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絕句》為什麼題目要用《絕句》而不用其他來代替

2021-03-07 21:22:55 字數 3887 閱讀 5282

1樓:果果哈哈哈

絕句是詩體的一種表現形式,律詩等等,這首取名絕句相當於無題,偶然的感悟而發,所以沒題目,古代人做事很隨性,如果是偶感而發不是正式的就不會擬提,這樣不正式也對不起自己的內心,所以該是什麼就是什麼,我無聊隨便寫的詩所以叫無題顯示了當時的環境下的作詩意境

2樓:晨曦月落乾

古人作詩就像我們寫隨筆,很多都不用題目的,杜甫作詩講究格律,他也就只是即興而作,就按照他最講究的格律來做題目,也算是自己的一個習慣吧。而且杜甫是詩史,所以在真實性上會特別注意,詩是絕句,那就叫絕句,這也算是他的一個特點。

3樓:

兩隻黃鸝鳥在樹梢上鳴叫,

一行白鷺在自由自在地飛向藍天。

從視窗可以看見西嶺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

在門外停泊著從遙遠東吳來的船隻。

4樓:a阿門

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它的意思是說:翠綠的柳樹,在河邊搖盪,引來了愛嬉鬧的黃鸝。兩隻可愛的黃鸝鳥,不斷的鳴唱,好像在讚頌柳樹的美麗。

抬頭一看,許多隻又白又可愛的白鷺排著整齊的隊伍,一齊向蔚藍的天飛去,樣子真是令人喜愛。從小小的窗戶裡望出去,西邊的山嶺依然被白雪所覆蓋,那潔白的雪,好像是永遠溶化不掉的樣子,一直罩在山頂上。接著,我開啟門,望著遠遠的湖泊,看著那正要遠征的東吳戰艦,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條條水中的蛟龍啊!

而詩體又為(五言)絕句和(八言)律詩。

但至於為什麼總是用《絕句》命名,我就不知道了~~·不好意思啊~

你們是好父母。真好!

5樓:汪千淞

絕句是一種詩的格式,即四句的詩,另外八句的叫做律詩,一首詩如果沒有名字的話有時即可以用絕句,無題等代替。

6樓:飄渺小聰

翠綠的柳樹,在河邊搖盪,引來了愛嬉鬧的黃鸝。兩隻可愛的黃鸝鳥,不斷的鳴唱,好像在讚頌柳樹的美麗。抬頭一看,許多隻又白又可愛的白鷺排著整齊的隊伍,一齊向蔚藍的天飛去,樣子真是令人喜愛。

從小小的窗戶裡望出去,西邊的山嶺依然被白雪所覆蓋,那潔白的雪,好像是永遠溶化不掉的樣子,一直罩在山頂上。接著,我開啟門,望著遠遠的湖泊,看著那正要遠征的東吳戰艦,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條條水中的蛟龍啊!

7樓:崇高的人格美

絕句是一種詞牌名 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的 就好像現在的歌名一樣

8樓:歇洛特福爾摩斯

絕句是一種七言四句的詩的格式。

9樓:匿名使用者

絕句是一種詞牌名 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的 就好像你的名字一樣!

杜甫的《絕句》中的「兩個黃鸝鳴翠柳」,為什麼不用兩隻,而用兩個?

10樓:萊懷雨扶姬

譯文:兩隻黃鵬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唱,

一行白鴛飛上了高高的藍天。

視窗正對著岷山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外停泊著來自江蘇的萬里航船。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1樓:鹿鬆蘭僧女

杜甫的《絕句》中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不是詩人不願意用「只」,而是在當時,這個量詞還沒有普及使用,**文獻可以發現,唐朝以前,很少有「只」這個量詞的,最早的時候,古人是不用量詞的,或者直接省略的,比如《**》:京中有善**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絕句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12樓:梅萱夫丙

用「兩個」,一是因為「個」字擬人化一些,顯得黃鸝可愛;而是因為「個」為仄聲,「只」為平聲,為了平仄的需要,用「個」字。

杜甫的《絕句》中的「兩個黃鸝鳴翠柳」,為什麼不用

13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的《絕句》中的「兩個黃鸝鳴翠柳」,為什麼不用兩隻,而用兩個

用「兩個」,一是因為「個」字擬人化一些,顯得黃鸝可愛;而是因為「個」為仄聲,「只」為平聲,為了平仄的需要,用「個」字.

14樓:豐慧雅貝量

譯文:兩隻黃鵬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唱,

一行白鴛飛上了高高的藍天。

視窗正對著岷山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外停泊著來自江蘇的萬里航船。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一二句運用了什麼手法?

15樓:木石

1,手法:動靜結合

「黃鸝鳴」、「白鷺上」為動,「翠柳」「青天」,「千秋雪」含於窗,「萬里船」泊於門為靜

2,原詩:

《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3,譯文:

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4,賞析:

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詩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種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前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

「窗含西嶺千秋雪」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溼潤的感受。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複雜心情——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

5,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6,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6樓:逯寄竹抄珍

描寫的修辭手法:

對偶「兩個」、「一行」句有倒裝

兩個黃鸝(於)翠柳(頭)鳴

倒裝後鳴與翠字同放,隱有移覺之意,亦覺和諧「窗含」、「門泊」句有互文見義,「萬里」含誇張描寫角度:

遠近結合

數詞「兩個」「一行」「千秋」「萬里」的擴大化伴隨了空間的擴大化,從「翠柳」間至「青天」再至「西嶺」最後至「萬里」,由近及遠,由小空間及大空間

動靜結合

「黃鸝鳴」、「白鷺上」為動,「翠柳」「青天」,「千秋雪」含於窗,「萬里船」泊於門為靜

描寫的表現手法:

白描語言簡練卻也有些渲染,如黃、翠、白、青的明快色彩,於工筆與白描之間,偏白描

借景抒情

絕句的詩意,杜甫的絕句詩意是什麼

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詩意 成對的黃鸝在新綠的柳枝上鳴叫,一行白鷺在青天上自由飛翔.憑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畫,門外停泊著來自東吳,暢行萬里的船隻.比較全面的 白鷺 一種水羽毛鳥,羽毛白色,腿很長,捕食魚蝦.西嶺 指岷山,在...

絕句唐代杜甫描寫動詞是什麼,絕句詩中描寫的動態景物是什麼靜態的景物是什麼

1 簡述 bai 動詞有 鳴 du 上 含 和 泊 zhi。2 原詩 dao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版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權。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3 譯文 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

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的意思是什麼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的 絕句 全詩僅二十八字,描寫的景物卻極有特色。詩人寓主觀之情於客觀之景,寓胸中之意實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尤其是詩人巧用數字入詩,兩 一 千 萬 四個字,虛實結合,時空結合,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本詩的第一句是 兩個黃鸝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