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登岳陽樓》其一的寫作背景急急急

2021-03-06 13:40:05 字數 5465 閱讀 2005

1樓:

登岳陽樓(其一)①

陳與義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②不動夕陽遲③。

登臨吳蜀橫分地④,徙倚⑤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⑥更憑危⑦。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恨悲。

①選自《陳與義集》。陳與義(1090-1138),宋代詩人。字去非,號簡齋,洛陽(現在屬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

《登岳陽樓》共二首。②〔簾旌〕酒店或茶館的幌子。③〔夕陽遲〕夕陽緩慢地下沉。

遲,緩慢。④〔吳蜀橫分地〕三國時吳國和蜀國爭奪荊州,吳將魯肅曾率兵萬人駐紮在岳陽。橫分,這裡指瓜分。

⑤〔徙倚〕徘徊。⑥〔三年多難〕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春天北宋滅亡,到寫此詩時已有三年。⑦〔憑危〕指登樓。

憑,靠著。危,指高處。

教參:登岳陽樓(其一)

一、整體理解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開封,北宋滅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詩人(如李清照)一樣,陳與義的人生經歷和文學創作也以靖康之難為界線,分為兩個時期。在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歲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進士第,授文林郎。

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更以詩名於當世,深受皇帝賞識,官職屢遷,但也不知不覺地捲進了政治鬥爭的漩渦。靖康之難發生時,陳與義被貶在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酒稅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難民行列中,南奔襄漢,顛沛湖湘,流離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幾次登岳陽樓,與朋友悲傷國事,借酒澆愁,寫下了數首詩歌以記其事,本課所選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是《登岳陽樓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詩人寫岳陽樓的開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鄭重其事。首聯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先從大處著墨,以洞庭湖和長江為背景,在一個巨集觀視野中隆重推出岳陽樓。「洞庭之東江水西」,詩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運用了「東」「西」兩個方位詞,並以湖、江系之,則岳陽樓之所在,如或可見。

而後再寫舉目所見,為「簾旌不動夕陽遲」。這一句是全詩寫景濃墨重彩的一筆,看似平常,實則細膩。「簾旌」為近景,「夕陽」為遠景,近景遠景合而為一,可以想見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地掃描,逐漸放開,融入那蒼茫的暮色中。

不動的簾旌,表明湖面風平浪靜;遲落的夕陽,提示著傍晚的安詳。這樣富有詩情畫意的情境,怎能不引起詩人豐富的遐想呢?

詩的頷聯從靜態舒緩的景物描寫中振起,轉而為強烈的抒情。彷彿是**的變奏,這兩句詩似乎是在重複上面的主題,風格卻又迥然不同了。「登臨吳楚橫分地」,也是在說登臨的地理位置,卻加入了厚重的歷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時」,也是在寫黃昏時分登樓觀景,卻融入了些許悵惘之情。

這樣的漸變,是一種烘托,是一種過渡,是一種物我兼融的摹狀。在這裡,詩人的主體形象不經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現在詩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懷。

經過前面的蓄勢,詩的頸聯終於以近於直呼的方式,發出了最高亢最強烈的吶喊:「萬里來遊還遠望,三年多難更憑危。」這兩句詩,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

「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時間的跨度上來敘述其事,收到了雙重疊加的藝術效果,讀之讓人感慨萬分。詩人的「萬里來遊」不過是萬里逃難的高雅說法,但是又能為之奈何呢?心中的苦悶,只好在「遠望」中消解。

「三年多難」,本來已經不勝觳觫,卻還要在這裡登高臨危,讓人如何能忍受呢?詩意至此,已經一波三折,千迴百轉,把感情推向了極致。

詩的最後一聯,顧影自憐,以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時,詩人已屆四十,到了不惑之年,所以言「白頭」;不說傷今,而言「弔古」,含蓄蘊藉,意味深長;「風霜」明指自然事物,實喻社會現實,語意雙關;而「老木蒼波」更是包裹詩人形象的一件外衣,無限悲恨,盡在不言之中,可謂「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引梅堯臣語)。

2樓:匿名使用者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開封,北宋滅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詩人(如李清照)一樣,陳與義的人生經歷和文學創作也以靖康之難為界線,分為兩個時期。在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歲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進士第,授文林郎。

