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

2021-03-06 23:05:05 字數 5610 閱讀 2317

1樓:我愛焦作市

張騫,漢中成國人。他是一個意志力極強、辦事靈活而又胸懷坦蕩、善於待人處事的人。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來,在匈奴十多年,始終保持著漢朝的特使符節,匈奴單于硬叫他娶當地人作妻,已經生了兒子,也沒有動搖他一定要完成任務的決心。

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機會。

張騫終於找到機會率領部屬逃離了匈奴。他們向西急行幾十天,越過蔥嶺,到了大宛(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由大宛介紹,又通過康居(今哈薩克共和國東南),到了大夏。

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張騫這才找到了大月氏。十多年來,大月氏這個「行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烏孫的攻擊,又一次向西遠徙。烏孫,63萬人,也是個「行國」,曾在敦煌一帶遊牧,受過大月氏的攻擊。後來匈奴支援烏孫遠襲大月氏,大月氏被迫遷到阿姆河畔,而烏孫卻在伊犁河留住下來。

自從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還由於這裡土地肥沃,逐漸由遊牧生活,改向農業定居,無意東還,再與匈奴為敵。張騫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結果,只好歸國。回國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乘機脫身回到長安。

張騫出使時帶著100多人,歷經13年後,只剩下他和堂邑父兩個人回來。這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原來的目的,但對於西域的地理、物產、風俗習慣有了比較詳細的瞭解,為漢朝開闢通往中亞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2樓:無形的百變

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一路上日晒雨淋,風吹雪打,環境險惡,困難重重。但他信心堅定,不顧艱辛,冒險西行。

當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後,就被佔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賽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于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後,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

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準備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過了十一個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鬆了。

張騫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向西行進。由於他們倉促出逃,沒有準備乾糧和飲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飢挨餓,乾渴難耐,隨時都會倒在荒灘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獵一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飢,才躲過了死亡的威脅。

給點分吧~~

3樓:蘫月_無涯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就被匈奴抓獲,留居了十年之久。

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率領100多名隨行人員,匈奴人堂邑父為嚮導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西行進入河西走廊。這一地區自月氏人西遷後,已完全為匈奴人所控制。

正當張騫一行匆匆穿過河西走廊時,不幸碰上匈奴的騎兵隊,全部被抓獲。匈奴的右部諸王將立即把張騫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見當時的軍臣單于(老上單于之子)。

軍臣單于得知張騫欲出使月氏後,對張騫說:"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

"這就是說,站在匈奴人的立場,無論如何也不容許漢使通過匈奴人地區,去出使月氏。就像漢朝不會讓匈奴使者穿過漢區,到南方的越國去一樣。張騫一行被扣留和軟禁起來。

匈奴單于為軟化、拉攏張騫,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頭,進行了種種威逼利誘,但均未達到目的。張騫"不辱君命"、"持漢節不失" .即始終沒有忘記漢武帝所交給自己的神聖使命,沒有動搖為漢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決心,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監視漸有鬆弛,張騫趁匈奴人不備帶領其隨從,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區。但在留居匈奴期間,西域的形勢已發生了變化。月氏的敵國烏孫,在匈奴支援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被迫從伊犁河流域繼續西遷,進入鹹海附近的媯水地區,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園。

張騫大概瞭解到這一情況,經車師後沒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進發,而是折向西南,進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過庫車、疏勒等地,翻越蔥嶺,直達大宛(今烏茲別克費爾幹納盆地)。

這是一次極為艱苦的行軍。大戈壁灘上,飛沙走石,熱浪滾滾;蔥嶺高如屋脊,冰雪皚皚,寒風刺骨。沿途人煙稀少,水源奇缺。

加之匆匆出逃,物資準備又不足。張騫一行,風餐露宿,備嘗艱辛。乾糧吃盡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殺禽獸聊以充飢。

不少隨從或因飢渴倒斃途中,或葬身黃沙、冰窟,獻出了生命。

張騫到大宛後,向大宛國王說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種種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並表示今後如能返回漢朝,一定奏明漢皇,送他很多財物,重重酬謝。大宛王本來早就風聞東方漢朝的富庶,很想與漢朝通使往來,但苦於匈奴的中梗阻礙,未能實現。漢使的意外到來,使他非常高興。

張騫的一席話,更使他動心。於是滿口答應了張騫的要求,熱情款待後,派了嚮導和譯員,將張騫等人送到康居(今烏茲別克和塔吉克境內),康居王又遣人將他們送至大月氏。

不料,這時大月氏人,由於新的國土十分肥沃,物產串富,並且距匈奴和烏孫很遠,外敵寇擾的危險已大大減少,改變了態度。當張騫向他們提出建議時,他們已無意向匈奴復仇了。加之,他們又以為漢朝離月氏太遠,如果聯合攻擊匈奴,遇到危險恐難以相助。

