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有了坦克,請問坦克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2021-03-06 07:56:35 字數 5156 閱讀 1266

1樓:風舞_山雪

近代坦克是 英國 先發明的

乘車戰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早在夏代就有了從狩獵用的田車演變而來的馬拉戰車。但坦克的誕生,則是近代戰爭的要求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2023年,英國**採納了e.d.

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製了坦克的樣車。2023年生產了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該坦克乘員8人,有「雄性」和「雌性」兩種。

「雄性」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僅裝5挺機槍。2023年9月15日,有49輛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當時為了保密,英國將這種新式**說成是為前線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

結果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單詞的音譯。

坦克是具有強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堅固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它是地面作戰的主要突擊兵器和裝甲兵的基本裝備,主要用於與敵方坦克和其它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摧毀野戰工事,殲滅有生力量。坦克的研製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當時為了突破敵方由壕溝、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等組成的防禦陣地,迫切需要一種集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為一體的新式**。

於是,英國於2023年開始研製坦克,第二年就投入生產,並參與了2023年9月15日的對德作戰。這種稱為遊民i型的坦克靠履帶行走,能馳騁疆場,越障跨壕,不怕槍彈,無所阻擋,很快就突破德軍防線,從此開闢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從那時起到現在,世界上已經建造了數十萬輛坦克,成為各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的主戰**。

2樓:匿名使用者

是英國,英國人發明坦克首次用於一戰戰場,德國人嚇怕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德國最先有的...所以那個時候的法希希才這麼狂...

第一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坦克的是哪個國家?

4樓:百度使用者

2023年9月6日第一輛坦克問世,它是由英國的富斯特公司製造的,取名「小遊民.

最早的坦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軍為了突破對方的機槍火力點、塹壕、鐵絲網組成的防禦陣地,迫切需要一種將火力、機動、防護三結合的新型進攻性**。2023年,英國利用內燃機、履帶、**和裝甲技術,製造出了世界第一輛坦克--"小遊民" 坦克。

先參戰的坦克

2023年1月15日,英國i型坦克在法國索姆河戰役中首次用於戰場。參戰的49輛坦克中,有17輛因機件發生故 障被留在後方,實際上只有 32輛到達出發陣地,其中五輛在衝擊時陷入沼澤中,9輛機件損壞,最後只剩下18輛。

坦克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坦克是由英國最先發明的。2023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戰場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國遠征部隊服役的斯溫頓中校提出,需要製造一種能夠在遍佈鐵絲網的戰場上開闢道路、翻越壕溝並能摧毀和壓制機槍火力的裝甲車來打破西部前線的這種沉悶僵局。

當時的英國陸軍對此毫無興趣,時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卻如獲至寶,下令組建「陸地戰艦委員會」,親自領導「陸地戰艦」的研製工作。2023年2月,英國**採納了e.d.

斯溫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於2023年9月製成樣車進行了首次試驗獲得成功,樣車被稱為「小遊民」,這就是最出的坦克。

1、坦克,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是陸地**中其重要性唯一高於輪式裝甲車的存在,主要執行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摧毀工事、殲滅敵方陸上力量。

2、通常坦克一般裝備數挺防空(高射)或同軸(並列)機槍和一門中或大口徑火炮(有些現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發射反坦克/防空導彈),是憑以火力進行作戰的經典體現。坦克大多使用旋轉式炮塔,但亦少數使用固定式主炮。

3、坦克主要由**系統、瞄準系統、動力系統、通訊系統、裝甲式車體等系統組成。

4、同時坦克也是天敵最多的陸戰**,甚至有的坦克製造廠依然研發反坦克**,反坦克成了各國陸軍的重要技能,雖然坦克在發展,但坦克自身的發展速度實在是追不上反坦克**的發展速度,而且坦克會陷入防護性和越野能力不能兼得的二悖論難題中。

6樓:非心月間

特里頓發明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英國人e.d.

斯文頓(又譯作特里頓)在一起意外中發現,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它不就無敵了嗎?

2023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戰場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國遠征部隊服役的斯溫頓中校提出,需要製造一種能夠在遍佈鐵絲網的戰場上開闢道路、翻越壕溝並能摧毀和壓制機槍火力的裝甲車來打破西部前線的這種沉悶僵局。當時的英國陸軍對此毫無興趣,時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卻如獲至寶,下令組建「陸地戰艦委員會」,親自領導「陸地戰艦」的研製工作。

2023年2月,英國**採納了e.d.斯溫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炮製造和冶金技術,於2023年9月製成樣車進行了首次試驗獲得成功,樣車被稱為「小遊民」,全重18.

289噸,裝甲厚度為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馬克沁」機槍和幾挺7.7毫米「劉易斯」機槍,發動機功率77.

175千瓦,最大時速3.2千米,越壕1.2米,能通過0.

