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寫李煜的文章

2021-03-07 13:10:51 字數 5541 閱讀 1078

1樓:匿名使用者

先傳幾首,如果滿意還有需要的話,再傳。希望你能採納,謝謝~~~~~~ 生平:李煜,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四旗中號「愁宗」。

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可謂「神品」。

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詩。皆成於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都哀婉悽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裡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對「往事」的無限留戀。

李煜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亦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

李煜文、詞及書、畫創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有其父李璟之作)中。

李煜「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性寬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殺,死後,江南人聞之,「皆巷哭為齋」。

李煜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是被後人千古傳誦的一代詞人;本無心爭權奪利,一心向往歸隱生活的李煜能登上王位完全是個意外,無奈命運弄人,也是刻於歷史卷宗上的亡國之君,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過事非,已成歷史之軌跡。

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進貢,苟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據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藥所毒斃。

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荒廢的生活,風格柔靡,但是這並不是他嚮往的生活,多為空虛無奈;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後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後主前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後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這些後期詞作,淒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後主本有集,已失傳。

現存詞四十六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有人說,在我國歷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後人留下一些遺憾。此話看來,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詞作遠過於他在位期間的作為,尤其是亡國以後的詞作相當沉痛、深切和悽惻動人,如果撇開思想內容,僅就藝術技巧來說,大部分詞作已經達到了詞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小令。

這首《相見歡》又名《烏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寫離愁的力作。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無言獨上西樓」看似平淡,意蘊卻極為豐富。

「無言」並非真的無言,從一個「獨」字便可看出,是無人共言。登「西樓」,詞人可以東望故國。僅六字,一下子簡練的勾勒出主人公的悽惋、悲苦的神態。

接著「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月光籠罩下的梧桐突出環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極準確,極通俗,真可謂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寫了四項內容,即人物、地點、時間、季節,雖然只是疏筆勾勒,但卻是一副非常美麗的圖畫,而且背景極為廣闊,讀之使人如身臨其境,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言:「一切景語皆情語。

」 下片具體寫離愁,是詞的旨意所在,也是這首詞寫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像波濤洶湧,把全篇推向高潮。離愁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思想情緒,它能感覺到,但卻看不見,摸不著,要對它本身作具體描寫,確實非常困難。

然而,在這首詞中,詞人通過比喻使之變得具體可感,而且表達得如此貼切、自然,以至成為千古名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又用了一個比喻,寫離愁的另外一個境界,即人對它的具體感受。這種感受是不可名狀的,不知是什麼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類滋味來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種具體東西的滋味來比擬,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只能稱之為「別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軒詞所謂「欲說還休」,可見詞人體驗之深,愁情之苦。

《相見歡》廣為流傳。全詞區區三十六個字,同一首七絕差不多,但在這簡短的篇幅中,詞人卻把離愁的愁人、纏人寫得無比深刻,淒涼、寂寞、孤獨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讀者為之淚下: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欄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 。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

這兩首詞,是後主入宋以後,追戀故國之作。李煜詞筆,揮灑自如,以寥寥五句,寫人間大悲劇,以昔日之榮盛反託今日之淒涼。憑著他的高度藝術技巧,把重溫舊夢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隱而實顯,淺而深致。

陡然「多少恨」領起全篇,令人驚悚。原來悲恨之源來自昨夜一夢,昔日繁華鼎盛在夢中重現,使夢醒後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聲不絕。當年遊樂御苑,鳳輿鑾駕,香車寶馬,隨從列隊,宮女如雲,「車如流水馬如龍」一句,襲用成語,渾然天成。

李煜後,宋人多效此種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淚,斷臉復橫頤」。這淚流得縱橫滿面,難止難歇。

後主入宋後,曾給金陵舊宮人帶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用這首詞印證,可見真實。

李煜這首小詞,從流淚始,到斷腸終,表達了他當俘虜後極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煜最後的一首感懷故國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詰問的口吻,悲憤的情懷,激宕的格調,放筆悲號,寫盡亡國君主的哀愁。上闋曲調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經歷過大災難,煉就大手筆,才能究詰人生,寫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詞作,大有負荷全人類之悲哀的氣概。下闋則用了曲筆,「朱顏」暗描江山易改,「改」字點出全詞題旨:

是悲恨的根源。最後,詞人把難以說明的去國之思、失國之悲、亡國之恨全部納入一個「愁」字中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真乃千古絕唱。王國維說:「尼采謂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

後主之詞,真可謂以血書者也 。 」

宋黃升《花菴詞選》稱:「此詞最悽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也。

《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不求威儀天下,萬古不朽;但求獨善其身,性情而為!正如李煜所說,他崇尚的不是武力與征戰,而是一種春風暖雨,落絮飛雁的詩意生活。

