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書的影子究竟是什麼時候飄進我的世界裡的,我也不大清楚,小時候?頂小頂小的時候?依稀記得那時,夕陽的餘暉還未退去,外婆抱著我坐在夕陽的影子裡,讀詩給我聽,她拿著一本頁邊都發黃了的小書,那詩的調子,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園。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時間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書的影子也就在我斑駁的記憶中繼續遊移。閉起眼睛,總會有那麼幾片色彩斑讕的書角從記憶的角落中浮起,記不得是從那本書上扯下了。
幼年的我被一本一本的童話故事充實的滿滿的,書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玩伴,白雪公主,睡美人,醜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我的好朋友,那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把這些書上看來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做個故事大王。
一縷書香,就這樣在我的生命裡,飄散開來。
閱讀似乎是我最想做也最喜歡做的事情。我本是不安於平靜的人,絕對外向的性格至使我耐不住一點寂寞,但若是給我一本書,我就會靜靜的坐上一天,因為對於我來說,書中的世界,就是我最熱鬧的暄囂。
我喜歡詩詞格律,喜歡古人的文言情調,喜歡柳永的深幽和蘇軾的豪放。韓如潮,蘇如海,柳如泉,歐如瀾。那些古詩文無不精妙。
蕩氣迴腸,遐想萬千,樂作者之喜,哀作者之悲。他們的那種氣勢,那種深厚的底韻,即使在我這千載之後的人看來也頗為感慨,感慨精神,感慨文彩,感慨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也喜歡名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為它透過故事情節,展現給世人思想的精魂。我喜歡笑談興亡成敗的《三國》,喜歡內涵深邃的《紅樓》。錢鍾書在《圍城》裡對人性洞察與調侃;托爾斯泰在《復活》中展示精神探索的艱難歷程。
感受《童年》裡高爾基的成長之路,讚歎喬納森,斯威夫特層層深入的絕妙諷刺。他們不斷為我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我開始思考:
思考真理,思考生命。一本本的書籍帶我進入了我從未涉足的聖地:人類思想和文明的金壁輝煌的殿堂。
一縷書香,就如此在我的生命裡延續、擴散,踩著書的階梯,我走過了歡樂,走過了風雨。我感到了成長的責任,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如何為人處事。對書,我有太多太多的感想,太多太多的話語。
書籍,是我成長中最最重要的部分。
於是,我試著拿起筆,學著釋放自己的情感,高興或悲哀,快樂或憂傷,試著把從每本書中擷取來的精華,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每一個人。當思想的精魂從筆尖蹦出的時候,當優美的文字在白紙奔湧的流淌的時候,我總是意猶未盡的想起某書中的某個段落,某些感觸,總是隱約的看到,書本上我成長的足跡。我模仿魯迅的犀利;瓊瑤的柔婉。
試著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物,在文章中透視自己的生活。
我感謝書,我愛書,愛那一縷清幽的書香。
後來我接觸了另類的文學,另類的書。痞子蔡的書,郭敬明的書,韓寒的書,他們無不滲透著青春背後一點憂鬱的影子。平時大部分的時間我都泡在書店裡,一本一本看,一遍一遍的想,一次一次在書的天空裡放聲喊叫。
它這樣高,我無法觸及卻早已深溺於這片沒有一絲破綻的藍,那麼一縷書香,晃啊晃的,變的漂渺了。讀書的目的不再是滿足好奇心或是感受一些什麼。透過書本,彷彿更深一層看到了社會和人性的本質。
因而拼命的在書中汲取自己的所需。每讀一本書,我都會在深夜握著一支筆沒命的寫。我常覺得自己是一位帶著鋼盔的鐵甲武士。
藉由外物來厚實自己的胸膛,提高獲勝的機率,可脆弱的骨子裡還是有些許懷疑,眼前勝利的戰袍不是憑自己的力量獲得的,所以,寧願穿著單薄的白布衣手持一把劍,擊潰我的敵人,哪怕是賠上自己的性命也不要緊,那才是我要的真實感。所以讀書,所以寫,所以要厚積而薄發。我有時甚至覺得自己就是那一縷嫋娜的書香,書的精魂,要讓自己不斷的強大,只有讀書,養氣。
去書寫一篇又一篇的文字。為自己打造一片天地,即使血隨時會染紅我的白布衣,也是驕傲的腥味。
一切都歸於平靜的時候,我依然坐在燈旁,凝視那經久不曾翻動過的書頁。
一縷書香,就這麼在我的魂夢之中飄舞盪漾,而且越發的濃烈。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思想的精魂.
2樓:方正
一縷書香伴我行
夏日的午後,坐在書房內,一杯清茶,等待一米陽光從窗外射進,照在書本上,暖暖的肆意的書香,
――題記
書,像詩苑裡的一朵奇葩,讓身處逆境的我們警悟,奮進;書,宛若那美麗的貝殼,讓閒暇之餘的我們陶醉於她的光澤與美麗;書,也似那淡藍的的風鈴,讓懵懂天真的我們佇首聆聽她的低吟淺唱。
對於書,我有著莫名的情愫,記得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起,便和書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
小時候,總愛看一些幼稚的童話,纏著媽媽給我講那些自以為很神祕的故事,然後饒有趣味地沉浸於童話中,做一個溫馨、淡淡的夢。在童話國度裡,點亮只屬於我的煙火。
等到再大一點,隨著年齡與知識的增長,我開始閱讀**——首先是我們中國的瑰寶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看它曲折動人的情節;然後是米切爾的《飄》,看它感悟人生的真諦。然後看高爾基的《童年》,還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些都使我著迷。於是我瞭解了,雖然作家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真我本色,但我都可以感受到他們內心所要傳達的東西。
更大一點我就漸漸古代詩詞所吸引。我神往「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明潔,我敬佩「黃沙百兆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的悲壯。我同樂天同感嘆「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我與子美共期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的願望,我會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遊子心酸,會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滿懷......
