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蜀道難》的寫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業經濟極為發達,入蜀的人樂不思返,而沒有認識到這一地區形勢險要,自古為封建割據之地,隨時有發生叛亂的可能。
這首詩大約是開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長安之作。《蜀道難》是樂府古題,古辭都以蜀道險阻為內容,寓有功業難成之意。正是這一點,觸動了李白初入長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
當友人入蜀時,他便用這一古題寫詩送別友人。
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節選原文: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譯文:更不消說那崢嶸而崔嵬的劍閣了,在這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果在這裡把守關隘的人不是朝廷的親臣忠士,他們就會據險作亂,化為豺狼一般的匪徒。
他們磨牙吮血,殺人如麻。人們就得像朝避猛虎、夕避長蛇那樣地躲避他們的侵害。
錦城那個地方雖然是個使人快樂的城市,但是依我看來,你還是趕快回家的好。攀越蜀道之難,真是比登天還難啊,我側身西望,只好發出長長的慨嘆囉。
擴充套件資料
詩詞賞析
《蜀道難》詩中極力描繪入蜀道路的艱難險阻,表達對蜀中軍閥割據作亂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擔憂,更藉此抒發世道艱難,志士功業難成的悲憤。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的感嘆,在詩中三次出現,是感情的爆發、延續和收束。第一次出現,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點出了主題:「危途難行」,並定下全詩的基調,一唱三嘆,震撼人心。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出現,還鮮明地體現了作品結構的嚴謹。
它第一次出現,是寫蜀道開闢之難;第二次出現,是寫蜀道行走之險;第三次出現,是寫國情之險惡。此時詩人的感情發展達到高峰,悲憤難禁,倍覺艱難。同時在結構上,也標誌著由極寫山之高、路之難,轉向寫政治形勢之險惡。
既是前節的收結,又是後節的啟導;既照應了開頭,又使讀者對蜀道之難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反覆呼告,不僅鮮明地體現出作品結構的嚴謹和感情的起伏跌宕,又像樂曲的主旋律,具有迴環盪漾的**美。由於它始終貫注全詩,這就構成了全詩的感情主幹,並將全詩凝聚成一個完滿的藝術整體。
詩人驚歎蜀道之難,感情又是昂揚奮發充滿力量的,詩人的感情彷彿是隨著蜀山、蜀水迭宕起伏,讀後令人心情振奮。總之,這一中心句的三次出現,在全詩的層次結構,感情凝聚,氣氛渲染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2樓:幼稚的眼神
《蜀道難》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文學寶庫中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的不朽傑作。《蜀道難》本為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李白此詩是對傳統題材的再發揮。詩歌創作於天寶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長安的時候,當時表面繁榮的唐朝隱伏和醞釀著衰敗、變亂的危機。
藩鎮割據,懷覬覦之心者,非徒安史。詩末抒發的感慨,當是針對時局而發,寄寓著詩人的隱憂,詩歌藉助神話傳說和民諺,馳騁豐富奇特的想像,運用誇張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寫出蜀道的奇和險。相傳賀知章讀罷《蜀道難》,「稱讚者數四,號為『謫仙』」。
李白《蜀道難》寫於何時?為誰而寫?
3樓:侃侃筆墨話人文
《蜀道難來》是李白一入長安的作品,是自李白bai
送友人王炎入蜀而作,du一方面表現了李白對朋zhi友的真切關心和一dao往深情,另一方面表現了作者求仕不遇的感慨與感傷。
《蜀道難》的寫作背景是天寶元年,認為寫於天寶元年的根據是唐·孟棨《本事詩》:「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
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歎者數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
期不盡日,由是稱譽光赫。」
《蜀道難》原文,李白《蜀道難》原文
蜀道難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
蜀道難重點句子蜀道難的重點句子
重點語句分析 1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明確 這一句是全詩的主旨句,它極度誇張地概括了蜀道之難 蜀道險峻難行,環境恐怖險惡,社會危機潛伏。詩人創造性地繼承了自 詩經 以來古代民歌中常用的反覆這一形式,讓這一句隨感情的起伏和自然景物的變化凡三見。第一次在詩篇的開頭破空而來,以感情強烈的詠歎點出主題,為...
引用《蜀道難》的素材寫作文,引用《蜀道難》的素材寫一篇作文
孩子你要寫議 用嗎?議 的論據要新穎,都是歷史的陳詞濫調不好,建議看一看現在的一些素材雜誌,比如作文合唱團 等 作文素材,我也在看,蠻好的,但是要會用這上面的素材!怎樣寫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就是一些經典的事例,可以啟發人,有教育意義,有哲理的,你回 老師讓你寫素材當答然不是讓你把那些哲理的故事直接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