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唐代三省制如何繼承了三公制?有何創新

2021-03-06 16:37:35 字數 5247 閱讀 4250

1樓:豔陽高照

繼承:三省長官都是皇帝的助手,具有議政權。

據材料一指出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創新

2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創新?請從權力的運作角度對這一創新加以評價

答案:創新:三省長官共為宰相,形成宰相集體;互為補充、相互牽制。

評價:通過分權,利於防止大臣專@權以加強君權;有利於完善管理體制,減少了君主

決策失誤,提高了辦事效率~

3樓:匿名使用者

創新:三省長官共為宰相,形成宰相集體;互為補充、相互牽制。(2分)

與材料一相比比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輔政體制有何不同

4樓:曹北枳

不同:確

bai定了三省各自du的職權;確立zhi了三省的執行機制;三省的權dao力專相等。

材料一屬 隋代雖置三公,以**不除。其秉國鈞者惟內史(中書)、納言(門下),而尚書令事無不統,即不預機事,亦稱政本之地。

——永瑢《歷代職官表·內閣》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經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又還中書,中書又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串書又付門下。

若可行,門下又下尚書省,尚書但主書撰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語類》

唐朝三省六部制與秦朝三公九卿制相比,有何明顯變化,二者的特點,作用又有何相似之處

5樓:謎底夢飛揚

三省六部制度和科舉制度都是隋朝首先用的,唐朝繼承隋朝的制度

三省六部制的核心是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和吏禮兵工刑戶六部,把權力全部詳細劃分並且分散了,之前很混亂,而且**丞相的權利和政治地位甚至可以威脅到皇權。

三公九卿的權利太大,職責的劃分不清楚,三公中的丞相權利過於突出,很容易傷害皇權。

最大的區別是三省六部權利劃分之後相互牽制和監督,如三省就是監督,執行的都有,而三公九卿容易形成權臣。

作用的話都是選擇百官中的代表人物來共同輔佐皇帝執政,屬於統治階級內部利益劃分割槽域,

6樓:愛是錯怪

①變化:秦朝時,丞相作為中樞權力機構中的最高行政長官,位高權重;唐朝時,宰相的權力已被分割。 ②相似:特點——****相互牽制,彼此制約;皇權至上。作用——都加強了皇權。

唐朝制度上有哪些創新

7樓:小穆啊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還有,繼承和發展了自北魏南北朝以來的均田制和租庸調製、府兵制,安史之亂後,由於土地兼併,均田制遭到破壞,府兵制也隨之瓦解,租庸調無法實行,唐德宗採納宰相楊炎的建議,改租庸調為兩稅制,對之後中國一千多年的稅收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朝主要繼承了前朝的什麼制度

8樓:匿名使用者

38.漢承秦制,唐承隋制,但又各有創新.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西漢、唐回朝主要繼承答

了前朝的什麼制度?(7分)

(2)西漢、唐朝在統治制度上的主要創新是什麼?(8分)

(3)西漢、唐朝在統治制度上的繼承和創新產生了什麼相同的歷史影響?(5分)

38.(1)西漢: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3分)唐朝: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府兵制,租庸調製.(4分)

(2)西漢:刺史制度,察舉制,編戶制度,封建官學制度.(4分)唐朝:

進一步明確劃分了三省的職權;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創立武舉和殿試;募兵制;庸不再有年齡年限制;兩稅法.(4分)

(3)加強**集權,鞏固了國家統一,使中國封建社會出現了盛世局面;(3分)這些制度被後世沿用、完善,影響深遠.(2分)

9樓:知識中轉員

科舉制、三省六部制、府兵制。

與三公九卿制度相比,唐代三省六部製取得了那些進步

10樓:

變化:三省六部制的核心是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和吏禮兵工刑戶六部,把權力全部詳細劃分並且分散了,之前很混亂,而且**丞相的權利和政治地位甚至可以威脅到皇權。

三公九卿的權利太大,職責的劃分不清楚,三公中的丞相權利過於突出,很容易傷害皇權。

最大的區別是三省六部權利劃分之後相互牽制和監督,如三省就是監督,執行的都有,而三公九卿容易形成權臣。

作用的話都是選擇百官中的代表人物來共同輔佐皇帝執政,屬於統治階級內部利益劃分割槽域

影響:第一,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的統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權力——分為三,三省長官的品級又較低,這就削弱了相權,加強廠皇權.在秦漢,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每當皇帝無能,丞相就可能專權.