張騫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終未能說服月氏人與漢朝聯盟夾擊匈奴。在此期間,張騫曾越過媯水南下,抵達大夏的藍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齊拉巴德)。元朔元年(前128)動身返國。

歸途中,張騫為避開匈奴控制區,改變了行軍路線。計劃通過青海羌人地區,以免匈奴人的阻留,行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循崑崙山北麓的"南道".從莎車,經于闐(今和田)、鄯善(今若羌),進入羌人地區。

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淪為匈奴的附庸,張騫等人再次被匈奴騎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匈奴為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張騫趁機和堂邑父逃回長安。從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發,至元朔三年(前126年)歸漢,共歷十三年。出發時是一百多人,回來時僅剩下張騫和堂邑父二人。

張騫這次遠征,未能達到同大月氏建立聯盟,以夾攻匈奴的目的,但產生的實際影響和所起的歷史作用是巨大的成功。秦始皇北卻戎狄,築長城,以護中原,但其西界不過臨洮,玉門之外的廣闊的西域,尚為中國政治文化勢力所及。張騫第一次通使西域,使中國的影響直達蔥嶺以西。

自此,不僅西域同內地的聯絡日益加強,而且中國同中亞、西亞,以至南歐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來,此誠之謂"鑿空".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不僅是一次極為艱險的外交旅行,同時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學考察。張騫對廣闊的西域進行了實地的調查研究工作,不僅親自訪問了西域各國和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諸國,而且從這些地方又初步瞭解到烏孫(巴爾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奄蔡(裡海、鹹海以北)、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條支(又稱大食,今伊拉克一帶)、身毒(又名天竺,即印度)等國的許多情況。回長安後,張騫將其見聞,向漢武帝作了詳細報告,對蔥嶺東西、中亞、西亞,以至安息、印度諸國的位置、特產、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說明。

這個報告的基本內容為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儲存下來。這是中國和世界上對於這些地區第一次最詳實可靠的記載,至今仍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區和國家的古地理和歷史的最珍貴的資料。

漢武帝對張騫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滿意,特封張騫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為"奉使君",以表彰他們的功績。

4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是第一個看到河西走廊重要性的雄才大略之人,正是他派遣張騫率使團通西域,中原王朝才首次在河西設郡。敦煌郡於公元前111年設立,從此開始了它燦爛輝煌的歷程。

秦漢之際,匈奴擊敗了生活在敦煌和祁連山一帶的大月氏人,稱霸大西北,並時時侵暴中原。為防禦匈奴,秦時築起了長城,而漢高祖則以和親暫時平息邊疆。及漢武帝時,已經積蓄了足夠的反擊匈奴的力量,漢武帝於是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以聯絡與匈奴有世仇的大月氏,夾擊匈奴。

建元二年(前139)到元朔三年(前126)張騫首次出使西域,期間歷經千辛萬苦,前後長達十三年。在經過河西走廊時,他們被匈奴發現並俘獲。張騫被囚禁十餘年後,終於尋機逃出來,依然不忘身上的使命,繼續西行尋找大月氏。

經過大宛(今費爾干納)、康居(今撒馬爾罕)到了阿姆河上游,終於找到了大月氏。然而此時大月氏早通過戰爭使大夏臣服,在這一帶安居樂業,再也不想去跟匈奴報仇了。張騫回程中又被匈奴人抓住,所幸他再次逃脫,回到了長安。

元狩四年(前119)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這一次的使命是與伊犁河流域的烏孫人結成聯盟,「厚賂烏孫,招以東居故地」,「以斷匈奴右臂」。這一次,他順利地到達了烏孫的赤城谷,卻正好烏孫發生內亂,又未能實現結盟的目的。但他卻利用這次機會,與西域和中亞各國建立起了官方互通使節的關係。

張騫的兩次出使,雖然都未達到結盟的目的,但開啟了人們的視野,建立了漢王朝與西域各國廣泛的經濟文化的聯絡,發展了中西交通,獲得了西域和中亞的社會、經濟、地理交通的大量資訊,也對漢武帝開發大西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一歷史事件,史稱「張騫鑿空」。雖然絲綢之路在漢代以前已有數百千年的發展歷史,但張騫作為一個偉大的先行者,在開拓絲綢之路發展中西交流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再接著,是先進的西漢王朝終於戰勝了匈奴,西漢為了更好地控制河西、保證絲路的暢通和抵禦匈奴,先後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將邊塞、亭燧、長城等防禦體系構築至鹽澤(羅布泊)以西,過庫爾勒、輪臺到庫車西北;並組織了數次大規模的移民,使得河西人口達到了40萬左右。其次,在今天的輪臺正式設立西域都護府,統領西域各國,以確保絲路的暢通。西域都護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稱霸西域的雄心,這標誌著西漢**已經對西域各國開始了有效的統治。