3米高的障礙物。

2023年生產了「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該坦克乘員8人,有「雄性」和「雌性」兩種。「雄性」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僅裝5挺機槍。

2023年9月15日,有48輛「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但因為各種原因只有18輛投入了戰鬥。同時丘吉爾也為了不讓德國人察覺這樣新式**,於是便以「水箱(tank)」這一海軍術語為這一個新式**命名(關於「坦克」這一名稱的由來說法很多,有一說是坦克發明後,一個人嘲笑坦克像個大水箱(tank),誰想到這個名稱便以此傳來了。還有一說,是為了保密。

總之,「坦克」這個名稱的由來有很多版本)。結果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單詞的音譯。在2023年,法國也研製出了雷諾ft—17坦克,亦在一戰中立下戰功。

這種稱為「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帶行走,能馳騁疆場、越障跨壕、不怕槍彈、無所阻擋,很快就突破德軍防線,從此開闢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世界上已經制造了數十萬輛坦克,成為各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戰**。坦克是地面作戰的主要突擊兵器和裝甲兵的基本裝備,主要用於突破敵人的防線,摧毀敵碉堡和野戰工事,粉碎敵步兵的抵抗,擊毀敵方的火炮、車輛、物資彈藥和橋樑,消滅一切有生力量,掩護己方的步兵,與敵方坦克和其它裝甲車輛作戰。

7樓:匿名使用者

英國,美國先與英國發明履帶式蒸汽動力農用車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哪個國家發起?

8樓:棋吟

2023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援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援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

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帝國以及支援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義大利、美國等國。

原屬同盟國的義大利,考慮到利害的關係,加入到了協約國方面作戰。

日本為了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國,以2023年締結的「英日同盟」為藉口,在2023年對德國宣戰,並迅速佔領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力範圍。

9樓:你可能是豬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所有大國一起發起的。

從文藝復興到二戰,歐洲有能力影響戰局的國家數量越來越少。在三十年戰爭後,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奧地利,瑞典,波蘭-立陶宛,俄羅斯,加上一個奧斯曼土耳其,哪一個都是歐陸爭霸遊戲的主要玩家。除此之外還有丹麥,勃蘭登堡,威尼斯,教皇國,巴伐利亞等等等等二流玩家等著當牆頭草。

這種情況下如果局勢失衡了很容易就能糾正過來,法國過強就聯手遏制法國,奧地利過強大家就聯手把神聖羅馬帝國拆了,俄羅斯要崛起英法就幫著土耳其打俄羅斯。

但是到一戰前,歐洲只剩下五個半主要玩家,而剩餘的二流玩家除了暴風眼的巴爾幹以外日益被邊緣化,而且加起來也不足以影響戰局。德意志的統一使得歐陸均勢的最後一點彈性也消失殆盡。外交上各國都幾乎沒有選擇,發生衝突時不得不100%支援自己的盟友,否則就會面臨均勢崩潰的風險,直接導致全面衝突風險激增。

與此同時,各國境內的民族主義者迫使**在對外政策上持強硬立場。德法之間的阿爾薩斯-洛林,意奧之間的南蒂羅爾,伊斯特拉與達爾馬提亞(順便提一句,三國同盟真的是個莫名其妙的協議,德國居然不擔心奧匈和義大利先掐起來)整個巴爾幹半島的亂局,每一個都無時不刻在鄰國之間製造仇恨與衝突。

除此之外,經歷了封建制軍隊-僱傭兵-常備軍-動員兵這個發展歷程過後,各國部隊戰鬥力極大的依賴於在戰前進行總動員,一旦衝突升級,後動員的一方就會陷入極大的劣勢。所以有一方動員,其他國家不得不跟著一起動員。基辛格將其形容為動員時間表綁架了外交官。

一場大戰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必然。就算沒有薩拉熱窩,也會有第一第二次摩洛哥危機波斯尼亞危機第一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等等事件來充當導火索。

10樓:大叔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發起的。

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組成的軸心國與**,法國等國的協約國之間為了爭奪殖民地而引發的,導火索是奧匈帝國王儲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被刺,奧匈帝國以此為藉口入侵塞爾維亞,德國隨後支援奧匈帝國,而**則要求奧匈帝國撤軍,由於巴爾幹半島聯接亞歐大陸,是奧匈帝國與**爭奪的重點,一戰由此暴發。

拓展資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戰中,各種新式**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端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是怎麼失敗的?

一戰德國戰敗原因 a.當時的德軍參謀長小毛奇指揮失當,導致施利芬計劃失敗.b.一戰後期德國儘管在軍事上取得了一些戰術勝利,但沒有達到速勝的目的,戰爭進入膠著狀態,最終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這對資源有限的德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c.美國的參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事件,它最終改變了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和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主要是

原因 1 它是帝國主義政治 經濟發展的結果,是列強爭奪世界政策的產物。帝國主義時代,壟斷組織為獲得高額利潤,必然要尋求海外市場,使列強加緊瓜分世界。此時,由於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新老資本主義國家的實力發生變化,這與它們佔有殖民地的數量極不相稱。後來的列強要求改變這種情況,而現實世界已被瓜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怎樣的影響?

1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各國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災難。2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德國戰敗,割地賠款 奧匈帝國徹底瓦解 英法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受到削弱 美國一躍成為經濟強國。戰後帝國主義掠奪戰敗國和宰割弱小國家的 凡爾賽和約 等條約,雖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