三省六部制的設立,三分相權,有利解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加強了皇權;同時擴大了議政人員的名額,收到了集思廣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職責有明確的分工,有利於皇帝的集權與政令的貫徹執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發揮了國家機構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官制史的重大變革,它標誌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後,歷朝基本上沿用這種制度.望採納

11樓:匿名使用者

隋唐時期的中樞制度。三省指中書省(隋稱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

三省為**最高中樞政務機構,一般為中書決策,門下稽核,尚書執行。三省長官:中書令(隋為內史令)、門下侍中(隋為納言)、尚書令共行宰相之職。

六部為尚書省屬下的**行政機構,分掌各方面的政務及政令的貫徹執行,並對**擔任具體事務的九寺五監及地方上的府、州、縣有領導、監督之權。其後,三省長官成為榮譽之職,其決策權逐漸被剝奪,宰相一職為他官參加議政所替代。唐中葉以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真宰相,其後,地位尊崇的翰林學士,因擁有起草詔敕權,被稱為「內相」(《舊唐書·陸贄傳》)。

尚書省六部及下屬各司的職權,在安史亂後,由於使職的趨重與普遍化,逐漸被分割,故三省六部制在唐中葉以後,趨向名存實亡。

隋唐之前的**機構為三公九卿制

三公分別為 丞相(行政) 太尉(軍事) 和御史大夫(監察)[各代具體名稱不同 如司馬司徒等]

另外的九卿則是具體行政的九個部門

隋唐時採用了三省六部制度

它對於三公九卿制度的改革主要在於

1,廢除丞相(分散行政權力)

作用:行政部門直接對皇帝負責 加強皇帝對國家的操縱

2,以門下省代替御史大夫(小幅度的分散和降低監察權力)

作用:防止監察部門專權

3,大幅度降低軍事地位(太尉的權降低到六部之一的兵部)

作用:降低分散軍權所有者的地位 鞏固皇權

可見三省六部代替三公九卿是加強皇權的重要措施

儘管皇帝是封建**制度下的最高統治者 但在三公制度下經常看到被權臣操縱的皇帝

而三省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種現象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隋唐至宋的**最高**機構。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是自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稱尚書檯);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政令和政策的制定、稽核與貫徹執行。

隋唐中書省的長官為中書令(隋稱內史令),副長官為中書待郎(隋稱內史待郎),主要職官有中書舍人。中書省主要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起草之責主要由中書舍人負擔。門下省的長官為待中(隋稱納言),副長官為黃門侍郎(後改稱門下侍郎),主要職官有給事郎。

門下省主要負責糾核朝臣奏章,複審中書詔敕,如認為不當,司以封還和加以駁正,稱「封駁」。駁正之權主要由給事中掌握。中書、門下二省都設在宮內,所以又有諫諍之責,設左右諫議大夫、左右補闕、左右拾遺,分屬二省(左屬門下、右屬中書),以匡正皇帝的過失。

尚書省設在宮外,長官為尚書令,實際不任命,由副長官左、右僕射代行職權。僕射之下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員外郎、負責都省職事,總領六部。各部長官稱尚書,副為侍郎.各司之長為郎中,副為員外郎,分別負責貫徹各種政令。

他們對**擔任具體事務的九寺三監(或五監)及地方上的府、州、縣官有領導、監督之權。「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則,從而彼此制約,以掌管國家大政。