漢代通西域的路,為了避開正西方向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沿著沙漠邊緣分成南北兩道的。兩道的起點俱為敦煌,當時在敦煌西南設陽關,西北設玉門關,控扼兩道的出入。敦煌處於這樣的交通樞紐的地位,隨著絲綢之路的通暢,成為了中古時代最耀眼的「國際都會」,絲綢、鐵器、玉器、漆器等源源從此運出,來自中亞、西亞、歐洲的香料、織物、寶石、顏料、玻璃等從此進入中國。

敦煌進入了第一個繁榮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頻仍、地方割據,絲綢之路的繁榮不比兩漢,但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隋煬帝大業五年(公元609年),隋朝為了平定河西吐谷渾之亂,進一步掃清絲綢之路上的障礙,發展和西方的**,隋煬帝親自西征,由扁都口到張掖,歷盡艱險。在西征過程中,隋煬帝於張掖兩次會見高昌、伊吾等西域27國使者及商人。同時為了保障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隋王朝派大將薛世雄及裴矩經營西域,絲綢之路因此「商旅不絕,相望於道」。

由此可見,絲路**的繁榮興盛只能誕生在這樣強大的帝國和統一的時代。

隨著七~八世紀大唐盛世的來臨,絲綢之路也迎來了**最繁榮、文化交流最活躍的全盛時代。東羅馬、阿拉伯半島、印度、波斯等國都和唐王朝通過絲綢之路建立了非常友好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係。當時沿著絲路與中國有關係的國家有上百個。

為了經營和維護這條**、友誼大道,唐王朝同樣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當時影響絲路的主要勢力是西突厥和吐蕃,唐王朝先後在新疆、青海、河西地區與西突厥、吐蕃進行了多次激戰,最終還是徹底控制了新疆、青海、河西,在河西走廊分別設立了涼、甘、肅、瓜、沙五州,在新疆天山南北設定了安西、北庭都護府,這樣就保證了絲路的暢通。隨著絲路**的進行,沿途有許多商埠也發展起來。

這時的河西出現了唐代詩人岑參筆下「涼州七裡十萬家」的盛況。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7世紀天竺境內一百多個國家、地區的政治、經濟、語言、文字和風俗民情,對今天研究古代印度得益頗豐。同時,《大唐西域記》還詳細地記述了今天新疆的焉耆、庫車、高昌、于闐、葉城、樓蘭等地的名稱、地理方位、民族、宗教、文字以及社會經濟情況,為今天人們認識古代新疆的歷史保留了珍貴的資料,所以玄奘是親歷絲綢之路最偉大的旅行家。

元朝時在中國遼闊的疆土上的絲綢之路已經基本上沒有漢唐時的種種人為威脅了。雖然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對陸上絲綢之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仍有不少的西方商人、旅行家沿著這條古道來到中國,比如馬可·波羅;中國也有不少的使臣、商人由此前往西方各國,比如耶律楚材、長春真人等。明代以後,由於東南水道的開通,海運的發達,使得絲綢之路漸趨蕭條。

這時的絲路僅僅在中國西北和中亞、西亞這樣區域性的**中起著一些作用。明嘉靖三年(公元2023年),由於明朝勢力的衰弱,明朝前期設立的關西七衛全部撤入嘉峪關以內,這條繁榮了近1700多年的經濟文化大動脈終於在大漠風沙中停止了搏動。

第一次寫小說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第一次寫小說,應該注意什麼,

1 把握進度,行文不要太拖沓,容易讓人失去耐心 2 環境描寫 心理描寫等不可過多亦不可少,適度即可 3 人物過多不利於讀者記憶,要懂得分主次,主角 配角還有路人甲的戲份要把握好 說話 行為要附和設定的性格,不然會給人違和感 4 文章要有明暗主線,要有伏筆,新手建議不要有過多的伏筆過,一方面作者容易在...

第一次買房需要注意哪些事項,第一次買房需要注意什麼?

如果是買新房的話,瞭解開發商這個是必須的,比如綠地,萬科這種都是有名的開發商,會放心一些。有的一些開發商聽都沒聽過,這個就要多瞭解瞭解。現房的話,你能看到,可以看看質量,瞭解一些資料。但是期房的話,國內是有一些爛尾,延期交房很久的。這種都是遇到過的,所以,瞭解開發商這個是很有必要的。第一次買房注意事...

第一次出國自由行要準備哪些東西,第一次出國留學,要帶些什麼東西

一 護照 簽證 要出國旅行,你首先需要一本護照,它相當於你在國外的身份證。你需要帶著戶口本和 去戶籍所在地的出入境管理處拍 辦理,辦理過程需要收費。根據你所在地區的不同,大概需要三天到兩週左右的時間。持中國護照的居民,要去哪個國家,還需要在護照上有那個國家的簽證 申根簽證 落地籤 免籤等特殊情況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