書香帶我走進文學的殿堂,讓我擁有一顆富有奇思妙想的頭腦,一雙放眼世界的眼睛以及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書如風景,永遠浩蕩無際,永遠無邊無垠,只是現在的你是否願意持一顆求知的心,攜一身渴望,走進書香,從閱讀身邊輕輕走過呢?
每當我生活中遇到不快或者壓力的時候,有書的陪伴使我不再孤單。書是我的摯友,踏上作者用文字搭成的心橋,漸漸達到心靈的溝通,隨之而來的是心情的釋然,壓力的緩解,是明天的希望。
書滋潤著我平凡的人生,不管遠方是彩霞滿天還是陰雲密佈,我都要堅持——因為書香伴隨我前行,我是蒼茫的文海中遨遊!
3樓:生活很精彩
書香伴我行
俗話說得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像我這樣對閱讀如飢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小時候,我知道的第一個故事就是《放羊的小孩》,這個故事警告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一定不要撒謊,否則當你騙了別人的事真的發生了,人家就不會再相信你了,到時候吃苦頭的是自己。這對我的啟發很大。
有時候,我會聽奶奶講她小時候自己編的小故事,如:《快樂的小樹苗》、《小英雄》、《人熊外婆》。這些小故事雖然沒有《格林童話》的精彩,也沒有《安徒生童話》的優美與感人,可我仍然聽得十分入迷。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我也慢慢地長大,告別幼稚園的老師同學,進入了小學階段,我仍然還像以前那樣十分愛聽故事。在學校圖書館裡,我發現許多好看的童話書,其中還有我最愛看的《安徒生童話》。
看了《皇帝的新裝》,我為故事中的的皇帝而感到無知和丟臉;看了《小豬倌》我十分瞧不起故事中的那位公主;看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又為故事中的那位小女孩而傷心地落淚如珠。這些故事,我看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
日子久了,這一類的小故事已不能使我滿足,我又發現了一塊「綠洲」__小區旁新開的一家新華書店,裡面的書可多了:**、散文、科普、童話、作文、歷史、詩歌。書籍真是應有盡有,我看得眼花瞭亂。
每天做完家庭作業,我就立即向書店奔去,那些書就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故事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常常使我牽腸掛肚。這些小名著,我百讀不厭!
有一句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一個成語:「開卷有益」。這不正表明了書的好處與人類對書的熱愛嗎?
4樓:匿名使用者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為《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文章深深的感動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
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
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
「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
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鬥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臺灣文壇,林清玄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臺灣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響他性格和寫作風格的母親。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著自己晚上回房間裡哭就行了。
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裡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
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捨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
他信奉「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準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林清玄散文》收錄了林清玄先生兩個創作時期的優秀作品。林清玄初登文壇,將自己的朝氣與激情更多地傾注在鄉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鴛鴦香爐》等。隨後,他沒有拘泥於鄉土散文的創作,嘗試著將東方美學理念和佛教哲學情懷融為一體,開始了以「菩提系列」為代表的創作生涯的第二個時期,也進入了他個人創作的全盛時期,散文集收錄了大量該時期的優秀作品如《佛鼓》、《光之四書》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
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緻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情與平靜的心態,再巨集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還記得林清玄向我們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輕人,當人們問他為何不到山外打工時,他的口吻不容置疑:「這是我的家。
」很多人都在暗地裡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華燈萬盞,「從遠處看,每一個人的家只是一個小小的視窗」,怎比那茫茫林海的無際無邊?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遞著廣博與自然,帶給他家的熟識氣息;不會忘記林先生筆下那位賣餛飩的老人,他總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魚,向老主顧傳達著生意的訊號,卻不致中斷熟睡者的美夢,更在不經意間溫暖了遲睡者的心靈。正是這平凡樂器奏出的平凡音響,委婉地傳達著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使串串雲淡風清的聲音久久在心靈的上空迴繞……
這聲音與那「海拔五百」、「以林為家」的境界合奏著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歡」。那是一種歡愉後的平靜,無奈後的超脫,放逐後的回首,宣洩後的釋然。我們正在日益豐富的物質世界裡,多了一份機智,少了一份閒適,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在塵世中重溫「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泊心境,在紅塵中傲對「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心靈叩問?我唯有在一片佛鼓聲中虔誠祈禱……
書香伴我行,《書香伴我行》1500字
漫漫人生路,書香伴我行 初中作文 書香伴我行 書香伴我行 成長之路離不開 什麼?有人說,成長離不開親情 有人說,成長離不開友誼 有人說,成長離不開藝術 我則說,成長離不開書香。絢爛之春,鶯歌燕舞,百花爭豔。我於靜謐的湖畔,捧一本書,蜂蝶翩翩,隨我採集書中的花蜜。法國巴黎的清潔工約翰沙梅,從時間的塵土...
書香伴我行明人明言,書香伴我行名人名言
1 書籍是最好的朋友。當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遠不會背棄你。都德 2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3 讀書以過目不忘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4 懷疑是知識之鑰。諺語 5 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王豫 6 當以讀書通世事。倪元璐 7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8 讀書對於...
關於真善美伴我行主題作文擬個題目
小興安嶺的春天,總是在珊珊來遲。悄然中,很難意識到那一縷陽光是春的陽光,哪一陣風是春的風。然而,就在這春的始發日子裡,傳來了我們敬愛的胡爺爺的囑託,讓我們青少年,知榮辱,明是非 就是在這春的始發日子裡,我們的校園蕩起了 四自五愛 的陣陣春風 還是在這春天裡,我們集合在真善美的旗幟下,從自己做起 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