但是,這個原則並沒有始終貫徹。唐初以三省長官為當然宰相,臺議軍國大事於政事堂(初設於門下省,高宗死後,移至中書省,玄宗時改名中書門下);但又擇他官參加議政,號為參知機務、參議得失等,也是宰相。此時,決定政事之權己不全由三省長官,其後又有以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名的他宮參政。

唐中葉以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三省長官卻先後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為榮譽職,決定政策之權則被剝奪。玄宗以後,中書舍人起草詔敕之權又為翰林學士所分割;尚書省各部司的職權,在安史之亂後也大部分為各種使職所瓜分。

故唐中葉後,三省六部制名存買亡。

宋承唐制,設門下、中書、尚書三省、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但北宋前期除刑部尚保留審覆天下大辟案的職權外,三省六部的主要職權都己轉移至其他機構,其長官也都只作為寄祿官銜,另派升朝官分別主判,以處理殘留細務,三省六部制仍是名存實亡。王安石變法時,以三省取代中書門下為最高行政機構,與樞密院對掌文武大權。

除正、副宰相外,門下、中書省分設左、右諫議大夫,左、右司諫,左、右正言拿原諫院所領諫諍**職務,起居郎、起居舍人拿原起居院所領修起居注職務,又分設門下後省、中書後省,為門下省及中書省下屬機構,分別以給事中及中書舍人主管,以給事中拿原封駁司的封駁職務,並以封還詞頭的方式行使封駁權。尚書省下領六部,由各部尚書、待郎主管,以原審官東、西院,流內銓,三班院所領職務歸吏部,以原三司與司農寺所領主要財政職務歸戶部,以原太常禮院所掌禮儀職務復歸禮部,以原審刑院糾察在京刑獄司覆刑獄及三司有關稽核合計帳冊等職務並歸刑部,以原三司有關修造、坑治等職務歸工部,某些次要軍務歸兵部,並廢除樞密院之外的舊有機構,恢復六部下屬二十四司。宋公元2023年,反變法派執政,改為三省共同議事,奏請取旨,分省治事行下,買際上使三省合一,後習慣上常統稱三省。

南宋公元2023年,又實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時或省並,如公元2023年以禮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職方,駕部兼庫部,比部兼司門,工部兼虞部,屯田兼農部等,還省並若干寺監入六部。公元2023年,又進一步省並六部下屬諸司,如以司封兼司勳,禮部兼祠部,兵部兼駕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

遼代南面官系統中,設三省六部(其中「中書省」初名「政事省」),設官同於宋制。金、元、明只設一省六部,一省,金為尚書省;元、明為中書省。明2023年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

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直接對誰負責?明朝三省六部制直接對誰負責

三省六部制是由隋文帝楊堅開始,分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 合起來就是以前的宰相 中書省,差不多就是皇帝的祕書,專責詔書的草擬,和頒佈。門下省負責稽核,尚書省負責執行。六部即尚書省下設的,吏 戶 禮 兵 刑 工 六部,六部長官稱尚書,尚書對尚書省長官尚書令負責,而三省長官,尚書令 尚書省 中書令 中書省...

美國的三權分立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什麼本質區別

性質不同 美國是資產階級性質,而唐朝是封建的 集權制 目的不同 美國的三權分立意在分散權力,防止 的權力過大,以達到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目的,防止專權出現。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是為了削弱相權,加強 集權,鞏固 的統治。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國三權分立體制的異同 異 一個是加強皇權,分割相權,一個是 和...

三省六部制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是什麼?另外它提出的背景是

積極作用 1 封建官僚系統得到完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 的集權統治。2 防止宰相權力過大,抑制相權,使皇權大大加強,皇帝的意志得到高度體現。3 集思廣益,防止個人水平不足出現的失誤,也可以杜絕權力集中造成貪腐。4 各部職責有明確的分工,有利於政令暢通,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發揮了國家機構的效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