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灰灰灬
老子至於現代社會的意義
——我讀《老子》
09041135葉丹娜
當我從圖書館借來一堆關於老子與《道德經》的書籍,準備大刀闊斧的開始我的諸子散文閱讀之老子篇時,同學語重心長的對我說:老子已經被人們讀透嚼爛了,已經沒有什麼研究價值了,除非你從比較文學的角度去分析。比較老子的哲學與古希臘的哲學嗎?
我想我還沒到那個境界。就算老子已被前人研究透那也是前輩研究的,與我沒有絲毫的關係,讀書這種事還是親力躬為的好,安安分分地先把老子讀透。第一遍讀的是《道德經》原文,並無註釋,這一遍是真正的「讀」,每一章輕聲誦讀好了幾遍,效仿古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有中學時期打下的文言基礎,自然不必百遍,也能多少明白點其中的意義,再配以註釋的看第二遍,將每一章的意義內涵掌握,時間過得很快,也明顯不夠用,等臨近期末需要驗收成果時我還是未能達到「讀透嚼爛」的目的,所以,在這裡只能粗淺的根據這段時間自己對老子的理解結合當今社會的實況**老子至於現代社會的意義。
《老子》又稱《道德經》,共九九八十一章,其內容囊括了宇宙、自然、哲學、倫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及社會發展的眾多領域,是一部「指明瞭人類社會要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發展的恢弘鉅作,是一部力圖拯救人類靈魂的精神法典!」從初中接觸古文開始,或從教材,或從課外讀物,或從影像資料中看了聽了百家眾多的故事,接觸了百家各式思想,可以說今之讀《老子》感悟最深,也最能引起我心底深深的共鳴。特別是在當今社會弊病百出,人為、自然災難頻發,社會世風日下的現狀下,老子的思想顯得尤為珍貴。
《老子》就像是一泓永不幹涸、深不見底的泉水,任憑先人掏了兩千多年都還是如初的平靜和深邃,我只取四瓢飲已覺得甘甜無比,現願分享我對這四瓢的感想。這四瓢分別為老子的「道」、「德」、「無」、「柔」。
一、老子的「道」之於現代社會的意義
第一瓢:老子的「道」。「道」是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老子的「道」是「天道」,其主要核心是詮釋人和自然的關係,其次才是人和社會的關係。
人和自然的關係便是「天道」,「天道」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要為了「人慾」而隨意破壞大自然的平衡。而人與社會的關係是「德」的範疇,要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告訴我們人以地為大,地以天為大,天以道為大,大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為大。
幾千年前的老子就已經先進的認識到人慾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而觀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天道」思想可謂岌岌可危。
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國也提出了「可持續發展觀」,這正是迎合了老子的「天道」,但究其背後的真正寓意,我想此「發展」更多的指的是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人道」並非「天道」,和老子真正的「天道」還是有本質性的區別的。自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始,人們驚歎工業化所帶來的生產力的提高以及隨之生活水平的提高、綜合國力的提高。全人類逐漸達成一致,工業革命火起來了。
當工業文明延燒至每一寸土地,我們驚喜的看到生產力進步帶給我們生活的便捷。但在驚喜之餘,不難發現如此發達的工業文明下,人類所無力抗拒的現實:自然災害的頻繁,能源資源的枯竭、物種急劇減少所引起的生態平衡的破壞、溫室氣體過量排放所導致的全球變暖、臭氧空洞……鑑於此,各個**開始簽訂各種協議,制定各種法律,但這難免顯得「治標不治本」。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主體是人,是每一個社會人,**只能起一個帶頭領銜的作用,所有的法律法規只能起到制約的作用。真正的重點還是在「人」,每一個社會人。
普及老子的「天道」思想,讓每一個社會人都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觀念,不破壞自然規則,不為眼前的一己私慾而棄人類世代生存與不顧。要人類控制自身的缺點(貪婪的慾望),「損不足以奉有餘」。從精神建設層面上「可持續發展」,使人類具有普遍的「天道」意識,自然從自身時時處處的言行約束自己,守「天道」!
