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鐵鉉據史料記載,鐵鉉(1366—1402),中國明朝將領。
鐵鉉性情剛決,聯盟敏捷,太學讀書時,熟通經史,成績卓著,由國子生被選授禮部給事中,後調任都督府斷事。
洪武中,鐵鉉以太學生授禮科給事中,調任都督府斷事,由於他機智靈敏善決疑獄,朱元璋很器重他,賜字鼎石。建文初年,任山東參政,鎮守濟南。因擊敗燕王兵,升兵部尚書。
由於鐵鉉堅守濟南,屢破燕兵,燕王久攻城不下,被迫繞道南進。後來,朱棣終於渡江攻下南京,趕走朱允炆,自立為帝,並用計擒了鐵鉉,將36歲的鐵鉉殘酷殺害,後人敬佩鐵鉉寧死不屈的精神,在濟南大明湖岸建鐵公祠以表紀念。
2樓:匿名使用者
鐵公祠為紀念鐵鉉而建朱元璋死後,長孫朱允炆登基,任鐵弦為山東參政。燕王朱棣為與侄子爭奪帝王,以討伐主張削藩的大臣齊泰等人為藉口,從北京發兵南下「靖難」。兵至濟南時,鐵鉉在大明湖南岸水面亭誓師,抵抗燕軍南下,幾次挫敗燕軍,並焚燬他們的攻城器械。
當燕軍炮火攻城時,鐵鉉令人在城上豎起朱元璋的牌位,使燕軍不能開炮,還設計詐降,在城門上預設鐵板,待朱棣領軍進城,鐵板驟落,差點把朱棣砸死。朱棣久攻不下,只好撤兵,建文帝朱允炆聞報,擢升鐵鉉為兵部尚書。建文三年(公元2023年),朱棣再次興兵,繞過濟南,攻下南京,自立為明成祖。
然後發兵復取濟南。鐵鉉兵敗被俘,朱棣親審鐵鉉,鐵鉉坐在地上,大罵朱棣叛逆。朱棣先後割下他的舌頭、耳朵、鼻子,然後投入油鍋,死時年僅37歲。
鐵鉉的父母兒子全部被殺,妻子楊氏和兩個女兒被髮配教坊司。
與大明湖有關的歷史名人和故事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大明湖歷史悠久,湖名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濟水注》中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龍潭一帶,而現今大明湖一帶水域則名「歷水陂」。
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明湖、五龍潭和北園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里,平吞濟濼。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隋唐時它既名「蓮子湖」(見段成式《酉陽雜俎》)又名「歷水陂」。宋代時又有「西湖」之稱。
大明湖勝景自唐代起就名揚四海,宋時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可知當時此處已是消暑遊憩之地。
北宋熙寧五年(公元2023年),曾鞏任齊州(即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恆定,並在沿湖修建亭、臺、堤、橋,使之漸成遊覽景觀。古時湖面甚闊,今五龍潭一帶也包括在內。後歷經變遷,至金代起,大明湖專指城內湖區。
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經過歷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出色半城湖」的秀麗景色。
1958 年市**將大明湖一帶正式闢建為大明湖公園,並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維修古建,廣植花木。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築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蹟,增添了茶社飯店、遊船和遊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為濟南著名風景遊覽區之一。
大明湖有關的歷史名人和故事
4樓:閒擲葡萄
一、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著名詩人杜甫曾與北海太守李邕飲宴於大明湖歷下亭,並寫下《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詩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廣為傳誦,歷下亭也因此名揚天下。
二、明末的左詩壇巨擘王象春,就曾經在自己所寫的《齊音·大明湖》中有過詳細的記載——「湖在城中,宇內所無,異在恆雨不漲,久旱不涸;至於蛇不現,蛙不鳴,則又誕異矣。」後該文又被清朝人收錄在《歷城縣志》中,應該是較早對明湖四怪提出的文字記載。
三、清代書法家鐵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四、大明湖,位於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由濟南眾多泉水匯流而成,湖面58公頃,公園面積103.4公頃,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處4.5米,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濟南三大名勝之一(《還珠格格》中夏雨荷與皇上邂逅的地方),也是泉城重要風景名勝、開放視窗和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譽。
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湖水水色澄碧,擁有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等著名景點,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約兩百萬人次,是5a級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其著名景點有歷下亭、北極閣、鐵公祠、超然樓等。
5樓:匿名使用者
