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曦月
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
的海上通道。泉州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海上絲綢之路是由當時東西洋間一系列港口網點組成的國際**網。
在唐宋元的繁盛期,中國境內主要有泉州、廣州、寧波三個主港和其他支線港組成[1] 。
形成主因是中國南方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地方諸侯也需海外資源交易以維持統治,東南沿海可以藉助夏冬季風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因此古代中國沿海很多地方都有此項交流,最早可追溯至漢代。
唐中後期,陸上絲綢之路因戰亂受阻加之同時期中國經濟重心已轉到南方,而海路運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陸路成為中外**主通道。特別是宋朝商業科技高度發展,指南針和水密封艙等航海技術的發明和之前牽星術、地文潮流等航海知識的積累,加上阿拉伯世界對海洋**熱忱,使海上絲綢之路達到空前繁盛。
明朝海禁,海上絲綢之路衰落。鄭和下西洋實質是朝貢性質的航海行為,難以為繼無法持久。海禁迫使民間海外**轉型為走 私性質的私商**。
民間海外**的需求張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衝突始終貫穿明清兩朝[2] 。 明清僅有幾次有限度開禁都是被動的權宜之策。無政治武裝支援的中國海商無力挑戰大航海後政治軍事商業合一的西方擴張勢力,海禁導致中國退出海洋競爭,是近代中國積弱落後的關鍵。
從**物件、內涵、性質上,明清時期中西方的**和以往的海上絲綢之路已屬不同範疇[3] 。
2樓:匿名使用者
人民**:泉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絲起點
泉州為何被聯合國認定為唯一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3樓:仟家信**團隊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進行商品**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最初的作用是運輸中國出產的絲綢。
自漢代以來,絲綢之路從西安出發一路往西,到達中亞、西亞直到義大利的羅馬。唐代絲綢之路到了最鼎盛時期,然後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國力迅速衰落,絲綢之路也逐步走向了低谷。朝代更替,**還要進行,隨著經濟中心的南遷東移,位於東南沿海的港口**逐步發展起來,形成了海上絲綢之路。
福建泉州,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成了全世界第一大港口城市,當然,這是700多年前的事了。
泉州的興起跟歷史上的戰亂有關。西晉時期五胡亂華,中原地區的豪門大族紛紛南遷,一部分就到了晉江、洛陽江一帶,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大量的財富,泉州由此逐漸興盛。到了宋元時期,海上**發達,泉州作為一個港口城市才真正發揮出了優勢。
南宋末年,泉州先後超過寧波和廣州,與埃及亞歷山大港一起並稱為全世界最大的港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就是泉州。
據統計,宋代泉州與57個國家和地區有海上**關係。當時的泉州呈現「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各國商船往來不斷。宋元佑二年(2023年),泉州正式設立市舶司,這相當於現在海關,管理進出口**事務。
南宋紹興年間,泉州市舶的年收入近百萬緡之多,市舶司設在府治南門水仙門(今水門巷)內,其遺址至今仍存。
馬可波羅來到泉州,把這裡稱為「光明之城」。700多年前的泉州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之一,這裡存在著幾乎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其保留的閩南文化更是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泉州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353個,其中閩南民居、南音已經列入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
4樓:匿名使用者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泉州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面積11220.5千方千米。
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區,石獅、晉江、南安3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5縣。人口654.62萬(未含金門縣)。
通行閩南方言。泉州為著名僑鄉、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唐代,泉州刺桐港就是我國四大外貿港口之一,在宋元時期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素有「海濱鄒魯」之譽,人文薈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長期在這裡交流匯聚,造就了燦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戲、南音、南少林為代表的輝耀古今的文化遺產和大量世人罕見的中外歷史文化瑰寶。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開元寺、老君巖、清淨寺、伊斯蘭教聖墓、草菴等中世紀世界幾大宗教的寺院;有洛陽橋、安平橋、崇武古城等傳統建築精品,又有九日山摩崖祈風石刻等見證著宋元時期泉州與外國商人友好交往的遺址,還有民族英雄鄭成功墓、著名的民間信仰宗廟天后宮、德化屈鬥宮古窯址等12處。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到處瀰漫著濃厚的鄉土文化氣息,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古樸幽雅,中世紀宮廷**「活化石」南音,被海外遊子視為最親切的鄉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鯉城木偶頭、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產,聞名遐邇,是饋贈親朋摯友的上乘禮品,遠銷海內外。