二、老子的「德」之於現代社會的意義
第二瓢:老子的「德」。「德」是約束人的主觀符合「道」的客觀發展規律的產物。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遵道而貴德」。「道」是自然產生的,「德」是人類積蓄的,萬物形成各自的發展規律,人類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萬物的發展沒有不遵道守德的。
作為精神範疇社會意識形態領域裡的「德」是後天形成,並且是由人類積蓄的。
「德」在現當今的闡釋則多指精神層面上的對於符合人類社會規律的標準。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現當今,「德」的缺失著實令人擔驚人類社會的發展。在物慾橫流的大都市,在貧瘠落後的鄉村,金錢至上的觀念已深入人心,無時無刻不上演著一幕幕駭世驚俗的道德淪喪戲碼。
且不說各地出現的時事報道中棄母毆父的親情淪喪以及黑心煤窯、黑心奶粉等事件所流露出來的社會責任感的淪喪,且不說網路氾濫的各種「門」事件,且不說毒品、暴力,且不說90後的非主流,且不說……光是身處這個社會之中,看大人們爾虞我詐,看青少年頹廢沉淪,就令人心情感到無比的沉重。我們的社會怎麼了,為什麼電視**就願意抓這些非「德」的事例進行大肆的傳播來賺取收視率,為什麼網路上要製造各種非「德」的「門」來譁眾取寵,為什麼該是蓬勃向上的一代選擇的是頹廢是非主流……是社會正確價值觀導向作用的缺失嗎?並不其然吧,社會上多的是「感動中國」,社會上多的是「見義勇為」,社會上多的是「積極進取」,那麼為什麼我們的社會還是存在如此多的道德淪喪的人呢?
「德」育的缺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該僅僅是在小學教育階段喊喊的口號,精神文明建設不該僅僅是隻在大步進行經濟建設時附帶性的一個補充。
那麼怎麼才是正確、科學地進行精神文明建設,即如何進行德育,我們從老子那兒可以學到點什麼。老子在講到「德」以及如何守「德」時其核心主要是指聖人、天子、國君要帶頭行「德」,之於推廣至民眾。這是和其所處的社會年代背景相符所提出的倡議,那麼之於現代社會,我們就該換一種角度去品讀,去研究,以獲取經世適用的現代社會意義上的「德」。
當然怎麼樣才算是「德」,定義有很多種,但究其根源就是遵守規律,遵守人類的規律。德育也是靠社會人的,一個**的政策只能起倡導作用,就像**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各個學校依舊只重成績,將德體勞作為一個過場式的輔贅,那一代代的人勢必多缺「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人一出生並無好壞是非之風,何以若干年之後有的人「感動中國」,有的人卻「道德淪喪」,習相遠也。
所以德育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小灌輸其正確的道德是非觀,父母言傳身教,學校系統理論教育,社會正確榜樣教育,一代傳一代,老子的「道」深入人心,人人遵守自然、社會規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老子的「無」之於現代社會的意義
第三瓢:老子的「無」。老子的「無」主要是指「無慾」與「無為」。
上兩點主要是爭對整個人類社會而言,而這一點及接下來的一點是爭對個人修養而言的。老子在《老子》中除了提倡保持萬物平衡發展規律之外,提到最多的就是統治階級要「無慾」、「無為」。如《老子》第三章中提到的「不可見欲,使民心不亂」,意在說明統治者如不唯利是圖就不會使民心所亂;如第九章中的「持而盈」、「揣而銳」、「金玉滿堂,莫之能守」,意在之處貪婪的後果是命不長保;第十九章中旗幟鮮明的提出「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並說明「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當然人是不可能真正做到沒有慾望沒有私心的,但老子的主張是為了人類和萬物的和諧發展,應該少私寡慾。第二十九章中的「去甚、去奢、去泰」是老子勸誡統治階級拋棄過分的、奢侈的、安逸的慾望和物質享受;而第四十六章中「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這是老子正面警告那些存貪婪之心的人,最大禍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錯誤就是貪得無厭,說明知道滿足才是人生真正的慾望。