《漁父》又: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李煜常自詡「隱士」,這兩首漁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的隱士生活中以及「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的那種暢快!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後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淒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後,實際上是今昔之比。

下片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 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 作「莫憑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與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於人世。「天上人間」句,頗感迷離恍惚,眾說紛紜。其實語出白居易《長恨歌》: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天上人間」,本是一個專屬名詞,並非天上與人間並列。李煜用在這裡,似指自己的最後歸宿。

李煜詞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短字少,然包孕極富,寄慨極深,沒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李煜畫像概述李煜(937-978),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漢族,在位時間(961-975),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

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為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

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詩.被稱為「千古詞帝」。"

3樓:匿名使用者

細雨閒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應如是

寂寞是一根斷了的紅線,有心人緊緊抓著它,默默等待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使那人早已遠去。

「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每每讀起這句,不禁感嘆細雨與閒花的寂寞。當那迷濛的小雨,一點一滴打落在羅衫之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

不然怎的浸溼了整件衣裳?當那柔美的花朵,飛舞旋轉飄落在青石路上,誰

說這感情不壯烈?不然怎的鋪滿了整條幽徑?然而它們卻是「看不見」「聽無聲」。

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埋藏那些滂沱悽美卻不為外人道的情感。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鎖。

納蘭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無疑,他是相國公子,御前侍衛,人人歆羨。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埋著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翹,卻「何恨不能言」,只能嘆一聲「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

他嚮往平淡與樸實,然而這願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細雨,任是將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無聲而已矣。納蘭的寂寞是一個人的悲傷。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國維說他「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龍椅上的孩子們,往往是沒有朋友的。

即使生身紙醉金迷,終日燈紅酒綠,也抵不過夜深人靜時無人訴衷腸的寂寞。尤是南唐滅亡之後,家國之恨降臨在這個還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頭。他的寂寞也是無聲的,但卻不是無形的。

他以自己的真性將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鋪在宣紙之上,將其化為「一江春水」,化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人間詞話》中有批語:「詞至李後主,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李煜的寂寞是那個動盪年代的悲傷,但卻開啟了詞的新時代。

陸游在沈園寫下「紅酥手,黃縢酒……」將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記憶之中。王維在嘆「遍插茱萸少一人」時,將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陽剛之手書下「白頭宮女在,閒坐話玄宗。

」道出了那紅牆深院裡,一個個寂寞靈魂的心聲。詩人手中那根紅線,另一端繫著筆。巨大的情感沉澱後,化為無聲,也化為揮筆的動力,讓細雨的閒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

其實,還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於文學上的作用。林則徐被貶伊犁,他的寂寞豈是常人能及,但他卻高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造福了一方百姓。

韓愈被髮配潮州,愛女死於途中。他的寂寞悲嘆卻化為了治國的動力,他在那個邊遠小城興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擁戴,那潮州的山水竟盡姓了韓。

他們的細雨不止於沾溼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潤了一方水土;他們的閒花也不止於鋪滿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護花。」他們的紅線那端,是蒼生百姓!他們將寂寞化為動力,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一個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書上,刻在碑上,這寂寞是美麗的,是供人欣賞的。但沒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恆過山水,韓愈的故事告訴我們,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獻,我們應該恭敬地去仰望。

寫一寫忐忑不安的作文寫一寫忐忑不安的作文50字?

1 我的 心裡忐忑不安,生怕老師公佈出我的分數,我把頭輕輕地埋了下去,目光躲閃著,腦袋像過電影一樣過著媽媽知道分數後那生氣和失望的表情,可是,我還是讓她失望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媽媽,你不要生氣?2 謝謝您,您那雙眼睛會說話。有一次上數學課時,同學們都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而我,聽著聽著,思想卻開...

一寫陝西的特產寫比較簡單的作文,一寫陝西的特產寫一篇比較簡單的作文

我的家族 今天的作業是寫 家族故事 我想,我生活在這樣美好的家庭中,我的祖先也一定有十分輝煌的故事吧!我迫不及待地問爸爸 我們家族的家譜在 哪一位老人最偉大?爸爸只淡淡地回答 沒有 爸爸告訴我他只知道他的兄弟姊妹和我的爺爺奶奶,對我的曾祖父略知一二,再往上溯,一切都是空白了。我忙問 曾祖父是幹啥的?...

照樣子寫一寫,照樣子寫一寫比如常常

天天 照樣子,寫一寫 例 日日 月月 年年 花花 草草 紅紅 綠綠 請參考。這是疊詞測試,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這樣的都可以 常常,輕輕,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謝謝,星星,數數,處處。晃晃 歇歇 謝謝 摟摟 抱抱 寶寶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來來,去去 天天 年年 日日 月月 夜夜 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