泉州是我國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佈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達600多萬人,港澳同胞68萬多人;在臺灣漢族同胞中,有44.8%約900多萬人祖籍泉州。長期以來,泉州的廣大海外鄉親和臺胞愛國愛鄉,為我市的各項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5樓:簡桃解思美
在陸上絲綢之
路之前,已有了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歷代有所變遷。
起點包括徐聞、合浦、臨海、廣州和泉州等等。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徐聞古港,從公元3世紀30年代起,廣州取代徐聞、合浦成為海絲主港,宋末至元代時,泉州超越廣州,並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為「世界第一大港」。明初海禁,加之戰亂影響,泉州港逐漸衰落,漳州月港興起。
6樓:匿名使用者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絲綢之路是由當時東西洋間一系列港口網點組成的國際**網。在唐宋元的繁盛期,中國境內主要有泉州、廣州、寧波三個主港和其他支線港組成。
其中,泉州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7樓:寒驕左金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向左轉|向右轉
陸地絲綢之路
起點長安(今西安)
向左轉|向右轉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謝謝。
8樓:額頭一個商人
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泉州、廣州,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在陸上絲綢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絲綢之路。
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自漢朝開始,中國與馬來半島就已有接觸,尤其是唐代之後,來往更加密切,作為往來的途徑,最方便的當然是航海,而中西**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這就是我們稱為的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是絲綢,所以大家都把這條連線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元時期,瓷器的出口漸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人們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時,還由於輸入的商品歷來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稱作「海上香料之路」。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
9樓:匿名使用者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九日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世紀,泉州港作為世界最大港口之一,長盛不衰達200多年之久,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見的。鯉城區後渚港是泉州港的主港,泉州港對外**活動正是在以鯉城為中心的這一片土地上的。
泉州港興於唐,盛於宋元。這同唐宋元三代國家統
一、地方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積極推行開放政策、重視海外**有著密切的關係。
唐大和八年(834年),朝廷下令保護廣州、泉州和揚州外商,貨物「任其來往通流,自為交易,不得重加率稅」。在**的鼓勵和支援下,泉州人憑藉天然良港的優勢,發揮善操舟楫的傳統,積極開展對外**。「市井十洲人」的泉州,很快就與揚州、廣州、交州並稱為中國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成為中國與亞洲國家海外**的重要港口。
五代時期,閩國繼續執行「招徠海上蠻夷商賈」的國策,泉州港對外**有新的發展。北宋統一中國,泉州經濟進一步發展和繁榮。皇祐年間(1049~2023年),「泉州城內畫坊八十,生齒無慮五十萬」。
元祐二年(2023年),宋朝**在此設立福建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徵榷**之事,以來遠人,通遠物」。市舶司的設立,標誌泉州對外**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靖康之變,宋廷南遷,泉州由於地理位置靠近南宋政治中心等原因,海上交通**的地位一躍而趕上廣州。
刺桐港「風檣鱗集、舶計驟增」,「漲海聲中萬國商」,城區「夷夏雜處,權豪比居」,泉州躍升為世界東方巨港和國際性都市。紹興三十二年(2023年),泉州和廣州市舶司收入各佔一半,成為國家重要的財政**。
元代是泉州歷史最輝煌的**時期。至元十四年(2023年),元**首先批准重建泉州市舶司,有元一代各地市舶司不時裁併,而泉州市舶司始終不動。元**鼓勵地方**「通道外國,撫宣諸夷」,使泉州港在南宋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為「梯航萬國」、「舶商雲集」的世界東方第一大港。
如果說在北宋時泉州港的對外**還屈居於廣州港之後的話,那麼從南宋開始至元朝的200多年中,已躍居全國最大的**港口。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經目睹「商人云集這裡,貨物堆積如山」之盛況,他是把泉州港與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亞歷山大港相提並論的第一人。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也讚歎道,「即謂世界最大之港,亦不虛也!