老子在《老子》中用了大量篇幅提出自己反欲、反貪的政治主張,而這些也主要是針對統治者提出來的。貪和權時緊密相連的,只有有權利的人才有權利貪,結合當下時政,中國**的**腐敗之風可謂觸目驚心啊,那些「人民的好公僕」、「人民的好兒子」是抱著怎樣的心態一步一步走上**腐敗的泥濘小道,又是以怎麼的心態張著血盆大口大口大口地吮吸人民的血汗?個人「無」的修為不高,或者說是缺失。
現在是民主的社會,與老子生存的奴隸社會不同,但民主社會的「統治階級」剝削起來可一點也亞於奴隸社會的統治階級,那麼老子的「無慾」、「無為」想必也能為現當今的「統治階級」提供不少建議。
在老子生存的社會,貪是統治階級的專利是有權利者的專利,沒有權利的老百姓是沒有機會和條件去貪的,但在現如今的社會,人人得而貪之。大權大貪,小權小貪,沒有權利的就貪貪小便宜,看來是人人想貪都有條件和機會去貪。在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當今社會,人們的慾望被餵養得無比龐大,總是不滿於現狀,攀比之風盛行,拜金一族崛起,當慾望無法經正當手段得到滿足時,姦淫擄掠之風便在社會佔據一席之地。
我們看到為了追求一身名牌,花季少女甘當富人的小三,還能理直氣壯的上電視臺為自己「正身」;我們看到「寧可躲在寶馬車裡哭」的拜金女上電視綜藝還有一幫人拍手叫好;我們看到本該學術氛圍濃厚的校園名牌攀比,不滿於他人生活條件優渥而殺害同窗室友。都是「貪」、「欲」惹的禍啊!普及老子「無」的思想教育吧,從《老子》裡去領悟人生的真諦!
四、老子的「柔」之於現代社會的意義
第四瓢:老子的「柔」。柔弱戰勝剛強這是大自然發展的必然結果,柔弱是一種積蓄成長的力量。
老子的柔聲剛強是指統治者要保護弱勢群體,人類要保護弱小生物。老子第七十八章寫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者強,莫之能勝。
以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強,柔之勝剛」。拋開統治者階層、拋開人類,就從個人而言,「上善若水」。
凡是不要硬出頭,柔弱一點,不要太強硬。
老子的「道」、「德」、「無」、「柔」只是我看《老子》後從中歸納出來的幾點我印象深刻並覺得於現今社會有意義的思想,根據自己的理解,聯合現在的實際加以解讀,或許有些解讀存在著片面性,但這都是我讀《老子》後的真實感受。
孔子眼中的仁是什麼在當今社會是否依然使用
難用復,推己及人,尊尊而親親,這玩意制在這個時代已經非bai常難用了。這個du時代,懂得zhi自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dao事。因為懂得愛自己,你才明白如何程度如何角度的愛別人。推己及人,首先應該倡導的不是無私,而是某種深度層次,並具備自我洞察的自私。然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吧。孔子仁學思想是...
諸子百家的思想在當今社會有什麼借鑑意義
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仍舊大放異彩,例如 儒家的 仁政 思想 以德治國,孔子的教育思想 素質教育,墨家的思想 熱愛和平 反對戰爭 提倡節儉 反對浪費,道家的順應自然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法家的以法治國思想等。不同思想的相結合,讓當今社會處於平衡。法家思想使得社會更加安定 儒家思想在教育 思想 待人處世上...
《論語》中所講述的道理,在當今社會仍適用嗎
如果統治者講求禮治,那麼人民就不會不尊敬他,如果統治者講求道義,那麼人民就不會不服從他 如果統治者講求信用,那麼人民就不會不說真話。像這樣,其它地方的百姓都會來帶著子女歸附他,還用得著種糧食呢當今社會不適用 適用啊。論語 是做人的靈魂 準則。孔子認為,道德高尚的人在具備仁愛之心的同時,還必須兼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