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更以詩名於當世,深受皇帝賞識,官職屢遷,但也不知不覺地捲進了政治鬥爭的漩渦。靖康之難發生時,陳與義被貶在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酒稅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難民行列中,南奔襄漢,顛沛湖湘,流離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幾次登岳陽樓,與朋友悲傷國事,借酒澆愁,寫下了數首詩歌以記其事,本課所選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登岳陽樓(其一)陳與義 賞析、、、、

3樓:super木頭人

首聯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先從大處著墨,以洞庭湖和長江為背景,在一個巨集觀視野中隆重推出岳陽樓。

頷聯從靜態舒緩的景物描寫中振起,轉而為強烈的抒情。

頸聯終於以近於直呼的方式,發出了最高亢最強烈的吶喊,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

尾聯顧影自憐,以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全詩抒發了詩人輾轉江湘,顛沛流離之苦,國家甌缺,中原動盪之憂,以及老大徒傷悲的落寞情懷。

4樓:蓋相如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後,日落君山元氣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遊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首聯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先從大處著墨,以洞庭湖和長江為背景,在一個巨集觀視野中隆重推出岳陽樓。

頷聯從靜態舒緩的景物描寫中振起,轉而為強烈的抒情。

頸聯終於以近於直呼的方式,發出了最高亢最強烈的吶喊,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

尾聯顧影自憐,以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5樓:嶺下人民

首聯「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

不動夕陽遲.」寫景,一」東」一」西」形象生動的說明了岳陽樓的地理位置., 「簾旌不動夕陽遲」由遠及近,從」 簾旌」到」夕陽」,描繪出了一幅靜謐而慘淡的的夕陽入山圖.

面對這樣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詩人不由悲從心來.

頷聯中,」 登臨吳書蜀橫分地」從歷史角度介紹了岳陽樓,此句仿杜詩中」吳楚東南」 意境雄偉, 讓人想起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懷古傷今,怎能不讓人」 徙倚」在山水之間.在這樣美麗的岳陽樓畔,詩人卻提不起半點觀賞山水的雅興,僅」徙倚」二字,便把詩人那滿腔愁緒表現的淋漓盡致.

頸聯從杜甫」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脫胎而來,而又未生搬硬套,」萬里」」三年」說明了詩人逃難時遙遠的路途以及具體的時間,恰當的表現了自己背井離鄉,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聯情景相生,」風霜」既指秋色濃重,又與自己的」白頭」相映襯,且暗示了當時政治局勢的嚴峻,」老木滄波」既指眼前實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飽經風霜的自我寫照.這樣的蒼涼氣韻,與杜詩中」無邊落木瀟瀟下」,」艱難苦恨繁霜鬢」相同.同樣的國破家亡,天涯淪落,此時此刻,杜甫成了詩人患難中的知己,因此,詩中自然有了杜詩中雄闊慷慨的風格

6樓:匿名使用者

陳與義 (其一)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蒼波無限悲。

【註釋】

①羈心,羈旅之心,即客心。②永晝,整天。③擾擾,紛亂動盪的樣子。④悠悠,形容憂思不盡。⑤夕霽,傍晚的晴暉。

【簡析】

大自然的各種景緻,表現在詩人的作品中時,往往隨著詩人的心情變化而變化。同是春雨,杜甫和許多詩人感到「喜」,而陳與義卻感到「驚」。前兩聯用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意,而不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意境,所以,一場春雨過後,看不到杜甫「花重錦官城」的美景,而看到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落花無數」,和自己眼前的「雨溼高城」。

聽不到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而聽到杜甫「恨別鳥驚心」。一個「孤」字,把為避兵亂的詩人孤獨淒涼的心境傳出,似乎有秦觀「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砌成此恨無重數」的意境。而「蛛絲」又和辛棄疾「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非絮」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只是陳與義寫得更含蓄些。

7樓:匿名使用者

大自然的各種景緻,表現在詩人的作品中時,往往隨著詩人的心情變化而變化。同是春雨,杜甫和許多詩人感到「喜」,而陳與義卻感到「驚」。前兩聯用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意,而不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意境,所以,一場春雨過後,看不到杜甫「花重錦官城」的美景,而看到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落花無數」,和自己眼前的「雨溼高城」。