」經濟的發展是對外交通**得以興盛的重要物質基礎。
鯉城地處江河交匯海口的沖積平原,氣候溫暖,雨水充足,發展農業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至唐代已具相當水平,「耕破雲山萬千重」,極高的土地利用率是其標誌之一。唐至五代,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基本完成,尚書塘、天水淮、留公陂等仍遺惠今世。唐末已是「枳籬茅屋芝桑麻」,及至元代依然「桑柘千村曙色新」,種桑養蠶盛概延綿數百年之久。
鯉城區盛產**帶水果,尤以龍眼、荔枝為著名。甘蔗生產在宋代是全國性的生產基地。豐富的農產品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推動手工業的發展。
自唐至清,絲絹、緞的生產一直是該區手工業支柱產業,尤其是宋代,絲織業規模之大,已和四川、江浙齊名,所謂「綺羅不減蜀吳春」,泉州也因此成為與杭州並駕齊驅的全國兩大絲綢中心。以刺桐為名的泉緞,成為國際交往互贈的珍貴禮品,由此可見宋代泉州高超的絲織技術水平。入宋以後,泉州的製糖業也相當發達,是市場主要商品之一。
泉州人擅航海、精造船,源遠流長,至遲可上溯至春秋戰國。這是古代泉州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物質技術條件,而海外交通**的發展又反過來推動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隋唐時期,泉州已是全國主要造船基地之一。
及至宋元,泉州造船業更呈執中國牛耳之勢,故《太平寰宇記》將「海舶」列為泉州土產。《元史》記載,泉州港極盛時期,共有海舶1.5萬艘之多。
泉州造船業不僅規模首屈一指,而且質量亦居全國之首,所造之船有「神舟」之譽。2023年後渚港出土一艘宋船,載重量達200噸以上,抗沉、快速、操縱、穩定等效能都十分先進,同時代世界各國的船隻遠不可比。造船和航海技術的先進,推動海上**開闢通往北至日本、朝鮮,南折西達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東非沿岸的國際航線。
泉州的航海家們駕駛一艘艘「刺桐舟」,在太平洋、印度洋廣闊海域乘風破浪,充分顯示出古代泉州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偉大氣魄。
泉州地窄人稠,但具有廣闊的經濟腹地,農商並舉的經濟結構作為古代泉州人的歷史選擇,保證了發展海外**所必需的十分豐富的外銷商品。周邊州縣產出的陶瓷,尤其是唐代已馳名外國的德化瓷器、安溪茶葉以及鐵鼎、鐵針、生鐵等在泉州出口的商品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雖欲就耕無地闢」,自然條件的限制,令古代泉州人投身商業活動,從而培養出他們濃厚的商業意識。
在內外貿發展的相互作用下,至唐末泉州已經發展成為全國八大商埠之一。據南宋趙汝適的《諸蕃志》和元人汪大淵的《島夷志略》記載,泉州港外銷商品有九大類數百個品種。
「海上絲綢之路」雖以絲綢**為開端,但其意義卻遠遠超過絲綢**的範圍。它把世界文化發源地的眾多文明古國如希臘、羅馬、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國連線在一起,形成一條連線亞、非、歐的海上大動脈,使世界古代文明通過這條大動脈的互相交流而放射異彩,給全球各族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
聯合國國際組織的宗旨是什麼,聯合國的宗旨是什麼
聯合國之宗旨為 一 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 併為此目的 採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於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 並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二 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係,並採取其他適當辦法,以增強普遍和平。...
聯合國的職責,聯合國及它各部組織機構的職能是什麼?
在美國紐約 是一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由美國倡議組建的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協調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而安全理事會是最有實權的機構,安全理事會事實上是一個大國政治,由大國管理世界大事,雖然有點不夠民主的味道,但事實也證明,美國倡導的大國政治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有力的維護了世界和平 聯合國及它各部組織機構...
在聯合國擔任職務的中國人,現在的聯合國組織中,有中國人擔任什麼職務呢?比如 ?
陳馮富珍8日成為世衛新任總幹事的唯一候選人,將成為在聯合國專門機構中擔任最高職位的中國人。香港 文匯報 介紹說,在此之前,已前後有6位中國人擔任聯合國任副祕書長,他們分別負責過聯合國非殖民化部門 技術發展部 大會事務部等工作。第一位擔任聯合國副祕書長的中國人是唐明照,廣東恩平人,自1972年至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