳。小牧童放牧歸來,吃飽了晚飯,在那個黃昏之後,他連蓑衣都沒脫,就開心地躺在草地上,悠閒地 天空中的明月。一 牧童的作者 牧...

所見的主要內容,詩人感情,所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感情

此詩寫了作者偶然所見牧童騎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過對牧童的動作神態變化的描寫,表現了牧童天真活潑機智靈活的性格和熱愛大自然情趣的特點。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閒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