聽不到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而聽到杜甫「恨別鳥驚心」。一個「孤」字,把為避兵亂的詩人孤獨淒涼的心境傳出,似乎有秦觀「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砌成此恨無重數」的意境。而「蛛絲」又和辛棄疾「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非絮」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只是陳與義寫得更含蓄些。

8樓:將建安磨貞

登岳陽樓

陳與義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蒼波無限悲。

【註釋】

①羈心,羈旅之心,即客心。②永晝,整天。③擾擾,紛亂動盪的樣子。④悠悠,形容憂思不盡。⑤夕霽,傍晚的晴暉。

【簡析】

大自然的各種景緻,表現在詩人的作品中時,往往隨著詩人的心情變化而變化。同是春雨,杜甫和許多詩人感到「喜」,而陳與義卻感到「驚」。前兩聯用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意,而不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意境,所以,一場春雨過後,看不到杜甫「花重錦官城」的美景,而看到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落花無數」,和自己眼前的「雨溼高城」。聽不到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而聽到杜甫「恨別鳥驚心」。一個「孤」字,把為避兵亂的詩人孤獨淒涼的心境傳出,似乎有秦觀「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砌成此恨無重數」的意境。

而「蛛絲」又和辛棄疾「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非絮」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只是陳與義寫得更含蓄些。

譯文可以去這裡看:

首聯「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寫景,一」東」一」西」形象生動的說明了岳陽樓的地理位置.,

「簾旌不動夕陽遲」由遠及近,從」

簾旌」到」夕陽」,描繪出了一幅靜謐而慘淡的的夕陽入山圖.面對這樣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詩人不由悲從心來.

頷聯中,」

登臨吳書蜀橫分地」從歷史角度介紹了岳陽樓,此句仿杜詩中」吳楚東南」

意境雄偉,

讓人想起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懷古傷今,怎能不讓人」

徙倚」在山水之間.在這樣美麗的岳陽樓畔,詩人卻提不起半點觀賞山水的雅興,僅」徙倚」二字,便把詩人那滿腔愁緒表現的淋漓盡致.

頸聯從杜甫」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脫胎而來,而又未生搬硬套,」萬里」」三年」說明了詩人逃難時遙遠的路途以及具體的時間,恰當的表現了自己背井離鄉,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聯情景相生,」風霜」既指秋色濃重,又與自己的」白頭」相映襯,且暗示了當時政治局勢的嚴峻,」老木滄波」既指眼前實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飽經風霜的自我寫照.這樣的蒼涼氣韻,與杜詩中」無邊落木瀟瀟下」,」艱難苦恨繁霜鬢」相同.同樣的國破家亡,天涯淪落,此時此刻,杜甫成了詩人患難中的知己,因此,詩中自然有了杜詩中雄闊慷慨的風格

《登岳陽樓》其一的譯文!急求

杜甫 登岳陽樓 原文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回日夜浮。親朋無一字答,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譯文 早就聽說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終於等上了岳陽樓。雄闊壯觀的大湖,將吳楚分割在東南兩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浮於其上。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北方邊關戰事...

陳與義中登岳陽樓的主旨簡單但重點

這首詩寫了詩人登樓的所見所感,雖是抒寫到岳陽樓遊玩,但心繫國家政事,憂國憂民,借登樓來譜寫了一首愛國詩篇。這首詩並不是寫登臨的喜悅 而是在這平平的敘述中,寄寓著飄泊天涯,懷才不遇的感觸。在這一首詩的結句才寫出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眼望著萬里關山,天下到處兵荒馬亂,詩人北望長安,憂國憂民,不禁涕泗...

陳與義在登岳陽樓中化用杜甫登高中的句子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和登樓中的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首聯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寫景,一 東 一 西 形象生動的說明了岳陽樓的地理位置.簾旌不動夕陽遲 由遠及近,從 簾旌 到 夕陽 描繪出了一幅靜謐而慘淡的的夕陽入山圖.面對這樣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詩人不由悲從心來.頷聯中,登臨吳書蜀橫分地 從歷史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