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著名詩人杜甫曾與北海太守李邕飲宴於歷下亭,並寫下《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詩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廣為傳誦,歷下亭也因此名揚天下。不過,當時的歷下亭在五龍潭一帶,唐朝末年就傾塌了。
北宋以後,歷下亭移建於今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2023年)才在湖心島上重建。現在的歷下亭雖幾經整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清代原貌。亭中匾額「歷下亭」三字,為清乾隆皇帝手書。
亭北名士軒中,牆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畫像及濟南歷代名人的畫像,門前抱柱上刻有郭沫若撰寫的對聯:「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渠秋月一片大明。」
大明湖歷史悠久,湖名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濟水注》中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龍潭一帶,而現今大明湖一帶水域則名「歷水陂」。
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明湖、五龍潭和北園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里,平吞濟濼。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隋唐時它既名「蓮子湖」(見段成式《酉陽雜俎》)又名「歷水陂」。宋代時又有「西湖」之稱。
大明湖勝景自唐代起就名揚四海,宋時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可知當時此處已是消暑遊憩之地。
北宋熙寧五年(公元2023年),曾鞏任齊州(即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恆定,並在沿湖修建亭、臺、堤、橋,使之漸成遊覽景觀。古時湖面甚闊,今五龍潭一帶也包括在內。後歷經變遷,至金代起,大明湖專指城內湖區。
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經過歷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出色半城湖」的秀麗景色。
1958 年市**將大明湖一帶正式闢建為大明湖公園,並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維修古建,廣植花木。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築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蹟,增添了茶社飯店、遊船和遊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為濟南著名風景遊覽區之一。
〖園中之園-鐵公祠〗
鐵公祠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2023年),是為紀念明代兵部尚書、山東參政鐵鉉而建。明建文帝時,燕王朱棣南下奪權,攻至濟南,鐵鉉率軍民堅守,屢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為帝后,鐵鉉終因兵微將寡,被俘犧牲。
後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鐵公祠是一民族式庭院,佔地6000餘平方米,由曲廊、三間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覽樓」組成。園內楊柳垂蔭,藤蘿攀緣,院外南臨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環境清幽曠遠,建築古樸典雅,其中小滄浪亭更是獨具秀色。
著名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鑲嵌在這裡。劉鶚《老殘遊記》中曾寫道,在鐵公祠前看大明湖,可見千佛山之倒影。
但近幾十年來,由於空氣和湖水受到汙染,這一奇景一直沒有再現。直到最近兩年,經過市**堅持不懈地治理大氣、湖水汙染,佛山倒影才又得以重現。遊人如果在風和日麗的日子游覽大明湖,偶爾能欣賞到這一奇觀。
在濟南民間,對於大明湖的蛙不鳴蛇不現的奇怪現象,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但已被證明系後人杜撰。大約是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濟南,遊覽了趵突泉、千佛山等名勝後,於中午來到了大明湖畔的歷下亭休息。真龍天子降臨大明湖,自然也就驚動了大明湖裡的各路神仙,於是百蛙齊鳴,眾蛇會聚,大明湖上空更是鳥飛蟲跑,一眾生靈都希望能夠一睹天子龍顏。
但已經非常疲憊的乾隆皇帝此刻正想休息,偏偏窗外的蛇啊、蛙啊、鳥啊的不知趣的在這裡湊熱鬧,於是龍顏大怒,一拍桌子,頒下一道聖旨,命令:「蛇歸洞,蛙不鳴。」眾生靈見龍顏大怒,於是立刻慌慌張張的溜掉了。
從那以後,大明湖裡就再也見不到蛇了,也聽不到蛙鳴了。
當然,這個所謂的民間說法自然是人為杜撰而成,要知道早在明朝萬曆年間,王象春就曾經對大明湖四怪進行了記載,因此這個說法,也僅僅是清朝人為了討好乾隆後者後人牽強附會所做
6樓:真獨孤鴻天
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怎麼?大明湖又幹了嗎?
7樓:王老財
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誰能提供與大明湖有關的歷史名人和故事
8樓:匿名使用者
李恆昌濟南大明湖不僅
是個波光盪漾、風景秀美的去處,也是一個文化名人薈萃、歷史積澱厚重的場所。所謂「海右此亭古,歷下名士多」就是這個意思。在大明湖這片獨特的風景區,歷史上先後有4.
5個歷史文化名人與她有過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他們分別是曾鞏、辛棄疾、李清照、鐵鉉,以及半個歷史人物夏雨荷。大明湖岸邊,不僅有過他們的足跡,還建有紀念他們的場所。
北宋詩人——曾鞏
曾鞏——南豐先生,古文八大家之一,文章好生厲害。
臺灣李敖曾說,自己的文章,五百年來數第一。如果他真的數第一,也是因為他沒有生在唐宋時代。
以前,只知道曾鞏文章寫得好。到了大明湖,才知道,曾鞏做官也很好。
任濟南太守時,曾鞏為防水患,專門修修築大明湖北水門,湖水經北水門洩出流入小清河東注渤海,至今依然汩汩流淌。
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南豐先生確是百里難得一書生!
南宋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是山東濟南人,他生於濟南,長於濟南。
他的出現,應該說填補了濟南歷史上的一個空白。自他開始,濟南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名人。
稼軒祠裡,面對辛公塑像,亦曾「激動很心情,感慨頗良多」。
我不知道,「辛棄疾」這三個字,究竟是怎樣的含義。我只知道,作為一代詞人和名士的他,其「生」也「辛」,其「嫉」惡如仇,其情如「疾風暴雨」。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讀他的詞句,難免悲從中來。明湖深處,英傑無覓,辛公去處?
南宋詞人——李清照
提起李清照,人們大都稱讚她美麗的詩句。對我而言,更關注她的愛情故事。
據野史記載,李清照的愛情就發生在大明湖。八百年前的一個秋天,李清照在丫環的陪同下,到大明湖盪舟。暮秋的大明湖,別是一番景緻。
雪松楊柳,斷荷殘藕,引得清照心緒清悠,詩興大發。隨即吟詞一首:
湖上波來風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限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萍花莛草。眼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不料這首好詞,正巧被岸上一個書生聽到。那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金石學家趙明誠。於是,他們之間演繹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目睹李清照畫像,想象她那美麗悲壯的愛情,雙目為之潮湧。現時代,**去尋找如斯可歌可泣的愛,如斯感人至深的情呢?
明代名將——鐵鉉
幾十萬大軍,圍攻一座小城。三個月不下,最後無奈退兵。
這是中**事史上的一個奇蹟。奇蹟發生地:山東濟南。奇蹟製造者:一代名將鐵鉉。
鐵鉉,本是軍中一個不起眼的糧草官。當危難來臨,幾乎一夜之間,成為著名指揮官。
鐵鉉的勝利,靠的是智謀,靠的更是天地正氣。
新華辭典裡,對鐵鉉,還有一種解釋:一種鐵器,形似「u」型。
看了鐵鉉的英雄事蹟,真想把「u」型,改為剛直!
清代美女——夏雨荷
論說,你的主人,是瓊瑤阿姨。但是,我還是把你看作半個歷史人物。因為,你的存在,符合邏輯的真實。
你是怎樣一個美女啊!如詩,如畫,如煙!
就連一代天驕都愛上了你。
以前,人們都說,濟南的女人,那叫一個「土「。
可是,我們說,山東濟南,大明湖畔,有個如詩如畫如煙的罕見女子夏雨荷!
夏雨荷,你因生在大明湖而美麗,大明湖因你獲得新生機。
有關大明湖的歷史名人和故事
曾鞏在以前,到了大明湖才知道,做官很好。任濟南太守時,曾鞏為防水患,專門修築大明湖北水門,湖水經北水門洩出流入小清河東注渤海,至今依然汩汩流淌。大明湖畔,有愛國主義詞人辛棄疾他出稼軒祠,可乘船至湖中歷下亭。唐天寶四年 公元745年 著名詩人杜甫曾與北海太守李邕飲宴於歷下亭,並寫下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
《大明湖之春》的賞析《大明湖之春》的賞析
大明湖之春 老 舍 北方的春本來就不長,還往往被狂風給七手八腳的颳了走。濟南的桃李丁香與海棠什麼的,差不多年年被黃風吹得一乾二淨,地暗天昏,落花與黃沙卷在一處,再睜眼時,春已過去了!記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開的時候,也就是下午兩三點鐘吧,屋中就非點燈不可了 風是一陣比一陣大,天色由灰而黃,而深黃,而黑...
我要描寫大明湖的作文我要一篇描寫大明湖的作文
美麗的大明湖 走進大明湖,繞過刻著 詩詞的大理石碑,就會見到一棵棵倒垂的楊柳,好似少女披肩的長髮,秋風習習,樹發出 沙沙 聲,好像在唱一曲動聽的歌謠,這歌聲給湖水增加了一些美的感覺。早晨看大明湖是最美的,震霧像輕紗籠罩在湖面上,看上去那麼溫柔,湖面上碧波盪漾,一層蓋一層,湖水像碧綠的綢段,又像被周圍...